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15篇

时间:2023-12-07 14: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15篇

党员领导干部2023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支部关于召开本次组织生活会要求,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这次组织生活会既是自我剖析的深化,又是听取意见、批评,加深认识的极好机会。希望同志们多对我开展批评、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的文章15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

  厚植“创新沃土”打造“人才高地”

  6月28日到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7月7日,安徽省召开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对推进人才兴皖工程、建设人才强省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各级组织部门要扛起主责,用心“引才造士”,让地区人才“如泉奔涌”,厚植起人才成长的“创新沃土”,让人才都能成为创新的“动力引擎”,真正形成各类人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构建严密的“政治保障”,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多方协力、多面统筹、多维保障。要健全组织体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门“一把手”抓协调、抓落实,职能部门“一把手”抓项目、抓资源,互相协同,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坚持“一盘棋”长期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各级各部门要提升战略眼光,超前谋划、主动作为、长远布局,在用心浇灌中静待花开。要健全落实体系,打炮不能放“哑炮”空炮”,人才工作同样如此,必须落实目标,坚持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做到“补缺补差”“全面进步”;必须落实机制,常态化实施“月调度”“季调度”,跟踪检查、全程管控,对进度较慢、变形走样的“黄牌警告”,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

  重塑发展的“项目思维”,高位推动机制重构。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而人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若是体制机制一成不变,在工作思维上故步自封,应对新挑战时就会遭遇“黔驴技穷”的窘境,工作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要广开门路“引人才”,精心绘制“人才需求地图”,主动开辟“绿色通道”,拆除引才“围墙”,广发“招贤令”、打好“乡情牌”、发出“倡议书”,推动“金凤回巢”,加速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要创新思路“育人才”,重视人才的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特质,践行“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因需施教”的培育理念,长期性为人才“浇水施肥”,努力让“人才金字塔”塔尖更尖、塔身更壮、塔基更稳。要真心实意“留人才”,要用心用情做好“后勤部长”,既要送上“锦上花”也要关注“雪中炭”,全方位提供“按需定制”的“店小二”式服务。要搭建舞台“用人才”,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提供强力的“驱动引擎”,嵌入市场运行机制。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服务发展、推动发展是开展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才体现自身价值与能力、实现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最好途径。要立足需求度,根据未来科技布局和产业布局,推动发现、储备、培育的全局工程,精准选择“匹配度高”“适应性好”的“对口人才”,将每一个产业的目标、布局、定位、保障同步嵌入人才工作,做到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协同做、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产业资金与人才资金协同投,让“人才引擎”托起城市发展的“诗与远方”。要数字赋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用好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破除“信息孤岛”,高标准建设人才管家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信息“一网知晓”、人才政策“一网办理”、人才服务“一键落实”、人才需求“一步对接”,以更加规范、优质、高效的运转机制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要突出企业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协助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健全合理的薪酬体系,让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同步提升,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2

  @组织部门 执“笔”书写“满分组工答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踏上新征程,组织部门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前进方向,勇担时代重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书写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满分答卷”。

  执“夯基固本”之笔,书写“筑牢战斗堡垒”的“满分答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触地得分”的关键。首先要深化“两个覆盖”,消除各领域“空白点”“薄弱点”,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使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其次要增强“两个功能”,对“软、弱、涣、散”者开展“大整顿”,抓牢“领头雁”,破解“两张皮”,培优“双带头人”,建强“大党委”,紧紧围绕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最后要发挥“两个作用”,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

  执“强筋壮骨”之笔,书写“堪当时代重任”的“满分答卷”。成事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首先要“立体识”,常态化通过随机调研、蹲点调研、重大专项调研、年度综合调研“四位一体”考察识别干部,健全立体透视智控的全方位考察识别机制,把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优秀干部识别出来。其次要“综合培”,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机制,鼓励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磨砺,练就“硬肩膀”“真功夫”。以培训挂职、跟班学习等推动干部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后“导向用”,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导向,积极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严管、厚爱、促干”相结合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干部挑重担、争第一。

  执“近悦远来”之笔,书写“集聚天下英才”的“满分答卷”。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要扎实抓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办法等系列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立足自身实际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回引人才上,要抓好“万名人才兴万村”和“人才回引”等行动实施,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集聚,服务基层发展;在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上,要不断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优化各类人才联系机制,落实“一人一策”保障措施,加大户籍办理、出行服务、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方面的政策关爱力度;在人才工作评价上,要全面推行人才服务“好差评”制度,营造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3

  “三个转变”做优干部培训“供给侧”

  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长本领的“加油站”,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对干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要坚持按需定制、分类施策、创新形式,有效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度、适用性,以更好适应现实需求。

  变“配单”为“点单”,突出按需定制。提升培训实效,关键是要转变观念,突出干部主体地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才能更好适应现实需求,确保干部在培训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要坚持着眼于人、着力于事,以组织需求、地区发展需求、干部成长需求为基准,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做好全局统筹,优化顶层设计。要广泛征求干部培训期望和意愿,针对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等不同领域热点难点课题,“量体”打造培训项目,“量才”定制培训计划,形成类别分明、重点突出、干货满满的“选课菜单”,打破传统“配单式”培训,实现干部“自主点单”,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推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变“漫灌”为“滴灌”,突出分类施教。干部教育培训,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要坚持因人施教、分类施教,结合不同层级干部的工作性质、岗位特点等情况,合理优化培训的内容、课时、结构、配比,探索推行“错峰”调训和“分段”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帮助干部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有效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补齐短板、填补弱项,确保培训打在靶心、落在实处。要建优教师队伍,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通过专兼结合等方式,把理论功底深厚、基层经验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企业家、乡贤能人等纳入师资库,提高培训多元性、实用性、针对性,推动“身边人讲身边事”,确保教与学适销对路。

