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现状6篇

时间:2022-11-07 17: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信息化现状6篇高校信息化现状 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1期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趋势与发展策略●田生湖赵学敏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信息化现状6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信息化现状6篇

篇一:高校信息化现状

教育科学 2016 年第 11 期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趋势与发展策略● 田生湖 赵学敏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目前人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或教学模式上,这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推进。

 我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探讨其现状、趋势和发展策略,对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非正式学习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势必引起高等教育的持续变革,有人将由信息技术带来的这种教育变革称为第四次教育革命。这次教育变革中信息化教学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人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或教学模式上,如 MOOC 、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很少有人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探讨信息化教学的现实状况、发展趋势和实现路径。

 我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从整体上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中并不是新鲜事物,从我国引入电化教育以来,高校一直在努力尝试如何将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有关信息化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各类新名词层出不群。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实践一直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理念)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制约,加上一线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适应性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过程,使得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并没有呈现出像学术研究里那样的繁荣景象。(一)多媒体教学已然常态化,但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多媒体教学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最直接、效果体现最快捷的方式和途径。“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装备到高校每一个公共教室,成为当今教师课堂教学最普及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1] 有研究显示,“多媒体教室在高校已基本普及, 全国 高校 校 均 多 媒 体 教 室 的 使 用 率 为83.99% , 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占比平均值为70.3% ”。

 [2] 这说明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基本建成,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已成常态。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 相当部分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只是播放 PPT课件的较低层次, 甚至有些 PPT 课件纯粹是课本的翻版,没有进行教学设计,也不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和认知负荷等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到位、多媒体应用技能不过关、课件制作和资源开发不达标等问题,同时也折射出高校多媒体教学监管不到位、 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配套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尤其是提升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应用水平将是未来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二)在线教学处于快速发展期,呼唤高校制度建设在线教学泛指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有组织、 有计划、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也称作网络教学。在线教学在高校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基本上每—— — — — — — — — — — — — — — — — — —田生湖 /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赵学敏 / 云南大学档案馆馆员,硕士,从事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 — — — — — — — — — — — —* 本文系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一般研究项目“技术丰富条件下财经类普通本科有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YC2013A1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程与教学37 - -

 当代教育科学 2016 年第 11 期所 211 院校、九成多的一般本科院校以及 8 成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经有了课程教学平台或正准备安装课程教学平台”。

 [3] 这充分说明高校对网络教学具有基本的认同和认可。

 2013 年 MOOC 以不可阻挡之势开始在国内风行,清华、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自主开发MOOC 平台,并吸纳其他知名大学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爱课程网等各级各类 MOOC 教学组织异军突起, 普通高校也是积极响应并选择加入。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集聚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 3.3 万门”, [4]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累计发布了各级 (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精品课程 20283 门”, [5] “ 2017 年前将认定 1000 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 2020年认定 3000 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 各省各高校都建设有数量可观的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资源保障。另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创新,翻转课堂、微课程、混合学习等新兴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高校在线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探索,在线教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虽然高校有十多年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发展诉求方面, 仍然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线课程学习实施效果如何评价? 校际(联盟)课程如何落地实施,学分如何转换?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师资如何配备,不同角色教师绩效如何考核并给予激励?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等资源如何应用于高校教学? 等等。

 如果此类问题不能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 在线教学将会一直被边缘化在“正统教学”之外,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在线教学的强大优势。(三)信息化非正式学习处于尝试阶段,校本研究有待加强从学习方式来看,高校的信息化非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线学习(如论坛、专题网站、博客、播客等)和移动学习(如微博、微信、课程 APP 等)。

 从技术角度来讲, Wifi 和 3G/4G 等移动互联网是实现高校非正式学习的主要路径。然而,尽管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论坛、专题网站、博客等学习资源,微博、微信、 APP 应用等也被广泛使用,但这些资源被真实纳入高校教学的并不多见。

 国内高校的非正式学习还处于尝试阶段,只有个别学校开放了有限的课程 APP 应用, 如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开发的《管理学》、北京大学开发的《行政管理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多以“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为蓝本,穿插重难点微视频讲解,配套笔记、测验、扩展资源、数据同步等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是国内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典型代表,为高校信息化非正式学习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尽管如此,与高等教育数以万计的课程需求相比这些移动学习资源依然微不足道。

 “有研究表明, 非正式学习占个体所学知识的 75% 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 20% 。

