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8篇

时间:2022-12-11 17: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8篇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第五届纳米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举行本报讯5月31日下午,社会管理创新与党的建设专题研讨会暨校庆106周年学术文化周闭幕式在我校逸夫科技楼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8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8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第五届纳米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举行本报讯 5 月 31 日下午, 社会管理创新与党的建设专题研讨会暨校庆 106 周年学术文化周闭幕式在我校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举行。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 副书记陈立民,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杜宗超副主任等出席会议。研讨会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与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共同主持, 来自各院系的近百名师生代表与会。研讨会分为社会管理与执政能力建设、执政为民与社会管理、 社区和谐与社会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科学发展观四个版块, 来自哲学、 法学、 社会学、 公共行政、 公共卫生、 传播学等学科的十多位中青年学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 围绕 “社会管理创新与党的建设” 主题, 在发言中统筹思考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从安全管理机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和社会责任、新闻宣传的实践变革、 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新时期完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 家庭生活福利服务、 社区基层治理、 社会管理的多元功能、国家治理转型与法律体系的变革、中国政治发展的创新机制与修复机制、公共决策的道德风险等角度进行了深度研讨,为进一步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建言献策。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在总结讲话中表示, 社会科学研究要从问题入手, 才能保持生命力。他对于复旦的学者能够广泛、 深入地介入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主题表示肯定。他结合个人学习体会指出, 探索和研究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有三个关键点。第一, 对我国当前社会形势的全貌要有完整和准确的把握, 这是开展研究的前提。第二, 对我国社会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原因要进行正确分析, 不能以偏概全。第三, 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不能脱离经济建设基础, 二是要处理好紧迫和长远的关系, 三是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四是学者和媒体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研讨会也是我校校庆106 周年学术文化周的闭幕式。校庆学术文化周期间, 学校还举办了科学报告会开幕式、 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 120 周年、 谭其骧先生百岁诞辰纪念大会及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 上海论坛2011、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各院系和附属医院也开展了各类校庆科学报告会活动。本报讯 5 月 29 日, 第二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暑期学习班(复旦项目) 开学典礼在上海新闻中心举行。

  副校长陆昉代表学校表示欢迎。该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我校留学生工作处协办、 历史学系承办, 主题为 “中国: 过去与现在” 。

  在为期一月的学习中, 我校教师将为留学生用英文讲授中国历史、 经济、 外交、社会与文化等专题。

  文 / 乔飞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暑期班开班上海统战系统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举行本报讯 5 月 31 日—6 月 1日, 第六届上海统战系统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在复宣酒店举行。上海市委常委、 统战部部长杨晓渡,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 研究基地主任王小林,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丁志坚等出席会议。杨晓渡在讲话中指出, 要以纪念建党 90 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统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文 / 肖存良《科学》 杂志最新刊发我校科学家文章指出偏向性突变是酪氨酸丢失的主要原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新编第880期 2011年6月9日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31-0801/G本报讯 5 月 27 日,全校形势政策报告会在光华楼东辅楼202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校友、《中国震撼》 作者张维为教授作了题为 “中国崛起与中国话语” 的辅导报告, 与现场听众热烈互动。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主持会议。张维为在报告中强调要融入 “板块发展” 、“文明型国家” 等概念, 以积极态度认识和评价中国的和平崛起, 从而形成自己的体制自信和话语自信。他认为,中国当前固然有需改进和完善之处, 但首先要肯定自己, 才能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张维为是我校 1977 届外文系学生, 曾担任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文翻译, 现任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他关于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研究引起了中央和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会上,秦绍德代表学校向张维为赠送了记录他在校表现的 “复旦履痕” 纪念册。校党政领导, 校党委委员、 纪委委员, 各单位党政正职,机关部处和群众团体负责人,以及部分教师代表近200人聆听了报告。

  文 / 杨朕宇校党委举行全校形势政策报告会我校隆重纪念谭其骧百年诞辰本报讯 5 月 22 日 -26 日,第五届纳米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ICNP’ 2011) 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物理系周磊教授、 美国Dayton 大学的 Joseph Haus 教授以及瑞典皇家工学院的 Min Qiu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联席主席。会议为工作在纳米光子领域的国际学者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大会不仅对学生注册费减半优惠,还设置了10位最佳学生张贴报告奖。校庆 106 周年学术文化周顺利闭幕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讨会举行复旦大学杰出教授章培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 2011 年 6 月 7 日零时 22 分在华山医院逝世, 享年77 岁。在光华楼前, 师生挂出纸鹤悼念章先生。摄影报道 / 刘畅本报讯 5 月 25 日—27 日,由我校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20 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 7 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2011 年联合会议在沪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 “紧急行动起来, 全面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专题报告涵盖了医院感染领域诸多相关内容, 被医学界誉为 “中国感控的风向标” 。

  (详见5 版)文 / 陈惠芬中山医院承办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本报讯 5 月 28 日—29 日, 我校隆重举行谭其骧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深切缅怀这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先驱。大会宣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 韩启德的题词和贺信。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左学金分别致辞。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谭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大会还进行了第四届禹贡基金颁奖仪式, 该奖项由谭先生生前私人捐款创立。后续活动由座谈与学术研讨会组成。曾与谭其骧先生共同编绘 《中国历史地图集》 的老同事、 学生相聚一堂, 共同讨论了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学术思想。

  来自全国的历史地理学者以学术研讨的方式, 向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拓荒者致敬。当日, 谭其骧文库和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史陈列室也正式开放。

  文 / 邹怡本报讯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院苏志熙副教授和博士生黄伟, 在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谷迅教授指导下, 对目前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酪氨酸丢失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这一权威观点进行修正, 提出 “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 偏向性突变是导致酪氨酸丢失的主要原因”新假说, 为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系统进化及生物体表型复杂性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 (Science) 杂志上。与原生动物相对,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均称为后生动物。在生命起源中,激酶调控”只在多细胞动物中进行,酪氨酸激酶网络调控已被科学界公认是导致多细胞动物复杂性演化的重要机制。经长期研究, 科学家有重大发现:有一种介于真菌和多细胞动物之间的微小水生原生动物领鞭毛虫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例外” , 科学研究证明领鞭毛虫的酪氨酸激酶基因竟高达 128 种之多,比人类中所发现的多 38种。酪氨酸激酶网络是如何在小小的领鞭毛虫身上演化的?这些都是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研“酪氨酸究领域的未解之谜。2009 年,加拿大西纳山医院的 Tony Pawson 教授等在 《科学》 杂志发表题为 “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酪氨酸丢失的自然选择作用” 文章。苏志熙等经严谨的研究实验,提出的新假说认为, 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 基因组 DNA “组成成分” 向高 GC (鸟嘌呤和胞嘧啶) 含量的偏向性突变是导致酪氨酸丢失的主要原因, 而这种非选择性的酪氨酸丢失过程才是促使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相应的后生动物机体复杂性进化的原始动力。文 / 孙国根 本报讯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闻学院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师生的教学状态, 4 月 21 日上午,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新闻学院院长宋超先后来到新闻学系 《深度报道》 、 广告学系《广告美术设计》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系 《视听语言》 的课堂, 实地倾听了三门课程的讲授。5 月 10日, 他再次听取传播学系本科课程 《传播学概论》 的教学。在两次听课后, 宋超对课程作了点评, 并以自己三十多年的媒体从业和管理经验, 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对新闻教育的教学思考。他对新闻学院的教学质量总体上给予肯定, 认为学院老师们备课认真, 教学方法规范, 学院的教学条件优越。宋超提出院领导班子和每一位老师都要对新闻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战略思考, 要把握新闻学院教学工作的价值诉求。教学思想的立足点应正确, 要有高度和深度。学院提出 “老师要到学生中去” , 另一方面, 学院领导与经验丰富的教授也应多到课堂去。对于学生, 宋超指出,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除掌握深度报道的采写技巧外, 还应思考 “为什么要做深度报道” ,学生们不应把目光聚焦在突发事故、 刑事案件等社会新闻上, 而应该关注社会、 关注江山社稷, 要研究国家、研究人民, 做涉及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的报道。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深度报道的价值诉求和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新闻学院的广告系,优势在于我们有新闻的背景、新闻的基础和新闻的敏锐性。广告系师生应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而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培养的学生要能打仗、 能出活, 能抓住新闻点, 把握新闻价值与导向。广播电视新闻学系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借鉴电影的拍摄、剪辑案例, 培养学生掌握有审美感和节奏感的电视技巧, 但更重要的还应以新闻和纪实节目等大新闻内容为主。传播学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 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来引领学生的学习, 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培养和树立学习目标。传播学在不断向前发展, 在教学上还应提倡教学相长。宋超指出, 新闻学院要明确培养目标, 以此建构准确的学习目标。新闻学院要把培养学生成为最优秀的新闻从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要始终牢牢抓住最核心、 最本质的内容。在教学安排上, 要对内容进行分类, 明确哪些内容是要强调和深化的, 哪些内容是只需做一般了解的。复旦的校训是教学、 治学之道, 概括了教学的大智慧, 也描绘了教学的大战略, 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任课老师要与同学一起, 不断思考, 对课程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5 月 9 日,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在我校举行了“统一战线与党领导中国发展: 90 年的探索与实践” 大型统战理论研讨沙龙。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捷, 上海市统战系统纪检组组长、市委统战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严军,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上海市委统战部秘书长徐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尚立主持。历史系姜义华教授从草根与精英的关系视角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他指出,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来争取了各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的支持,并与民主党派结成了统一战线,在中国建立了多党合作制度, 取得了革命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同样需要通过统一战线来凝聚草根与精英, 民主党派作为代表精英的政党也要处理好与草根的关系。哲学系余源培教授指出, 90年来统一战线在党的历史转折时期与革命和建设的困难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提升, 从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 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到党的总战略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哲学系陈学明教授指出, 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主要是围绕当时国家、 民族和党的历史任务而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指出,统一战线既是策略也是战略, 也是中国有序公共政治生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晓渡部长在总结中指出,90 年来统一战线取得了辉煌成果, 统一战线是党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宝。建国以来, 统一战线跟党的执政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今天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要继续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 推动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文 / 肖存良智 库统一战线与党领导中国发展: 90年的探索与实践相伴而行 共创辉煌本报讯 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今年秋季将承办 2011ACM-ICPC 亚洲区预赛上海赛区的比赛, 作为亚洲区预赛的预演,在 5 月 14 日和 15 日, 计算 机 学 院 在 邯 郸 校 区 举 办“Google 杯 2011 ACM-ICPC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 。来自国内 53 所大学, 13 所中学共计140 支队伍参加了现场比赛。邀请赛开幕式在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举行, 我校副校长蔡达峰, ACM-ICP 中国赛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周维民教授, 谷歌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陈晓等出席并致辞。本次邀请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舞台, 为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 加强校际交流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_ 丝 笙 堑 农业支持政策与中国粮食安全 口 苏 明 粮 食 问 题 始 终 是 中 国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一个 重 大 战 略 问 题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我 国 的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已 由80年 代 初 期 的 6000亿 斤 上 升 到 现 在 的 1万 亿 斤 , 对 于 推 动 我 国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和 改 革 开 放 做 出 了 巨 大 贡 献 。

