德育的全民性3篇

时间:2022-12-01 21: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德育的全民性3篇德育的全民性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一.概念辨析涵义: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即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1经济功能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的全民性3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的全民性3篇

篇一:德育的全民性

的社会性功能

 一. 概念辨析涵义: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即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1经济功能经济功能2分类: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生态性功能34

 对社会现存政治体系的维持.

 在阶级社会里,德育总是统治在阶级社会里,德育总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其现存的政治体系,达到治国安邦,统一思想的工具.政治功能 :

 表现:[1 ]政治, 伦理, 教育综合为一体, 认为政治上的成败得失决定于伦理道德的好坏决定于伦理道德的好坏.中国古代始终把5/1 0[2 ]统治人才的培养.对政治领袖人物

 经济功能:1 . 内涵:

 提高人的物质生产的积极性, 调解优化生产中的分工, 协作关系. 培养人们的经济道德, 正确的消费观.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66/1 0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

 201 3.3·1 5:

 回顾201 2六大食品安全事件• 道德的沦丧• 人性的泯灭人性的泯灭“毒胶囊” 重创修正“神话”健康元用地沟油制药酒鬼酒深陷“塑化门”张裕葡萄酒藏农药辛拉面被曝含致癌物立顿检出高毒农药

 文化功能___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涵义:

 任何时代的德育, 无论是广义的或是狭义的, 都离不开一定的义的或是狭义的, 都离不开社会意识, 道德规范, 行为规范的传播和熏陶. 在这个意义上, 德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具有文化功能.8定的8/1 0

 【1】

 形成新的人生观、 自然观:

 由人类中心观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观念转变, 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2】

 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与恶【2】

 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与恶99/1 0【3】

 善待自然、 善待万物, 学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 互尊互惠, 力所能及地参与、 参加维护自然环境的活动 。

篇二:德育的全民性

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前言:

 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 自由与快乐 、 尊重与平等、 宽容与包含、 风度与气质、 批判与反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少? 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久违的常识?

 第一节德育的概念一、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发展进程二、 德育的发展进程三、 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

 一、 德育的概念(一 )

 德育的内涵在我国古代, “德” 的本字为“惪” 。

 《说文》“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说:

 “惪,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

 从心, 直声。

 ”《段注》 说:

 “内得于己, 身心自得也; 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说从心直声”

 德的对象是道, “道” 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 含有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们认识了道, 转化为思想感情, 然后外化为行为, 施与人, 便称之为德; 德即所谓善心善行。

 德育即育德, 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

 中国人信仰什么?在古代中国, 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

 官士阶层信历史, 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 民间百姓信奉鬼神, 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 , 人在做, 天在看。

 当今中国社会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

 有信仰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活有目标,有足够的幸福感。

 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不贪婪, 不做犯法之事。

 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 只有谨慎生活, 有所敬畏, 才能功德圆满。

 没有信仰曾经友善对人, 帮助穷人。

 但这个残忍的世界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逐渐让我警醒, 即使我是多么善良, 很多人还在剥夺我生存的权利, 生活如此艰难。

 在困难疾病面前, 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 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很多人还在剥

 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在其位, 不谋其政——假货、 假药泛滥——灵修班、 辟谷课广受欢迎——神医、 高人” 层出不穷——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虚假捐献——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差, 人与人互不信任

 “德育” 一词的由来“德育” 是一个现代词汇, 虽然我们经常说原始社会的德育、 奴隶社会的德育、封建社会的德育, 但是“德育” 一词却是封建社会的德育, 但是出自现代人之口。

 大约在 18 世纪 70 、80 年代, 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 简称德育 。德育词却是

 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 一词, 表明西方社会于 18 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 这一概念。

 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 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 “德育” “体育” 。

 从此, “德育” 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书中

 “德育” 一词于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

 1 904 年, 王国维以“德育” 与“智育” 、 “美育” 三词, 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将“德育” 、 “智育” 、 “美育” 合称为“心育” , 与“体育” 相提并论, 论述教育宗旨。1 91 2 年, 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 主张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五育并举” , 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 。1 906 年又

 (二)

 德育包括些什么西方:

 moral

  educati on, 即道德教育, 与宗教教育、 政治(公民)

 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中国:狭义:

 指道德教育广义: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更广义:

 法制教育、 心理教育、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环境教育、 安全教育等

 (三)

 德育概念的 “泛化”原因:1、 传统思想的影响—— 孔子: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民耻且格。——大学之道提倡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2、 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1 953 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 中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的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相并列。1956 年, 人教社出版的凯洛夫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法律教育等。

 3、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密不可分, 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教育。

