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6篇)

时间:2022-12-15 11: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6篇)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当前,小学生劳动美德培育方面的工作,社会各界、教育领域都倾注了一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6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6篇)

篇一: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当前,小学生劳动美德培育方面的工作,社会各界、教育领域都倾注了一定的精力,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受到一定挑战。劳动美德教育不单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合理补充。这就有必要对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日后的小学劳动美德教育指明新的方向和路径,促进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现走向成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力倡导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合理创设劳动美德教育的主题课程,以科学、客观来评定劳动教育的成效,以理论与实践为主要依据,为科学、有效、持续地开展劳动教育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借此实现小学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提升。

  1.

  劳动教育的概述

  劳动这个词语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当中的基本概念也是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赖以生存的手段和途径,没有劳动,人们就无法获取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无法保障自身的生存。综合国内外对于劳动的解释和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劳动是主体人物对于世界进行创造和

  改造活动的统称,劳动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没有劳动,就无法获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个人也无法在社会当中立足。

  劳动美德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名词与中华民族具有天然的联系,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当中贡献的巨大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美德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劳动美德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当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劳动美德层面内容的培养,帮助学生对劳动形成科学的理性认识,在今后的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以良好的劳动美德赢得自身发展进步的机会,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

  (一)提升劳动美德培养实效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美德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求实现对小学生劳动美德的高效培养。随着劳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也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借此完善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实效的提升。

  在今后的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劳动美德教育目标进行创新发展,传统的劳动美德教育主要以学生尊重和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为主,这也是今后劳动美德教育活动需要继续坚持的一个方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劳动分工日益加剧,就业形势也在逐渐严峻,劳动美德教育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创新意识。

  其次,是对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劳动美德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美德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针对劳动美德内容进行创新完善,借此体现新时代劳动美德教育的优越性。例如,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弘扬的“工匠精神”正是劳动美德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其代表的是新时代劳动者对于职业品质和做人准则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劳动美德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劳动美德的主要责任,然而劳动美德的培养却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而实现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显然不足。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具有基础决定作用,因为学生来自于一个个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对于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效仿心理,这就需要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在劳动美德培养活动当中的作用。在平时当中,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让学生自觉以父母的言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劳动品质。

  其次,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美德培养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听到一个个动人的职业故事当中感悟劳动美德的巨大魅力,自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品质。

  社会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环境,让学生自觉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制不良思想观念的冲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

  重视校园日常劳动的培养

  除了家庭之外,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可以说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校园日常劳动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班级卫生的打扫,以小组划分的形式进行值日,每组选一名学生为组长,组长采用轮流制的形式,组长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班级值日,贯彻每日一值,每周一次的原则,每天在班级中值日,每周一次打扫校园。小学生年龄尚小,未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因此,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怀揣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一定不要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条件,容易让学生对劳动产生排斥和逃避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清楚认识劳动的意义,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品格,劳动最光荣。

  三、结语

  小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劳动美的塑造,因为劳动不仅是技术技能的实现过程,更是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需要科学的劳动美德观的引导。劳动教育是校园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更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自身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32):3-4.

  [2]马金安.重视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1):6-7.

  [3]张秋芳.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29):44-45.

篇二: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劳动实践育人路径选择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从高校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营造劳动教育良好的环境,健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诸方面进行劳动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育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凝聚着广阔劳动人民的智慧、汗水和无私奉献。依靠十三亿人民劳动创造,中华民族才能大步走向伟大复兴。__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老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民生在勤,勤那么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形象地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新时代、新起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开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情怀,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成才成长。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状况堪忧,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有偏见或误解;二是局部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要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有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指导,安排了实践场地,就算完成了劳动教育任务;三是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育人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十大任务:其中第二条:“……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签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作了具体要求。以上重要论述都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开展的重要要求与时代价值取向。

  时代的呼唤:劳动实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创造富的根源。__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者光荣。劳动和教育的结合使劳动可以更好的传承,使知识可以更好的实践于生活。