  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形式多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味照本宣科,显然不能让人心驰神往。案例最能引起共鸣,实践最能激发兴趣。要打破传统“我讲你听”定势思维,结合数字技术等新兴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沉浸式等情景教学方式,以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培训内容,让参训干部变“埋头”为“抬头”,变“走神”为“凝神”。要大力推行“课堂+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专业教学基地,推动“实践讲堂”进田间地头、到产业前沿、上项目一线,让干部在实践一线接受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帮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确保干部培训走心走实、见行见效。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4

  “正冠”“理衣”“量实”阔步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践行高标准严要求,常“照镜子”,戴好“德”的帽子、系好“廉”的领子、用好“实”的尺子,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戴好“德”的帽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若德行有亏,无异于是“内生软骨瘤”。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干部的德不只是高素质的“代名词”,更体现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坚持以德为先,严于律己,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党内法规等方式,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修剪”自身思想上的“残枝末叶”,加强思想淬炼,不仅要守住道德“底线”,更要当好“道德模范”的“标杆”、排头兵。要时刻把好价值观的“总开关”,常修为政之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高尚的道德品质、高素质的涵养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系好“廉”的领子。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随着纠治“四风”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吸取教训,“警钟”长鸣,严守纪律规矩,时刻绷紧思想上的“弦”,不越法律“红线”,常思贪欲之害,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通过定期参加警示教育、党内集中教育、上党课等方式,自觉修党性、修觉悟、修人格、修定力,涵养怀德自重、清廉自守的境界格局,系好廉洁自律的“安全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要破除特权思想,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用好“实”的尺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当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工作实效、看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员干部,切不可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甚至是想退居“二线”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要常怀律己之心,积极担当、勇于作为,时刻保持务实心和进取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个人奋斗目标,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组织工作、群众急难愁盼,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奉献精神,主动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多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不做“花拳绣腿”“拍照作秀”“纸上谈兵”的“偶像派”,争当提笔能写、开口能讲、动手能干、遇事能办的“实力派”,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将共产党人对党的赤诚忠心转化为为民服务的扎实举措。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5

  “三字诀”让党员教育“入脑”更“入心”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完善党员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党员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要聚焦教育信息“送不到”、教育内容“听不懂”、教育理念“用不上”的现实困境,紧跟时代“步伐”,聆听党员“心声”,用好党员教育“三字真诀”,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

  聚焦“广”字,为教育信息“支好灶”,夯实立体矩阵为党员教育“培土蹲苗”。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课程设置作为“切入点”,以党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作为“关键点”,推动两点融合,实现“供”与“需”精准衔接、双向奔赴。紧盯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组建党员教育“优秀讲师团”,以“组团式”“菜单式”“弹性学制”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逐级推荐的方式,重点吸纳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实用技术人才、离退休干部等选聘进入党员教育“优秀讲师团”。一方面,开展“组团式”送学,平衡学习教育资源。采取分片包干方式,组织开展送课进基层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下沉。另一方面,采用“菜单式”选学,搭建立体式教学阵地。把培训“大锅饭”转变为“自助餐”,推出“红色初心之旅”“乡村振兴之路”“身边榜样之光”等“特色菜单”,开展互动式教学,使教育培训“党味”更浓、“趣味”更多、“情味”更真、“回味”更久。

  锚定“新”字,为党员内容“选好料”,创新方式方法使党员教育“有滋有味”。时代指引航向,创新造就未来。时代在变,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也须随之而变,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与时俱进、敢为争先,高扬“创新之帆”,才能保持优势、释放活力,推动党员教育事业走向成熟。实行“计划清单+主动学”。制定全年党员进镇街党校培训计划,线上线下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实行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一方案,力求培训内容接地气、真实用;探索“读书清单+沉浸学”。收集政治理论类、农业技能类等书籍,打造“红色阅览室”,党员干部每月设定读书清单,每年召开读书分享会、研讨交流会,让党员在“黄金屋”增加知识储备,锻造党性修养。打造“实践清单+应用学”。将基层服务作为党员教育评估考核的一部分,打造党员干部“实践清单”,一对一点亮居民群众“微心愿”,打造人民群众“实践清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的思考应用到工作中去,也把群众工作的思考带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突出“实”字,为教育实践“烹好肴”,分级分类施教让党员教育“精准赋能”。党员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工作,想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延伸实干担当,才能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转化为吹糠见米的成果。一是层层抓发展对象教育。结合工作考察和发展对象实际,针对性开展谈话教育,集中分析发展对象思想状况,结合本地红色资源优势,现场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对发展对象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效。二是重点抓预备党员教育。强化预备党员工作能力,组织域内外学习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党务知识,同时为预备党员发放各类党员教育书籍、开展谈心谈话。三是立体抓流动党员教育。成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向流动党员传递学习内容,让教育活泼起来,以实干实绩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成色”,把“听来的知识”转化为“干事的本领”,打造特色党员教育示范品牌,切实推动党员教育成果的转化应用。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6