  然 而 , 未 来 我 国人 口 与 资 源 的矛 盾 日益 突 出 ,粮 食 安 全 问 题 不 容 忽 视 ,特 别 是 自2000年 以来 我 国粮 食 产 量 连 续 4年 下 降 的 状 况 需 引 起 高 度 警 觉 。

   一、农 业 支 持 政 策 是 保 护 粮 食 生 产 的 重 要 手 段 ( 一 ) 从 宏 观 全 局 高 度 重 视 中 国 的 粮 食 安 全 世 界 银 行 1998 ~ 年 度 发 展 报 告 / ( 2020 年 的 中 国 》 指 出 , 中 国在 未 来 改 革 开 放 中 面 临 四大 难 题 , 即 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和 均 衡 发 展 、 粮 食 安 4 " -、 环 境 治 理 和 保 护 以及 如 何 建 立 一 个 既 充 满 竞 争 又 充 满 关 怀 的 社 会 。

  可 见 , 中 国 的 粮 食 问 题 早 已被 国 际 经 济 组 织 和 国 外 专 家 学 者 关 注 , 也 引 起 了 国 内 学 术 界 的 广 泛 讨 论 。

   《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十 五 计 划 的 建 议 》 以 中 央 文 件 形 式 , 第 一 次 提 出 了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的 要 求 , 体 现 了 政 府 xc J"粮 食 问 题 的 高 度 重 视 。

  依 照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的 定 义 , “粮 食 安 全 ” 即 指 一 国 的 粮 食 供 给 能 够 保 障 其 居 民 及 时 购 买 到 所 需 要 的 粮 食 。

  其 内涵 有 两 点 : 一 是 有 粮 食 供 给 能 力 , 二 是 消 费 者 有 能 力 购 买 所 需 要 的 粮 食 。

   其 中 前 者 是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今 天 , 保 证 粮 食 供 给 , 尽 管 并 不 一 定 要 百 分 之 百 地 由 国 内 生 产 , 但 是 , 我 国 是 一 个 人 口大 国 ,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农 业 弱 国 .在 战 略 上 我 们 必 须 立 足 于 本 国 的 粮 食 生 产 , 不 然 , 将 会 受 制 于 人 , 影 响 国 家 安 全 。

  因 此 .不 断 提 高 我 国 自 己 的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战 略 任 务 。

  前 些 年 , 我 国粮 食 出 现 了 相 对 过 剩 , 但 这 是 一 种 低 水 平 的过 剩 , 带 有 阶 段 性 、结 构 性 和 暂 时 性 的 特 征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2ooo#~以 来 粮 食 生 产 状 况 不 容 乐 观 。

  全 国 粮 食 总 产 量 在 经 历 了 1998年 和 1999 年 的 峰 值 ( 分 别 为 51229) 7 吨 、 50838) Y 吨 ) 之 后 , 2000— 2003 年 分 别 下 降 到 462 17 万 吨 、 45263 万 吨 、 45705 ) T I r~ 、 430 69) 7 吨 。2004年 的粮 食 产 量 也 只 是 有 了 一 定 恢 复 性 的 增 长 , 达 到 4 6000 ~= f 吨 。这 表 明 这 几 年 我 国人 均 占 有 粮 食 实 际 上 趋 于 下 降 , 和 国 际 平 均 水 平 的 差 距 趋 于 扩 大 。

   再 从 中长 期 形 势 判 断 , 中 国 的粮 食 总 供 给 与 总 需 求 的 矛 盾 依 然 突 出 ,粮 食 安 全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一 方 面 , 我 国 耕 地 逐 年 减 少 . 在 过 去 的 20 年 里 。

  我 国 的 耕 地 以年 均 约 20万 公 顷 的 速 度 递 减 , 据 一 些 学 者 预 测 , 从 “ 九 五 ” 期 间 到 20 10 年 , 我 国耕 地 预 计 将 减 少 400 万 公 顷 左 右 , 到 20 30 年 预 计 将 减 少 1/ 4 , 约 600 万 公 顷 : 另 一 方 面 , 根 据 相 关 测 算 , 到 2030 @ 。

  我 国 的 人 口将 增 加 1/ 4 , 达 到 16亿 多 。

  人 口压 力 和 耕 地 资 源 压 力 必 将 加 剧 未 来 的 粮 食 供 需 矛 盾 。

   因 此 , 在 中 国 , 粮 食 问 题 一 刻 也 不 能 放 松 . 尽 量 遏 制 耕 地 减 少 和 在 有 限 的耕 地 面 积 上 提 高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是 解 决 粮 食 安 全 问 题 的 根 本 途 径 。

   · 1 · i蓦 } § Ⅱ 藉 生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粮 食 安 全 决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农 业 问题 。

  而 首 先 是 一 个 宏 观 问 题 。

  特 别 是 从 长 期 趋 势 观 察 ,如 果 粮 食 供 给 与 粮 食 需 求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供 需 得 不 到 有 效 平 衡 , 将 会 严 重 制 约 中 国 现 代 化 的 进 程 ,影 响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政 治 稳 定 。

  因 此 , 粮 食 安 全 关 系 到 国 家 政 治 经 济 的 安 全 。

   ( 二 ) 解 决 粮 食 安 全 离不 开 政 府 农 业 支持 政 策 国 内外 经 验 表 明 ,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世 界 各 国 政 府 无 一 例 外 地 要 支 持 农 业 和 粮 食 . 中 国 国 情 的 特 殊 性 决 定 了 政 府 更 需 要 支 持 农 业 和 粮 食 。

  面 对 未 来 日益 突 出 的 人 口与 资 源 的 矛 盾 .为 了 有 效 地 解 决 今 后 的 粮 食 安 全 问 题 , 政 府 农 业 支 持 政 策 显 得 愈 发 重 要 。

   政 府 农 业 支 持 政 策 可 运 用 的 手 段 . 主 要 包 括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 农 业 税 收 政 策 、 农 村 金 融 政 策 、 农 业 保 险 政 策 等 。

   1.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是 公 共 财 政 政 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也 是 政 府 支 持 和 保 护 农 业 的 有 效 手 段 。

  从 现 实 看 。

  我 国财 政 支 农 范 围 主 要 包 括 : 支 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 、 农 林 水 等 部 门 事 业 费 、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投 资 、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资 金 、 财 政 扶 贫 资 金 、 农 村 救 济 费 等 。

  这 对 于 促 进 我 国 农 业 和 粮 食 生 产 发 展 具 有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无 疑 也 是 其 它 农 业 支 持 政 策 所 不 能 替 代 的 。

   2 . 农 业 税 收 政 策 。从 2000 年 开 始 . 我 国逐 步 在 农 村 推 开 了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农 业 税 税 率 ( 包 括 附 加 ) 从 8. 4%逐 步 降 低 。