  首先,有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本质。劳动教育并不是单纯“劳动〞和“教育〞两个词的组合,而是一种基于劳动的教育。劳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养成勤劳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提升育人质量,进而彰显劳动在“五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到达五育并举的效果。

  其次,有助于回归教育的本真。马克思认为,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展,到达和谐状态。生活需要劳动,生存也需要劳动,全面开展更需要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原那么。结合时代需要,在新境遇下,对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开展,丰富高校教育理论系统完善。

  最后,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许多名言佳句:“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唯艰〞……留传至今。通过这种劳动教育可赋予新时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劳动情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提高综合

  素养,促进全面开展。

  更新与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新要求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均应与时俱进,社会、学校、家庭应齐抓共管,积极营造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是要强化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的必要保障。要表达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必须通过劳动这一手段和工具才能到达。其次,要教育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的劳动目标。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劳动目标,才能身体力行,制订一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是要强化劳动意识和劳动3精神的教育。首先,教育学生要继承发扬勤劳简朴、热爱劳动、自强自立、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其次,要培育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向前的劳动精神;最后是要培养他们养成自觉劳动、创新劳动的劳动意识,这既是民族兴邦立国之本,也是个人成长开展的之基。

  三是要优化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通过定期安排大学生参加劳动,如每天寝室、教室及公共区域的清扫,来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习惯。传统的劳动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等活动应一以贯之,保持传统,更好创新劳动形式,形成制度,如联系一个敬老院,长期为老人效劳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四是要实化根底劳动技能的教育。高校劳动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技能教育,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劳动技能,以此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适应社会开展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各高校要实化根底劳动技能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方案上明确劳动技能学时,以学分的形式固化下来,不能仅仅是因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做花架子。

  五是增加劳动法律法规教育。法治社会需要人人知法守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一定要保护自己合法的劳动权益,以自己的合法行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實践与探索:劳动回归新时代教育之道的路径选择

  首先,高校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导向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重视劳动教育全过程管理,优化劳动教育内容,更新劳动教育方式,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引领劳动回归教育本位,着实提升教育实效,真正使学校真正成为修养学生个性、培育丰富人性的场所。

  树立劳动教育目标,就是要关注人的全面开展。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中指出,人是主体的人、丰富的人、完整的人。通过培养,发挥综合能力,把自己塑造为高精神追求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开展的人。结合大学劳动教育,高校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要加强劳动法律法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催促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三是实现劳育与体育相结合,要求学生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注重身心健康;四是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效劳于社会。

  重视劳动教育全过程管理,就是注重进行全过程的监督。过程管理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劳动教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学校应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教务处、学生处〔或团委〕、后勤处、各二级学院等部门共同组成小组成员,各部门分工负责,明确责任。教务处主要负责劳动实践课程管理,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劳动管理,后勤部门负责课程安排、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平安管理、评价学生劳动成绩,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落实内容、成绩。二是

  开设课程。同时学校也应选聘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投入一定物力财力组建一支专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开课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理工农医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校本着教育科研生产实际,探索建立劳动教育与就业、生产、专业学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明确劳动时间、劳动任务、评价体系、鼓励制度,定期总结劳动教育成效,进行评优评先活动。

  优化劳动教育内容。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不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一是要结合生活。与学习、生活、社交相关联,进行三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劳动素养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二是结合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幸福,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三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主阵地、主战场。通过校园文化来感染人,团结人,引导他们向老一辈人学习,提高认同感,共同建设校园文化。

  更新劳动教育方式,从做中学,潜移默化,在实践中获感悟,得到开展。拓展劳动教育途径,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一是自我效劳式劳动,寝室卫生、教室卫生清扫。二是公益劳动、义务劳动。敬老院、福利院的常规劳动,食堂义务劳动,留守儿童义务家教。三是专业科研劳动。结合专业进行科研实习,进行调研、参与老师科研团队工作,基层的工作实习等。四是社会实践活动,如教育科研卫生三下乡活动。五是勤工俭学活动。在以上劳动过程中,广阔学生干部要率先垂范,担任起学校与同学的联络员,把劳动教育中的问题如实向老师反映,动态调整劳动教育内容,以期到达最好的劳动效果。