  “人才活水”载乡村振兴“舟”稳步前行

  治国安邦,人才为急。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是离不开人才,各级组织部门要做好人才“引用育”,为事业发展补给“燃料”,以“人才活水”载乡村振兴“舟”稳步前行。

  扬起“礼遇丰厚”船帆,注入“门庭若市”的人才活水,助推乡村振兴“舟”乘风破浪。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对此,要引来“金凤凰”。政府要以更真诚的姿态、更优惠的政策“筑巢引凤”,提供良好的待遇,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生活所忧。不断健全体制机制,营造“让金子发光”的人才环境,提供好的发展条件和成长空间。通过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来搭建让人才获得“一展身手”的事业发展空间,创造政策优势的“强磁场”,是能够吸引优秀人才,聚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地要持续疏通人才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的“最后一公里”,要通过激励扶持、保障待遇,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实践证明,只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让人才发展环境释放“政策红利”。

  加固“因材施教”桅杆,注入“桃李满园”的人才活水,助推乡村振兴“舟”披荆斩棘。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培育培养是关键。人才的培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精准滴灌”式的培养,才能建强队伍,植好根深叶茂的“人才之林”。各地要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养体系,强化保障支持,既要注重培育专业性强、高层次的“拔尖”人才,也要培养综合能力强、“本土制造”的复合型人才,不断修筑好培育人才的“高速公路”。人才的培养也要深入实践,切勿“纸上谈兵”,让人才到基层实践中去摸爬滚打,开阔视野、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战斗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造就一副不怕风雷的“铁筋骨”。

  紧握“知人善任”船舵,注入“百花齐放”的人才活水,助推乡村振兴“舟”行稳致远。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组织管理工作要“知人善任、任人唯才”。组织部门要着力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把考评结果运用到干部的任用上,疏通干部正常“能上能下”的渠道,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给干实事、干成事的干部以舞台和发展的空间,真正使得人得其位、位得其人,从而实现人和事业同步发展。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人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要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善于利用人才的“长板”,畅通人才大展身手的渠道,为人才发展铺路架桥。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7

  “步步到位”把专项党费资金用到“刀刃上”

  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重庆、四川等16个省区市划拨专项资金1.28亿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中央组织部强调,相关省区市要根据实际从本级管理党费中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划拨给基层,投入防汛救灾工作,做到专款专用。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各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想上紧起来、作风上严起来、行动上快起来,积极应对防范、全力抢险救援,把力量向一线汇集、把资金向一线保障、把资源向一线倾斜,要精准科学地使用党费专项资金,摸清受灾情况,建好问题台账,把专项党费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把实情掌握到位,做到心中有底。此次下拨的1.28亿元专项党费资金主要用于慰问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各地要对受灾群众的数量、分布情况、物资需求以及基础设施损坏情况进行核查和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困难群众救助台账。要组建巡逻队,紧盯重要区域,盯紧薄弱环节,检查重要设备设施,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汛期值班值守,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对于突发情况紧急处理、及时上报,防止不报、多报、少报、漏报等情况出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后续专项党费资金拨付的数量多少、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依据。

  把问题解决到位,做到手中有招。此笔专项党费资金的下拨,是解决实际困难的坚实保障。各地要在前期收集到的受灾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对解决什么问题、覆盖哪些对象、确定哪些重点、采取什么方式等都要讲清楚、讲明白,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规划图,既要抓全面、抓整体,也要抓关键、抓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先后顺序,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弄清楚当下最紧急、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要把受灾群众安置作为重中之重,既要安抚情绪,鼓励受灾群众树立信心、坚定意志,同时也要抓紧恢复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饮用水源,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把监督落实到位,做到脚上沾泥。此次专项党费资金的下拨,是危急时刻凝聚民心的“吸铁石”,是危险关头滋润民心的“甜甘霖”,是关键时刻温暖民心的“雪中炭”。如果用得当、用得好,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拉近干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彰显党组织的关怀关爱,凝聚党心民心,如果专项资金不能用到专项上,使专项资金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和目的,就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各地要精简和改善资金拨付程序,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及时、定期向社会公开专项党费资金使用情况。纪检部门要主动监督、靠前监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走下去实地察看资金到没到位、用没用对,既要看硬性资料,也要看软性资料,紧盯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专项党费资金用到“刀刃上”。

  “点”上发力绘就人才工作“上扬曲线”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各级组织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牢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选才育才用才”光荣使命,锚定选贤任能“中心点”,突出固本培元“关键点”,把握人尽其才“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绘就人才工作的“上扬曲线”,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锚定选贤任能“中心点”,夯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工作“量能”。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历史关键期,正是用人之际。对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肩负起选贤任能、引才聚才光荣使命,勇于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以“求贤若渴”的诚心大力拓展“引才渠”,以“唯才是举”的决心破除阻碍人才引进的一切不合理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如“过江之鲫”奔涌而来。要拓宽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广引各类英才,让各方人才为我所用。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各类人才在就业、创业、创新、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精细化帮扶,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引才“强磁场”和“梧桐林”,吸引八方凤凰“来栖”,涵养人才“好生态”。