  到 2005年 农 业 税 税 率 将 降 到 2%,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省 份 已 完 全 取 消 了农 业 税 , 这 对 于 减 轻 农 民 负 担 ,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 刺 激 农 业 和 粮 食 生 产 的积 极 性 . 必 将 发 挥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3. 农 村 金 融 政 策 。农 村 金 融 政 策 在 农 业 和粮 食 保 护 及 其 实 现 农 业 现 代 化 的过 程 中 扮 演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角 色 。

  在 我 国 , 农 业 生 产 及 发 展 需 要 大 量 资 金 , 资 金 供 求 矛 盾 将 长 期 存 在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需 要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 以 缓 解 资 金 矛 盾 。

  农 业 信 贷 则 是 国 家 从 资 金 方 面 支 援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的 一 种 形 式 。它 的 资 金 可 供 量 大 , 贷 款 对 象 面 向 千 千 万 万 个 农 户 , 在 支 持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中 具 有 更 加 直 接 的 作 用 。

   4. 农 业 保 险 政 策 。农 业 是 弱 质 产 业 , 其 风 险 可 分 为 四种 . 即 自 然 风 险 、 市 场 风 险 、 社 会 风 险 和 制 度 风 险 等 。

  一 般 而 言 , 农 业 保 险 主 要 是 保 前 两 种 风 险 , 即 自然 风 险 和 市 场 风 险 , 其 中 对 自然 灾 害 的 保 险 最 为 普 遍 和 重 要 。

  国 内 外 理 论 和 实 践 表 明 。农 业 保 险 主 要 是 政 策 性 农 业 保 险 .它 是 指 国 家 为 了 实 现 保 护 和 发 展 农 业 的 目的 .对 其 实 行 一 定 政 策 和 资 金 扶 持 的 农 业 保 险 险 种 。

   二 、 当 前 中 国 农 业 支 持 政 策 lif t 临 的 主 要 问 题 ( 一 )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不 尽 完 善 , 影 响 农 业 竞 争 能 力 和 长 远 发 展 后 劲 1. 政 府 支 持 农 业 的 资 金 总 量 不 足 。

  从 国 内 来 讲 ,与 各 个 方 面 要 求 支 持 农 业 的 呼 声 相 比 .政 府 因 受 财 力 的 限 制 对 农 业 的 投 入 不 能 满 足 其 需 要 , 即 使 达 到 了 《 农 业 法 》 所 规 定 的 每 年 用 于 农 业 的 支 出 不 得 低 于 经 常 性 财 政 收 入 增 长 的 要 求 , 我 国 对 农 业 的 支 持 总 量 仍 是 低 水 平 的 。

   由表 1可 看 出 , 国 家 财 政 用 于 农 业 的 支 出 , 其 绝 对 量 呈 现 出 不 断 增 长 的趋 势 . 但 占 财 政 总 支 出 的 比重 则 并 不 高 , 近 年 来 大 致 维 持 在 7— 8%的 水 平 , 比 1990 ~ 的 10%约 低 2— 3个 百 分 点 , 比 19 80 年 的 12%约 低 4— 5个 百 分 点 。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我 国农 业 面 临 着 艰 巨 的 结 构 调 整 任 务 , ~1 1 LA. W T O 对 我 国农 业 又 将 产 生 不 小 的 冲 击 ,而 上 述 政 府 支 农 的 低 水 平 状 况 与 现 在 农 业 发 展 面 临 的 形 势 和 任 务 很 不 相 称 , 需 要 改 变 。

   2. 地 方 财 政 农 业 支 出 增 长 不 甚 理 想 。

  以 ·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 1 国 家财 政 用 于农 业 的 支 出 单位 : 亿 元 占财 政 支 出 总计 的% 支 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和 农 林 水 利 气 象 等 部 门 的事 业 费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农 业 科 技 三项 费用 年 份 合计 农 村 救 济 费 其它 1 9 8 O 1 4 9 . 9 5 1 2 . 2 O 8 2 . 1 2 4 8 . 59 1. 3 1 7 . 2 6 1O. 6 7 1 9 8 5 1 5 3 . 6 2 7 6 6 1 O1 . 0 4 3 7 . 73 1 . 9 5 1 2 . 9O 1 9 9 0 3 O7 . 8 4 9 . 9 8 2 2 1 . 7 6 6 6 . 7 1 3 . 1 1 1 6 . 2 6 19 9 5 5 7 4 . 9 3 8 . 4 3 4 3 O. 2 2 1 1 O. o o 3 o o 3 1 . 7 1 1 9 9 6 7 o o . 4 3 8 . 8 2 5 10 . 0 7 14 1. 5 1 4 . 94 4 3 . 9 1 1 99 7 7 6 6 . 39 8 . 3 O 5 6O . 7 7 15 9 . 7 8 5 . 4 8 4 0 . 3 6 1 9 9 8 11 5 4 . 7 6 1 O. 69 6 26 . O2 4 6 o . 7 O 9 . 14 5 8 . 9 O 19 9 99 1O8 5 . 7 6 8 . 2 3 6 77 . 4 6 3 5 7 . 0 0 9 . 13 4 2 . 17 2 oo O 1 23 1 . 54 7 . 7 5 7 6 6 . 8 9 4 1 4 . 4 6 9 . 7 8 4 0 . 4 1 2 O0 1 1 45 3 . 7 3 7 . 7 1 9 17 . 9 6 4 8 O. 8 1 1O . 2 8 4 7 . 6 8 2 oo 2 1 58 O. 7 6 7 . 1 7 1 1O2 . 7 O 4 2 3 . 8 O 9 . 8 8 4 4 . 3 8 2 oo 3 1 7 54 . 4 5 7 . 1 2 1 13 4 . 8 6 5 2 7 . 3 6 12. 4 3 7 9 . 8 O 资 料来 源 : 2004年 <中 国 财 政 年 鉴) , 第 294页 。

   上 内 容 是 把 政 府 支 农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来 分 析 表2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 单位 : 亿元 的 。

  如 果 进 一 步 分 解 , 则 会 发 现 地 方 行 为 目 标 与 中 央 政 策 不 完 全 一 致 。地 方 财 政 农 业 投 入 是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问 题 , 一 方 面 国 家 财 政 农 业 投 入 的 大 头 在 地 方( 约 占 80%左 右 ) , 另 一方 面 国 家 财 政 农 业 投 入 的 主 要 问 题 也 出 在 地 方 。

  资 料 表 明 , 199 1- -2003 年 。

  地 方 财 政 总 支 出 由 2295. 8 1亿 元 增 长 到 17229. 84亿 元 . 增 长 了 6. 5倍 ,而 地 方 财 政 农 业 支 出 由2 20 . 74 亿 元 增 长 到 999. 93亿 元 , 仅 增 长 了3 . 5倍 , 地 方 财 政 农 业 支 出 比 重 呈 逐 年 下 降 趋 势 。

  1991年 为 9. 6% , 1995年 为 7. 9% , 到 2003年 下 降 为 5. 8% ( 详 见 表 2 )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预 算 的 执 行 还 存 在 重 大 偏 差 。

  从 实 际 看 ,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资 金 在 预 算 安 排 已 经 减 少 的 前 提 下 . 在 执 行 过 程 中 又 大 打 折 扣 , 甚 至 截 留 、 挤 占 、 挪 用 支 出 资 金 , 这 就 从 资 金 总 量 上 削 减 了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的 规 模 。

  有 的 地 方 以 财 政 收 入 有 限 、 支 出 缺 口较 大 为 由 , 明 的 暗 的 打 农 业 主 意 , 采 取 平 衡 预 算 或 结 转 下 年 、 个 别 的 把 结 转 下 年 抵 顶 次 年 预 算 , 蚕 食 支 农 支 出 。

  有 的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占地 方 财 总支 出 政 支 出 的 比重 ( 年 度 19 9 1 2 2 O . 7 4 2 2 9 5 . 8 O 9 . 6 19 9 2 2 4 1 . 5 2 2 5 7 1 . 7 6 9. 4 19 9 3 2 9 1 . 1 O 3 3 3O . 2 4 8. 7 1 9 9 4 3 5 4 . 7 4 4 O38 . 19 8. 8 1 9 95 3 8 3 . 8 2 4 8 2 8.3 3 7 . 9 19 9 6 4 5 5 . 12 5 7 8 6 . 2 8 7.9 19 9 7 50 4 . 6 5 6 7 O1 . O6 7.5 19 9 8 55 7 . 2 3 7 6 7 2 . 5 8 7. 3 19 9 9 6 0 8 . 8 2 9 ∞ 5. 3 4 6 . 7 2 0 oo 6 8 9 . 4 7 1O3 6 6 . 6 5 6. 6 2 O0 1 8 1 8 . 87 13 1 3 4 . 6 O 6. 2 2 oo 2 9 82 . 5 15 2 8 1 . 4 5 6.4 2 o o 3 99 9 . 9 3 1 7 22 9. 84 5 . 8 2003与 199 1 年 相 比增 长 ( 352. 7 65O. 7 ~3. 8 支 农 支 出仅 指 支 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和 各 项 农 业 事业 费 。

   资料 来 源 : 根 据 < 中 国 财 政 年 鉴 2oo1>P380 、 < 中 国财 政 统 计 年 鉴 2o02>P382 及 2Oo4年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P30 8相 关 数 据 整 理 。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 方 甚 至 把 上 级 下 拨 的 农 业 专 项 改 变 用 途 , 或 用 于 其 它 建 设 项 目 , 或 用 于 发 放 工 资 , 从 而 必 然 影 响 支 农 资 金 预 算 的 正 常 执 行 。

   地 方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比重 下 降 及 执 行 偏 差 主 要 有 下 述 原 因 : 其 一 , 利 益 机 制 的 导 向 。

  在 发 展 市 ...

