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9篇)

时间:2023-05-03 20: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总结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那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一)

  本学期我接手了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半个学期教下来,从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院校,为将来深造打基础;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

  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单纯的演唱已经不能吸引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初次尝试初中教学,感觉还算良好,学生比较配合,我本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准备比较充分,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外,自己还翻阅了一些资料,补充教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半学期的实践,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仅仅参阅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充电才是目前最应做的事,暑假即将来监,打算好好利用两个月的空闲给自己充充电。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二)

  在教这课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歌颂祖国的大量的诗歌,并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接着我也给学生朗诵了一首有关祖国变化的诗。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接下来我又饱含深情地演唱了这首《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并让学生随节奏跟我朗颂了一遍,接着就让学生随着曲谱用甜美的歌声满怀深情地唱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唱完以后,我让学生分组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组是以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画画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诗歌的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诗朗诵的形式来表达……总而言之,学生们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表达爱国之情。

  演唱完这首歌后,我们又乘着去年庆祝祖国华诞之风,进行了情感的拓展,开展了一个小型的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同学们那富于深情的朗诵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从这节音乐课中我体会到:音乐课只要用心去唱,用情去唱,也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三)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规范、美观、实用的板书可以增强理解和识记音乐知识。例如:在《小螺号》一课中,我把歌谱制成漂亮的大歌谱,让学生一看就产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歌曲中难以理解的记号:上波音

  等记号,在歌谱中一目了然。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描绘是上好音乐的主要媒介。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运用较多的儿童语言,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多进行换位思考。在设计教学中的语言时,尽量运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语言,语气语调也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把学习中枯燥的练习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要乡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知识,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学校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室添制了多媒体设备以后,音乐课的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学生可以在教师收集的音乐中尽情享受悦耳的音乐,通过丰富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多用教师声请并茂的表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多媒体设备,仍然不能代替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有着比录音范唱更为直观、形象的好处。教师表演唱的感染力强于录音范唱。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能不能进入音乐,全靠教师的功底。从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浓厚的学习欲望,直接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音乐课的氛围和谐、轻松,自然音乐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只有新教法的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篇二: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5篇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5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1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任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内,我便有这样的体会:老师重视识谱的教育,但是学生对识谱的教学是最没有兴趣的,也可以说是最弱的,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反向教学

  按照传统的规律教学,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练声,接下来是试唱练耳,然后讲乐理知识,最后是上欣赏课或者学习新歌,学习新歌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先学乐谱,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唱歌,在学唱乐谱的过程当中学生感觉很难,有时甚至是应付式的随便哼一哼,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反而对乐谱失去了兴趣。

  鉴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学方式,在学新歌的时候,我们先学歌曲,在歌曲已经很熟悉、情感也处理得很好的情况下,再唱曲谱,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而且也由以前的厌倦曲谱变成现在的对曲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运用这种反向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识谱的集中教学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把识谱根据年级分散开来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分散的识谱方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课都教识谱的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无法独立试唱简谱。

  识谱的集中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就是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的一个年级、初中的一个年级来完成。这样,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记忆方面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是,他们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的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走入美妙的`音乐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2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

  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

  一、拍节奏法。

  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二、口令法。

  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平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3本课是以学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主的唱歌课。这是一首台湾儿歌,共有两段,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鸟的鸣叫声和神态,使歌曲生动有趣。本课围绕着唱鸟、爱鸟、护鸟的主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充分融入到音乐中,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教学设计以“鸟鸣”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自然界中的“鸟鸣”、民族乐器表现的“鸟鸣”、再到歌曲中的“鸟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体验到音乐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力图紧扣“民歌”教学的特点,通过听、唱、伴奏、对比感受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喜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了解“民歌”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最后,以聆听浙江民歌《对鸟》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民歌的感受,使本课教学形成前后呼应。

  这节课我采用了范唱加听唱法来教新歌,齐唱时效果不错,可是对于把握台湾风格的衬词还是有点难度,让个别学生唱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我在给后两个班上课的时候改进了教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台湾风格的衬词。

  在认识音乐知识——“下滑音”的时候,只是教唱没有趣味性。所以我用肢体动作提示学生,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唱法形成对比。比如举一个滑滑梯的例子,提示学生唱的时候音调要先上后下。用对比的方式,第一次唱不加下滑音,不带表情,第二次唱加下滑音,并带上表情,让学生体会他们的区别。音乐教学应该活泼,可爱,富有表现力。不仅要声音美,语言美,还有肢体美,这不应该只体现在表演歌曲上,在教授学生一些乐理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演唱技巧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唱出歌曲的情绪,但通过游戏、创编、表演等环节和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脸可以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孩子并不是因音乐而精彩,而是音乐因孩子而精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4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

  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5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反思

篇三: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2022年9月份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滕林林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

  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篇二: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

  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

  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篇三: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

  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

  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篇四: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

  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体验

  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

  思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

  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篇五: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期末反思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期末反思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忙碌中时间脚步已经

  悄然走远,转眼半

  篇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点滴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二:[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反思(2045字)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

  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

  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

  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

  唱的歌感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三: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296字)

  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学会

  听

  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通过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四:小学生课堂音乐教学反思(3372字)

  【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

  篇三: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音乐课

  教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

  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

  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

  和舞蹈是很好地

  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

  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篇二: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

  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篇三: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很庆幸我和我们教研组的伙伴们都是把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使者,我们与音乐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我们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理论研讨,在“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研讨,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这样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广泛切磋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一)、教研促进

  ①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们在一年级开设了彩色谱、彩条谱的课程实验,通过在同一年级五个班的实验,我们发现彩色谱效果要好于彩条谱。彩色谱是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

  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篇四: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篇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则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则是通过教育教学的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来重要的条件。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取、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潜力。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教学潜力呢?

  反思一:

  本学期,我主要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我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同时,导入的方式也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乐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潜力,是审美潜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通常是先识谱后唱歌,针对有必须识谱潜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同学对简谱并不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研究,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浪费了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改善措施: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用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应该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在当下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我们可以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使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研究之余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研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数码钢琴、情境联想教学、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在识谱唱谱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让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而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如音符实值的研究,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总之,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教育中受益终身。

  音乐新《课标》规定了不同学段的识谱要求,强调识谱教学应该贴合音乐研究的规律,作为研究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两点。

  首先,我提出了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听觉能力。在一节唱歌课中,我会让学生先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唱歌,解决歌谱中的难点,降低识谱时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这样的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感受到课堂的简单愉快和成就感。

  其次,我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学生的识谱潜力。创造性潜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研究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例如,在学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之前,我会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我成就感之中研究简谱,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识谱教学应该贴合音乐研究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创造性潜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简谱,提高识谱潜力。

  乐器进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在研究演奏乐器的过程中,也能够研究识谱。通过反复的演奏,学生可以提高听音能力,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从而增强识谱的潜力和兴趣。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立足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从感性入手,将理性的识谱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形象生动地教授。通过识谱这个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鉴赏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走进音乐,去寻找、探索和创造。

  反思性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来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研究,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将音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反思教学资料,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群众协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例如,对于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应该注重反思教学资料,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规律,同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们采用了欣赏、模拟、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美感。

  四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乌龟赛跑》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表现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评价反馈,促进学生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效果。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们采用了小组讨论、个人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融入学生,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心理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心主动地、全身心地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群众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围绕主体、紧扣主题是我们进行反思教学的关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透过对音乐课堂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群众

  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就应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资料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取、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用心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潜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情操,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地完成任务。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我们现阶段主要以歌唱课为主。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熟读歌词,进行完歌曲范唱后,让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同时,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并进行音阶训练,以拓宽学生的音域。教唱歌词时,教师应泛唱几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听唱教学法,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可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音乐。

  过去的音乐教学存在着局限性,教师的教法也往往成为了死板的套路。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个性也得不到发展,甚至会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带给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研究潜力,实践潜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构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强调音乐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够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于富有想象力的年龄,因此我们应该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潜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用心乐观态度和对完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研究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

  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提高音乐审美潜力和陶冶高尚情操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用心参与为出发点,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心参与、主动提问,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爱国主义和群众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群众主义精神。

  三、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惯。音乐作品能够超越种族、语言、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在

  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们热爱音乐的情境。

  音乐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和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群众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备课时,音乐教师不需要过多关注知识点或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反而应该思考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设计研究民歌的教学方式,以及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症处理。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备课的反思应以提高兴趣为主。

  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五十名学生五十种不同的反应进行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方法总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因此,课堂上发生的意外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帮助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透过语言或文字,自我反思或交流进行群众反思。编写案例反思是一种最具有借鉴好处的方式,通过具体的典型教学个案,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透过文字加以分析概括,能够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也能够带给同行借鉴。此外,教师还应该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研究他们的教学理念、组织形式和方法等,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教师也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以及借鉴他人的特长,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教学反思在主课和副课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和提炼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一、明确教学目的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在起始课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强调:1、透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情趣;2、透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和爱好;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

  学生参与和实践潜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要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在课堂上安排观看光碟,对各单元资料作介绍,让学生以欣赏为主,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潜力;2、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潜力;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潜力有明显提高;4、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使音乐课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心理历程,既包括敏锐感受音乐的过程,也包括理性认识音乐的好处。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XXX曾说过,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中体验到自

  我,是唤起青少年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用心性。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吸引他们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潜力。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明确了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熟悉、演绎和创造音乐。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或者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赏《抗敌歌》之前,可以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他们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XXX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这样,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欣赏民乐合奏

  《三个和尚》时,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他们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构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表演形式体验教学,演绎音乐作品。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的过程,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潜力和音乐表现潜力。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以及各种主角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资料进行选取,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欣赏《春节序曲》这门课上,我采用了体验式的研究方法。当乐曲进行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时,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锣、鼓、镲、三角铁等打击乐器,表现出热闹欢腾的场景。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更加用心地参与其中。我还将打击乐器分给平时不用心的同学,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我感情的天地。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在简单中得到艺术熏陶。

  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门课上,我让学生自由选取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这种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游戏形式教学是一个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需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图谱结合教学是一个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方法。在欣赏《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学生能够看歌谱,通过图谱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提升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有多种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理解音乐,而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提高审美潜力。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音乐美。