  突出固本培元“关键点”,蓄足“匠心独运育英才”的人才工作“势能”。“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人才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增强“育才”主动性,全面掌握人才培育主动权。要把学习强国、地方党校、电教平台、农民夜校、实践课堂等平台资源盘活,将基层选调生、新农人、能工巧匠、返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等群体聚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的“锻造”,帮助他们进一步成长成才,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土专家”“田博士”,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提供强大人才保障。

  把握人尽其才“着力点”,激发“争奇斗艳满园春”的人才工作“动能”。“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没有绝对的庸才,只有没放对位置的人才,各级组织部门要当好相马“伯乐”,善于挖掘人才“闪光点”,不断提升驾驭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与其能力和特长相匹配的合适岗位,实现人适其岗、以岗锻才、人岗互促,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要建立健全人才考评与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岗位晋升等手段为人才建功立业注入“澎湃动能”,激活人才干事创业“一池春水”,从而不断增强事业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防止“人才流失”,避免上演“孔雀东南飞”,让各类人才“有为”也“有位”、“能来”更“能留”。

  “点上发力”巧解人才工作“高阶方程式”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治国安邦,人才为急”,各级组织部门要想当好“伯乐”,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就要巧解人才工作的“高阶方程式”,为人才“加码蓄势”“减负松绑”“乘势赋能”“除忧增彩”,全力打造人才奔涌的“新高地”,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锚定选贤任能“中心点”,巧用“加法”强化“政策激励”,为人才“加”码蓄势。“取士之方,必求其实;用人之术,当尽其材。”各地要在政策激励上持续做“加法”,坚持物质、精神、政治“三重激励”,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到位、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以职责定任务,以考核促落实,促使广大人才在思想上愿为愿干,工作中能为能干,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能尽其才。各地还要聚焦前沿科技,抢占发展先机,不断推陈出新,落地实行紧跟时代需求的人才政策,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体量、产业布局、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构建包容中外、兼容并蓄的人才队伍,不断激发人才工作内生动力。

  聚焦人才任用“支撑点”,善用“减法”打通“体制壁垒”,为人才“减”负松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如果人才碍于机制壁垒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就违背了引入人才的初衷。要想激发人才作用,让人才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绽放无限潜力,就必须打通“机制壁垒”,为人才“减”负松绑,让人才能够静心稳坐“冷板凳”、承担自己的主体责任、“心无旁骛”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要为人才提供更多、更充足的“交流成长空间”,让人才摒除各种关系的束缚,能够与各领域、各渠道的人才进行纯粹技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使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在自己岗位上“脱颖出圈”,形成“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创造出更多优秀成果。

  突出固本培元“关键点”,活用“乘法”搭建“成长舞台”,为人才“乘”势赋能。“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温室里长不成参天树,花盆中栽不出万年松。人才的培育,既需要“甘霖雨露”的滋养,更需要“疾风骤雨”的洗礼。各级组织部门要着力搭建人才成长的“大舞台”,教育引导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等一线“练兵场”接受淬炼。要以“因材施教,分类施策”的精细化理念,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和个人志向,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套餐”,以激发“成才潜能”提升“成才效能”。此外,还要强化同台比武和量化考核,完善“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持续放大人才成长的“鲶鱼效应”,让各类人才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上争奇斗艳、比学赶超,在携手并肩中迈向成才“快车道”。

  把握人尽其才“着力点”,妙用“除法”做到“精细服务”,为人才“除”忧增彩。“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好人才工作,既需要“开源”也需要“节流”,防止隐形“沙漏”流失人才。“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留才工作需向内“挖潜”。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要拿出留才“诚意”,一方面要在福利待遇、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以及创业创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为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抚慰、工作帮扶和生活关爱,积极主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零距离”与他们真心交朋友,细致入微当好他们的“成长保姆”,给他们以“亲人般”的感觉。此外,要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方面“唯才是举”,真正让各类人才有为更有位,能来更能留。

  “点上发力”让组织工作“层层开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民族复兴巨轮滚滚向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组工干部唯有立足政治信仰“基本点”、理论学习“赋能点”、廉洁自律“关键点”、枝叶关情“落脚点”,才能多“点”发力,汇聚磅礴组织力量,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政治信仰“基本点”,以“对党忠诚”夯实“执政之基”,在“初心如磐”中“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是预防“软骨病”的良方。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始终是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听党召唤、跟党奋斗。广大组工干部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对党绝对老实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让“思想航标”永不偏航,在“凝心铸魂”中让“青春之舟”行稳致远、一往无前。

  立足理论学习“赋能点”,以“学深悟透”促进“知行合一”,在“守正创新”中“精进业务”。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广大组工干部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和“悟”结合起来,在看到理论文字后,真正理解和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内在价值,从中探寻价值观和方法论。“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组工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时代舞台无限广阔,未来大有可为,要将“精华理论”“精辟论断”应用到实践之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不断磨炼“专业技能”,才面对新赶考路上的“雪山”“草地”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积极投身火热的实践熔炉,在重大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和得力干将。

  立足廉洁自律“关键点”,以“自我革命”锻造“清正风骨”,在“对标对表”中“严守底线”。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廉洁自律,贵在廉洁、难在自律。面对“糖衣炮弹”的袭击和利益集团的“围猎”,一旦沦陷,就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广大组工干部要时时反躬自省,常常“对标对表”,严守纪律“底线”,锻炼廉而不刿的品格,将学廉、思廉、崇廉、守廉转化为“自我革命”的自觉行动,以“芷兰之香”抵御“污秽之风”,坚决同贪污腐败作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毅执着走好为政之路。