  其次,营造劳动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自身职能,大力宣贯劳动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做好劳動教育预算工作并纳入财政安排。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宣传、文明办、教育系统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参与,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同时科委、教委、共青团系统专题立项,注重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开展新时代劳动理论,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净化、优化劳动教育网络环境,增加并加强关于劳动教育板块建设,创新构建网络平台,注重与生活接轨,既有知识性、思想性、又具趣味性与效劳性。

  再次,教育学生要立足生活实际,主动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加强主动性,提升劳动技能,锻炼劳动能力。结合当前我国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抗疫活动,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为家庭解难,为国家分忧,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最后,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平安管控机制不可少,政府应负责、社会要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各级政府、各类学校、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为学生购置劳动教育相关保险工程,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加强对师生的平安教育,强化师生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平安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平安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系列活动的风险防控预案,逐步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的配套机制,通过以上措施来切实保障劳动教育能够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年3月。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04年2月。

  【3】梁飞飞:?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探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4月。

  【4】徐溪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6月。

  〔作者分别为重庆科技学院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重庆科技学院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21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劳动实践育人问题研究〞〔工程编号:2021-GX-452〕阶段性成果】

篇三: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与模式研究

  杨旭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为了能够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当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并且积极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应对时代的更迭.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虽然通过教师口述以及板书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了部分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较为片面.而劳动教育当中的实践育人途径成为了现代教学方式当中的新鲜血液,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全方位人才.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3页(P73-75)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模式

  【作

  者】杨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0-015在教育当中,多元化的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形成自身意识,从而将教育内容更加价值化。劳动作为社会生产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应当积极融入教育任务当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的发展当中,一直都被贯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五字箴言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其完美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道德品质上都会得到有效提高,但在现代的教学工作当中,却忽视了对于劳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从古至今,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作为传统美德,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于物质的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行为,还包含了许多文化的结晶,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不断得到讴歌和赞扬,所以,实施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丰富,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劳动是人类必须的行为

  劳动的概念可大可小,既是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家务的工作,也是实现社会生产和进步的手段,以劳动的行为不仅创造了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生活当中体会劳动,大概在于一些家务劳动,日常的擦洗、洁净工作都是劳动行为的体现,在社会当中通过广大工人或是生产者的劳动,实现了对于产品的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进步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条件,而从精神层面来说,诸如一些诗词歌赋或是视频音乐等,都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的基本概念就是由一定的付出成就一定的回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无论经历多么大的变迁,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不能阻止劳动的进行,一旦劳动被停止了,那么社会就会垮塌。劳动既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即便是各个科目的学习当中,都离不开编撰人员对于教材的劳动,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教学的劳动,劳动遍布于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所以,在教学当中融入劳动教育,应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点方向,奠定劳动教育对于教育系统的基础地位,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

  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但劳动作为一项实践基础,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当中,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充实教育事业的内涵。

  2.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基本都在于成绩方面,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概念,导致很多学生成绩较高,却明显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差。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够及时适应社会,所学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利用,自身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满足,不利于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劳动从古至今都是一项意义较为深刻的行为,以其能够创造价值,被古代先贤所广泛推崇,或是劳其筋骨的磨炼,或是劳动最光荣的赞扬,都是对于劳动的一种肯定,所以,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于学生品质的锻炼,在教学任务当中,无论是学生日常对班级环境的维护,还是学生自身劳动任务的完成,都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清洁,能够养成学生更加良好的品质,对于班级环境更加爱护,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也会使学生的价值得到凸显,很多学生通过班级的劳动任务和冬天的扫雪任务,能够牢记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通过集体的力量,动手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帮助学生更加爱护班级和周围环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文明公民观念,而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也会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氛围。通过体力劳动,学生提高了日常生活当中的基础能力,得到了在日常学习任务之外的珍贵体验,而且通过劳动,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帮助建设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3.劳动教育对于审美有帮助