  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提高欣赏趣味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研究认知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音乐触动灵魂。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音乐的研究态度。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音乐课是无关紧要的,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甚至在上课时不听讲。为了改变这种态度,教师应该以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愿意研究音乐。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纠正学生对音乐的研究态度;

  2.以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1)为了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老师需要具备高超的业务水平、幽默的口才和强大的带动力。同时,老师的内心也必须充

  满爱心和责任感。如果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不要发火,而是要用爱心和关心来提示他们,让他们自我感到不好意思,从而重新集中注意力。此外,制作一些适合音乐教学的幻灯片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多进行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让学生感到开心,他们才会更愿意研究。

  2)要增加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老师需要利用好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如果孩子们本身对音乐感兴趣,就不需要老师花太多时间去提醒他们,他们自然会想要研究。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乐器的研究,音乐认识的简介等研究,让他们更加了解音乐。

  3)为了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老师需要改变教学设计。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老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可以利用前5分钟来进行师生问候、练声和复前一首曲目,然后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图画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曾经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任务和推荐来教学,但发现这样做时间不够。因为农村的孩子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他们理解力有限,研究一首歌曲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而教参上的设计资料太多了,一节课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还要加上游戏活动等。所以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将研究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适当穿插游戏,并在上新课之前进行复。此外,我尽量运用电子琴教学,纠正和掌握孩子的音准,提高学生的研究用心性。我还采用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教学歌曲,在研究歌曲前先用节奏教授歌词,让孩子很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信,我将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舞蹈、游戏在课堂中的适当运用,能够使课堂气氛最活跃,并且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研究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单地让他们跟着老师拍掌,这样的研究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透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反复练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节奏。这样研究节奏,会让他们

  感到趣味性增强了,研究起来就变得简单。在某些民族歌曲的研究中,我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在音乐游戏方面,我经常让学生进行音乐接龙、音乐情景再现等游戏,还让他们表演快要学会的歌曲。在室外的游戏中,我会设计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的游戏。

篇五: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一):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向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仅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

  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教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研究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研究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进取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必须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到达标准音时能够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到达拓宽自我音域的目的。

  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做作业。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根据课文资料进行常规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对课文资料刚开始有一些同学不明白怎样预习,我就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讲自我的经验,对这些同学是很大的促进。有有部置就要有检查,及时的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力的监督。该说是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课,进取思考,随时记录,这是对听者的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从格式到资料进行规范,提高作业美观度,班级中涌现出来了许多书写清楚认真的同学。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能够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我识谱本事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作为科任教师,学期开始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政治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进取参加教研组活动。

  此外,根据不一样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

  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料。异常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整堂课成功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前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等等。反思自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景。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班级就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本事都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本事强,学习单词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学生上课活泼好动,但他的纪律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必须的自制力,但识谱本事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本事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所以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

  提高的。我还在上课时尽量运用电子琴教学,这样不仅仅能够对孩子的音准进行更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还用了音乐当中的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词用节奏来教学生的,这样对歌曲的节奏能够很好把握。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我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二):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经过对音乐课堂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团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当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

  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当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资料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进取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本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三):

  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仅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进取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并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本事。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本事,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头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教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进取主动的经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供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进取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本事。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当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可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景,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终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所以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

  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景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是审美本事的基础。所以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景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本事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本事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

  究竟明白了没有。之后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资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简便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经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经过自我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本事的练习。它要求学生经过本身的歌词,再经过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我编创的歌词,也显得异常兴奋。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到达自我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并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教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所以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终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经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头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

  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并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当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团体的本事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这课是自我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一样。这是帮忙自我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本事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齐,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职责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五):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供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进取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

  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本事。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当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呢?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中、高年级的教学。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是审美本事的基础。所以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景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本事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六):

  《小小足球赛》是一堂以新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学生分为三个运动员代表队,伴随着我们最为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踏着整齐的步伐,营造运动员入场的氛围,由此引出课题《小小足球赛》。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了导学铺垫,将歌曲中蓝色部分提出来,让学生感受两种不一样的情绪,将难点提前解决,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经过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聆听感受、用啦跟唱、听唱法等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能够完整的将歌曲演唱出来。

  最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一齐回顾第29届奥运会,介绍奥运会的吉祥物,播放了学生最为熟悉的主题曲《我和你》,将整堂课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经过本次教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上课过程要抓住音乐的要素进行,对于唱歌课来说要对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等都应当进行准确的训练,都应当严格的去要求他们,比如,我的这节公开课,我就把学生的音准忽略了,同时,这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醒。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研究、不断思考、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本事,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音乐活动,让他们在趣味的活动

  中进取的去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七):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任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内,我便有这样的体会:教师重视识谱的教育,可是学生对识谱的教学是最没有兴趣的,也能够说是最弱的,本人根据自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反向教学

  按照传统的规律教学,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练声,接下来是试唱练耳,然后讲乐理知识,最终是上欣赏课或者学习新歌,学习新歌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先学乐谱,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唱歌,在学唱乐谱的过程当中学生感觉很难,有时甚至是应付式的随便哼一哼,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仅没有学到应当学的东西,反而对乐谱失去了兴趣。

  鉴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学方式,在学新歌的时候,我们先学歌曲,在歌曲已经很熟悉、情感也处理得很好的情景下,再唱曲谱,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很好地把握节奏,并且也由以前的厌倦曲谱变成此刻的对曲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运用这种反向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识谱的集中教学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教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把识谱根据年级分散开来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

  本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分散的识谱方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一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课都教识谱的资料,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无法独立试唱简谱。

  识谱的集中教学是一种能够帮忙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就是把原先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资料集中安排到小学的一个年级、初中的一个年级来完成。这样,学习资料紧凑,能够克服记忆方面的困难,学生也能够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是,他们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的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异常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走入美妙的音乐自我去寻找和创造,充分挖掘自我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八):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完美的东西都能够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很庆幸我和我们教研组的伙伴们都是把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使者,我们与音乐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我们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

  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经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理论研讨,在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

  经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团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团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从不一样角度研讨,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这样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广泛切磋交流,构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一)、教研促进

  ①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们在一年级开设了彩色谱、彩条谱的课程实验,经过在同一年级五个班的实验,我们发现彩色谱效果要好于彩条谱。彩色谱是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经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经过趣味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

  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经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景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本事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经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到达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经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经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到达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而己。

  经过先唱歌、后识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经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

  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经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经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理解,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本事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提高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仅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供给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在音乐校本教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感情上接纳校本教研,这是校本教研的前提;建立制度,完善机制这是校本教研的保证;创新形式,让校本教研充满活力这是校本教研的关键,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我们会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改善我们的做法。将做到目标、资料、管理、课程四落实;计划、措施有方;普及、提高同抓;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创一流成绩。

  音乐,是心灵飞翔的绿地;歌声,是心灵飞翔的翅膀。让歌声放飞期望,唱出我们的热情,在第二小学这座瑰丽的百花园中;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我们要让学生的甜美歌声唱响辽阳古城的每个角落,使这朵奇葩愈开愈艳。我们愿意永远做音乐的天使,给孩子们传播欢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九):

  我在教学中一向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仅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必须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到达标准音时能够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到达拓宽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能够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我识谱本事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一样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必须的自制力,但识谱本事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十):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景不在少

  教学的有效应当是指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学生在知识和本事上所获得的具体提高。衡量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也是学生有无提高或发展,那里我们应当避免理解的误区是教学有效性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自定的教学计划,有无认真的备课和准备,如果我们的努力不能促使学生对自我所授学科感兴趣,或者说学生学的很辛苦,缺乏成功的体验,那就证明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所以在教学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时,我们首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放在首位,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教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所以,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可是语文教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供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进取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本事。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我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当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

  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所以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教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研究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研究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进取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教师的疾话对的、我是教师,学生应当听教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教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所以,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教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提高。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进取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

  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篇六: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

  一、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深入了解目前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主体、时间、内容、方式方法、过程、效果、标准等,分析其中的变化与不足之处,并对这些变化和不足所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为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改进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教师更有效地制定评价方案提供依据,为教育者建构完善的音乐评价体系提供基点。

  二、设计与实施

  本文在对有关小学音乐学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法,分别从九个维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效果、评价的标准)设计了《小学音乐学习评价》学生问卷调查表,相应的也从八个维度(评价的认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结果及评价的反思),设计了《小

  学音乐学习评价》教师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统计收集了有关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数据与文字资料,其中对教师进行访谈的文字资料作为质性研究资料,进一步充实数据研究的结果。样本主要从某重点小学随机抽取了120名4-6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布为四、五、六年级各40人,其中男女各半,共计120人。通过对120名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学习评价》问卷调查,对其授课教师进行个案访谈,收集相应的数据。再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下面将呈现对数据χ2检验后的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中涉及的维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效果及评价的标准九个维度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评价的必要性

  根据问卷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评价必要性方面的选择情况,对必要性选择的数据分别进行三种情况(很有必要—可评可不评—没有必要)的分析,X2检验结果见表1。表1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在

  有无必要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时,120名被试中有76人(63.3%)选择很有必要进行音乐学习评价;有41人(34.2%)选择中立可评价可不评价;只有3人,占总人数的2.5%选择另外一个极端,表明没有必要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对这三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卡方检验十分显著,χ2=6.650a,p<0.001。这说明,几乎所有被试都认为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评价的目的根据学生对学习评价目的的选择情况,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目的的数据分别进行4种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2。表2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目的的数据分析注:*p<0.05;**p<0.01;***p<0.001表2结果表明,120名被试中有59名(49.2%)被试选择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关注优点与不足,进而发展音乐能力;有40名(33.3%)的被试选择评价的目的是了解潜能、激发兴趣;而只有占很小比例(5.8%)和(11.7%)的被试选择教师评价的目的是选拔特长生和发现不足督促学习。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的目的旨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并非功利性的选拔特长生或一味地注重学习,与此同时χ2=57.533a***,p<0.001,显示选项之间的差异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

