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6篇)

时间:2023-05-03 20: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数学作为一种知识产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数学文明的发展演变、数学美学、数学精神、数学教育、数学应用、数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史等内容交叉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手段。

  我校数学文化课程由其讲授内容和受众群体,也可以称为大学通俗数学。自2008年我校已经正式面对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开设数学文化课程至今。本课程不仅作为面向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新闻、出版、法律、外语、中文、历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提供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现代数学常识;还是面对理科专业如计算机、材料、机械、化工等专业的学生,提供给他们一些对于所学知识与数学有机联系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1、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学知识的深入挖掘,在高等数学领域为同学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着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学习数学发展史过程中,利用数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追求卓越、实践创新的品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融合与数学发展的规律中,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社会历史规律。

  3、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指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

  4、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在贴近学生需要,结合社会热点、校规校纪,引导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

  5、通过对数学社会学等数学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6、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参照课程中的科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篇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学院课程名称周次主讲教师高等数学AI(上)第四周课程类别节次授课专业公共基础课第二节18级数字媒体《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章函数与极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第1.2节数列的极限本章节主要介绍数列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极限是为了求解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过程中产生的,数列极限是研究极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是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思想对以后的函数极限、微积分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及涵义;本次课的教学目标2.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列极限的性质;“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我们祖先对极限的认识及论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教育;2.让学生了解极限过程是永远运动、无线接近的过程;3.极限概念的数学表达形式体现了数学之美-形式之美。1.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祖先对极限的认识及论述,代表人物庄子、刘徽及祖冲之,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教育。2.对于数列极限liman?a这个符号的诠释是永远运动,无限接近的过程。极n??“课程思限a就如同我们最起初的理想,变量n就好比我们个体,只有不忘初心,砥政”教育砺前行,无限接近,才能方得始终。从而教育学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内容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3.通过数列极限概念的引出,让学生体会到过去数学家们为了给出极限精确定义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任何成果都来之不易,要懂得尊重珍惜他人的成果,同时也要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内-25-1.2数列极限

  容与德育元素结合)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的简洁、规范、严谨和深远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将高等数学课程相关内容与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传递正能量。众所周知,数列是数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具体问题为基础,进行答案的解析是数列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注定了数列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存在的。数列在经济生活和资源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在解决投资分配、汇率计算、资源利用分配等方面问题中是无可比拟的,让我们亲身体验,培养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对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第1-15分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首先介绍数列的定义:如果按照某一法则?使得对任何一个正整数n有一个确定的数xn?则得到一列有次序的数x1,x2,?,xn,?这一列有次序的数就叫做数列?记为{xn}?其中第n项xn叫做数列的一般项?数列的几何意义?数列{xn}可以看作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它依次取数轴上的点x1,x2,?,xn,?,数列与函数?数列{xn}可以看作自变量为正整数n的函数?xn?f(n)?它的定义域是全体正整数?(第10-15分钟)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德育1: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祖先对极限的认识及论述,代表人物庄子、刘徽及祖冲之,在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教育。】【案例1——】对极限概念的引入:一介绍选自《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体会我国祖先对极限的深刻认识,辩证地揭示了有限与无限间的统一;二介绍魏晋时期由刘徽(公元3世纪)提出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26-

  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第16-25分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数列的极限的描述定义:对于数列{xn}?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一般项xn无限地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a?则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或称数列{xn}收敛a,记为limxn?a?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n??(第20-25分钟)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德育2:对于数列极限liman?a这n??个符号的诠释是永远运动,无限接近的过程。极限a就如同我们最起初的理想,变量n就好比我们个体,只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限接近,才能方得始终。从而教育学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案例2——】《大国工匠》——八位主人公,八集系列片,八双劳动者的手,八个基层岗位却拥有同一个“匠心”。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等数位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技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铸造中国梦。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无比枯燥而孤单的,家人与工作之间,他们都将更多的时间分给自己所在的岗位,家人自然有过埋怨,但最终因为自我的坚持和相互的理解,都化作支持鼓励。这途中自然有过辛酸坎坷,有过无数诱惑。可以选择中途退出,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高薪的岗位。但他们无一不从一而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心中的信念而努力,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为推动国家民族产业的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第26-45分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数列的极限的精确数学定义:如果数列{xn}与常a有下列关系?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切xn?不等式|xn?a|<(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对于n>N时的一都成立?则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或者称数列{xn}收敛于a?记为-27-