  立足枝叶关情“落脚点”,以“真抓实干”践行“民之所盼”,在“精诚服务”中“汇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多到田间地头、乡村院落、背街小巷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零距离”感知群众安危冷暖,真正将群众的“愁事”作为自己的“心头大事”,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真正“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努力做到桩桩有实效、件件惠民生、事事暖民心,不断提升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点上发力”让组织工作“面面开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基调、主旋律,是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题中要义和必然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准组织工作的“新时代航向”,以织密“体系网”为“着力点”、建强“主力军”为“关键点”、充实“人才库”为“突破点”,实现“点上发力”到“面面开花”的进阶蜕变,真正做到以点破面,打开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织密“体系网”为“着力点”,筑牢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增加组织体系“覆盖面”。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党组织体系涵盖的面最广、量最大,也最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和工作空白点。基层党组织处在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其建设质量关系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质量。各级组织部门要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深入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不断优化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着力消除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根据区划面积、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科学划分网格,通过党员领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考核评岗的方式,定期走访摸排、意见收集反馈、事件联动处置,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入网格中,发挥好组织优势,把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个人各类资源统筹起来,将服务管理下沉一线,以“小网格”“大党建”、“小社区”“大党委”,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以建强“主力军”为“关键点”,锤炼堪当重任的“中流砥柱”,提升过硬素质“辐射面”。干部队伍是工作落实的保障,建强各级党组织,人是关键因素。各级组织部门要聚焦干部能力素质提升,通过初阶选育、进阶培养、高阶蓄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干部队伍梯次培养。聚焦政治站位,重点围绕党的思想理论、党章党规、业务知识,深入开展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组工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并将培养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干部综合能力素质。针对不同领域专业干部需求,通过集中培训、点名调训、跟岗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培育优秀专业干部,让专业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能力素质。部分专业领域采取帮带导师的方式,安排年轻专业干部与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资历深的专业干部“师徒结对”,通过“传帮带”使年轻干部在专业水平、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强化锻炼。突出“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打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以充实“人才库”为“突破点”,厚植近悦远来的“发展沃土”,扩大聚才引智“影响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综合职能部门,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细化本地区所需人才结构、管理机制,制定可行的人才引进方案,推动人才引进之轮,润泽人才培育之壤,激励人才留下之心,从制度上解决人才资源浪费和配置低效所带来的人才工作瓶颈,让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优胜劣汰激励竞争机制,加强考核评估、动态管理,持续完善和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和科学评价机制,为人才打通晋升“天花板”。打好“培养牌”,当好新时代“赶考”路上“伯乐”,利用“多元化”培养模式相好基础研究“千里马”,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要以组织之力育人才之林,让各方面人才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8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了魏巧代表介绍自己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勇于担当,踔厉奋发,积极作为,向广大有志青年提供到农村基层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为乡村人才当好“引路人”“勤务员”“保障兵”,让更多“魏巧”一样的“三农”人才到乡村振兴舞台“大显身手”。

  制定“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拿出“诚心实意”引进乡村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抓住了人才这一优势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独占鳌头。组工干部更应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意识,只有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在“人才大战”中抢得先机,才能做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组工干部要因势利导,聚精会神钻研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尽其所能地为乡村人才提供资金、待遇、住房、升迁保障。政策待遇好不好,人才用“脚”来投票,引进人才是“等不起”的工作,要端正“发展得慢了就是落后”和“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严肃问责不担当、不作为的有关懈怠人员。

  筑牢“甘为人梯”的服务意识,做到“亲力亲为”培育乡村人才。“予人以玫瑰,手中有余香”,组工干部不是“牧羊犬”,而是“服务生”,要以为人才服好务为荣,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高度担当作为、鞠躬尽瘁。乡村人才引进来后,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而要精耕细作,及时浇水施肥、修枝剪叶,“蹲好苗”,才能有个“好收成”。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以亮眼成绩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要努力推动城乡人才实现“身份认同、待遇趋同、晋升等同”,引导各类城市优秀人才俯下身服务乡村、干事创业,拓展农村就业形式和农民增收渠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组工干部更要多往农村跑一跑,多接接地气,多调查实情,真正了解农村需要什么,人才干了什么,组织该做什么,要讲党性、讲原则、讲斗争,也要多讲实话、多干实事、多求实效。

  树立“唯才是举”的原则导向,力争“才尽其用”善用乡村人才。“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人才引进和培育不是目的,知人善用方为关键。组织人事部门在选贤任能时要突出工作实绩导向,以是否担当作为考察干部的德与才,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擦亮识人、用人的“火眼金睛”,杜绝“唯年龄论”和“唯资历论”,将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选出来。要探索建立以乡土人才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为桥梁的“一核多元”机制,为乡土人才搭建交流、合作、提升的合适平台。加大典型事迹做法宣传,及时发掘树立先进乡土人才典型,营造尊才、敬才、爱才的健康人才氛围,激励引导乡土人才积极作为。要知人善任,及时把人才安排到适合的位置上,“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人才只有用好了,才能实现价值、发挥作用、带动发展,从而让乡村人才“花开满园”。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9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抓纲举要,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线、提供了遵循。功夫不负有心人,广大组工干部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工作来抓,在理论武装、组织体系、管党治党上下足“功夫”,以求知心、进取心、公正心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思想建设上下足“功夫”,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求知心”,永葆百年大党的生机活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组工干部作为组织部门的关键,必须要在思想建设上下足“功夫”,对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常怀“求知之心”,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争取在思想建设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党内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诵读原著、学深原文,让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在行动上与党同步,更加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组织工作考卷。