  3、评价的主体

  根据学生对学习评价主体中现有评价人员和希望评价人员的选择情况,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主体的数据分别进行5种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3。在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中,现实生活中对学生音乐评价的主体人员主要是教师,频率78次,占到总体的65.0%,虽然也有同学之间的互评,但是只占到27次即22.5%,而家长、自己以及其他人参与评价的比率更是为数甚微,同时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差异极其显著,可见教师在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而与此相应的,关于学生希望参与评价的主体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希望的评价主体中同学和家长的频率有明显的上升,居于前两位。所占比例分别是39(32.5%)、29(24.2%),希望自己可以参与评价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而教师的比例有所下降。数据可以反映出在现实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面前,学生更期望评价的主体可以实现教师、家长、自身以及同伴的多元化多网互评形式。

  4、评价的时间及内容

  从学生对学习评价的时间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在所涉及问题的选择情况中,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时间和内容的数据分别进行5种

  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4。表4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考评,其比例相当高占到总体的87.5%,而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每单元结束时的评价可谓微乎其微。卡方检验的结果为p=<0.001,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在每学期结束时教师的评价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音乐教学评价的主导。关于评价所注重的内容,我们从表4中也可以分析出来,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表现力、音乐学习态度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培养,三者的比例分别占到39.2%、30.0%、19.2%,且卡方检验差异显著。说明教师注重的评价内容有很大的转变,从以往的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转变到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学习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新课改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在评价中要求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表现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5、评价的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在音乐学习评价方式方法中的选择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数据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中主要采用演唱或表演为主和按需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其相应的比例分别是47.5%、25.8%,且选项间的卡方检验显著,说明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评价方法也趋向多元化。针对有

  些同学说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说法,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5%达到显著水平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说法,也有相当一部分(19.2%)学生对此观点持说不清楚的状态。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不难看出,持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持赞同观点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形式普通、单一、没有兴趣、课程本身也很无趣。接着比较一下表5中第4、5点的评价工具,教师使用的评价工具最多的是现场表演,而学生希望的考评方式也是现场唱歌表演,由此看来,与有所规限的评价形式相比,学生更喜欢自由、自主、能够凸显自身特长的评价方式。

  6、评价的过程

  根据学生在音乐评价过程对自己表现的选择情况,对2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三种情况的统计,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数据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6。从表6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当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88%的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19%的学生没有什么感觉,13%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或有被监督的感觉。不难看出,在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在评价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表现是愉悦的,这说明被试所在的学校音乐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感知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也有一少部分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

  或被监督的情绪,这说明统一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个体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爱好,运用多元多样的评价方法,使被评价者不至于产生厌恶、排斥的感觉,否则,所谓的评价只是面子工程,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在问题2的结果中可见,当学生对一段音乐进行解释时88.3%的学生肯定教师是主张多种解释的,而非以往的必须要和教师说的一致。说明教师在音乐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成熟与否,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7、评价的效果

  根据学生对音乐评价效果中4个问题的选择情况,进行数据统计,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效果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7。表7的分析结果表明,问题1中学生认为音乐测验或考试的分数能够反映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的占32.5%,认为可以反映一部分的占62.5%,还有5.0%的学生认为测验或考试的分数根本不能反映自身学习的真实情况。问题2中,在音乐考评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吗?79.2%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展示,20.8%的学生认为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问题3中56.7%的学生认为教师只了解一点自己的音乐特长,29.2%

  的学生认为教师完全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还有14.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不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从问题4中得出,46.7%的学生认为音乐考评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45.0%的学生认为,只有少许的指导作用,而也有少许比例的学生认为没有指导作用或不知道有没有作用。可见,有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测验或考试分数不能够完全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对自己音乐特长的了解也不全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可靠地反映学生的自身情况。

  8、评价的标准

  根据学生对教师所使用的音乐评价标准的了解与参与制定情况,设计了2个问题进行选择,进而对选择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如表8。表8的结果显示,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占到50.0%,而当问及学生是否参与了评价标准制定的时候,有59.2%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综合两个评价项目中关于评价标准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也没有对评价的标准作一个详细的解释,这样才导致学生对自己评价的标准认识不清。

  四、讨论及反思

  从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小学音乐评价的现状主要呈现如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小学音乐学习的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对学生音乐评价的主体人员是教师,频率78次,占到总体的65.0%,其他主体虽然也有参与,但是参与评价的比率特别低,可见教师在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中的绝对主体地位。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来看,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单一与不确定性,而对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师了解的不一定是全面的,家长、自己和同伴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了解可能比教师更全、系统。因此家长、同伴、自身也应该作为评价的必要主体。而且正如学生所望,在现实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面前,学生更希望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即教师、家长、自己、同伴都可以参与进来,且占有一定的比重,真正实现教师、家长、自身以及同伴的多元化多网评价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真切、公平、全面。

  第二,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时间不灵活,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且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教师主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比例相当高占到总体的87.5%,而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每单元结束时的过程性评价往往被忽视,这样极易陷入片面化的误区。

  作为教师不应该只重视结果,而应该将学生放在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初始状态以及之后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都应该纳入教师评价考量的范围。因此,在评价的时间选择上就不应该局限在学期末,而应随着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时动态地给予评价。

  第三,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关于评价所注重的内容,从表4中可以分析出,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表现力、音乐学习态度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培养。说明小学音乐教师在评价内容上,从以往的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转变到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学习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根据对音乐教师的个案访谈,新课改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不仅扭转了以往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而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评价中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过程趋于常态化数据显示,当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88%的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也存在19%的学生没有什么感觉,13%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或有被监督的感觉。不难看出,在音乐教师对学生进

  行评价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表现并非像我们之前所了解的紧张害怕,而是基本趋于常态化。这说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情境化与人性化的元素,这样被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心情,从容地面对测验或考试,在音乐中轻松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评价时表现出紧张、害怕或被监督的情绪,这也正好说明了人各有异,爱好与利弊皆不相同,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和规则要求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关注到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常态化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示自我风采。

  第五,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效果缺乏时效性关于评价的效果,认为仅可以反映一部分的占总人数的62.5%,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测验或考试的分数根本不能反映自身学习的真实情况。因为5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完全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特长,有14.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不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所以在只了解一点或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评价的效果缺乏时效性。对于缺乏时效性的评价,相应的指导也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了。而音乐学习评价的效果是帮助学生分析和诊断音乐学习的现状、充分挖掘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时效性,是促进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有利保障。因此,学生学习评价的好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是否具有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影响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六,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公开透明性尚不足从50.0%的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所谓的评价标准缺乏了解。也因为有59.2%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明了地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对评价标准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那么出现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就很容易理解了。学生作为被评价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标准的制定,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想法和因素。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对标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公开透明的。总结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实境况,显而易见,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过程中目标、方式方法、评价主体、内容和时间、评价的标准存在单一化的现象,不能够针对个性差异,提供有效的评价;评价的效果不理想,表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够具体明确,缺乏时效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还存在紧张害怕的心理,教师应该注重常态化的评价,注重调试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关于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潜心对音乐评价进行研究,建构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刘彦江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对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认识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系统中,使其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有机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完成小学音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即: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与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全面深层次解析、梳理、化解与原有音乐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环境的矛盾: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生成新的教与学环境与方式的一个抛弃旧的、发扬优秀的、推陈出新的变革过程。

  二、影响整合的基本因素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整合相关因素较多,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认识。

  1.根本地转变教育观念

  实行整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转变教育观念,需要融入素质教育和主体性教育思想,树立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媒体观、评价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应由原来的教唱,转变成为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地位应由原来处于被动学唱,转变成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媒体应由原来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转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单纯教唱,转变成“情景创设”、“主动欣赏感受”、“协作学习”和“自主建构意义”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教学评价应由原来唱歌考试,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的分项观察、调查、考核、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教学模式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构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2.信息化处理教学内容

  实行整合,音乐教学内容应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地再现出来,并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我们通过对音乐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让音乐教材内容多媒体化、情景化;并从姊妹艺术、边缘学科中挖掘,体现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抓好了适应音乐素质教育的知识、技术、能力目标的重新定位,以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为前提,设计了学习主题,确定了

  新的教学策略、过程、结构,特别是创设了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新型音乐学习环境,建构了促进学生欣赏、探讨、学创、表演音乐的良好氛围。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在运用录音让学生抽象感受音乐和展开自由想像的基础上,再结合音乐运用多媒体再现音乐情境,营造音乐气氛,使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推进,感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喜悦画面,并与自己的抽象感受和想像相比较,促进感受、想像的进一步深化和思维的多元化,更好地把握音乐形象,促进了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打造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行整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①重新认识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新认识人类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教的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同伴、与教师交流互动学习,建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②培养了基于情景创设的音乐教学策略,抓好了基于“学”的环境系统的设计,根据音乐教学活动主题,创设适宜的真实的音乐艺术情景,展现鲜明、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建构了生动、丰富、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③搞好了教与学活动方式的设计,采取“三个结合”,即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学习相结合;视、唱、奏、听、赏、创、演相结合:坐、站、律动、表演的动与静相结合,建构了学习音乐的情景化、多样化、立体化空间。

  三、基于整合环境的教学模式

  我们经过研究实践,建构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情景创设的小学音乐“欣赏一表演”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理论、音乐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模式设计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和学习资源支持下,形成的小学音乐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较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模式的结构流程是“欣赏一探讨一学创—表演”四步。模式的四步流程贯穿了学生体验音乐的不同进程,体现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不同阶段。

  1.欣赏

  学生在多媒体创设情景的支持下,通过听、看、想律动等形式,初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此时,教师提出适当问题,作好诱导,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有指向有目的地主动聆听、主动思考,对音乐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和初始表象,对音乐形象有梗概把握,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探讨音乐的兴趣。

  2.探讨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或对老师所提问题作答,使学生自主深入地理解音乐、研究音乐、建构新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里,既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研究学习。

  3.学创

  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个人或分组自主设计选择表演(处理)音乐的形式,并进行创编练。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时的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参与其中。

  4.表演

  学生(有时和教师一起)将学创的结果展示出来,在表演中再体验音乐,深化欣赏,感受成功,树立自信心,形成教学高潮。小学音乐“欣赏一表演”教学模式融入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双主性”特色,又发挥了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强大功能,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地位发生转变,教学过程发生转变,媒体作用发生转变,教与学的方