篇三: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论文: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一直以来就备受世界的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事关国民生计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事关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粮食的生产,把提高粮食产量作为目标。我国的粮食产量从 1950 年的 13213 万吨增加到 20 某某年的 66949 万吨(13390 亿斤),实现了我国粮食从供给不足到供给达到基本平衡的改变,推动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虽然我国粮食产业目前的发展比较稳定,但粮食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

  20 某某年澳洲的大火已经烧了四个月,之后非洲的蝗灾也开始肆虐,最重要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的侵袭,在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国际上有部分国家(地区)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的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次病毒疫情或许将会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此次的疫情背景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 风险进行研究,为中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风险防范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粮食安全概述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自身的膳食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1] (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 某某年 10 月 16 日是第 40 个世界粮食日,10 月 12 日-18 日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作为建设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粮食安全观念,而且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粮食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安全战略,“饭碗论”“红线论”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战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粮食安全为促进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为推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 粮食安全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基础是人民,而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因此我们想要实现国家稳定、 和谐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保证粮食产业的安全。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保证自己先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因此,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的一样,“中国有 14 亿左右的人要吃饭,吃饭才能生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能稳住。”[3]因此,粮食安全是我们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使我们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只有粮食安全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才真正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国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任何生产都必须要讲究以人为本,所以,注重粮食安全更是在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理念,粮食安全的发展才是我国国家富强的保障,这一点毋庸置疑。[4] 三、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 70 多年的时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波折,但是,粮食产业的发展还是总体向好,那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北移 经有关数据调查,20 某某年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 58.2%,总产量约占全国的 58.4%,其中,粮食产量同比上升比较快的有我国的吉林省、河南省、某某省、 黑龙江省,这几个省的产量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将近一倍,为全国粮食供给提供了基础。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耕地面积缩小,而北方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耕产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粮食生产的发展。[5] (二)粮食进口数量增加,且增幅较大 据我国海关统计,20 某某年粮食进口 24571 斤,为我国粮食进口创造历史新高,而在 20 某某年之后,两市进口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价格不占优势,相较于国外的机器生产,国内的粮食生产大多还是以半机器化为主,高生产成本决定了高价格。[6] (三)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因此,在被迫或者是主动的选择下,资本开始代替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的提高。截至 20 某某年,我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 98783.35 万千瓦,且各种农作物的机播比例稳步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现代机械化生产的阶段。[7] 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率是 35%-40%,远超国际粮农组织普遍认为的 17%-18%的粮食安全标准。不过我国的粮食储备 压力较大,我国部分地区的粮仓已经处于超负荷运作的状态。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粮食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相关的变化和调整也存在极不明朗的情况,对我国经济和粮食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总之,我国粮食产业目前还可以说是处于安全的,但在产业安全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正在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外资价格垄断的风险 我国农业产品进口规模较大,且对外依存程度较高,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国外供给出现问题,就会对粮食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 20 某某年的中美贸易发生重大冲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提高关税,其中就包括许多的粮食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以大豆为例,20 某某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超过 86%,且占进口规模和量 95%以上的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阿根廷。假设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大豆的价格进行哄抬,进行价格垄断,那么在短时期内寻找第二个能够供应如此大规模的大豆的供应商是非常不容易的,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选择被动接受这个价格,那么我国大豆进口的成本就会上升,从而大豆在我国国内进行销售的价格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一种粮食产品价格 的增加,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多种粮食进口供应国家联合起来进行价格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外资价格垄断成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首要风险。[8] (二)粮食进口禁运的风险 粮食是全球五大干散货之一,在国际间的贸易中,粮食运用的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但是我国现有的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自给能力较弱,海运能力总体来说还比较弱,且对全球主要的港口和运输通道掌握不够,在这些原因影响下就会导致粮食运输的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甚至会增加粮食运输的成本。相关研究表明,在粮食运输过程中至少会通过一处海上关键通道,如果在通过海上关键运输通道的过程中遇到了该港口所属国的阻拦,也就是对我国进口粮食进行禁运,那么就相当于切断了我国进口粮食的供给,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9]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许多国家因为疫情封国,不再进行粮食的出口。其次从非洲来的蝗灾侵略了大部分的产粮国家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粮食产粮下降,自己国家也可能面临粮食危机,出口粮食对他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从今年看,我国面临的粮食禁运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双挤压”的风险 在我国,随着我国土地租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 高,还有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用药、农用地膜、化肥、农业机械等投入越来越多,粮食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都直接造成了我国粮食成本的增加。为保护粮农的的收益,我国设立最低量是保护价格,此后逐渐形成了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曾经就有人民日报的记者调研相关资料指出,越南、韩国含碎 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折算后约为 350 美元/吨,泰国含碎 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约为 372 美元/吨,折算后的含碎大米价格分别约为 1.2 元/斤和 1.1 元/斤,这和我国国内稻米的价格基本不相上下。[10] “双挤压”风险,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土地基本上是散户经营,投入生产要素多且生产要素价格偏高,成本的管理意识相对缺乏,及时了解粮食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较低。还有承租关系不稳定,大户不能长期投入和产出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国内粮食成本急剧升高,甚至高于进口粮食的价格,造成双挤压风险。[11] (四)浪费现象严重 粮食浪费的重灾区是各地城市餐饮行业,特别是宾馆、酒店、餐馆等场所,浪费行为处处可见。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餐饮业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 800 万吨和 300 万吨。前者相当于 2000 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 1500 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

  如果避免无谓浪费,我国每年至少可减少 1000 多万吨的 大豆进口。[12]此外,在学校食堂、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个人和家庭不易觉察的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低估,这一种浪费属于“细水长流”型,在不知不觉中把粮食浪费了。例如,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导致过期发霉后抛弃做垃圾处理等,浪费量十分惊人。[13] 五、我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在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也从政府、企业、种粮主体、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相对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健全现代农业生物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推动粮食的大机械生产。

  [14]对培育粮食种子的企业增加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粮食种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质的粮食品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助推粮食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2.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粮食很难满足人口的需要和消 费,所以进口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进口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避免因进口过多而失去国内粮食生产的独立性。选择多个国家进口同一种产品,分散进口有利于我们进口安全,同时也能避免出口国坐地起价。也可以多批次进口,避免国际上粮食大亨抬高粮价。[15] (二)企业方面 1.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人民从“吃的饱”向“吃的好”“吃得健康”转变。但是在种子这方面,虽然有政策扶持,但还是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不足的现象,虽说袁隆平院士为我们的水稻带来了高产量,但是高端优质大米还是靠进口,因此,必须加大粮食优质种子的研发。

  2.积极参与农业期货市场 我国的农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利用金融行业稳固自己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地位,增强企业抵御国际粮食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粮食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农业期货交易策略,在提高企业自身期货市场交易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进口粮食的议价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积极进入粮食农业期货市场,壮大自己,争取国际粮食定价的话语权, 保护我国进口粮食价格处于一个有利地位。[16] (三)种粮主体方面 1.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广阔,但是相应的,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不可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广,这就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耕地退化、沙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作为种粮主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土地利用率[17]。

  2.加强科技投入,进行规模化生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家富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粮食安全方面更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益化生产的目的。种粮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模的包地,购买大机械,进行规模化的种植。

  3.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意识 通过完善粮食种植和生产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管理,明确投入品的生产使用标准,规范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标准。深入开展和宣传科普教育,定时参加各种粮食培育课程,增加种粮主体的科学种粮知识,强化种粮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建立强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然而, 民众更担心“一阵风”“一呼隆”过去后,一切照旧。因此,“崇俭抑奢”必须采取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持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1.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利剑,首先要直指“公款消费”。还有与公款消费行为相伴的各种其它现象。因此,必须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铲除挥霍浪费和诱发腐败的温床。依据法规制度,对于违反党纪国法、肆意挥霍公款者,不仅要给予党纪国法的严惩,还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2.完善餐饮业考核监管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奖罚分明 迄今,粮食和食物浪费的重要场所在宾馆、餐厅、休闲等餐饮业。无疑,在这个行业必须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崇俭抑奢的文明经商之风,提倡分餐制、自助餐,对因用餐多取而造成浪费的人要加倍罚款。对此,同样要制...