  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为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洗涤,通过劳动,人们价值感得到体现,并且陶冶了情操,对于现代的生活以及繁杂的工作,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任何的艺术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歌唱,发明

  了舞蹈,从劳动中发掘乐趣的同时,也为后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人们更加能够放松自身情绪,将所有生活压力抛于脑后,在面对劳动成果时,也会油然产生自豪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劳动生产中,不仅创造出大量的优秀文化,也提炼出了许多的思想内涵,包括王进喜的坚毅品质,包括袁隆平的科技创新,都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宝贵的财富。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前人智慧,对生活当中所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加珍惜现代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逐渐培养吃苦耐劳的性格品质,从而达到审美观的基础标准。

  4.劳动当中的技术层面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劳动当中经常运用多项技术,例如古代的《天工开物》,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前人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技术层面的能力。很多学生具备良好的天赋,对于劳动生产一旦进行接触,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的便利性,以自身对于劳动生产的思想,开发更加简便的劳动方式及更高级的设备,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为技术方面的进步做出贡献。由于劳动需要一定的体力能力作为基础,并且不断开发各种才华,以追求进步为目标,所以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得到一定的实践。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在现代社会全面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受到推崇,对学生所进行的劳动教育也是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的一种考验,学校或是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劳动的观察,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帮助日后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以达到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并且对于长期教学目标的进度能够有良好的把控。

  二、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设劳动课程

  提起劳动,首先想到的是付出体力和比较辛苦,与学生的关联性并不强,所以很多劳动的课程在开展时,首先明确思想,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

  目标。为学生开设劳动课程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旨在锻炼学生坚毅的品质,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想和判断,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建立学习的乐趣,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应帮助学生积极克服,为学生提供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性,在日后生活当中,能够更加有韧性地面对一切难题。通过劳动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意义,以及养成良好的品德。进行劳动教育应当更加多元化,形式不仅仅在于班级内部的环境保持和维护,还要积极拓展视野,或是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或是班级秩序的维持,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实践的空间,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劳动的方向进行调查,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便利,比如在学生对校园安全管理和秩序维持时,应当首先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将劳动赋予更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学生在进行劳动时,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事件,也要学会勇敢,通过自身对于真理的坚持,对整体氛围做出维护,并且强化内心底线建设。在劳动教育当中,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在日后生活当中应当做出的规划,以及进入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教师的理论教育过于死板,而实践教育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加能够加深印象,明确内涵,真正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需的劳动能力。

  2.组织劳动实践

  除去校园内部开展的活动外,还可以积极加以拓展,帮助学生寻求长期稳定的提高劳动能力的平台,并且保障其安全性。学生的劳动形式虽然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但学校依然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空间,在日常的基础科目学习完成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劳动获取报酬,使学生端正经济价值观,而且通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学习意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力,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形成组织也能够提高安全保障力。在进行劳动时,随时对学生进行监控,以防止意外发生。学校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下乡或是参观基地的活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运营的机理。投身现实的事业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能力的认知,促进学习主动性产生。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从小就缺乏劳动的空间以及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磨炼意志,远离骄躁,了解民生疾苦,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可以随时发现自身不足,以防止学生由于成绩较高而产生的骄傲心理,坚定学习信心,为学习赋予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建立公正的评判机制

  对于学生来说,一句夸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完善评判机制,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将评价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在学生进行劳动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判断,并且帮助学生规划劳动范围,与学生一同进行劳动,在其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亦师亦友的情感桥梁,为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提出问题铺设绿色的通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判断,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在劳动结束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且发挥模范典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当中更加直观的榜样,引导学生不断向其方向发展,刺激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良性竞争,多方向促进学习整体氛围的转变,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提前明确团队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的帮助,能够形成更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而且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也能够交流一些学习的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三、实践育人的内涵