  式发生转变,课堂信息量增多,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带来的良好教育效益。

  作者:陈太香

  工作单位: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学校

  第三篇

  一、视听结合

  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在欣赏《小青蛙》时,采用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出示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

  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欣赏音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了解作品内容。又如有一堂欣赏《野蜂飞舞》的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静静的听,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学生听后,伴随着音乐马上画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出来了,他们有的画了一群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有的画的是蜜蜂在蜂箱中飞舞,还有一个同学画的是一个小孩把马蜂窝捅了,马蜂满天飞舞等等。每一张图画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再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二、动听结合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着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做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有些音乐作品具有叙事性,让学生在音乐故事中进入角

  色去欣赏作品,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一家》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成“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让学生在这种亲情的交流中,去感受家的爱,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家的理解,对爱的理解。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与舞蹈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亲密无间。舞蹈失去音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教材中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编创舞蹈,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绪。再如《牧民之歌》,男生可以学骑马、甩鞭的动作,表现牧民骑着马在大草原上驰骋。女生可以跳起优美的蒙古族舞蹈,把欢腾的草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消除了他们对欣赏课的乏味感,从而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三、联想与创造结合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例如,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在听音乐时要求学生把他们听音乐时的感受和想象用文字

  写出来,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篇短文,只要能表达出你对音乐的感受就行了。初听乐曲之后,学生感受了口笛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反复聆听之后,学生的即兴作文也出炉了。有同学写到:“天亮了,苗岭的景色依稀可辨,小鸟在树上吱吱的歌唱,人们从睡梦中醒来,伴着小鸟的歌声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天。”音乐的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说明他们已感受到了音乐表现。再如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曲家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三结合,仅仅是笔者近几年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还尚待进一步实践完善。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

  作者:林展兴

  工作单位: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第四篇

  一、通晓歌曲大概,便于学生理解

  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之时往往要对这首歌曲先有一定的了解,这时老师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先聆听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这首歌曲的大概印象,但一般有经验的音乐教师都会知道,单凭听力去听歌曲而达到熟悉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这首歌曲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但在实际的演唱中也会出现相差甚远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自己的音乐水平有限,无法使脑海中的音高与现实中的音高相统一等,这时就需要老师教习试唱的方法来达到让学生通晓歌曲的目的,因为试唱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学生在试唱的过程中,耳朵会听到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这时他(她)能够与正确的音乐旋律进行比对,进而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能够让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加准确,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

  二、简单模仿,便于歌曲的学习

  试唱的过程其实并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去教习歌曲,它所在的时间段大致应该在老师教习唱歌之前,它是一个让学生在聆听完歌曲并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再继续深入学习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具体实践发现不足之处与错误的地方,并可以在

  记忆中记录下来,等到真正跟老师学习唱歌时再逐一比对,然后再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这显然是更加便于歌曲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趣味性大,便于学生喜爱音乐

  其实,整个试唱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学生通过试唱不仅可以测试自己的音准度,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小范围的比赛,如果一个学生的音高特别精准那么就是赢家,这种带有小小竞争意识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进取心,进而为了把歌曲学好一定会更加认真地听讲,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小学音乐中的试唱是学唱歌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个环节,教学歌曲才会变得游刃有余,学生也会变得更为有兴趣,所以,老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环节,争取把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让教学变得更加严谨!

  作者:刘志敏

  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

  一

  音乐是活动性、实践性的过程。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其实都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对于音乐美的感知、鉴赏、理解和表现必须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才能实现。重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认真研究教材及经典作品,是搞好节奏意识教学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数鸭子》为例,乐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节奏拍打,二是演唱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节奏的模仿和理解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将:X%X%|XX%X|念成:ga%ga|gaga%ga|同时加上拍手训练,让学生把节奏练习结合在生活里,在节奏意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拍击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不同节奏,请学生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既丰富节奏内涵,又增强趣味性。又如:××%%××|×%××|×-||拍手拍膝盖踏脚打肩拍手。

  二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充分利用和融会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增强艺术欣赏效果,是改善音乐节奏意识课堂的有效途

  径。学生的兴趣广泛,但不能持久;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却又不愿意下工夫学习。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学,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的、被动的学习阶段。音乐节奏意识教学的内容,涉及各种音型、长短,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相关的艺术形式增强节奏意识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学效果,并利用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一是在节奏意识教学中运用舞蹈的这种艺术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理解。比如《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曲中感受新疆民歌ו×××|×××|的舞蹈性节奏及手鼓×××××的固定伴奏音型,引导学生把歌曲演唱形式中的固定节奏音型弄清楚、搞明白,并请某些同学随着歌声起舞,随着节奏律动,在“耳闻”、“目睹”、“歌舞”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连绵不断的天山山脉、宽广清澈的塔里木河、吐鲁番的香甜葡萄,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的纵情欢唱,让学生在体验新疆特色节奏的同时,大大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二是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运用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使学生的听觉、感知节奏意识得到增强。戏曲分类颇多,曲调婉转,跳度很大,节奏相对较复杂。比如教学小学十册中“欣赏京韵”中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都有一课红亮的心》,节奏较难掌握,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唱,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节奏意识的潜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京剧中慢长锤的念法:呛切台切|呛切台切|。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

  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将情、景、音乐、节奏交融在一起,学生在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时就有了更深的节奏意识体会。同时在自由探索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充分运用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实施节奏意识的教学。

  三

  音乐节奏意识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首先,在小学音乐节奏意识教学中节拍感是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比如学生学习一首曲子时,都要做出节拍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分辨乐曲的拍号。教师应让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分辨乐曲的拍号,然后要求学生拍谱子中的强拍,如:2/4X0|X0|X0|X0|强拍指双手敲击,空拍双手摊开。接着要求学生拍谱子的弱拍,如:2/40X|0X|0X|0X|空拍休止符双手摊开,弱拍手指点击手心。强拍(包含次强拍时)如:4/4XXXXX|XXXXX|双手击掌强拍,次强拍左右手分别拍腿。练习强拍后的后半拍,如:谱子4/4030020|030020|拍成4/40X00X0|0X00X0|后半拍双手击掌。经常做以上节拍练习,增强学生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而且能培养学生完整听辩乐曲的好习惯。其次,在训练节奏感时,我

  们要循序渐进。节奏结构千百万化,但是只要掌握技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练习就不难掌握。我们可用以下几个步骤解决。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未组合的节奏。如:3/4XXXX———然后让学生听老师击拍或者口读来辨别,根据拍号划分节奏。也可以变换各种组合形式,加强对学生节奏变化的反映,提高对不同节奏的组合、感受和记忆能力。步骤二: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进行节奏组合的散板式音调时,让学生根据拍号、听琴划出节奏和小节线,练习时候对于同音调可以多种节奏形式出现,通过训练增强节奏的组合能力。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能性又有整体性的学科。音乐节奏意识教学兼顾了以上内容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节奏意识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结合节奏意识中“教”与“学”的桥梁,可以有效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时间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特点。

  作者:王佳

  工作单位:临海小学

  第六篇

  一、歌曲中调号内容

  在音乐中,经常会用到的调号共有十五种,包括七种降调、七个升调和一个基本调组成。七种降调有bA调、bB调、bC调、bD调、bE调、F调、bG调。七种升调有A调、B调、#C调、D调、G调、E调、#F调。一个基本调为C调。每个调都会有调号,在音乐教学中要快速的教授和识别这些调号,要让学生能通过规律来顺利记住。音乐教师要需找出降调和升调的特点,在降调中BEADGCF的顺序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在升调中正好相反FCGDAEB逐渐升高。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降调中向下数纯五度音和升调的向上数纯五度音。了解这些调号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和应用这些调号[2]。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调号的学习都是比较死板,而且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和记住调号的非常少,都是学完也就忘了。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对于调号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学生在音符的掌握上还是在以后对音乐的欣赏和了解中,调号的准确把握是尤为关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效和准确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调号的教学方法

  1、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多少,通过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加强歌曲调号的教学研究,对于学生顺利了解和读懂调号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一样,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形式的音乐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层次,对不同歌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号教学的思路要不同。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校的音乐乐器等条件,规划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先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再根据适当时机教授歌曲的调号知识。这不仅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爱好,而且能更好的掌握调号的学习。调号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教学形式来反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氛围,学习更加的高效。

  2、口诀记忆法学习歌曲调号。在提高了学上对音乐可的兴趣后,要真正让学生理解懂得歌曲调号的内容还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口诀记忆法是歌曲调号教学中的最简便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把歌曲调号分成几组,编成通俗易懂、节奏简单的儿歌或者顺口溜,让小学学生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对于调号的理解还不是很完全和很透彻,通过儿歌及顺口溜的形式能让其深刻记忆,以便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的理解歌曲的调号。儿歌或顺口溜的方式例如,降调:一将F二降B、三降E来四降A、五降D后六降G,第七降号是降C。这种方式简洁明了,小学生便于记忆[2]。

  3、升四降三数手指法学习歌曲调号。小学生对于调号学习的另一种方法是升四降三数手指的方法,这便于学生能随时随刻的利

  用手指来了解调号的内容。下面通过对升调学习的例子来反映这种学习方法,把一只手的手掌面向自己,伸出四只手指,依照小指头、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顺序把歌曲升调号依次定位C、D、E、F,轮到G时再回到数小指,循环一圈数,数到小指的调号就是升记号,此时G是一个升记号,再接着数A、B、C、D,到D时又是两个升记号,依次数四个指头,可以记住升调号[3]。依照这种方法降调号采用三个指头进行,从而就能快捷的学习歌曲调号。

  三、总结

  歌曲的调号,作为音乐的组成部分,是音乐准确把握的一个关键。对于小学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虽然对音乐调号善不能完全理解,但对于年龄的增长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加强,调号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跃课堂气氛来增加学生调号的学习,把调号学习的口诀记忆法和升四降三数手指法让学生掌握。为下步对音量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打下扎实基础。本文介绍小学音乐调号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调号内容的把握,研究歌曲调号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和加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郑殷