篇四: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目前,排楼边村种植户已实现户均收入15-20万元。志尚坚,不可移;气当鼓,不可泄。,及时宣讲解读中央、省市区关于按照"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全域推进产业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聚焦两会 把握形势2022年5月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思考:大学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感受:团结奋进的民主政治实践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思政部 "细""美"的新农村。社保基金窗口是广大群众最常跑的窗口,要真正落实"最多跑一趟"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抓手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岗在人不在、人在心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传家宝,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汲取群众智慧、密切党群关系、获得群众支持、得到群众拥护,凝聚一起向未来的干事创业磅礴力量。前 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学习过程中,要思考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感受国家民主政治团结奋进的实践,坚定“四个自信”。 工作落实靠人来执行,"三治"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如果各治理领域的"服务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服务群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用干大事的耐心干好小事。选调生既然从事一线工作,就要自觉摒弃"屈才""大材小用"的观念,以"大局"的站位、"大机械"的观念,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琐事和具体事,以"志在高山行在微"的站位自觉",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画好同频共振的"心电图",是不容懈怠的主章,让理论的曲面镜可见拐角处的胜景忧患,思想的平面镜可量脚下的距离远近。章节内容两会常识及2022年两会基本情况 第一节CONTENT两会是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简洁版)习近平在两会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 第五节2022年两会六大看点与十大关键词 还积极探索"政银通"和"主题套餐"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了难关。持续巩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4个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一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天净沙·即事》中的"二十八个叠字"、《一枝花·不伏老》中的"铜豌豆"使人印象深刻,但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所说的"不因酒困因诗困"那样,好点子确实不可多得。诚然,坐而论道不如真抓实干,在"干"中检验,在检验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如此反复,将希望之花种满乡村、开满乡村。第 一 节两会常识及2022年两会基本情况 不经历非常之事,难以成非常之才。坚持发现培育典型、总结宣传典型、大力推广典型,倾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云县辨识度、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上新台阶。党建引领转变作风强化党建业务互融合进步来自总结、智慧源于反思,大总结大收获,小总结小收获。两会基本介绍 l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采用本表将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报审,经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1.1.1 应对这些过程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及采取改进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并保证进行持续的改进。 1.1.1 决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1.1公司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1.3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管理法规性文件,技术性文件的管理;1.1.1 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检查承包单位是否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安全施工要求,并督促总承包单位管好分包单位,并按合同规定,提供安全施工设施。 1.1.3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管理法规性文件,技术性文件的管理;1.1.1 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检查承包单位是否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安全施工要求,并督促总承包单位管好分包单位,并按合同规定,提供安全施工设施。 5 定期进行监理工作检查,确保符合要求程度在90%以上,并保持持续改进,在符合率达到95%以上时提高要求标准。由生产调度按照计划部门下发的生产计划,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加工生产班组,按照设计部门下发的加工工艺文件,深入了解工艺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必要的加工设备。生产调度安排好生产流水线,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证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5 定期进行监理工作检查,确保符合要求程度在90%以上,并保持持续改进,在符合率达到95%以上时提高要求标准。由生产调度按照计划部门下发的生产计划,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加工生产班组,按照设计部门下发的加工工艺文件,深入了解工艺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必要的加工设备。生产调度安排好生产流水线,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证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又到两会时间,各位"笔杆子"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写起来了?《先锋文汇》推出两会小贴士,一些规范说法、标准表达,先给大家提个醒。尚贤爱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落实引进人才安置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制度,为9名引进的博士生配偶解决就业问题,在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自主择校上提供便利。我们要深刻领悟、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厚植廉洁文化的土壤,培育清正廉洁之花。两会基本介绍2022年全国两会时间:2022年两会北京时间:发表讲话 审议报告参加大会情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03 月4-5日 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深入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助农、科技富农。所以人大代表要在议案中直言不讳反映真实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方针提供现实参考。深入调研,过程"不草率"。您让初心绽放在张家泉村。两会基本介绍2022年全国两会大会Communist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布局进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我也在这样细碎的小事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就是曾经帮助我们家走出贫穷的"你",我必将传承"你"的这份力量,践行"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教诲,继续奋斗下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但农民艰苦奋斗的传统一点都没有丢,一年到头都在默默地耕耘。2022年全国人大会议议程2、审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3、审查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5、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不要脚上沾泥、身上沾土,常到群众家里走一走、田间地头看一看,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用力解决群众困难,坚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志尚坚,不可移;气当鼓,不可泄。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质感。2022年全国人大会议议程8、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9、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0、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乡土人才大多来自于基层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拥有一技之长,但也可能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发展思维受限,创新意识不强等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难以"立竿见影"。初心使命的激励,让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巨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让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朝气蓬勃。下载附件(798.46 KB) 你虚心如竹、咬定青山、千磨万击, 还积极探索"政银通"和"主题套餐"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了难关。持续巩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4个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一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天净沙·即事》中的"二十八个叠字"、《一枝花·不伏老》中的"铜豌豆"使人印象深刻,但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所说的"不因酒困因诗困"那样,好点子确实不可多得。诚然,坐而论道不如真抓实干,在"干"中检验,在检验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如此反复,将希望之花种满乡村、开满乡村。第 二 节两会是展现全过程民主的重要窗口 观点的碰撞、意见的汇聚、政策的协商 …… 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观察中国民主质量的一个窗口。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 在中国的制度设计中,全国两会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确保人民有序、广泛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的理念与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通过承载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中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理念与价值。两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两会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团结、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重要政治制度。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与往常一样,今年, 5000 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在全国两会这个平台上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审议, 、讨论,一言一策的凝聚、一点一滴的推动, 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到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等,代表委员通过全国两会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这些良言良策,将绘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汇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这也充分印证,以 两会作为主要载体 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还积极探索"政银通"和"主题套餐"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了难关。持续巩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4个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一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天净沙·即事》中的"二十八个叠字"、《一枝花·不伏老》中的"铜豌豆"使人印象深刻,但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所说的"不因酒困因诗困"那样,好点子确实不可多得。诚然,坐而论道不如真抓实干,在"干"中检验,在检验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如此反复,将希望之花种满乡村、开满乡村。第 三 节2022年两会六大看点与十大关键词 党建"破圈"融合,多策并举"优化服务"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注重选拔一批政治坚定、带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或充,跨过一沟再越一壑;要将勇于砥砺奋斗作为人生信条的不二法门2022年两会六大看点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身愿前沿把名扬。花绽放。近日,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集才社区排楼边村芹菜种植基地,大片清新翠绿的芹菜映入眼帘,尽管天气寒冷,芹菜依然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在基础学科的养贤之路上,也要让古圣智慧的"得人四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散发光芒。您是"人民楷模",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村支书、作家,在您人生都每一个阶段,都是慷慨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全心为民的情怀,您的精神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追可及。2022年两会六大看点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先锋文汇小贴士:两会时间写作时这些很重要切实做到清单式推进、销号式管理,让群众诉求有呼必应、有疑必答,确保百姓各项社保待遇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防范社保基金"跑冒滴漏",用心守好百姓的养老...