  所谓实践育人,实际是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教学方式不断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真正能够融入社会的能力,所有的教育应当以其价值化为主,成绩仅仅是对于学生的间接判断,而价值是对于知识的升华,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和实际成才,才是学校和广大教育从业者的真正责任。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实践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本专业所学内容是否能够真正掌握的评判。而从精神层面来说,则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情怀,以社会的需求为基准,让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面对问题,适应社会,转变传统对于学生教学的理念,形成一套具有现实意义,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实践育人方式。实践育人是现代社会的真正需求,如今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已经不满足于成绩,而是更加需要具有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劳动作为最好的实践,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日后进入社会时,也会通过早期的体验,能够更加迅速融入和适应。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体制不断综合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良策,也是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当中能够大有作为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3).[2]陶伟华.中国教育应确立“实践育人”战略[J].新远见,2011(12).[3]中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篇四: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路径及模式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为了能够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实践育人

  路径

  模式

  在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当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并且积极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应对时代的更迭。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虽然通过教师口述以及板书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了部分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较为片面。而劳动教育当中的实践育人途径成为了现代教学方式当中的新鲜血液,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全方位人才。

  在教育当中,多元化的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形成自身意识,从而将教育内容更加价值化。劳动作为社会生产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应当积极融入教育任务当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的发展当中,一直都被贯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五字箴言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其完美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道德品质上都会得到有效提高,但在现代的教学工作当中,却忽视了对于劳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从古至今,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作为传统美德,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于物质的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行为,还包含了许多文化的结晶,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不断得到讴歌和赞扬,所以,实施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丰富,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劳动是人类必须的行为

  劳动的概念可大可小,既是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家务的工作,也是实现社会生产和进步的手段,以劳动的行为不仅创造了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生活当中体会劳动,大概在于一些家务劳动,日常的擦洗、洁净工作都是劳动行为的体现,在社会当中通过广大工人或是生产者的劳动,实现了对于产品的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进步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条件,而从精神层面来说,诸如一些诗词歌赋或是视频音乐等,都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的基本概念就是由一定的付出成就一定的回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无论经历多么大的变迁,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不能阻止劳动的进行,一旦劳动被停止了,那么社会就会垮塌。劳动既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即便是各个科目的学习当中,都离不开编撰人员对于教材的劳动,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教学的劳动,劳动遍布于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所以,在教学当中融入劳动教育,应当作为现代社会

  的重点方向,奠定劳动教育对于教育系统的基础地位,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但劳动作为一项实践基础,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当中,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充实教育事业的内涵。

  2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基本都在于成绩方面,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概念,导致很多学生成绩较高,却明显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差。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够及时适应社会,所学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利用,自身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满足,不利于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劳动从古至今都是一项意义较为深刻的行为,以其能够创造价值,被古代先贤所广泛推崇,或是劳其筋骨的磨炼,或是劳动最光荣的赞扬,都是对于劳动的一种肯定,所以,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于学生品质的锻炼,在教学任务当中,无论是学生日常对班级环境的维护,还是学生自身劳动任务的完成,都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清洁,能够养成学生更加良好的品质,对于班级环境更加爱护,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也会使学生的价值得到凸显,很多学生通过班级的劳动任务和冬天的扫雪任务,能够牢记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通过集体的力量,动手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帮助学生更加爱护班级和周围环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文明公民观念,而参与

  校园环境的建设,也会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氛围。通过体力劳动,学生提高了日常生活当中的基础能力,得到了在日常学习任务之外的珍贵体验,而且通过劳动,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帮助建设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3劳动教育对于审美有帮助