  在组织体系上下足“功夫”,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探索心”,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全部工作。只有坚强的组织体系才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全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广大组工干部要在组织体系建设中下足“功夫”,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推进坚强组织体系建构,坚定不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组织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要细致探索符合本地发展的干部队伍结构,强化派驻组建、区域领建、行业统建功能作用,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组织,着力突出政治标准、实际业绩、群众口碑等考察,锻造一支在重大斗争中披坚执锐、砥砺前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管党治党上下足“功夫”,以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公正心”,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总结过去十年经验、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次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的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最突出的主题主线。广大组工干部要“自身硬”,在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处理从严与发展的关系,切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出凝聚力、生产力、战斗力。要以“稳如磐石”的定力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安专迷”精神自觉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竭诚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来追求,切实提升组织工作质量。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0

  “实而又实”抓党建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这次会议的灵魂所在、精髓所在。“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定实目标、压实责任、谋实关键、夯实载体、树实导向,“实而又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化为美好现实。

  定实目标方能“抓之有纲”。“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定实目标,才能找准方向、凝聚合力。要把目标定实,须把握好“准”“实”“适”三个关键字。所谓“准”,就是方向正确、定位精准。要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和方法路径心中有数、了然于胸,聚焦中心、紧扣职责,细化与本职本岗密切相关的任务目标。所谓“实”,就是定性要求、定量指标。既要着眼长远、定好规划、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尽可能聚焦一“点”把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切忌宽泛、笼统、抽象,更不能挂空挡、射空炮、搞“高空作业”。所谓“适”,就是高低适度、努力可及。要聚焦“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定“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目标,防止“降低门槛”和“上九天揽月”的过高要求。

  压实责任方能“抓之有痕”。“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基层党建必须牵住责任制的“牛鼻子”,强化责任分工、责任落实、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既抓“落地”,更抓“生根”,防止工作成为无本之木、无基之台。要压实“第一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聚焦“选题”“领题”“破题”“评题”等关键环节,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责任田”“示范田”,构建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工作格局。要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知责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等“环环相扣”制度机制,以科学的制度机制理清主体责任“链条”、拧紧主体责任“螺丝”,推动基层党建责任层层落实。要压实直接责任,聚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者队伍,注重从优化结构、强化培训、实化责任、严化考核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推动“责任”二字愈加清晰、愈加深入。

  谋实关键方能“抓之有术”。打鼓要打重心,工作要抓关键。抓基层党建,尤其要善于抓住那些“布一子而活全局”的结合点、关键点。比如在农村,要把党建工作重心聚焦到为乡村振兴聚人心、凝合力、夯基础上来,持续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力量;在城市,要紧盯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治理等关键点,全面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力,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在机关,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将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贯穿于业务工作全过程,等等。言而总之,抓党建就是要谋实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关键点,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做好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的“党业结合”文章,既不“就党建抓党建”,也不“以业务套党建”,坚决避免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

  夯实载体方能“抓之有形”。在文学艺术领域有一个长期的著名讨论,“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在笔者看来,两者都重要,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而有效的载体是实现基层党建目标的重要形式,只有像抓经济建设、抓发展指标一样,把党建工作载体化、有形化、项目化,才能真抓党建、抓好党建。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持续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报党刊、信息简报等传统工作载体;又要聚焦拓展党建阵地、延伸工作触角、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等方面,顺应时代潮流综合使用网络、微信、抖音、快手等各种渠道、平台、终端,努力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让党建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精彩的内容借助多样化载体实现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达。

  树实导向方能“抓之有效”。“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要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抓好落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实绩论成败,以结果定输赢,克服目标和手段“两张皮”现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事不避难的勇气直面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逐项“抽丝剥茧”“解剖麻雀”,找准问题根源和内在规律,不断跟踪调整、优化完善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出成效。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方法,把握什么重点,达到什么标准,有针对性地亮出“硬招”、谋出“新招”,把功夫从“纸上”落到“地上”。要坚持结果导向,用好党建工作成效考核这个“指挥棒”,向华而不实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者痛下狠手,同步树好“风向标”,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促党建成效“实之又实”。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1

  打好“三张牌” 激活老干部工作“一池春水”

