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篇

时间:2022-12-02 16: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区域腹地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工业化水平高,科教水平相对发达,是推动中国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篇,供大家参考。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篇

篇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区域腹地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工业化水平高,科教水平相对发达,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自从 2016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构想在现实中推进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衔接上存在不通畅等现象 中宣部的《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出:沿江 9 省 2 市在协调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囿于各自发展的基础和经济水平不同,各省市发展任务、目标和战略差异较大。跨区域体制机制尚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一盘棋”思想仍待巩固。例如,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湖北宜昌,当地正在将沿江一公里内 的 化工企业全面“清零” ,但乘船顺江而下至中下游时,还能看

 到部分省份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仍在运转,刺鼻气味弥漫江畔。再如,贵州省从 2017 年开始全省禁止网箱养鱼,以降低整体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这一政策在贵州省内取得不错成效,可是在与其他省市交界的地方,尤其是有河湖水库等水体边界的地方,一些网箱养鱼者可能从贵州省一侧跑去对岸,因为对面的省市不禁止网箱养鱼。可见,问题的症结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协调。由于长江沿线各省市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省份环保标准高低不尽相同,最终执行力度也不一。

 (二)生态补偿协调机制缺乏共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及其发展机制创新研究”负责人周正柱指出:一是生态补偿指标理论上比较全,但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的指标难以明确。二是长江经济带涉及十一个省(市),一些省(市)存在互为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确定归属问题。很多地方实行的还是本省内的纵向生态补偿制度,而更有典型意义的横向生态补偿很难落地。上下游之间应该补偿多少,从哪些方面补偿,哪些生态保护工作是上游本来就应该做的,哪些是为下游和流

 域整体做的,还缺乏共识性机制。三是现有的生态补偿大都是以资金补助为主,市场化补偿较弱,所起到的效果也较有限。比如南京重化工行业正在转型升级,钢铁和化工产业中有大型企业需要搬迁,这些企业占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比重较大,对地方经济有一定影响,单靠地方政府一己之力难以承受,缺乏相应的金融创新和支持政策。

 (三)区域协调发展良好氛围还未形成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尽管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但以省级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形成了市场格局,多年来各省市突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攀比性,地方保护主义突出,导致产业竞争过度,市场相互割据,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产业协同性和经济互补性表现的不明显,同一水道,各管一段,经济负外部性特征明显。

 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出台后,各省市出台不少创新政策和举措,主要涉及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些政策与举措,有力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但省市间的协调发展政策与举措较少,还

 远没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好氛围。而且由于区域合作组织的管理相对松散,缺乏对合作各方的约束激励机制,相关省市之间签订的部分合作协议在落地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等。

 此外,长江经济带沿线超大和特大城市群的兴起并没有对周边的城镇化带来渗透作用,反而产生“虹吸效应”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但由于社会公共服务目前还存在较大短板,造成沿江中心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城市承载力下降、发展负荷过重,而其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形成发展“漏斗”和资源耗散,造成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既不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也不利于发挥产业梯度转移的扩散机制。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在《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中指出:分税制的优势就是保障了国家的财力,不足就是地方和中央存在着事权和财权的博弈,地方和地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建议由中央统筹全局,高位协调,牵头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决策效率,增

 强执行力度。目前在中央层面已经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在国家发改委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尽快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总体设计和督查考核,定期研究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年度工作要点、开发政策与专项规划、跨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筹措等重大问题。9 省 2 市也要尽快建立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汇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指出:要抓紧制定出台《长江保护法》,并配套出台或修订长江水资源、岸线、土地利用等专门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涉及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的法律体系,严格规范和约束各类主体开发和利用长江的行为,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长江流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出重拳坚决依法打击各类污染。建议由全国人大组织长江经济带所属各级人大定期开展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级各类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通过区域的共同立法和联合执法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彻底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构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

 的区域内一体化现代市场体系。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等,可由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金由 9 省 2 市进行统筹,建议由 9 省 2 市平均财力以上的省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也可以按此方式组建发展基金,撬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建议大胆探索长江经济带税收共享机制,有效解决市场统一问题,避免出现区域间比拼优惠政策、大搞“政策洼地”的无序竞争,遵循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路径。先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初期不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行均衡发展的战略,值得我们借鉴。

篇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经济带发展规划上报的规划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近 8 个月后,落实行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也有了消息。近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只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即可对外公布。据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相关的 11 个省市,设定了发展的具体目标。

 长江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 据报道,去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此后安徽、江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陆续公布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相比《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导意见》的“落地”,“内容会有很多,除了交通、基建,还会涉及产业分工、机制体制协调、人才和旅游等等。” 事实上,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 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

 “长江经济带是国内除沿海经济带之外最发达的经济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涉及的地区很多,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各个地方,在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只设定一个目标,每个地方都应该有适合各自发展的一个具体目标。

 一名前期参与起草过实施意见的地方学者透露,今年 3 月中旬,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征求过国务院下属各部门,以及沿江 11 个省市的意见。其后的 4 月下旬,发展规划走完征求意见流程,并形成送审稿,目前只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即可对外公布。