  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为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洗涤,通过劳动,人们价值感得到体现,并且陶冶了情操,对于现代的生活以及繁杂的工作,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任何的艺术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歌唱,发明了舞蹈,从劳动中发掘乐趣的同时,也为后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人们更加能够放松自身情绪,将所有生活压力抛于脑后,在面对劳动成果时,也会油然产生自豪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劳动生产中,不仅创造出大量的优秀文化,也提炼出了许多的思想内涵,包括王进喜的坚毅品质,包括袁隆平的科技创新,都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宝贵的财富。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前人智慧,对生活当中所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加珍惜现代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逐渐培养吃苦耐劳的性格品质,从而达到审美观的基础标准。

  4劳动当中的技术层面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劳动当中经常运用多项技术,例如古代的《天工开物》,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前人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技术层面的能力。很多学生具备良好的天赋,对于劳动生产一旦进行接触,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的便利性,以自身对于劳动生产的思想,开发更加简便的劳动方式及更高级的设备,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为技术方面的进步做出贡献。由于劳动需要一定的体力能力作为基础,并且不断开发各种才华,以追求进步为目标,所以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得到一定的实践。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在现代社会全面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受到推崇,对学生所进行的劳动教育也是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的一种考验,学校或是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劳动的观察,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帮助日后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以达到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并且对于长期教学目标的进度能够有良好的把控。

  二、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设劳动课程

  提起劳动,首先想到的是付出体力和比较辛苦,与学生的关联性并不强,所以很多劳动的课程在开展时,首先明确思想,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开设劳动课程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旨在锻

  炼学生坚毅的品质,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想和判断,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建立学习的乐趣,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应帮助学生积极克服,为学生提供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性,在日后生活当中,能够更加有韧性地面对一切难题。通过劳动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意义,以及养成良好的品德。进行劳动教育应当更加多元化,形式不仅仅在于班级内部的环境保持和维护,还要积极拓展视野,或是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或是班级秩序的维持,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实践的空间,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劳动的方向进行调查,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便利,比如在学生对校园安全管理和秩序维持时,应当首先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将劳动赋予更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学生在进行劳动时,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事件,也要学会勇敢,通过自身对于真理的坚持,对整体氛围做出维护,并且强化内心底线建设。在劳动教育当中,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在日后生活当中应当做出的规划,以及进入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教师的理论教育过于死板,而实践教育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加能够加深印象,明确内涵,真正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需的劳动能力。

  2组织劳动实践

  除去校园内部开展的活动外,还可以积极加以拓展,帮助学生寻求长期稳定的提高劳动能力的平台,并且保障其安全性。学生的劳动形式虽然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但学校依然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空间,在日常的基础科目学习完成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劳动获取报酬,使学生端正经济价值观,而且通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学习意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力,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形成组织也能够提高安全保障力。在进行劳动时,随时对学生进行监控,以防止意外发生。学校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下乡或是参观基地的活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运营的机理。投身现实的事业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能力的认知,促进学习主动性产生。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从小就缺乏劳动的空间以及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磨炼意志,远离骄躁,了解民生疾苦,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可以随时发现自身不足,以防止学生由于成绩较高而产生的骄傲心理,坚定学习信心,为学习赋予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建立公正的评判机制

  对于学生来说,一句夸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完善评判机制,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将评价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在学生进行劳动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社

  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判断,并且帮助学生规划劳动范围,与学生一同进行劳动,在其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亦师亦友的情感桥梁,为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提出问题铺设绿色的通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判断,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在劳动结束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且发挥模范典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当中更加直观的榜样,引导学生不断向其方向发展,刺激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良性竞争,多方向促进学习整体氛围的转变,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提前明确团队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的帮助,能够形成更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而且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也能够交流一些学习的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三、实践育人的内涵

  所谓实践育人,实际是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教学方式不断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真正能够融入社会的能力,所有的教育应当以其价值化为主,成绩仅仅是对于学生的间接判断,而价值是对于知识的升华,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和实际成才,才是学校和广大教育从业者的真正责任。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实践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本专业所学内容是否能够真正掌握的评判。而从精神层面来说,则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情怀,以社会的需求为基准,让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面