篇五: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张义博内容提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通过预测未来 15年中国粮食产需形势,以及对中国粮食稳定供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认为在食物用粮需求趋势相对明确的情况下,中国工业用粮的增长趋势决定了粮食产需的变化趋势,产需缺口最高可能达到7000 万吨。新时期应树立粮食能力安全新理念,提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粮食国际市场调节能力,打造现代粮食流通能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供需 能力安全Abstract Grain security is the cornerstone of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forecast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in the next 15 years,and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by China’s stable grain supply,this paper believestha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elatively clear food graindemand trends,the growth trend of China’s industrialgrain determines the grain production demand trends,the maximum ga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demandmay reach 70 million tons. In the new period,weshould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grain capacitysecurity,improve sustainabl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enhance grain macro-control capabilities,strengthenthe ability to regulate international grain markets,build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capabilities,andensure that the Chinese people’s rice bowl is firmlyin their hands.Keywords Grain security Supply anddemand of grain Capacity safety党的十八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开创了粮食连年丰产、质量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十四五”至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城镇化迈上新台阶,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强调可持续性,这些都将影响中国粮食产需形势。未来 15 年,亟需正视国家粮食安全新挑战,提前谋划新对策,始终把粮食稳定有效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一、新时期中国粮食产需形势(一)未来 15 年中国粮食需求变化趋势7 52020年第 3期DOI:10.16304/j.cnki.11-3952/f.2020.03.006 本文将未来的粮食需求分为食物用粮 ①、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三类。1.食物用粮粮食需求量受到自然和人体生理条件的限制。从社会各成员生理需求来看,个体间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决定其所需的能量和食物摄入量。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对中国粮食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地依靠人口总量不能准确地预测出未来粮食需求。本文参考向晶和钟甫宁(2013)的做法,采用标准人消费权数或等成人消费权数(Adult Male EquivalentScale)来预测未来粮食需求,其基本思路是对各年龄段性别人口的需求分配不同的消费系数,从而计算与标准人对等的个人需求。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以下简称《膳食指南》)的最新营养标准,作为一个标准人的食物用粮数量。因为主要考虑粮食消费的变化,因此只考察与食用粮食消费有关的食物品种,其中将畜禽产品等的消费量根据各自的料肉比转化为粮食消费量(向晶和钟甫宁,2013)。一个标准人的年食物用粮消费总量(单位:吨)计算公式为:sfc=365∑ɑ i f i1000000其中,sfc 表示一个标准人的年食物用粮消费总量,ɑ i 表示第 i 种食品的料肉比,f i 表示《膳食指南》中第 i 种食品的建议摄入量。《膳食指南》膳食宝塔中建议的食物摄入量有上下限之分。如建议谷物每日摄入量取值范围为 250 ~400g,相差 150g;建议水产品每日摄入量取值范围为 40~75g,相差 35g 等。根据一个标准人的定义,以最高消费量作为标准摄入水平,因此本文取各食物建议摄入值的上限作为一个标准人消费量。即一个标准人日谷物消费为 400g,豆类消费 150g,肉类消费 75g,蛋类消费 50g,奶类消费 300g,水产品消费 75g。根据各类食品的料肉比(胡小平和郭晓慧,2010),最后计算的一个标准人的年食物用粮需求为 417.0125 公斤。本文根据联合国公布的 World PopulationProspects 2019 的数据 ② ,得到中国 2020—2035年的人口结构变动预测(单位:千人),并根据刘庆、刘秀丽和汪寿阳(2018)公布的消费系数,将2020—2035 年的人口结构折算为标准人的人口结构。具体计算公式为:sps tj = ∑β sj ps tj其中,sps tj 表示第 t 年标准人分性别的人口结构,j 表示不同性别(j= 1 表示男性,j= 2 表示女性),β sj 表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消费系数,s表示不同年龄段(例如,s=1 表示 0~4 岁的人口数,s=2 表示 5~9 岁的人口数,……,s=20 表示95~99 岁的人口数,s= 21 表示 100 岁以上的人口数),ps tj 表示联合国预测的第 t 年分性别的人口结构。最后,根据上文计算得到的一个标准人的年食物用粮需求,将标准人的人口结构乘标准人年食物用粮需求并加总,得到第 t 年的中国食物用粮需求总量(单位:万吨),结果见表 2。具体计算公式为:tfc t =0.4170125∑sps tj10其中,tfc t 表示第 t 年的中国食物用粮需求,0.4170125 吨是根据《膳食指南》计算得到的一个标准人的年食物用粮需求。2.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20 世纪以来,工业用粮呈直线上升态势。苑颖等(2017)认为工业用粮从 2002 年的 1935万吨增至 2014 年的 5971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9. 8%;马永欢和牛文元(2009)预测,2010 年至2020 年工业用粮需求年均将增长 2.5%。近年来,工业用粮消费仍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实施,粮食工业利润回升,再加上玉米加工从传统的化学、机械分离向生物技术演进(佟毅,2019),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以玉米为主的工业用粮需求有望8 52020年第 3期 持续快速增长。因此,2020—2035 年按年均增长 3%测算预计工业用粮消费量。考虑到未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多是维持现有规模,再加上种子处理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推广,种子用粮需求相对平稳(马永欢和牛文元,2009;吕捷、余中华和赵阳,2013),未来将延续近年来稳中略降的趋势,因此按照近年来的年均减速测算到 2035 年种子用粮消费量。综上,最终得到 2020—2035 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如表 1 所示。中国未来粮食需求总量将在 2035 年达到 70835 万吨,位于现有研究的预测区间内(表 2)。表 12020—2035 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 单位:万吨年份 食物用粮 工业用粮 种子用粮 合计2020 48735.16 13665.93 1147.80 63548.892025 49076.17 15842.56 1113.77 66032.502030 48987.84 18365.87 1080.76 68434.472035 48495.64 21291.07 1048.72 70835.44表 22020—2035 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对比 单位:万吨预测机构或个人 2020 2030 2035胡小平和郭晓慧(2010) 61380 ——向晶和钟甫宁(2013) 6415664802 63858罗其友、米健和高明杰(2014) — 56326~5850360600~64767刘合光和陈珏颖(2016) — 67300—程郁、周琳和程广燕(2016) — 71829—陈志刚等(2018) —— 76016胡晗、王锐和杜敬文(2019) 65193 ——已有研究预测区间 61380~65913 56326~71829 60600~76016本文预测 63548.89 68434.47 70835.44资料来源:根据已有文献和内部资料整理得到(二)未来 15 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受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品种结构的影响,核心还是粮食支持政策的影响。考虑到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这一基本国情,国家对粮食生产应会保持持续的高支持力度,在不考虑气候极端变化、地缘政治恶化等非常规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基于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将能大致预估未来的粮食产量变化。借鉴陈鼎玉、万坚和程瀚锋(2019)及尹靖华和顾国达(2015)的预测方法,本文采用 ARIMA 模型、指数平滑法两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粮食产量对比预测,以克服单一方法产生的预测偏误。同时,为了避免不同历史阶段涉农政策的巨大调整带来的预测偏误,本文选取了三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一是选取 1949—2019年的数据为粮食产量数据,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 15 年的粮9 52020年第 3期 食产量;二是选取 1979—2019 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基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来预测未来粮食产量;三是选取 2008—2019 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实施以来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粮食产量。从表 3可以发现,到 2025 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在6.5 亿~6.8 亿吨;到 2030 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在 6.4 亿 ~7 亿吨;到 2035 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在 6.3 亿~7.2 亿吨。表 32020—2035 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测 单位:万吨年份1949 年至今1979 年至今2008 年至今ARIMA 模型 指数平滑法ARIMA 模型 指数平滑法ARIMA 模型 指数平滑法2020 66521.44 66665.61 66335.30 66725.66 66656.41 66588.432025 65957.13 68158.09 65183.28 68387.78 65338.92 67844.452030 65404.18 69650.58 64111.37 70049.90 64302.58 69100.462035 64862.35 71143.06 63113.99 71712.02 63487.39 70356.48综合上述中国粮食需求和产量预测,若控制工业用粮增速,并通过生产支持政策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比较效益,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绿色高效农业耕种技术推广、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等推动粮食单产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到 2035 年中国粮食仍可能延续当前略有结余的高保障水平。若工业用粮保持较快增长,粮食播种面积延续下滑态势,到 2035 年中国粮食产需缺口最高可能达到7000 万吨。二、未来 15 年中国粮食稳定供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上述粮食产量预测以保持当前粮食生产外部环境基本不变为前提,但是未来 15 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存在的粮食供给侧问题和挑战可能会得到强化,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一)农业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提升不匹配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与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已成为影响中国粮食持续稳定供给的主要矛盾。目前中国共有 2.3 亿土地承包户,户均耕地 7.5 亩,虽然近年来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提升,但是经营规模 30 亩以下的承包户占比仍然高达 96%,大多数农户依然采用过度依赖农药化肥投入、大水漫灌等传统生产方式,且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难以适应高技术、产业化的现代粮食生产力发展需要。按照《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的精神,到2035 年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方向不会变。随着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下的机器换人潮,50 岁以上的老龄化农民工不适应高强度体力劳动需求,城镇就业人员的“挤出效应”,仍有种地情结的老一代农民工将被迫返乡务农。因此,可以预期到 2035 年,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③ ,小农分散的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升级的矛盾仍将持续,规模化高效种粮技术、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缺乏市场需求,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单产的粮食增产潜能将受到抑制。0 62020年第 3期 (二)粮食生产低效益侵蚀种粮积极性自 2011 年以来,随着种粮成本的持续上升和粮食售价遭遇“天花板”,种粮净收益开始逐年下降,尤其是 2016 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和玉米临时收储取消后,种粮亏损渐成常态(表 4)。即便农户家庭经营不考虑自营地地租成本,2018年亩均种粮净利润也开始低于 100 元,按户均7. 5 亩耕地计算,家庭种粮年收入不足 750 元,不仅低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更远低于年度务工收入。如果未来种粮收益下降的趋势不能得到根本性逆转,种粮农户粗放经营、降低复种指数甚至撂荒将更趋严重。虽然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但因流转地地租成本持续增长,规模经营者种粮比较效益差,未来极可能陷入农地规模经营占比越高、粮食播种面积越少的危险境地。表 42008—2018 年中国三种粮食平均收益情况 单位:元年份每亩 每 50 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小计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土地成本净利润成本利润率平均售价 总成本 净利润2008 562.42 287.78 175.02 99.62 186.39 33.14 83.54 62.75 20.792009 600.41 297.40 188.39 114.62 192.35 32.04 91.32 69.16 22.162010 672.67 312.49 226.90 133.28 227.17 33.77 103.78 77.58 26.202011 791.16 358.36 283.05 149.75 250.76 31.70 115.42 87.64 27.782012 936.42 398.28 371.95 166.19 168.40 17.98 119.86 101.59 18.272013 1026.19 415.12 429.71 181.36 72.94 7.11 121.13 113.09 8.042014 1068.57 417.88 446.75 203.94 124.78 11.68 124.38 111.37 13.012015 1090.04 425.07 447.21 217.76 19.55 1.79 116.28 114.23 2.052016 1093.62 429.57 441.78 222.27 -80.28 -7.34 108.39 116.98 -8.592017 1081.59 437.18 428.83 215.58 -12.53 -1.16 111.58 112.89 -1.312018 1093.77 449.55 419.35 224.87 -85.59 -7.83 109.66 118.97 -9.31资料来源:历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三)粮食持续丰产的资源环境制约加剧中国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不少基本农田位于山区坡...