 德育概念 “泛化” 的弊端1、 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2、 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3、 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4、 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5、 思想、 政治、 道德、 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 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个语境下对话

 (四)

 “守一而望多” 的原则守一:

 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望多: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重要的;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

 德育过程的理解1、 转化说在我国, 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 进学生头脑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教育卷》 认为:

 德育是“教育与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

 胡守芬《德育原理》 认为:

 “德育既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 政治准则、 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则、 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

 2、 内化说孙喜亭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 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转化说的改良)

 3、 引导说(檀传宝)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德成长的价值环境, 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三种社会形态:1 、 人的依赖关系2、 人的独立性3、 人的自由个性

 (一)

 习俗性的德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产生以前, 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1 、 全民性——人人参与2、 生活性——融于劳动、 生活之中3、 习俗性——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

 (二)古代学校德育1 、 含义——指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2、 特点:

 等级性、 神秘性和经验性。

 (三)

 近代学校德育1 、 含义——指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末2、 特点——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组织化校育

 (四)

 现当代学校德育1 、 含义——20世纪处以来的学校德育2、 特点——理论与探索的时代——寻求平衡的时代——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三节 德育理论的形态及主要议题(一)

 德育理论的形态1、 德育思想2、 德育论3、 德育学4、 德育原理

 “德育思想” 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基本上是前德育理论形态思考。

 基本上是前德育理论形态, 主要产生于近代教育学产生以前。

 德育思想形态的特点是应然的、未分化的、 非体系的。

 德育思想是以后学校德育理论发展的基础, 也是德育理论发展的源头活水。思考主要产生于近代

 “德育论” 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相对的一个范畴。

 德育论是教育学产生后, 作为与教学论、 课程论等并列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化形态论等并列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化形态。比, 德育论具有一定的专门性、 系统性, 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群, 德育论也独立为德育学。与德育思想相与德育思想相

 “德育学” 是教育学学科群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教育理论形态, 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由于对学校德育日 益专门、 分化的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 德育学和教育学一样成为了学科群。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德育原理” 是指作为整合诸多德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形态。

 是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研究德育领域的础课程, 研究德育领域的一般规律, 回答德育面临的最基本问题。

 具有理论性、 基础性、 综合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般规律回答德

 (二)

 学校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1 、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2、 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3德育的本质与功能;3、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4、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5、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6、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7、 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8、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

 9、 德育网络10、 德育模式11 、 德育管理12、 德育评价

 思考与练习1 、 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 怎样理解守一望多?多2、 分析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与弊端。3、 怎样理解德育过程?4、 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5、 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6、 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

篇三:德育的全民性

章德育第八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的内容与原则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的内容与原则第三节德育过程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方法与途径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德育方法与途径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OGO第一节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需求及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规与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旨在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知、体验及其内部矛盾的自觉转化,促使其养成与社会政治、思想、品德、法规制度与心理素质等相契合的政治思想品德。

 二、德育的历史发展与本质特征原始形态的德育德育的现当代学校德育古代学校德育现当代学校德育古代学校德育德育的历史发展

 特征:1.德育的目的十分明确平等 自由 博爱2.德育内容极为简单宗教仪式 劳动纪律 风俗习惯3 德育方式与人们的劳动及生活紧密结合(一)原始形态的德育及其主要特征3.德育方式与人们的劳动及生活紧密结合4.德育对象具有平等性

 (二)古代学校德育及其主要特征1. 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据核心地位明人伦 约之以礼 化民成俗 三纲五常2.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太学的学生在学习

 (三)现当代学校德育及其主要特征1.具有人本化、民主性与科学性2.具有民主性3.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深入而全面的诠释与理解 4.国际化与民族化趋势更加明显5.具有终身化与全民化特色

 (一)学校德育的目的及其特性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从属于教育目的。据此,我们将学校德育目的学校德育目的界定为:社会对学校在学生品德培养方面达到的某种总体状态的预期或规定。三、学校德育的目的与功能抽象性预期性可能性抽象性预期性可能性特性

 (二)学校德育的功能(1)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可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实(1)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可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4)对学校教育的总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有重要促进功能;(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4)对学校教育的总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有重要促进功能

  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的所有各个方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苏霍姆林斯基

 LOGO第二节德育的内容与原则第二节德育的内容与原则

 一、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与原则(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并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是保障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并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是保障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本诉求。基本原则:1、处理好爱国、爱中华民族与“爱人类”的关系;2、注重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教育;3、注重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本诉求。基本原则:1、处理好爱国、爱中华民族与“爱人类”的关系;2、注重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教育;3、注重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