  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达明小学

  第七篇

  一、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针对班级强调动态化管理,它是在明确目的的要求下,音乐教师通过对一些措施和手段的采用,与全班同学一起对班级资源实行控制、协调、组织、计划,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组织管理过程。在小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状况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课程教学质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班级管理也是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音乐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专业能力,才能保障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在我国小学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却时常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使小学班级管理出现低程度、低效化管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独断专行、有偏有倚,管理缺乏民主和活力等。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得出,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不强难以对班级管理各方面的需求做出充分的满足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素养。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有效的赢得班级学生的信服和敬佩,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及魅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班级管理及教学能力,学习吸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并且音乐教师还要对其所教授的专业有着较深的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教学思想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内容上,加强对于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在深度上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对其所教授科目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透彻而深入的了解,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课程发展前景。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还要不断的提升其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为班级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目标,倡导学生参与管理,与学生一起来完善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加强小学音乐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水平较高的社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小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其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都较强,而小学音乐教师是最接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成长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仅要高于普通任课教师,在为学生“解惑”、“授业”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传道”的重任,将一些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音乐教师教师应注重在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方面,对自身进行提高。其次,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师要具有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精神。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与其他普通老师相比,音乐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学生身上。这是因为,作为统筹管理一个班级的音乐教师来说,其工作职责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了管理、育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如若不能将大量的精力都注入到对学生无私奉献中,是难以担负起音乐教师这一工作重任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在工作中默默的为学生付出。最后,新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包括现代育人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等。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工作中树立起科学的、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观。

  作者:罗鑫

  工作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中心校

  第八篇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

  2.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

  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

  作者:康乐

  工作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五小学

  第九篇

  1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多为优秀的儿歌、地方民歌、世界名曲、器乐曲等,对流行歌曲领域涉入甚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流行音乐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如今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很受大众的欢迎,学生在生活中能很自然地接触到流行歌曲,一些优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励志的流行歌曲正被小学生喜爱和传唱,小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影响,甚至有学生提出建议,希望在音乐课中开展流行歌曲演唱会,以个人和组合的方式大胆轻松地演唱自己喜欢和自己编排的流行歌曲,可见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吸引力。

  2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有时,我在课堂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留点时间,给学生很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从中得到放松与享受。有的学生会上台弹奏钢琴、电子琴;有的学生会跳上一段赏心悦目的舞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上台深情地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此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演唱作品把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关,切忌让一些低俗的音乐或不适合儿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音乐进入课堂)。一次,一个班上成绩落后,受学生冷眼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他胆怯的低着头上了“舞台”,我给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他认真表演,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行,于是,他抬起头,紧握拳头,投入地演唱着一首动漫电影《赛尔号》的主题曲,即当下流行音乐歌手张杰演唱的《这里是传奇的赛尔号》,只见他不时地挥动着拳头,表演非常投入,演唱到最后,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起来,随即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学的表扬,他激动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乐开了花的他深深地给我和同学们鞠了一躬,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端正地坐着认真地听起课来。这次流行音乐的展示活动,大大激发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获得了审美愉悦体验,在音乐中找到了乐趣所在,并在以后的各科学习中,他改变很大,能大胆举手发言,展示自我,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可见,优秀

  的流行音乐也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有利作用。

  2.2教育思想、净化心灵

  思想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在学校,每一门学科都有教育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充分运用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特点,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自强、自立等,将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在一次音乐拓展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大爱的力量,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我便有效地利用了流行歌曲的魅力,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大家知道,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中华儿女们至今不能忘怀,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用各种方式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一首首优秀的励志的音乐作品相继问世。如著名音乐人、歌手韩红演唱的《天亮了》就很震撼学生的心灵。当学生了解音乐背景之后,再静心听这首音乐,看到地震的残忍场面,听到歌手诠释的音乐高潮部分:“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时,孩子们自发的手手相牵,全体起立深情演唱,用无形的歌声为汶川地震中受灾群众加油呐喊,我们都被这深情的歌声所感动,泪水沾满了双眼,我想,此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一定受到了触动,已经深刻领悟到了大爱无边的道理。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以其生动性、通俗易懂性,在拉近它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审美距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对人的教育功能。

  2.3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程标准》的四个教学领域中,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排在音乐教学领域的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它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在大量吸收中外音乐经典作品的同时,能学习感受和鉴赏一些优秀的,对少儿有益的流行音乐声乐、器乐作品,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流行歌曲具有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等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和传唱,如动听的《隐形的翅膀》《左手右手》《萤火虫》;励志的《怒放的生命》《向前闯》《我要飞得更高》;亲切的《吉祥三宝》《爸爸去哪儿》等等都是学生超喜爱的流行歌曲,对于这些流行歌曲的感受和鉴赏,不但适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而且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中感受到很多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作品中不一样的音乐精髓,身心更加愉悦,轻松自在。

  3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其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想一想,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真不能单一的强调高雅音乐、古典音乐,而忽视了流行音乐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力,而我们音乐教师则更不要片面地贬义地理解流行歌曲,排斥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深入挖掘和筛选更多优秀的励志的流行歌曲,充分发挥这些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有利作用,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梅丽

  工作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第十篇

  一、柯达伊简介

  柯达伊是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1882年柯达伊出生于布达佩斯,他成长在一个有着良好艺术修养的家庭,从小接受各种音乐的熏陶,学习并精通多种器乐的演奏。从中学时代起,柯达伊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1905年,柯达伊开始去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由此,他渐渐发觉需要通过改善歌唱的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5年,柯达伊在一系列的文章和演讲当中,阐述了他自己的音乐教育观点,并且他开始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来针对青少年音乐教育进行研究。1929年,他决定让音乐成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在他的努力和倡导之下,音乐课终于成为了匈牙利各类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柯达伊去世于1967年3月6日,他将自己的学识无私的传授给后人,培养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人才。柯达伊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都是十分明确,他坚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特点

  柯达伊一直不断借鉴外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本国的实际,使柯达伊教学法在短短几年迅速成长为世界三大教育体系之一。他的音乐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歌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柯达伊认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都应该让他们先从歌唱开始。人声是最自然最容易掌握的音乐,因此歌唱是大家共同参与、容易掌握的音乐活动,我认为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歌唱可以让孩子们有效的掌握、提高节奏,速度,律动感,情感处理等能力。

  (二)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中注重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应该结合民族和地域教育为主。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对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还是音乐教育良好的素材。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团结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柯达伊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为他在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柯达伊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赋予趣味的游戏形式,形式多样的表演为特色,是一套快乐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调唱名法:又称移动DO唱名法,使孩子能够很清晰的知道音程关系,并且能够随时转调,帮助孩子们准确掌握识谱,音准等能力。

  2.节奏读法:节奏读法就是用某个词给节奏配上音响效果,在去掉音高关系的时候,便于读出节奏中每个音的时值,各个不同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相对的名称。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律动感,是音乐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3.字母谱:就是在音相对应的位置写出唱名的第一个字母。对于刚接触音乐、接触五线谱的孩子起到有效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认识音程关系、建立调式音阶等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乐谱,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轻松。字母谱只需让孩子们熟悉的掌握七个音的唱名即可。

  4.手势:柯达伊手势包括七个基本音级。通过柯达伊形象的手势使抽象的音高更加直观和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在

  这训练活动中,不需要任何乐器的伴奏,只需要让孩子们集中精神注意老师的手势,在脑海中想着音高与嘴型,把音准确的唱出来。手势让音变得更具体化,形成了一种视觉效果,通过直观的手势变化来进行音乐。由于音符不同,手势自然也不同,再配合不同的位置,让孩子们对于音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使得学生对音符和相对音高都产生了一定的联想,让他们觉得这并不困难,不会对其产生排斥心理。

  5.固定音名唱法:每个音都用其固定音名来唱,这与首调唱名法是截然不同的。学钢琴的同学很多都是固定音高,他们的音很准确。

  三、柯达伊教学法在世界的发展

  柯达伊教学法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1964年在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教育大会中柯达伊当选为学生会的主席。第一个引进柯达伊教学法的国家是爱沙尼亚。在亚洲,日本是第二个以会员的形式加入柯达伊学会的国家。还有在加拿大,柯达伊教学法已经成为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柯达伊把毕生的经历都放在了研究教育事业上,都奉献给了振兴民族音乐上。

  四、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推广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深入改革,国内音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内容及其水平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许多音乐前辈在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有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经过长年的探索和研究,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教师有意无意的在教学中运用到柯达伊教学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其中有些内容借鉴了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歌唱是不需要任何经济条件的限制,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享受音乐,能够实现柯达伊教育思想“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原则。其次,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教育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核心。我国的民族音乐种例如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社会风貌、地理环境等,把民族音乐运用到教学当中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音乐风格。最后,从古至今我国很多音乐都运用的是“五声音阶”,这与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五声音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柯达伊教育体系对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启示

  第一,我们要重视并普及儿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童年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若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文化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个音乐家。音乐学习应当从小开始,处在6-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是非常强,此时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反映灵敏,模仿能力强,让他们接受科学、系统、快乐带有趣味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应当注重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西洋音乐,轻民族音乐”的现象,长此以往下去,我们民族的音乐特色会消失。

  第三,柯达伊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最适合不过了。其中柯达伊手势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准确的把握音高。柯达伊教学法是快乐的教学法,能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教学上可以感受到愉悦的心情。音乐教学中一定要运用适合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比那些生搬硬套按照音乐理论、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的效果要好的多。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综上所述,柯达伊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使音乐感染每一个人,这一理论对我们进一步明确适合我国国情教学方法具有重要启示。学习和借鉴柯达伊教育体系,就必须摆脱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教学法,学习其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更要研究如何为我所用。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先进教学法,并且要把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同时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音乐教育和全民音乐素养。事实证明,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推行柯达伊教学法非常必要,相信总有一天,歌唱会是我们每一个人运用自如的美丽语言。

  作者:郭倩

  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篇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旋律明快,节奏简洁,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用紧张的形象表现兔子,用热情了乐于助人的形象表现大鹿。为了更好地设计这堂课,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活动,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一年级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我在导入部分先让学生讲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小动物及其特点,小朋友兴致勃勃的模仿起来,通过发声训练将歌曲的音准和节奏难点进行渗透。