 关于涉及各省的定位,这名地方学者透露,11 省市的定位将继续延续《指导意见》中按照区域位置划分的定位:以上海为龙头,“三大两小”的城市群配置。(编注: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指的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两小区域性城市群是指滇中、黔中城市群。) 在大的规划定位下,地方也会有各自的发展诉求。以湖北省为例,武汉想打造成区域金融中心。

 5 月 18 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上,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表示,应当结合中部地区和湖北的实际,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健全多层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创新。

 对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称,武汉想成为长江经济带中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区位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央行武汉分行就管江西、湖北和湖南,武汉也在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全国碳金融中心,还有科技金融创新。”秦尊文坦言,湖北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投资。

 另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 5 月 17 日、18 日在调研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时强调,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要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全市一盘棋”,着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孙政才指出,长江黄金水道是重庆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着眼辐射周边、服务流域,着眼互联互通、产业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形成衔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更好地发挥重庆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作用。

 孙政才强调,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江港口体系,统筹优化港口布局,坚决防止港口

 岸线资源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着力加强果园港区和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万州新田港区“1+3”枢纽型港口建设,推进港口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

 全面提升长江航运能力,抓紧实施航道整治、船型标准化等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干流“瓶颈”和支流“不畅”等问题。加快主要港口与铁路、高等级公路的连接线建设,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铁路大动脉为主的沿江大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促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推动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

 不得不提及的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炉之前,11 省市的相关工作已经围绕《指导意见》展开。按《指导意见》所述,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目前,安徽、江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市,已经针对《指导意见》出台了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中,相关省份均提出了本省可以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工作要点、重点任务以及责任分工,并都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负责单位。

 陈耀解释,地方上的实施意见一方面是各省为落实《指导意见》提供相关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提出地方的诉求。相比《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内容将更具可操作性。

 一名受访安徽学者也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是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化、实际化的规划纲要。除《指导意见》中已公布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还包含了产业发展城镇化、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内容。

 据这名学者透露,今年 3 月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还进行过一次调整,“一带一路”中涉及对外开放的一些内容也被吸纳其中。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期间,曾要求各省市递交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三大方面的文件。

 上述安徽学者还透露,安徽省递交的一些项目未必能在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完全体现出来,具体内容还得待发展规划出台后才能知晓。未来,省级层面可能会着眼于落实规划,不打算再单独编写落实规划了。

 另据陈耀介绍,一般来说,地方在制定完各自的实施意见之后,还须提交发改委,由发改委对意见中的项目和内容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和内容才会被写入最终的规划中。

 长江经济带因何而来?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长江上中下游将会实现东中西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大发展,对于稳增长也是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人口与市场规模,以及长江经济带对于“一带一路”的直接促进作用,其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或更甚于京津冀。

 实际上,《指导意见》曾明确要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据报道,为了向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保障,按照国务院部署,我国 2020 年将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包括畅通的黄金水道、高效的铁路网络、便捷的公路网络、发达的航空网络、区域项链的油气管网及一体发展的城际交通网。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表示,国家重视长江经济带,这与此前长三角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有关。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将有效缩小东中西差距,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带领我国经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

 徐逢贤解释说,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发展也相当快,使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速度提高,这必将影响并促进整个东中西部的创新型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各地方从中也看到了机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参与长江经

 济带建设,能够使江西融入国家的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在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给了江西一个很好的机会。

 作为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也将在长江经济带得到进一步推进。《指导意见》重点提及了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包括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科学引导沿江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指导意见》多次强调了上海的龙头作用,要求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等。

 徐逢贤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已有一定影响力,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在国际排名前列,同时上海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上也有新的发展,这三项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将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发展,“这也必然使长江经济带吸引外资的力度更强,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指导意见》要求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包括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引领作用,建设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加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国家的经济合作,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水平。

 此外,《指导意见》还明确要发挥上海对沿江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功能,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推动对外开放口岸和特殊区域建设,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

 另据报道,着重强调“海、陆、空”的联动和衔接,“综合”和“立体”是《指导意见》规划的最大亮点之一。接受采访的多名人士均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情况下,加大基建投资有利于经济的短期企稳。同时,铁路、公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同于其他投资,不存在过剩等未来隐患,又能为经济的转型换位提供条件。

 去年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和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就将着力发展目前较为落后的中西部交通列为年度工作重点,这其中也包含大部分长江水道地区。铁总人士称,去年国家支持的铁路项目 80%集中在中西部,未来几年内,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随着东部铁路网络的完善和国家战略的调整,铁路更广阔的空间将转移到中西部。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和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至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连通南北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此外,改扩建沿江大能力普通铁路,规划建设衢州至丽江铁路,提升沪昆铁路既有运能,形成覆盖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通铁路网。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要求建设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要建成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网络。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南京、杭州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发挥南昌、合肥、宁波、无锡等干线机场作用,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形成长江上、中、下游机场群。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指导意见》提出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

 一位外资银行分析师坦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新的产业未能完全取代旧有产业期间,中央仍然会继续以刺激投资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目前投资开始转向平稳,很多基建项目经过上半年准备期后,下半年也将进入开工活跃期,保就业成效显著,同时也带动了消

 费平稳增长,出口形势在低位回升。因此,全年经济仍会是 7.5%左右的稳定态势,不会出现大的偏离。

推荐访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 推动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