 (二)集体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是我国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只有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集体主义教育,只有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集体主义教育,才能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主人翁意识,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主人翁意识,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2.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注意良好班集体的培养。2.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注意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三)道德品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为人类社会所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它是个体在处理自己同他人、同社会集体的利益关系时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社会是对学生个体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为人类社会所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它是个体在处理自己同他人、同社会集体的利益关系时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教育的基本原则:1.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2.注重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道德行为训练。1.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2.注重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道德行为训练。

 (四)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是学生个体有教养、有文化修养内涵的表现。加强对学生基本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或公共场所,都能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做有道德的文明人。是学生个体有教养、有文化修养内涵的表现。加强对学生基本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或公共场所,都能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做有道德的文明人。教育的基本原则:1、注重日常规范教育;2、注重行为规范教育的长期性与经常性;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1、注重日常规范教育;2、注重行为规范教育的长期性与经常性;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五)家庭美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文明行为,促进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形成,使学生有效地对外界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文明行为,促进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形成,使学生有效地对外界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1.注重家长道德素质的提升;2.提高家庭美德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比重,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3.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的舆论与环境。1.注重家长道德素质的提升;2.提高家庭美德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比重,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3.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的舆论与环境。

 (六)民主与法制教育可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理解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可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理解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民主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2.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3.注重创设民主制度化的校园生活。1.注重民主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2.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3.注重创设民主制度化的校园生活。

 (七)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过程。加强最佳期学生理想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及其价值观。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过程。加强最佳期学生理想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及其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1.要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2.教师要正确引导;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4.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要坚持不懈。1.要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2.教师要正确引导;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4.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要坚持不懈。

 诚信教育一二、学校德育内容创新与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品德的提升面临诸多冲击,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敦促学校德育内容创新。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二生命教育三

 1.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诚实,实事求是(2)守信用,遵守诺言2.学校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1)从养成学生诚信的品德出发(一)诚信教育(1)从养成学生诚信的品德出发(2)注意教师与管理者的诚信教育(3)形成良好的诚信校风与诚信的人际关系(4)建立诚信奖惩制度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某出名大学毕业,想留在德国就业.按他的成绩,应该不难在大公司找到高薪水的职位。不过,他去了几家公司面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某出名大学毕业,想留在德国就业.按他的成绩,应该不难在大公司找到高薪水的职位。不过,他去了几家公司面试,人家都很客气地据绝了他…后来,一间小公留德学生的失信代价试,人家都很客气地据绝了他…后来,一间小公司也是如此,他忍不住问为什么,后来才知道,招聘单位按他的名字在网上查找他的资料,司也是如此,他忍不住问为什么,后来才知道,招聘单位按他的名字在网上查找他的资料,发现他在德国读书期间有三次乘电车逃票的记录发现他在德国读书期间有三次乘电车逃票的记录,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不诚实,而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不具备诚信的话,这间公司是无法经营下去的……所以……,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不诚实,而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不具备诚信的话,这间公司是无法经营下去的……所以……

 (二)感恩教育1.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1)感恩父母、长辈与亲朋好友(2)感恩社会(3)感恩老师(4)感恩有助于自己的人感2.感恩教育的基本原则:(1)引导学生搜寻有恩于自己的人与事物,启迪学生以感恩的行动回报;(2)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的真正含义,学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人与物,自觉建立感恩的愿望与行动;(3)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与感恩行动渗透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三)生命教育近年来在校学生自杀率上升,伤害他人的犯罪行为的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游戏人生、道德滑坡、迷恋网络、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的盛行,生命教育亟待强化。

 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习得基本的生存技能;2.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完整内涵,积极提升生命的质量;3.使学生认识到个体的生命旅程总是充满坎坷与波折,需要以顽强的生命力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并以此获得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及其对生命的热爱;5.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人最宝贵生命对每生命对每个这仅有的这仅有的一怎样度过怎样度过呢往事的时往事的时候虚度年华虚度年华而碌碌无为碌碌无为而— 奥斯贵的是生的是生命。个人只有一人只有一次。一次生命应次生命应当呢?每当回忆?每当回忆候,能够不为,能够不为而悔恨,不因,不因而羞耻。斯特洛夫斯特洛夫斯基

 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概述二、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一、德育过程概述二、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三、德育过程的组织

 一 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第三节德育过程逐步提高自我道德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是在不断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逐步提高自我道德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是在不断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一)道德活动是促进各种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二)学生品德的发展只能在社会活动中能动地实现;(三)德育过程要善于组织与指导学生的德育活动。

 第三节 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二(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和转化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五)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三第三节德育过程组织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注意:(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交往;(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德育方法一指为了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第四节德育方法与途径(一)德育方法的概念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它既包括教育者传道施教的方式,也包括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方式。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它既包括教育者传道施教的方...

推荐访问:德育的全民性 全民性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