  2、教学难点设置,为歌曲学习做铺垫。

  通过营救小兔的这个情境,将音准和节奏的难点在游戏中就解决了,整首歌曲唱的时候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大降低了难度。“____x”这一小节学生把握有点难度,主要歌词处于乐段的交换点,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又需要连贯的感觉,所以学生容

  易唱错,我利用了一个双响筒将此节奏反复练习,难点得以解决的还不错。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唱好的基础上,我鼓励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每一句歌词都配上合适的动作进行表演唱,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演唱热情,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不足与思考之处:

  1、对歌曲的挖掘不够。可以请学生分组表演唱

  2、学生的演唱质量不高。由于加入动作演唱有事容易走调。

  正确的咬字、吐音的把握可通过范唱等让学生知道怎么唱才是科学的唱歌。我也会更加的努力教好小朋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主题内涵】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空间,学生在课堂这个生活空间中不仅仅是以认知、记忆存在的智能有机体,而且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强调的是平等、民主、和谐与人性化。作为教师,要以尊重的教育为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

  【案例描述】

  上课铃声过后,我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可是没过几分钟,我发现靠窗边的两个男同学正趴在窗口上全神贯注地往外看着,嘴里还不时地说着什么,“王佳禹,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外面有两只好漂亮的风筝”王佳禹天真地笑着说。这句话的声音虽不大,但却使得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转向了外面——的确,两只风筝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哇,风筝!”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老师,我也是……”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议论着。这可怎么办呢?风筝一直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这时候硬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他们的心思肯定还在外面,并且还会不时地往窗外望。哎,这些小家伙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

  就在他们高兴不已,而我还在犯难之时,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正好有一课是关于春天的,课题为《春天来了》,学唱的歌曲是《郊游》。我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计就计,满足这些小家伙的愿望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风筝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高兴地、大声地):喜欢。

  师: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放风筝最合适吗?

  生:春天。

  师:在你们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生1:春天小草都发芽了。

  生2:春天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生3:春天到了,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生4:春天,大自然一片绿色。

  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校园里的春天。

  (学生一边欢呼,一边跑出教室,几分钟后带着满足感跑进教室)

  师:春天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进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放风筝。小朋友讨论一下,还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的问题所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春天里有趣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老师,春天天气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最喜欢到公园里的小河上划船。

  生2:老师,春天我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外郊游,因为这个时候,到处盛开着鲜花,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鸟。

  师: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去郊游呢?

  生:想。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唱《郊游》这首歌曲,然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生:(全班高兴地欢呼)好!

  ……

  【案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时教师必须作出临场应变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乃至把教学内容作局部性的调整。尤其是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一群

  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令他们感到稀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这时教师更要运用教学机智,采用即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节课上,学生发现了两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兴奋不已,注意力已经游离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停下课来批评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强拉回来,自始至终按教师计划的教学思路进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为了不让这群小家伙失望,我毅然放下了已备好的教案,没有按课前设计的教学步骤进行,而是大胆地尝试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由“风筝”引入了“春天”这一话题,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种随机的诱导方式,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给课堂带来的巨大活力。

  课堂中,学生发现了风筝后,心思已很难留在教室里,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请学生欣赏“校园的春天”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感悟春天,请他们倾听小鸟的歌唱,感受葱绿映衬的树干,高旷湛蓝的天空,明媚灿烂的阳光,嗡嗡飞舞的蜜蜂以及绽开花朵的芬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小

  学音乐教学中,广大音乐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常常写诸如“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等教学反思,但教师们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及对课堂中出现

  的一些情况作简单的思考,显而易见,这样的反思是浅层次的,却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

  系列深层次的真反思,而且写了之后就往往束之高阁了,使课后的反思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

  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以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进而调整和改进教

  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就是我对音乐教学进行真反思的一些主要策略: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

  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

  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反思首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是否生活化,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案例一:第七册《越剧欣赏》一课。我原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欣赏越

  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其中句段,学毕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学生的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

  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加快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魅力。

  反思后我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设计: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梁祝》的主题音乐,形成了深刻的审美体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调整后,学生对越剧的认同度及情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误解到理解,从盲目到欣赏,这就是真反思的功效。

  案例二:一位老师这样执教人音版第二册《海》: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开着

  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播放《海》音乐前奏)看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海(出示图片:美丽的海岛、沙滩、鱼儿、贝壳、等)。音乐家

  叔叔编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去学生学唱歌曲……

  另一位教师则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开着

  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快到什么地方了?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海》音乐的前奏)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生用动作和声音模拟海边的各种声音:海

  风:呼—呼—、海浪:哗———、海鸥:哟哟

  哟哟、海浪抚摸着沙滩:沙—沙—。汽笛:呜———)师:“可有时候这些声音常常是同时发出来的,你们能让我听听吗?”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分组、分角

  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挥下用动作和声音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立体音响:

  海风:呼

  —

  呼

  —

  沙滩:沙

  —

  沙

  —

  海浪:哗—

  —

  —

  汽笛:呜

  —

  —

  —

  海鸥:哟

  哟

  哟

  哟

  海浪:哗啦啦啦

  哗啦啦啦

  反思:在新的音乐课程中,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在

  浓郁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情境中处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挖掘教材的知识暗线,用形象生动、游戏的方法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

  中。教法二的的教师善于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整合教材的内涵。先创造和提供开放式、趣味性的大海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和表现出海边的各种

  声音,再由浅入深,巧妙地将各种声音进行组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多声部的音乐,为今后学习和感受多声部的歌曲打下了基础,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思

  维和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实在是教学内容上的一大亮点。

  这样一反思,会使教者豁然开朗,以后就会少走一些弯路,这又是真反思的一大好处。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

  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设置音乐的三维目标。显然,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我在新授《共产儿童团歌》这首历史歌曲时,由于学生感性理解不够,因而无

  法准确把握情感,演唱不够生动。为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稍作了调整:给学生简介了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电脑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苦难画面,还给学生观看了

  《红孩子》的录像片断,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少先队员的前身就是儿童团员。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理解了乐曲的内

  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已是威武的儿童团员,在战争年代,学知识学本领,救国民于危难之中。当然,演唱起来也就铿锵有力真实感人了。

  音乐是情感艺术,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本例在原先教学效果不理

  想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反思并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欢做英雄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的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

  的心理情意状态,激发、感染、淘冶、诱导学生的情感,最终成功地达到了审美情感教育的目标。

  案例四:第十二册欣赏《春节序曲》。我在教学时,首先从春节联欢晚会导入,创设热

  烈的音乐学习氛围,再简介乐曲,然后欣赏乐曲。其中重点欣赏第一部分,反复听、哼主旋律,激发学生想象人们过春节时热闹的音乐情景。然后再听音乐分组进行

  扭秧歌和敲锣打鼓的律动。整堂课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动得很累,本以为最高潮的地方学生却乱敲一气,课堂气氛反而从轻松到停滞,直至懒散。

  反思:本例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目

  标的制定比较笼统,宏大,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只有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

  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

  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的特点,我重新设立教学目标:“聆听《春

  节序曲》,充分体验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帮助学生再现过春节时的红火场面和欢腾的气氛,仔细聆听

  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并请同学们做小小的摄影师,抓取一个个与音乐相吻合的镜头。并说说为什么会配上这些画面。再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

  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特点。我发现学生们惊喜愉悦、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满足。连平时不善于表达和表演的同学,在那一课也高高举

  起了他们的小手。而课堂气氛不但活跃而且有序,相同的教学内容却出现了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见,注重“目标的设置与达成”的真反思可以助你走向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五:第五册《我是小音乐家》的歌曲难点教学中我这样设计:一、听一听“今天老

  师带来了几个乐器,竖起小耳朵听一听,他们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二、演一演“我们也来做小小演奏家,演一演。”三、唱一唱“你能把吉它的声音模

  拟一下吗?”0××

  ︱

  ××

  ×××

  ︱××

  ×××

  ︱

  ××

  ×××

  ︱××

  ×

  ‖

  (0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提琴和圆号,学习探究它们的演奏方法并进行声音的模拟。四、夸一夸“你们真了不起,老师禁不住想要夸夸你们。”师唱:“你们都

  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055︱1122︱3354︱3322︱1﹒0‖)小朋友你能夸夸自己吗?不用老师提示,学生信心十足地,用自豪的的声音唱起了“我是小小音乐家,真是了不起!”。

  反思: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歌曲教学中的难

  点突破又是老师们非常头痛的事情,怎样既做好歌曲教学的铺垫,巧妙地解决难点,将繁难的知识技

  能内化,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呢?本例教学方法从“趣”

  入手,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浅入深,巧妙安排四个环节的教学。从“听一听”集中注意到“演一演”主动参与,再“唱一唱”自我表现,最后“夸一夸”

  激励评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入情演唱,。既解决节奏和衬词两个难点,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教

  学上的有效突破。可谓是一举三得,妙不可言。

  案例六:一年级歌曲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学会歌曲以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

  歌曲的处理、表现和创造:“美丽的大草原就是蒙古人民的家,所以这首歌我们要怎么样唱呢?你能有感情地来唱一唱吗”?(生用自豪、欢快的心情唱进来了)

  “这么美的歌曲蒙古人民时时唱,处处唱,他们中散步的时候唱,在骑马的时候唱,有时还边唱边跳。你们想试试吗?”“散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唱呢?”(生改变速

  度,用较慢的速度、优美的歌声表现蒙古人民热爱草原的情感。)“在骑马的时候呢?”(生用快速。活泼的歌声赞美草原,并用手指在桌上敲击节奏模拟马蹄声为

  音乐伴奏,十分逼真。)你能创编几个动作边唱边跳吗?(生高度兴奋,边歌边表演,兴趣十足。)

  反思:本例中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音乐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创设了良好的能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氛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和发展的权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因素,唤起

  学生学习的活跃情绪与学习兴趣。进行音乐的再创造,使音乐教学

  充满了生机活力。自然、简短的几句话,看似简单实则用意颇深,真正实现了音乐的享受、体验与发展。

  这样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去反思音乐课堂,我们的教学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四、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进行教学评价的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新颖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

  点睛的作用,但仍有许多评价方式仅仅付诸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马马虎虎走过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困惑于如何使评价更富有积极的激励意

  义。教学评价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升评价的质量。

  案例七:音乐唱歌课《小雨沙沙》片断

  1、师:大家把春雨的声音串编成一场音乐会,比比哪一组编得好,演得出色。

  2、组一:一个人讲故事,其他孩子根据情节表演各种场景及声音

  生评:我觉得他们小组的表演挺好的,就是讲故事的同学讲得不够顺。

  师评:你不仅很注意看表演,还能提出建议。我也想对×××说,我很佩服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这个故事情节,相信以后多讲多练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生:(受到鼓舞,表情认真,端坐上课)

  3、组二:微风轻轻吹——树叶沙沙响——下起小雨——青蛙“呱”跳回水塘——四个同学演唱《小雨沙沙》,其他律动表演——表演完毕

  师评:他们小组哪些地方你最欣赏?