篇六: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未来的外交走向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未来的外交走向 校徽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任课老师: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

  一、当前国内外新环境 从国内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20%,人民的生活也在持续改善。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际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从周边看,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一方面,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是这一地区的主流。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近年来“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亚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困素增多。我国周边的不少热点问题“高烧不退” 一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一些涉我领土主权的问题频发,其中不少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中国外交新走向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不过刚刚亮相,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也只是刚刚开局。从中国领导入在国际舞台上繁,忙的身影,从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局的不断出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重视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 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规划了路线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个目标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两大挑战 到 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两大挑战。

  一是安全压力急剧上升。从传统安全威胁来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最大的安全压力来自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压力。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启动“重返亚洲”战略,不断强化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的盟国关系,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推销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制造了亚太地区的紧张态势。同时,地区动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朝鲜半岛局势充满不确定性,黄海、东海和南海地区争端联动,树欲静而风不止。

  从非传统安全威胁来看,随着中国与世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中国海外利益加速拓展,新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十八大报告的不同部分提到了大量非传统安全问题,如大规模传染病、严重自然灾害、国际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重大突发事件、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诸如此类的新安全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均可能上升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全局的总体威胁。

  二是发展任务日益艰巨。十八大明确了未来十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任务,特别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的调整,无异于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也不断增 强,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释放了各方面参与外交的积极性,网络问政、媒体参政、社会议政,使得中国外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维护和巩固中国发展势头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力在加大,中国寻求和平发展的难度在加大。承受压力和化解压力的压力型外交越来越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对关系 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十八大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强调中国对外战略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统筹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强调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从复杂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的国际大局着眼,把握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二是统筹治党治国治军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已不仅把外交看作一种业务性工作,而将其看作一种使命、责任和事业,贯穿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阐明了“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外交不仅是中国外交部门的事务,也不仅是中国政府的事务,而是党、政、军、民共同参与的总体外交事业,它的目标是“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三是统筹五位一体布局的关系。十八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对外事务,外交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政治领域,而是弥散到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领域外交逐渐从地区、国别外交的内涵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外交新概念和范畴,外交的层次化和深度化趋势明显加强。

  四大支柱 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要求,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部署,核心是把中国定位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础上,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无论在心态、原则和姿态上,还是在理念和行动上,都集中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国对外战略将强化战略导向,将更多在世界舞台上表达中国声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公平正义精神。十八大报告在坚持和谐世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若干新精神。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与一些国家推行的“新干涉主义”理念不同,中国倡导一种以国家平等、政治互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原则。与“颜色革命”、“文化帝国主义”理念不同,中国对多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采取了“尊重”、“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与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邻为壑,靠牺牲他国利益来寻求本国利益的做法不同,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兼顾”、“平等”、“均衡”、“共赢”等思维,致力于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 伴关系,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反映着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是和平发展道路。面对中国实力的迅速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充满疑虑,担心中国走“国强必霸”、“冲突战争”的老路。面对国外舆论的种种猜测和怀疑,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十八大报告以否定式的思维对中国外交面临的热点问题表达了鲜明的立场和主张,明确了一切外交事务的是非标准,比如中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十八大报告也以肯定式的思维表达了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态度,比如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见,十八大报告在对外事务上改变以前只强调不要什么的战略思维,从过去“反对什么”和“不干什么”转向“支持什么”和“干什么”,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使得外交战略更具操作性和务实性。

  三是互利共赢战略。十八大报告对互利共赢战略进行了新的发展和提升,将互利共赢提升到世界理念、国际规范和外交战略的高度。从世界理念来看,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首先把“共赢”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是中国对世界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为此,中国不仅继续依靠和支持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而且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总之,中国所寻求的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发展贸易,推动投资,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这是一种开放的发展思路,更是一种与世界同兴衰共命运的战略观念,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次深刻调整。

  四是和平共处原则。十八大报告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对处理不同类型的国家间关系做了创新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外交上,提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在周边国家外交上,提出“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的新诉求;在发展中国家外交上,提出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等新提法;在多边外...

篇七: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前言粮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和质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仍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目录第一,自力更生形势持续向好第二,认清现状不能轻言过关第三,系统推进端牢中国饭碗 第一,自力更生形势持续向好 现阶段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大国,中国将粮食安全始终都摆在突出的地位,将粮食安全视为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今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就被放在第一部分,成为农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对比2020年全文2次提及粮食安全、2021年4次,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则是5次对粮食安全作了表述。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1.3万亿斤的产量包括了口粮、饲用粮等,不全是直接食用的。口粮主要是小麦和稻米,而大豆、玉米等,则主要是饲用,即饲养动物,为人们提供肉、蛋、奶、水产品等。 不仅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粮食安全问题作了重要阐述,“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就粮食问题作了明确阐释。纲要中指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下国内可以稳定达到的粮食产出能力,是反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新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提高粮食供应保障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较好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中国粮食供给解决“吃得饱问题”没有悬念。 国际上关于粮食安全的标准有三条线,分别是谷物自给率达到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以上、粮食储备达到本年度消费的18%以上。从这三个指标看,中国没问题。 我国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83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完全是靠自己解决的,“口粮绝对安全”有足够底气。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大国,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比如“百业农为本”“粮安天下”“节约粮食”等理念都体现出这一特性。 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增长1%。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提到,2021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从总体上看,中国粮食已经连续18年保持只增不减的态势,从201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5亿吨以上。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在与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帆的共同撰文中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不仅有力地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长18.1%;出口粮食331万吨,同比下降6.5%。其中,大豆全年进口9652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8.7%;谷物及谷物粉全年进口6536万吨,同比增82.9%,占粮食进口总量的39.7%;玉米累计进口2835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约17.2%;小麦、稻米累计进口量达到1473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图为2021年10月12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农民在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广西东兰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食用菌、澳寒羊等种养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图为2022年5月6日,在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葡萄园,村民在管护葡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地处黄土高原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图为2022年3月18日姚磨村农户在育苗棚内劳作。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有3个数字很有代表性。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加快改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白羽肉鸡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第二,认清现状不能轻言过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要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供给结构性短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旧存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就越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多项数据都表明,当前全球的粮食形势严峻,不容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展望》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谷物总产量将遭遇4年来首次下滑,同比将减少1600万吨,预计2022年全球小麦产量将下滑0.8%。 产量下滑的同时,贸易量也同步出现萎缩态势。上述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粮食贸易量进入3年来最低点,同比降低2.6%。这意味着,对于依赖国际粮食贸易的国家而言,其粮食供给将因此受到威胁。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吃饭始终是贯穿发展的“头等大事”。 中国粮食问题从未像今天一样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在他看来,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动荡,只有坚持粮食自主,才能提升国内粮食产销韧性。 从国内需求研判,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一是低端产量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口粮安全与改善型需求的矛盾。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改善型需求升级,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从国内供给研判,粮食增产空间面临硬约束。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二是耕地质量明显下滑。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等现象。 从国内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需求总量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总人口为14.13亿人,城镇化率为64.72%。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推进,粮食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粮食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二是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食物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有待提高,总体上看,人增地减水紧的趋势难以扭转;农业劳动力短缺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化肥、农药等的过量投入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农民种粮收益较低。随着农资价格上涨和种粮成本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空间收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五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我国洪涝和干旱、地质和海洋、低温冷冻和冰雪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抗灾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六是流通运输压力较大。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逐渐向主产区集中,跨区域粮食流通量增加,粮食运输成本和压力加大,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从国际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粮食主产国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不足等问题,农业生产动能减弱、粮食加工与运输受限,粮食生产和供应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了全球的粮食供给安全。二是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复杂。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加剧,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国际贸易;一些国家限制农业对外投资,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等建设受阻,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国际合作;俄乌冲突对全球谷物市场造成冲击,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受损。当前整体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对各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运转停滞,严重影响全球运输消费网络的稳定性,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粮食供给紊乱与短缺问题。四是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等作物产量、质量及收成稳定性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长期的温度上升会使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土壤盐渍化、风暴潮灾害加剧等问题。五是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突出。2020年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面临饥饿威胁,近1/3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与营养,食物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从国际供给研判,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的持续紧张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国际粮价出现大幅波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我国部分农产品例如大豆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且进口对象国家高度集中,国际形势变化必然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系统推进端牢中国饭碗 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 “三个两”!让中国人端稳饭碗 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新粮食安全观。十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重点就是“三个两”: 1 大力实施“两藏”战略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一是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打好...