  n??limxn?a或xn?a(n??)?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n??limxn?a????0,?N?N??当n?N时?有|xn?a|??.n?1n??例1?证明limn?(?1)nn??(n?1)?1?n例2?证明lim(?1)2?0?例3?设|q|?1?证明等比数列1,q,q2,?,qn?1,?的极限是0?归纳总结:数列极限证明方法关键找N(或N(?)).(第38-40分钟)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德育3:通过数列极限概念的引出,让学生体会到过去数学家们为了给出极限精确定义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任何成果都来之不易,要懂得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案例3——】欧拉于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尔。1720他十三岁时就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起初他学习神学,不久改学数学。他十七岁在巴塞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二十岁受凯瑟林一世的邀请加入圣彼得斯堡科学院。他二十三岁成为该院物理学教授,二十六岁就接任著名数学家但尼尔·伯努利的职务,成为数学所所长。两年后,他有一只眼睛失明,但仍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工作,写出了许多杰出的论文。1741年普鲁士弗雷德里克大帝把欧拉从俄国引诱出来,让他加入了柏林科学院。他在柏林呆了二十五年后于1766年返回俄国。不久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去了光明。即使这样的灾祸降临,他也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心算才能,他不断地发表一流的数学论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应该学习欧拉身上的高贵品格,即使在人生中遇到了诸多的坎坷,仍对数学充满憧憬,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收敛数列的性质?定理1(极限的唯一性)数列{xn}不能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如果数列{xn}收敛?那么数列{xn}一定有界?定理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定理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如果数列{xn}收敛于a,且a?0(或a?0)?那么存在正整数N?当n?N时?有xn?0(或xn?0)?推论如果数列{xn}从某项起有xn?0(或xn?0)?且数列{xn}收敛于a?那么a?0(或a?0).-28-

  子数列?在数列{xn}中任意抽取无限多项并保持这些项在原数列中的如果数列{xn}收敛于a?那么它先后次序?这样得到的一个数列称为原数列{xn}的子数列?定理3(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间的关系)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且极限也是a?说明:1.2.确定;3.应;4.的目的。要同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以简写);课程设计中融入的德育元素的时间段和所用时间,按实际情况来结合课程内容融入的德育元素要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一一对重点要通过案例表述课程内容与德育元素是怎么结合来达到育人-29-

篇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高等数学》是理工、经管类专业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全年共176学时,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考研的必考科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教学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深化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知识目标:掌握数学基本理论知识(数学概念、定理)、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渗透,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作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国内外数学文化、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中含有思政思想的教学内容,在提高数学趣味性、实践性的同时,使教书育人功能在课堂中能够完全贯穿其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坚持真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教学内容的定理、定义、方法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2.从课程内容的起源和发展,利用数学史中的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的融入;

  3.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思政教育;

  5.教师要严于律己,发挥表率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由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气氛过于压抑,学生活跃度和学习热情不高。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家历史故事、数学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知识、中国和世界传统文化、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教学中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中国数学史、古今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2.以数学家精神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3.把我国当代建设成就渗透到课堂,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如从量变到质变、从有限与无限、从特殊到一般等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哲学的辩证主义思想。

  5.依托数学知识的内涵外延阐述人生哲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6.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之美,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力。

  7.把数学知识与方法与优美诗词相联系,启迪学生智慧,提升文化修养,感受人文情怀。

  8.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外小组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定积分的定义》思政教案设计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1.在讲到数学史或者数学家奋斗史时,学生注意力集中,体现出浓厚的兴趣。

  2.在教学中融入实际应用案例后,解决了学生对“数学有什么用”的疑惑,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3.通过积极的正能量的或者具有警示作用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处人处事,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通过让学生制作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及应用型作业,督促学生自主梳理、总结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师感悟