  时至年中,各地都相继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向老干部们汇报半年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地方发展问诊把脉。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老干部工作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上,老干部工作要打好“三张牌”,坚持系统化谋划、整体化推进、个性化探索,充分发挥老干部优势和作用,切实激发老干部队伍活力,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好“党建引领牌”,在老有所学中构筑坚如磐石的“政治堡垒”。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宝贵资源,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要心无旁骛抓实理论武装。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讲堂,开发老干部喜闻乐见的红色戏曲、传统文化等线下课堂,推进老干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要坚持不懈强战斗堡垒。构建多维老干部党群服务体系,引导退休党员干部在政策宣讲、基层调解等工作一线发挥作用,全面激发“退休不褪本色”的政治活力。要久久为功抓主题活动。常态化举办“学习二十大精神,当好银发先锋”“党史知识竞赛”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老干部结合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和感悟,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打好“凝心聚力牌”,在老有所为中展现“银耀金秋”红色风采。老干部经历、阅历都非常丰富,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老干部工作应始终引导老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鼓励发挥传帮带作用,使之与高质量发展同心同向。设立“老干部接待日”,做亮“老书记工作室”,开展传帮带服务,为基层治理把脉问诊、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答疑解惑。鼓励发挥先锋队作用,使之在服务群众中争做示范。组建“银发先锋服务队”,提供法律咨询、百姓议事、知识讲堂等服务;组建“银童对话、银青传承、银蓝结对”等行动支部,引导老干部发挥特长,开发本土红色课程,开展专项特色活动。鼓励发挥凝聚力作用,使之在文娱活动中“银发聚力”。组建受老干部喜欢的门球队、柔力球队、戏曲队、太极拳队等文娱队伍,通过活动有效凝聚人心,焕发老干部活力。

  打好“精准服务牌”,在老有所乐中确保关爱保障“提档升级”。老干部工作,本质上就是服务工作。老干部工作要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干部,让广大老干部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从而使他们更加感恩时代感恩党。应在政治上关心好。建好老干部活动中心,订阅好书报杂志,组织老干部定期参加“两会”、迎春茶话会、情况通报会等重大会议,使他们感受到与党委政府决策始终同频共振。应在生活上照顾好。组建多维一体的老干部服务队,综合运用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等手段,“一人一策”为老干部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满足老干部养老需求。应在精神上关怀好。落实“四必访”政策,对困难老干部家庭给予帮扶救助,及时为重病、失能、孤寡老干部排忧解难,免去后顾之忧,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里。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2

  组工“特种兵”请求出战

  十八大以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共召开了3次,从2013年“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到2018年“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再到2023年“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格局性变化,组工干部也肩负着新使命、新期望,要争做敢想敢为、善作善战的特种兵式组工干部,忠诚、高效、担当,时刻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畏艰难,永远在路上。

  听党指挥,廓清思想迷雾,把牢政治方向。“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组工干部的为政之魂。讲政治、强党性是组工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头脑清醒、眼睛明亮、立场坚定、方向正确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不断将政治担当体现到履职尽责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听党指挥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付诸行动,自觉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一名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坚守,对党忠诚的组工干部。

  能打胜仗,厚植本领根基,苦练内功修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常学常新、善思善悟是组工干部的成事之要。强本领、精业务是组工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保证,时刻注重自我修炼,加强实践锻炼,是履职尽责的必备本领。光有想干事的愿望和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功底和能力。组工干部必须适应组织工作的时代要求,扭住“高质量”这个“牛鼻子”,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并将学习成果融入到工作实践中,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到做好工作的方法路径。要始终牢记“组织工作无小事”,把事事“争第一”、处处“创唯一”、件件“求专一”的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中,做一名求真务实、追求创新、业务扎实的组工干部。

  作风优良,赓续干净廉洁,涵养新风正气。“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谦虚谨慎、廉洁自律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守原则、重公道是组工干部服务群众的首要前提,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自身工作实效,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组工干部的为政关键。“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作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身为组工干部,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自觉向群众学习,用实际行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一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组工干部。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3

  涵养根本使命“情怀”“意志”“信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涵养根本使命“党员情怀”“党员意志”“党员信念”,切实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运用好。

  涵养对党忠诚“党员情怀”。对党忠诚,是根本使命的前提,目的是要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从黎平到遵义,确立和维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领导地位,是我们党伟大转折的起点、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6.5万个基层组织和9804.1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靠不住的,那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年来,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汇聚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涵养对党忠诚“党员情怀”,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才能确保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力前进。

  涵养为党护党“党员意志”。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关键在于以党为中心、心中有党、矢志强党。“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中出现4个“党”字,让党的光辉形象在广大党员、干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念兹在兹,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发展党。“为党尽责是一辈子的事”,告诉我们“为党不是靠说,而是靠做”;“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告诉我们“听党指挥,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告诉我们“兴党之要、立身之本在于学习党的本领、掌握党的本领”;“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告诉我们“理论强党、实践强党”。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为党护党“党员意志”,如铁一般坚定向党、增强党性,感念在心、聚力在行,坚决扛起“跟党走、做表率”光荣使命。

  涵养兴党强党“党员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才有牢固思想基础和行动自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旦精神脊梁“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一旦精神斗志“泄气”就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然而,基层反映,个别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偶尔会有闯红灯、打擂台、夹私货、醉酒驾行为,贻误或损害了党和人民事业。如果一名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年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常怀为党之心、护党之责、兴党之魂、强党之志,终其一生都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兴党强党的“党员信念”,找准为民奋斗“精神航标”,以“金刚钻”练好“瓷器活”本领,以使命如磐的“责任感”和马不停蹄的“紧迫感”做好本职工作,争做“实干家”和“筑梦人”。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4

  搭牢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下,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各地要着眼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构建人才发展制度体系,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创新搭建人才引育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切实搭牢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让各种人才遍地开花、各尽其用。