  生评:我最欣赏他们能分开表演不同的角色。

  生评:我发现他们把歌曲加进表演了,我们组就没想到。不过如果唱歌的同学也能表演就好了。

  自评:我也觉得我们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把模仿的声音与刚刚学会的新歌《小雨沙沙》连在一起表演。

  4、师:你能给自己的表演起一个名字吗?各组积极讨论,想节目名字

  生:小雨音乐会、小雨演唱会、小雨沙沙等

  反思:在《小雨沙沙》这课中,教师淡出“教”的角色,通过“想、说、演、评”等音

  乐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探求欲、创作欲及表现欲,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通过协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并充分调动学生资源展

  开讨论,因势利导渗透“用欣赏眼光评价”的评价方式。这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使评价更好地服务

  于教学。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方面表现,不能一概而论。

  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构建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凸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领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教学的真反思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对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

  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提倡音乐教学的真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

  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教育专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

  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教育,需要我们爱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有这样一件事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老师的关心,他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年级孩子跳舞是本学期才开始的,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和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起来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还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提前退出训练场。而其中有一位学生长得特别可爱,原本也是个要放弃的孩子,因为她觉得训练实在太苦,于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让她当小老师,把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还让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攀升,现在每次训练她都很积极地参加,因为我想她可以从舞蹈训练场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赞扬。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把这种关注放进

  去,关注每一位孩子,即使这节课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发扬他们的闪光点。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音乐老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我的心弦被拨动了。我马上记下了这

  句话。又有一天,我偶然从朋友处借到了一本书《我的爱我的自由》(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邓肯自传)。细细阅读后,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她的一颗心里,不仅装着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对自身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传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装着对生命、死亡、永恒的无限思考,装着对人类的博大宽广的爱。在读完书后,我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邓肯曾说了一段话:?世界上最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儿童。

  如果一切事情从孩子做起,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美妙的音乐,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这不是很伟大的工作吗?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爱音乐,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总有一天,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教师应坚持的原则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刚开始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践“生态课堂”教学过程,我肤浅地认为:作为教师的我就是“阳光、水、空气”,而学生就是“植物、动物”,教学方式就是“土壤、细菌”等等。然而,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研课、听课、学习、探讨,才进一步意识到“生态课堂”绝非如此简单。下面我就以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启迪学生的音乐听觉

  都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体会音乐,往往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再去体验,而不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倾听中产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及时完成教学流程,却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倾听、感受音乐又巧妙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教学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处理。钱老师在出示儿歌后,插入现代音乐家班得瑞的轻音乐《大自然的吟唱》,钱老师要求“听音乐,用想象作画笔,画出傍晚时分池塘的美丽景色”。在无语、宁静、自然的短短一分钟音乐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描绘大自然美景,环节紧凑,处理巧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环

  节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二、走近学生,启发学生的节奏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堂更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常常忽视孩子们的兴趣,或者只在乎孩子们表面上的兴趣。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就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为熟悉歌曲节奏玩节奏游戏这一环节,钱亚萍老师设计用圆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圆舞板的音色与蛤蟆的呱呱声比较接近,老师领,学生学,一唱一和,整个教室就是一片欢快的“荷塘”,一片快乐的歌唱“蛤蟆”。在这样一片欢快的鸣唱中,钱亚萍老师再请学生们自主选择同学商讨,共同进行节奏创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一致,效果凸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更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三、走近学生,巧诱学生快乐的歌唱

  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重头戏”。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演唱,不仅需要歌词背唱,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还要求通过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现歌曲。如果在演唱时还具有个性化的表现,那是对歌曲本身的丰富,再创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绎。而这样的表现,只有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在歌唱教学中表现、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教学公开课中,有声音优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却很难寻觅个性化的表现,强烈的创造热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钱亚萍老师在教授歌曲《数蛤蟆》中,巧妙地应用了《数蛤蟆》中的“数”,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师唱:“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接唱:“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依此类推,分别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学生强烈的创造热情,个性化、情趣化在这样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发。体现了“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通过学习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这堂课,我领悟到: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交汇乃至升华;它是自然和谐而产生的超乎异常的默契、协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灵动和智慧,这样的课堂

  教学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教者、学者,他们是相互作用,无法单独剥离的一个整体。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音乐教室里,我正陶醉在《回忆》的旋律中,上课的学生来了。“嘿!这是什么呀?蛮好听的。”“这是《猫》。”“前几天人民大会堂刚演完,票巨贵。”听着学生们的对话,语气里充满着兴奋、好奇,我迟疑了一下,直到上课铃响了,才把牒机关上。在我组织教学后,告诉同学们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欣赏中国最有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教室里突然一阵骚乱,有一位胆子大的学生说:“老师,给我们介绍《猫》吧,我们想看《猫》。”接着几乎是全班都在恳求着我。看着同学们从来没有过的兴奋、渴望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正是贯彻新课标所提倡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想要、教他们想学的好时机吗?既然学生有意向要看《猫》,我何不抓住他们的兴趣,顺势而为呢?于是我决定同意学生们的建议,临时更换内容,今天就给同学介绍音乐剧《猫》。

  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向同学们介绍一切关于《猫》的背景、轶事。介绍了音乐剧、托尼奖、韦伯、沙拉·布莱曼,欣赏了“猫的命名”、“点点猫”、“摇滚猫”、“回忆”等经典片段。间插着同学、老师的点滴体会、感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

  们从来没有像这节课这样专注过音乐,专注过音乐作品,专注过音乐课。下课铃响了,初次步入音乐剧殿堂的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一直缠着我,问“老师,这盘哪买的?”“老师,您还有别的音乐剧盘吗?”“老师,您能把盘借我吗?”“老师,中国有音乐剧吗?”我被学生的热情所感染,尽量详细解答他们的问题,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兴趣的力量以及音乐的魅力。直到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

  每次回想起这节课,我都能强烈地感觉到当时同学们学习热情的高涨和求知的渴望。仿佛推开了一扇音乐之门,这个班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对于音乐的兴趣、对音乐课的喜爱、课上的发言、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及风格的把握都表现得较其他班突出。这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课程安排。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春雨蒙蒙地下》是小学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歌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1、能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2、能用沙球创设意境为歌曲进行伴奏。本节课的难点是: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时喜欢大声唱歌,“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和效果呢?”这是我课前反复思索的问题。

  上课铃声响了,在同学们的课前静息中,我一改常态,深情并茂地朗诵起歌曲歌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吟诵起来,兴致极高。这时,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体会这首歌的内容

  和意境。于是我再继续巧设问“春雨是怎样的下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春雨是细无声地下、蒙蒙地下!”,这时我抓住“蒙蒙”一词,紧紧地引入课题。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用象声词来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声音,然后再列举出大雨“哗啦啦”的声音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巩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最后我推出新型的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边弹伴奏边有感情地演唱歌词,学生接唱春雨唰唰唰唰的声音。”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熟悉了音乐,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轻声模唱的习惯。继而我要求学生记住并用这种感觉歌唱全曲,以此来表现春雨蒙蒙地下的感觉。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演唱得非常地轻、非常地齐、非常地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轻松地解决了本课地难点。

  课后心得:通过这节课地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的教学思想。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勇于思考、探索,创新性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

  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__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

  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听一段音乐。(师在电子琴高音区演奏《两只老虎》)告诉老师,你听到过这首歌曲吗?

  师:下面老师再弹一遍,听听这一遍音乐和老师刚才弹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你想知道是什么变化了吗?老师会在这节音乐课里告诉你为什么?(设计悬念,让学生有所求,有所思,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师生问好

  起立,教师弹奏上行音阶,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坐下,教师弹奏下行音阶

  3、导入师:老师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刚才你听到这样的音乐你就起立了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

  生:因为这段音乐是有变化的。

  生:这些音乐好象越来越响了。

  评析:在新课未开始前,学生对音的高低概念毫无,只是从表面的轻、响来给所听到的音乐下一个定义,这是第一个矛盾冲突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先不急着给它下定义。

  新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音乐,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老牛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小鸟的叫声很尖、很细的。

  师:很尖、很细的声音就带给我们高音的感觉。

  师:老牛的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老牛的声音很粗的。

  师:这样的声音就带给我们低音的感觉。

  评析:在聆听活动中给学生树立起音的高低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直接让学生听后说出音的高低,学生会把音的强弱和高低混淆起来。在新课的伊始,给学生下一个定义。)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几段有趣的音乐,告诉老师,哪一段音乐高,哪一段音乐低?(在学习以后,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听两段音乐,找一找,高音在哪一首音乐里,低音又躲在哪里?(课件出示《百鸟朝凤》、《大象》)

  师: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有高有低的,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有高低的?

  生:交流

  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有趣的声音,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再来告诉老师,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声音也是有高高低低的?

  生:拍手的声音和跺脚的声音是有高低的。

  师:老师也找到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而且是一些高高低低变化有趣的声音,首先我们来听听大提琴演奏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大提琴、拉练等几种有变化的声音。)

  二、自主探索

  1、师:我们听了那么多高高低低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找一找?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里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老师给你们时间,大家去找一找,一会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找出音的高低的?

  2、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3、交流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盘子和碗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盘子发出的声音要低,碗发出的声音要高。

  评析:学生经过自己尝试,动手实践,发现了问题,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实践,这个环节是关键。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层次,教师在这时,就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这样的分层教学,分层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差异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4、师:你能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节奏吗?