  本节课是一节单纯的高等数学概念课,内容比较枯燥,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导入部分,先通过时事新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实际生活中“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再通过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启发学生“分割”以及“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被带入至曲边梯形面积的学习之中,从而得到定积分的定义。这样,定积分概念的讲授一气呵成、自然顺畅,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加进来,最终使得学生理解、领会定积分的概念和思想,并培养学生把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定积分的概念以及其中蕴含的“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教育学生树立“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思想意识。

篇四: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高等数学A(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

  一、案例简介

  教学内容在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程定位

  现代数学是建立在微积分理论之上的分析数学。高等数学是通俗版的微积分,是为本科非数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微积分理论课,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公共基础课。微积分的出现,与其说是整个数学史,不如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从生产技术和理论科学的需要中产生,同时又回过头来深刻地影响着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通过对微积分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后续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地位作用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是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这章第五节内容,题目本身就是导数的应用,是学生应用导数的基础。它在几何、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这也符合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的要求。极值和最值是数学、物理、工1程、技术等有关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等领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极值的概念及判别法,通过具体问题,给出极值的第一充分条件和第二充分条件及其推广,最后给出最值得判定方法。要求掌握用求导函数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以及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的应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极(最)大值、极(最)小值概念,求函数极(最)大值、极(最)小值的方法。

  (3)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极值的必要、充分条件;2、函数极值的求法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函数导数的概念与极值、最值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导数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从实际问题中产生概念的思想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辩证的思想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把数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3)素质目标

  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思政融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发现、发展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育学生要有科学探索、勇于钻研奋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未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三、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否则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所以,高数“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高数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无形的育人作用。高数“课程思政”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应该包含诸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丰富广泛的内容。因此,高数“课程思政”不仅转变教育观念,也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教师要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时多,战线长,覆盖面广,学生和教师都极其重视。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机会,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适时融入德育元素,浑然天成,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得以升华。培育的载体是教学内容,育德的途径是以渗透为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1声,德育与知识教学融于一体,立足知识,借助数学史、典故、优秀的数学家等,引经据典、循循善诱。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的简洁、规范、深远和标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纵观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可忽略其文化价值,数学教育应纳入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去审视,也就是要把传统的数学教育提高到数学文化教育的层次。数学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立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助力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学问,继而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充分发挥教师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然而要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与探索,从而更好的将课程思政落实到《高等数学》教学当中。当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果我们将高等数学课程比作一碗优质的底汤,思政教育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则比作盐,那么该如何使盐融入汤,烧出更美味的营养汤,是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1、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是前提。要把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中,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扭转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以现有课程本身为主,寓思政元素于课程本身,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元素不能喧宾夺主,生拉硬凑,为了思政而思政,而是要秉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是关键。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必须挖掘蕴含在本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以便传播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3、丰富课程知识体系是核心。可以通过(1)用生活解读高等数学,开展思政教育;(2)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开展思政教育;(3)通过数学史增强学生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开展思政教育;(4)运用与数学相关的哲学悖论,开展思政教育;(5)通过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开展思政教育;(6)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情感,开展思政教育。

  五、特色与创新

  12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水平牵动着双一流建设的水准和新工科理念的落实。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梦,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素质建设者。高等数学是理工农医类等“为谁培养人”的第一门课,其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边缘科学领域,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失时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可立足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借助数学史、知识点及数学方法等适时载入思政元素,使教书育人贯穿课堂始终,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为其打牢知识根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正直诚信品质、创新精神,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基于以上,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一、通过数学史增强学生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二、通过数学知识与方法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三、通过数学建模等应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四、从数列的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微分、定积分概念、微分方程等内容中提炼出高等数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和数学美学,13从而在育德过程中渗透数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价值范式,明确“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当代青年,更好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领悟数学精神、数学价值和数学力量,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融为一体。

  14

篇五: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数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摘要:高职数学是一门高效的基础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课程,另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维训练的主要工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发展性。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当积极的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魅力,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还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科学的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日常教学、数学思维、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数学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不论是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经济金融、电子技术还是信息服务等都离不开数学,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所以做好高职数学的课程思政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从数学文化、数学之美、数学哲理等,挖掘数学中每一个符号的思政元素作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并且做好知识的传授与育德树人高效的结合,力图激发学生对学习高职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美与理,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学习数学不难,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程思政的展开重在抓4个环节:课程是基础,思政是重点,老师是关键,成果在学生。由此根据当代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个性发展需要,设计了具有针对性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课堂,具体教学实施策略、方法及手段分为四方面展开:学生日常、课程背景、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

  1.