  对问题,适应社会,转变传统对于学生教学的理念,形成一套具有现实意义,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实践育人方式。实践育人是现代社会的真正需求,如今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已经不满足于成绩,而是更加需要具有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劳动作为最好的实践,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日后进入社会时,也会通过早期的体验,能够更加迅速融入和适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体制不断综合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良策,也是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当中能够大有作为的基础保障。

篇五: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为小学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劳动教育在迎接现代化、面向未来、与社会科技创新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时代变化,充分认识新时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探析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径,以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实现有效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时代

  小学

  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之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改变小学生现阶段的劳动意识发展薄弱现象,响应教育需要,落实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把握劳动教育实践开展必要性,基于此探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思考

  首先,劳动实践是人主观的、感性的活动,它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活

  动中,凭借物质手段加深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知,进而促使学生劳动能力、实践能力等多冲能力的发展;

  其次,跟随时代步伐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能够传递新时代的劳动含义,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具有新时代劳动素养的新人才,能够确保劳动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本质上达成协调统一关系;

  其三,劳动教育实践工作在引学生参与其中时,能够实现学生意志的磨炼、正确行为的养成。能够让学生从心灵上、行为上发生质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其四,推进劳动教育改革恰好满足国家素质教育的教育指令。能够抓住小学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期,辅助德、智、体、美教育的深层次开展,让教育不再停留在书本,延伸到生活、到实践中。

  二、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那么如何发挥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迎合新时代要求,深化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呢?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1、深化认识,重构劳动、实践、活动三者边界

  上述我们也提到,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实践内涵。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劳动、实践、活动三者之间的概念联系与区别,在深化认识、重构三者边界的基础上,确定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

  (1)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是指人们通过参与活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2)实践:分属于哲学概念,即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活动;

  (3)活动:包含物质实践活动以及思维实践活动。

  从概念上分析三者之间的练习,能够发现活动包括实践、劳动,劳动则属于社会实践的特殊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理解,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角度,明确后续的劳动教育实践开展方向。

  2、立足课程,优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内容

  第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高标准的设定劳动教育课程。要根据《义务

  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多个文件,设定多元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且可以在课程开设中融入地方元素,要让劳动教育课程以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存在于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结构之中[1];

  第二,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

  展、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选择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时代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型劳动教育”,以这三个主要教育内容为方向,联系新产业、新常态、新变化、新服务,进行课程内容更新与补充,进而为深度开展新时代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做好内容准备。

  3、设计任务,利用劳动主题任务下达开展实践

  在深入理解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劳动主题任务活动设计为主要的实践途径,开展劳动教育[2]。在设定劳动主题时,教师要注意主题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多元、多样的实践主题,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

  (1)校园服务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建立劳动服务岗位,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服务意识。如在学校内部设定“劳动服务岗”,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等;

  (2)农业种植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或者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开设中之类劳动课程。如让学生进行种树活动,如进行“从小麦岛面包”种植课程等;

  (3)生活技能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入手,协同家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校园内可以开展厨艺、插画等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现代生活技能课程。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劳动主题,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教育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展开。

  4、完善平价,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能够获取教育信息,了解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状况,并且为后续的深层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教师应当建立相对完善、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从过程的角度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进行全方面的把握,改变原有的注重结果式的评价模式,进而达到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目的。

  如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属于自己的“一日劳动清单”。以劳动清单来规划学生们一日劳动活动,如每天在家中扫地、洗碗、叠被,在学校的日常周围清洁等。这样能够以任务清单的形式促使学生不断完成劳动活动,从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观看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资源保障

  1、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小学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自身的联动作用。在校内建立与劳动教

  育相对应的劳动特色和实践教室,提供必要的劳动教育材料;在校外可以和社区、兄弟学校达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准备[3]。

  2、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小学劳动教

  育教师必须不断发展自身专业素质,要积极参与培训。不断学习,实现知识补充。学校可以聘请劳模、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丰富小学劳动教师师资队伍,从教师层面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做好教师保障。

  3、建立家校合作协同机制

  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也是小学生完成劳动活动的主要

  场所。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要确保劳动教育能够贯穿家庭、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家长之间展开密切沟通合作,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发挥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在家校合作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社会生产变化、顺应科技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蕴含的时代内涵,并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劳动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启小学劳动教育全面育人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纪元,李雷.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07):110-112.[2]肖庆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天津教育,2020(13):22-24.[3]虞孙芝.如何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J].中小学校长,2020(02):10-12.