  搭牢制度之“梁”,立起“责有攸归”“同心协力”之“柱”。一个地方相关职能部门拧不成一股绳,人才发展就不可能有所突破。人才发展涉及组织、人社、教育、财政、编办、住建等多个部门,部门间职责千差万别,如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作支撑,厘清部门职责,压紧压实责任,势必会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九龙治水”现象。制度是工作出效的基础,能够将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化为锋利之“矛”,破难题之“盾”。要立足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要将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施之长远,又要因地制宜加快构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将相关单位的职责“支线”,统一编织到本地人才发展“主线”上来,职责到岗、责任到人,“主线”动则“支线”联动,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同向发力中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搭牢服务之“梁”,立起“环境优良”“拴心留人”之“柱”。“蛟龙须待春雷吼,鲲鹏腾飞万里游”。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是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对于人才而言,服务保障到位是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沉得下、干得好的前提。要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探索在本地政务新媒体设立人才服务板块,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优化审批环节,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做到人才计划“一网申报”、人才政策“一键兑现”、人才办事“一网通办”;要在本地政务大厅增设置人才服务窗口,受理人才服务相关事项,开通人才办事绿色通道,坚持“统一受理、分类办理、跟踪反馈”,用心用情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力度,把“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办好人才奖励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安居住房等实事,设立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开展各类评选活动以奖励资金和荣誉......拿出最大诚意“拴心留人”。

  搭牢创新之“梁”,立起“兴利除弊”“靶向引育”之“柱”。“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常规,转变旧的思维定势,加重向好可能性的“砝码”。人才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考校着一个地方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引育好人才,以产出更高效益。要秉持创新观念推动人才发展,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着眼于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引进和培养并重,创新搭建人才引育的高效平台,革除人才资金“大水漫灌”、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畅等弊端,打通人才按需流向相关领域的便捷通道,以便更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靶向”引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靶向”引育高精尖缺人才;聚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领域,“靶向”引育创新创业领军帅才等等,切实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搭牢善用之“梁”,立起“拾级而上”“克逮克容”之“柱”。要着力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工作大格局,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揭榜领题”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明确具体任务、技术指标,搭建起人才与企业一线之间对接的“桥梁”,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要树牢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理念,坚持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跳出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怪圈”,把束缚人才手脚的“硬杠杠”拆解掉,将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给机会、给舞台、给荣誉、给地位,形成“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应。对人才使用坚持“不以一眚掩大德”,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挑战未知而出现失误、错误的行为多一点宽容,合理认定容错免责、从轻减轻处理情形,切实为人才施展本领“松绑”,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各地要在推动人才工作过程中,强化制度保障,厚植人才扎根的沃土,以创新革除弊端、开启高效引育“通道”,激励广大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可借鉴3篇篇15

  读懂“人才九条” 提取“破圈密码”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当下,“人才九条”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蕴藏着解锁人才振兴的“破圈密码”。

  古有蜀汉困境:人才供应链断裂,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败亡皆因人才匮乏。时过境迁,人才,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可或缺。当前,即便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但不少地区仍有引才难、留才难的人才困境。组织部门更应细研“人才九条”,从中把握其核心要义,靶向发力,抓好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不断释放人才“出圈红利”。

  以“伯乐相马、扁鹊识才”的胆识知用贤。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敢于冲破藩篱、改革创新。只有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构筑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势,以优良的生态让人才近悦远来。面对“人才抢夺战”,各地都陆续出台人才引进办法、优惠政策。但其中不乏有“贪近求快”之举,人才引进政策盲目效仿、千篇一律,忽视地方特色和优势。人才政策关键在于因地制宜。若一味看重“短平快”的快餐式招引人才,轻视“长远实”的营养供给,人才早晚会产生“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等问题。组织部门要立足地方实际,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产业发展定位和人才产业需求,把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打破各种制度性壁垒,想方设法出好切实可用的招数,切忌盲目效仿、东施效颦。

  以“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诚心求其贤。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经”。简而言之,求才聚才要打破圈子,即突破既有的圈层限制,打开思维、放下姿态,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从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以“广袤视野”“良心招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落地见效的引才政策,才能充分体现求贤若渴、真心爱才的态度。组织部门要突破“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评价限制,从政策、关爱、服务入手,出台更具灵活性、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系统化、全天候人才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引才“壁垒”、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用真心的关怀和温暖,让人才“放心来,愿意留,干得好”。

  以“百工用器、各适其宜”的智慧尽其才。选才的目的在于用才,用才贵在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常情况下,新引进的人才到岗后有适应磨合期。人岗不适,不仅会给人才带来工作上的压力和消极情绪,还会拉低工作绩效、影响预期目标。“人尽其才,则百事兴”。这就要求重视对人才优势使用,充分发挥人才特长,根据岗位对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精准合理进行人才配置。组织部门要因材施用,充分发掘人才特长优势,从制度激励和组织创新层面,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容错纠错制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使用节奏,既不拔苗助长也不等闲视之,疏通人才的成长渠道,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推荐访问:组织工作 借鉴 基层 基层组织工作心得体会 基层组织活动心得体会 基层组织基础工作 基层组织工作汇报材料 基层组织工作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基层组织心得体会 基层组织工作培训心得体会 基层党组织心得体会3篇 基层组织工作总结 基层组织工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