  学生日常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提前到课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其次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准守课堂纪律;再则要求课后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不借鉴。通过这些要求让学生知道履行契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他人的付出、诚信做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都要认真务实、严谨。通过这些日常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与生活实践,虽然没有应用公式或定理直接的处理问题,但是在潜移默化中数学在帮助我们生活解决很多问题。

  1.

  课程背景

  在上每一章节数学内容都会假设一个情景,或介绍一下知识的产生背景,阐述一些数学文化故事及数学家生平。例如康托尔与集合论:科学的研究不能光靠直观的感觉,只有靠理性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才能发现真理,避免谬误;或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用他的一生来告诉我们“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引导学生体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坚强的意志品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人。

  1.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思政对当下技校的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不同章节做好每一个教学设计和实施手段。因为技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普高学生来说相对不足一些,教学内容尽量做到:1、降低起点、化解难点;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3、呈现方式多样化;4、具有一定的弹性力从。采取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知识,相信这样的思政融入一定可以让学生读懂数学并爱上数学。

  1.

  学生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律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针对家境、性别、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准备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重在指导,不过分干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部分学生做题非常应付,没有过程,只有结果。对于这种情况要通过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教育学生对待数学要严谨,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促进行为思政教育。通过如此促使学生学习理解知识,进而让学生完善自我逻辑思维,知道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理性探究才能达到量变到质变。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第一章集合的学习引入一个生活实例,把电脑中不同资料分别放入几个文件夹

  :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文档放入学习资料文件夹里;一些暑假拍的照片放入生活照片里;一些下载下的音乐放入喜欢的音乐里等等,在给出一些资料,让学生思考,试着分类。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形象的说,集合就是可以放在一起的一堆东西,集合里的东西叫元素,做引入课题。从具体事例直观感知集合,为给出集合的定义做好准备。课件给出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常识,写出中国四个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说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每一个都是四个直辖市构成的集合的元素,都属于这个集合把集合与元素的定义分析透彻.在课件展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的分类、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通过具体例子,师生的问答,巩固集合概念及其元素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加深对特殊数集的理解以及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与表示,既突出重点又分解难点.课中还可以举例有的学生对利益看得重,就通过分析元素,子集,真子集的关系来教育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引导学生爱国,传递正能量等,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处。有空余时间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安排学生来当一会小老师,体验如何将知识传输出去,如何组织语言去表达,老师在旁指导点评,真真正正的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学习数学。学生畅谈上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课上的知识点。

  四、结语

  课堂建设还是要靠老师支撑,只有老师具备了足够的思政德育意识,才能更加高效的去传输知识,在自己的课堂上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发现和改

  进,所以我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实践。数学课程思政不仅要结合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将思政教育内容更加柔和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无形地育人作用。为了能更好的上好数学思政,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力图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姜楚华.新时代数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基本属性[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02[2]杜金鑫.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在课堂中的融合[J].学校教育研究.202002[3]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2[4]朱建军.思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之探究[J].平凉教育.2021,1

篇六: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微积分(C)I》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微积分(C)I》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共64学时,主要面向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高分子、化工等专业的学生,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学的基本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为后续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点:①建立微积分的思维训练主线,全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②多种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体现学科特色;③立足于专业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二、案例展示

  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思维习惯和求实的工作生活作风。

  (2)引导学生体会事物间的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

  (3)体验微积分的实际背景,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

  (1)从赵州桥切入,展示赵州桥的照片和平面设计图,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的拱形横截面积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叹服于先人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动态的课件展示如何求解曲边梯形的面积,通过重点演示直与曲的转化、有限与无限的转化,启发学生领悟知识点背后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不屈不饶、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

  (3)从求解曲边梯形面积的4个关键步骤中抽象概括出定积分的定义,将赵州桥主拱的横截面积表示为定积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教学设计思路

  3、教学改革成效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到数学之美、生活之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社会责任感增强。

  (3)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

推荐访问: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