篇六: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摘要:

  当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重点关注学生“智”的发展,所以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并未受到重视。但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但是当下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并不客观,为保证劳动教育在小学全面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助力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劳动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从十八大召开以来,劳动教育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线,其目的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期待劳动教育能够改善教育的现状,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1.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情况及现有问题

  1.1小学劳动教育不受重视

  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各类学校争相竞争升学率,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带来长久的五育失衡,对劳动教育的偏见日益加强,导致劳动教育逐渐窄化。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孩子被迫变成只知道学习的机器,另外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也使其劳动意识减弱、劳动能力下降。

  1.2小学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和实操性

  小学劳动教育普遍不具有实操性,上级没有指示,学校就不主动安排,开什么、什么时候开、怎么开,学校并没有可实施的计划。现在学校所谓的劳动实践

  课,无外乎清理树林杂草、收拾垃圾、整理东西一些没有意义的劳动形式。在此情况下,劳动意识从何谈起,劳动教育怎样实施,这些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家庭发挥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

  2.1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孩子只有从根本上热爱劳动,才能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喜悦。因此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并合理做出奖励惩罚机制。例如:每天独立打扫房间可奖励看电视一小时。在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劳动的喜悦和成就。

  2.2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让孩子参加劳动的同时,自身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注重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家庭卫生,对家务不要拖沓,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同时,要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主动形成主动劳动的观念,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1.

  学校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

  3.1学校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长期以来,学校虽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但由于“唯分数论”、学校缺乏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师劳动观念不足等原因,导致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劳动教育大都被边缘化。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教育,小学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加以重视,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注重劳动教育,让五育真正落实。

  3.2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老师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影响学生劳动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部分老师本身不具备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产生了劳动教育误区。比如:一些老师将日常值日活动看做劳动教育,教育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热情下降;还有一些老师只教授书本上关于劳动的知识,并不组织学生实际参加劳动,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劳动观;有的老师甚至将劳动作为学生做错事的惩罚办法,导致学生内心产生了逆反心理,与初衷背道而驰。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改变当前的劳动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日常化、有趣化,让劳动教育深入每个孩子的内心。

  1.

  社会发挥劳动教育的协同作用

  4.1社会各界要加强劳动教育

  长期以来,社会成员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成才与否的标准,而缺乏对劳动教育应有的尊重,导致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下降。然而,劳动教育广泛遍布于社会之中,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是劳动教师,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要重视劳动教育,在每项行动中彰显劳动的作用,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风尚。总之,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形成全员爱劳动想劳动的良好氛围。

  4.2社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社会可利用现有资源,为孩子提供实际的劳动场景,使孩子能够真实地融入当代的社会环境,由社会发起的有组织的活动更具有代表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一方面,可以开展以学校或社区为主体的公益活动,孩子可在空闲时间,固定地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也能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学校可组织孩子到社区进行衣物收集或者义卖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企业中建立一些实践基地,统一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体验参与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之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结语

  劳动教育可促进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朝着五育的方向发展。在新时代下,必须将劳动教育重视起来,让计划落实,让目标达成,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家庭要充分发挥启蒙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劳动观念,学校要发挥主导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社会要发挥其协调作用,加强和家庭及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07-110.

  [2]姚永强,陈碧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1-124.

  [3]毛菊,孟凡丽.劳动教育:现实困境、本义探寻与教学方案[J].课程.教材.教法,2020(1).

  [4]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43-50+57.

  [5]史宇忻,赵峻岩.认知偏差:家庭劳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2020.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研究 劳动教育 育人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