  评析:《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三、感悟音乐

  1、师:小朋友发现了水杯里放的水数量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想不想听听老师用水杯演奏的曲子?(师范奏)好听吗?来给它取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一段音乐,不完整,下面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演唱的这首完整的歌曲。

  2、欣赏《哆来咪》

  3、师:你听到了旋律的变化吗?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你能画出旋律线吗?

  4、随音乐哼唱

  5、随音乐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评析: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从教学的过程或状态中通过师生双方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

  的对话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区分,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投入的过程,只有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震撼,都受到撞击,我想音乐已经进入每个人的心灵。)

  四、课堂延伸——小猴运桃

  1、师: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今天老师还带来个你们的好朋友,(屏幕出示小猴)这可不是只普通的猴子,这是一只会唱歌的猴子,今天小猴要请小朋友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小猴请小朋友把它喜欢的桃子摘下来,这些神奇的桃子都有着不一样的音高,请小朋友仔细听,可千万别搞错了当你们每摘对一个,电子琴就会告诉你,你的回答是否正确?

  2、学生作业。

  (评析: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课堂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处理好发展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音乐课鼓励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只不过发展的标准因人而异。)

  课后反思与小结

  本课旨在突破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程式为个性化,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构建一种“以人为本,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处理好课本与教材的关系,课本(原始剧本)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是教学材料的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重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音乐教学更为重要,可以说课本资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学空间是无限的,本课利用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扩充,进行内容重组,为学生在感知音的高低上拓宽了视野,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自学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学生有创造的想法或做法,教师给予肯定,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给予纠正,讲清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与技能。

  问题讨论: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

  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在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形式的良好促动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追求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让童心在音乐中飞翔,让音乐和每个孩子都靠得更近些,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种理念,在《动物说话》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我就用充满童趣的方式对孩子们说“郭老师今天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农场,农场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他们马上要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做好铺垫。在聆听歌曲时,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在表演的时候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动物的形象,引导

  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欲,课堂气氛也特别高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学唱歌曲之前熟悉__|__X|的节奏特点,再进行歌曲的学唱,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拍击节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编创小动物的叫声,编创歌词,把“小鸡说话”改编成“小X说话”,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编创歌词和动作,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这首歌曲的歌词很生活化,所以学生创作起来的创编素材非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小狗唱歌汪汪汪),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小羊唱歌咩咩咩),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小猫唱歌喵喵喵),通过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的演唱方式,自由组合创编歌

  词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表演。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平时的师生合作中,小组合作中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教学目标

  1.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2.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课堂生成亮点:

  1.观看傣族民俗文化风光视频,把学生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音乐与相关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2.这节课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为少数民族的歌与舞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初听音乐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歌曲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优美,又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与热爱傣族的热情。

  3.课堂中人人参与编创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编创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去带动学生。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课堂不足之处:

  1.由于初次上本节课,个别学生积极兴没调动起来,使课堂少了一些生机。

  2.自己普通话还有待与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本节课我预想学生会在老师努力营造的宁静、幽雅的氛围中投入的学习,陶醉的表演,能认真的练习三部轮唱,并能兴奋的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又能在老师用碗演奏歌曲旋律时愉快的跟着演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和谐的进行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基本在我预想的效果之中,而且,学生之间的三部轮唱演唱得很成功,可以说这一点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的。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营造了宁静、幽雅、休闲、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很投入、很陶醉。看者他们那陶醉的样子,我的情绪也在被他们感染着,我觉得我真正起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的意境美。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很关键的,另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努力探索尝试着把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平时的教学中。现就我平时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案例1:在一年级一册,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听乐曲,然后提问““这支歌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各抒已见“节奏快”、“欢快”、“一会儿一个声音,一会儿好多声音”、“有趣”……,接着我向他们讲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后提问:“现在我们想一想,乐曲中,当一个乐器在演奏时,你想到了什么?”这时有几个学生叫到“是一个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说:“那几种乐器出现呢?”大家争先恐后的说:“是几个玩具兵在走路”。我继续说:“那大家注意没有,中间有一个很浑厚的声音,这你想像是什么呢?”这时只听见一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学都笑了,不等我提问,大家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说:“乐曲热闹欢快的时候是他们在跳舞”、“慢下来是他们在散步”……于是我放音乐,让他们听第二遍,这次他们纷纷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哼着弦律摇晃脑袋,还有的在模信演奏乐器的样子……此次教学中,我不再采用欣赏课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的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开动脑筋去体会、理解乐曲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欢快,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环中,我首先拿出了十余种打击乐器:手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木鱼、铝板琴、沙锤、三角铁、串铃等。然后说:“同学们,大家看见了老师拿出的这些乐器,现在大家就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哪几种乐器为《小雨沙沙》伴奏?老师来看看哪一组演奏的效果最好。”随后,每个小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模仿自己选择的乐器,一块儿边唱歌边演奏。展示的时候,各个组的同学胸有成竹的上台,选择自己的乐器,进行展示。每个组都演奏的很好,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后,同学们自己评价,推出哪个组最好。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大受学生的欢迎,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在学习《洗手绢》这首歌时,里面的“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启发学生“平时在家你们还帮助妈妈做过些什么家务?”学生们各抒己见“拖地”、“扫地”、“洗碗”……我又提出:“现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绢》这支歌来唱唱我们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组编创。在展示的时候,编创的歌词非常多,“妈妈洗碗我也来”、“妈妈做饭我也来”……同时,我又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编创的歌词,模仿拖地、洗碗等动作编创舞蹈,边唱边表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不止局限于学习书中的东西,表现音乐的形式丰富多样,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

  对于前几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还在摸索、尝试中,不过我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篇八: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

  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

  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

  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

  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兴趣去听,所以,在这节欣赏课上,我以现代音乐教育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出示乐曲表现出的所有情绪,让学生在欣赏完一遍后为他们排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情绪中有紧张、恐怖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在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之后,我再次设计悬念:“作曲家正是用这几种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音乐和故事的结合,使孩子们能用心听音乐并用心讲故事。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讲述自己编的小故事调动起了所有的同学。这样欣赏音乐,同学们怎能没有兴趣。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具有逻辑性,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理解音乐,在引导分析中,应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故事,抓住乐曲的主题,清晰地展现出乐曲的结构,最后通过表演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整体效果。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

  三.巧妙评价,融思想教育于其中。

  通过放飞鸟笼中的小鸟回到树林中这一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各组学生进行适时地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生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教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生们的立场、需求出发组织教育教学;多创造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强的自主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感体验、能动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3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

  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____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____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____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

  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____,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4一、学会"听"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5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

  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篇九: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孙圣龄

  摘

  要: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科教育,应从学生德智体美劳促方面出发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新课标下,对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期望。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实现对小学生音乐基础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音乐欣赏及审美综合能力等重要素养。可见,小学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多么显著。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向学生积极传递音乐基础知识,如教授学生音乐相关基础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热爱参与音乐相关活动等;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尤其以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尊重艺术多元课化,顺应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小学音乐教育教师采用先进科学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基堂

  础上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提升,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音乐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情况分析,教师的音乐教学没有从学生兴趣培养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因为不是所有学生天生喜爱音乐,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素养又不尽相同,这都需要教师从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出发,注重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如采取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喜爱音乐,事实上教师却很难企及。

  (二)音乐教育流于形式,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培养不够深入

  很多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常以一本教材论教学,学生的音乐学习除了进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也会进行相关乐器、音乐歌曲等方面的学习。虽然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教育引导达到知识学习与音乐实践的要求,但教师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却很难涉及,使得音乐教育流于表面。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无论孩子未来是否从事与音乐相关的事业,但音乐教育给予孩子的除了知识技能教育,还有情感感知、艺术欣赏、鉴赏等重要能力,对于除了音乐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却呈现失衡状态,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现状进行积极反思与改进。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策略

  (一)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以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音乐教材,为学生创设相关趣味音乐小游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中,在游戏中自然习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以“有趣的声音世界”为例,教师在课前准备丰富的音乐闪卡图片,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雷声、鸟叫、火车、电视、手机铃声等,引导学生进行听声音找图片的音乐互动游戏。如学生在听到雷声时,迅速找到雷声图片闪卡,看谁反应的最快,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相应的声音,提升音乐教学趣味性,锻炼学生

  292┆好日子

  音乐表现力等。通过音乐游戏互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声音原来如此美妙动听。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并以音乐所学联系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有趣声音,强化音乐学习与感知。

  (二)音乐教育积极联系生活实践,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突破传统单一化课堂教学方式,结合音乐教育目标带领学生音乐学习积极联系生活实践,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得以不断强化与发展。这也是教师教育效果的良好呈现,我们以“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为例,教师教授学生经典爱国歌曲,以《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举例,教师音乐教学注重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学校举行国庆活动或走过大街小巷、观看电视节目等,时常听到这首歌曲。李谷一老师将这首歌演绎的动听、动情,唱出每个人的心声。教师教授学生歌曲唱法之前,要带领学生解读歌词内容,体会歌曲创作情感:对祖国深沉的爱,令我们一刻都不能更不愿意祖国分开,我们赞美祖国的高山、河流,只想依偎在祖国的心窝。这首歌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充满韵律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首歌进行合唱,以强烈的感情投入合唱中,表达出对祖国母亲无比热爱之情。

  (三)强化音乐情感教育,以音乐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与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发挥音乐的积极教育作用,教师应强化音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很多音乐能够舒缓紧张心情,缓解压力,也有的音乐能振奋人心,实现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引导。教师以音乐教育开启德育教育,树立学生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升华音乐教育意义。如教育学生学习红歌,如《东方红》《闪闪的红星》等经典红歌,能够引导学生从红歌学习与演唱中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惧牺牲、甘于风险的崇高精神。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歌唱党、赞颂党,明确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也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落实于学习和生活中,应努力学习,不怕吃学习的苦;热爱生活,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等。以音乐所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方向,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及实践,以音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月鹄馨.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0(9):0208-0208.[2]张庆峰.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20(3):249-249.(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师范附属小学)

推荐访问: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思考 小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