篇八: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 “十四五冶 规划 目 录前言 1 …………………………………………………………………第一章摇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2 ……………………………………第一节摇 “十三五冶 主要工作成效 2 …………………………第二节摇 “十四五冶 面临形势 9 ………………………………第二章摇 总体要求 14 ………………………………………………第一节摇 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摇 基本原则 14 ……………………………………………第三节摇 主要目标 16 ……………………………………………第三章摇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摇 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 19 ……………………………………………第一节摇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 19 ………………………第二节摇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21 …………………第三节摇 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23 ……………第四章摇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体系摇 强化重大发展战略空间保障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26 …………………第一节摇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6 ……………………………第二节摇 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29 ………………………第三节摇 强化 “一核一带一区冶 区域发展格局空间保障31 ………………………………………………………— 1 — 第四节摇 助推 “双区驱动冶 “双城联动冶 33 …………………第五节摇 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4 ……………………第六节摇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7 ……………………………第五章摇 加快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摇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2 …………………………………………第一节摇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2 …………………………………第二节摇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43 ………第三节摇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45 ………………………………第四节摇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 48 ……………………第五节摇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52 ………………………第六节摇 支持率先实现 “碳达峰冶 “碳中和冶 54 ……………第六章摇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摇 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7 …………………………………………………………第一节摇 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 57 ……………………第二节摇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59 ………………………第三节摇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60 ……………………………第四节摇 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61 ……………………………第七章摇 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摇 推动高质量发展 63 ……第一节摇 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63 …………………第二节摇 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65 ………………………第三节摇 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 66 …………………第四节摇 推进绿色矿业发展 68 …………………………………— 2 — 第八章摇 拓展蓝色海洋发展空间摇 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71 ………第一节摇 打造海洋经济增长动力引擎 71 ………………………第二节摇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73 ……………………………第三节摇 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77 ……………………………第九章摇 夯实基础支撑摇 实现自然资源领域良法善治 80 ………第一节摇 加快建设智慧自然资源 80 ……………………………第二节摇 构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体系 81 …………………第三节摇 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83 ………………………第四节摇 提升基础地质与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85 ………………第五节摇 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 87 ……………………………第六节摇 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督 89 ……………………………第十章摇 保障措施 91 ………………………………………………第一节摇 加强组织领导 91 ………………………………………第二节摇 突出重点攻坚 91 ………………………………………第三节摇 加快人才建设 92 ………………………………………第四节摇 强化监督实施 92 ………………………………………附件 1摇 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 “十四五冶 重大改革 94 …附件 2摇 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 “十四五冶 重大工程 97 …— 3 — 前 言自然资源, 是指天然存在、 有使用价值、 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淤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为新时期统筹保护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与要求, 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 着力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完成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根据 《 “十四五冶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 “十四五冶 时期全省土地、 海洋、 森林、矿产、 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 1 —淤 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决定辅导读本》。 第一章摇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摇 “十三五冶 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冶 时期是极不寻常的五年,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入落实省委、 省政府 “1+1+9冶 工作部署,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国土空间保障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生重构性变革, 全系统紧紧围绕 “两统一冶于新职责新使命,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 实现 “十三五冶 圆满收官。“ “六 六 个一 一冶 冶 管 管 理 体 系 初 步 构建 建。

  。

  自然资源 “一套数冶 基本查实。

  坚持 “求真、 归真、 保真冶 原则, 全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高质量完成, 成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村地籍调查, 地理国情普查、 海岸线修测、 1颐 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完成, 海洋生态系统调查逐步开展, 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初步建立, 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体系逐步成型。

  国土空间“一张图冶 初步绘就。

  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基本完成。

  省市县镇四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压茬推进, 省级国土空间规— 2 —于 “两统一冶 指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划成果基本形成, 广州、 深圳等多个地区形成市县级规划初步成果, 全省 1郾 68 万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 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国土空间规划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产权登记“一本证冶 显著提速。

  土地、 房屋、 林地、 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全面建立, 全省共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4163郾 03 万宗, 位居全国首位。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冶 “不动产登记+金融冶 全省覆盖, 实现一般登记 3 个工作日内、 抵押登记 1 个工作日内办结, 较法 定 时 间 压 减 90% 以 上。

  全 省 农 村 宅 基 地 登 记 发 证1158郾 4 万宗, 登记发证率达 83郾 68% ,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基本完成。

  西江干流、 无居民海岛等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持续推进, 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体系逐步建立。

  资源资产 “一本账冶 逐步清晰。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基本建立,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稳步推进,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开展探索,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系统推进, 资源资产资本 “三位一体冶管理理念逐步形成。

  自然资源 “一起管冶 日益强化。

  “全链条冶“严起来冶 遏制违法用地机制全面建立, 季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专项执法行动和日常巡查等机制不断完善。

  1644 个 “大棚房冶 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违建别墅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涉黑涉恶线索办结率达 97郾 9% ,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稳妥推进。

  生态保护 “一体修冶 成效初显。

  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顺利实施, 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取得— 3 — 突破进展, 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建成以珠三角九市为主体的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完成红树林造林和修复 4郾 8万亩, 治理复绿矿山石场 4郾 79 万亩, 修复古驿道重点线路 1200千米。资 源 保 护 有力 力、 、 要 要 素 保 障 有效 效。

  。

  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3214 万亩, 超过国家下达任务 50 万亩; 保有耕地面积超过国家下达任务。

  出台实施 《中共广东省委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66 万亩, 连续 21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5郾 27 万平方千米, 占全省陆海总面积的 21郾 56% 。

  造林绿化 1912郾 3 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58郾 66%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新发现矿产地 9处, 新增铜、 铅锌、 金、 银、 稀土氧化物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建成绿色矿山 367 个, 韶关市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全省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至 26% 。

  率先实施用地计划指标改革, 对重大基础项目和民生工程采取核销制, 对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重大产业项目采取奖励制, 对欠发达地区采取扶持制。

  统筹用地用海用林用矿差别化精准配置, 积极争取国家 110 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面积 9 万亩, 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六项制度和特别重大项目 “四个一冶盂保障机— 4 —盂 “四个一冶 指一个项目、 一名分管领导、 一个专班、 一跟到底。 制, 确保惠州埃克森美孚、 湛江巴斯夫首期、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下海。重 点 领 域 改 革 闯出 出 “ “广 广 东 经验 验冶 冶。

  。

  刀刃向内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冶 改革, 在全国率先将省管权限建设用地审批职权委托21 个地级以上市政府行使, 率先实施规划用地 “多审合一、 多证合一、 多验合一、 多测合一冶 改革, 顺利承接国家用地审批权, 用地审批效率提升 60% 以上, 用海审批效率提升 50% 以上。推动 “三旧冶 改造迭代升级, 出台全国首个 “三旧冶 改造省政府规章, 制定实施加快推动 “三旧冶 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 启动全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 完成 “三旧冶 改造 31郾 6 万亩、 节约土地 10郾 6 万亩, 处置批而未供土地 126郾 3 万亩、 闲置土地 18郾 5 万亩, 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开创性推进垦造水田, 首创 “政府牵头、 省级监管、 市级验收、 县镇村组织、 省属国有企业实施建设冶 的垦造水田模式, 形成 “1+42冶榆政策体系, 垦造水田 31郾 55 万亩, 保障 137 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占补平衡。

  全面推进拆旧复垦, 完成验收备案 8郾 73 万亩, 激活沉睡农村土地资产,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创新工业用地供给模式, 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 推行弹性年期、 先租后让、 租让结合、 长期租赁等多种土地供应方— 5 —榆 “1冶 指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的通知》 (粤府函也2017页 272 号) 为纲, “42冶 为落实方案要求陆续出台的项目管理办法等 42 个配套政策文件。 式, 实施 “2+3+N冶虞供地模式, 为企业节省用地初始成本 802亿元。

  推动 “双区冶 “双城冶 率先改革, 争取自然资源部出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 9 条指导意见, 以同等力度出台 25 条措施支持广州推动 “四个出新出彩冶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顺利完成, 佛山市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宗数、 土地面积和成交总金额位居全国前列, 为 《土地管理法》 修订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海 洋 经 济 竞 争 优 势 进 一 步 显现 现。

  。

  基本完成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2020 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 1郾 72 万亿元, 连续 26 年位居全国首位,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5郾 6% ,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郾 6% 。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0 年全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郾 8颐 26郾 0颐 71郾 2, 基本形成门类齐全、 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专此致贺信。

  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全省建成覆盖海洋生物技术、 海洋防灾减灾、 海洋药物、 海洋环境等领域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过 150 个, 广州、 珠海、 湛江市启动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二次试采成功, 实现从 “探索性试采冶 向 “试验性试采冶— 6 —...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1500 粮食安全 形势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