 ” [7] 课堂是有限的,将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学习诉求,信息化非正式学习必将在高校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高校如何将信息化非正式学习嵌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亟需加强研究并进行实践探索。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一)从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高校在过去十数年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实质上是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而对信息化教学如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从新事物生成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规律来讲,这种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较大的缺憾与不足。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硬轻软、重教轻学、重形式轻质量”的现象也是饱受诟病。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颁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深度融合”的本质要求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 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 [8] 因此,从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转变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开发和应用水平,激发信息化教学活力,最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将成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科学发展、合理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二)从教学过程的技术性改造转向结构性变革受工具观的影响,以往的信息化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加入技术化元素,将纸质课本数字化后上传网络,用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内容等, 教学实质上依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经过多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种教学过程的技术性改造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发挥其作为资源存储和知识传递的载体功能, 尚未触及学习过程的实质性改变。

 ” [9] 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建构新课程与教学38 - -

 当代教育科学 2016 年第 11 期型课堂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更不可能对教育发展产生出革命性影响。

 ” [10] 结构性变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结构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二是为适应教学结构的变革而引发的服务教学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结构性变革的核心,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则是教学结构变革的基本要求。(三)从学习需求适应教学转向教学满足学习诉求以往高校教学的做法往往是规定好大学生四年内必须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按照一定顺序分布在各学期实施。

 每门课程都有严格的教学标准,要学习哪些内容也被事先规定下来。授课教师无法准确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完全依赖经验判断,即便发现了某个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也很难给予个别化辅导。

 这实际上在无形中“迫使”学生及其学习需求适应教学规定和状况,压制了学习自由和个性化探索,最终形成作坊式批量生产学生的现实困境。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教学应当能够挖掘并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要能够准确记录并合理分析学习行为,从中提炼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薄弱环节并智能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要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动力。云计算、传感技术、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出现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业界相关研究人员和教育教学软件开发企业都在竭力探索相关技术的实现路径。随着教育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学习行为分析等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校教学必然能够充分解放人们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天分,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四)从教育教学服务本校学生转向兼顾服务社会大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不仅拓展了高校行使职能的路径,也为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系统提供了可能。比如说, MOOC 的诞生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教育教学服务本校学生的狭隘观念,将教学对象面向全社会甚至面向全世界,大大拓展了高校教书育人、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从培养本校学生的角度而言,将逐渐形成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育系统,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从行使高校职能的角度来讲, 高校教育教学将面向社会大众,有必要向社会开放课程教学资源,为社会大众提供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 同时也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检验,实际上这也是高校行使三大职能的基本方式。

 同时,通过信息化途径向社会大众提供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 教育教学从服务本校学生转向兼顾服务社会大众,不仅是建设终生学习体系的基本途径,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三、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策略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应信息化教学中“四个转向”的发展诉求和变革趋势,单靠高校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企业等多方参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才有可能为信息化教学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创新体制机制,为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与推广创造有利条件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已开展多年,但一直以来都被框定在旧有体制机制下进行,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的信息化改造, 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切实功效。信息化教学作为新生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以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内在机理,逐步解决信息化在建设、管理与教学方面的条块分割及互相牵制的问题,为信息化教学健康发展培育优良土壤。

 MOOC 与翻转课堂等新兴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政府不断呼吁和倡导,并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进行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灵活的高校大刀阔斧向前推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信息化改革浪潮中享受红利。而有些高校囿于体制机制僵化的桎梏使得改革举步维艰,不仅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果,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消除各种旧有障碍与顽固壁垒,才能为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与推广扩散创造有利条件、环境和氛围。(二)加强校企合作,从资金、资源及人员等方面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方面至少存在三个软肋:一是资金不能充分保障;二是人力资源不够,尤其是资源开发、 运维管理等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三是创新推广能力欠缺,难以发挥信息化教学服务社会的潜力。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与企业等机构合作现象开始涌现,“随着 MOOCs 的兴起,更多的企业走入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向 MOOCs 投入,追求赢利,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课程制作、评价和质量监控,渗透到大学的内部治理之中”。[11] 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探索资金筹措的多...

篇二:高校信息化现状

82019年第1期总第194期No.1. 2019Sum 194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都经历了改革和创新,我国社会重要发展战略方针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而一个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虽然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隐患,这种数据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对人们传统思维的重大挑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强大浓郁的生命力。对过去的许多传统教务管理工作都不能收集到完整的数据或处理困难的工作,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解决。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各种曾经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各种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因此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从2012年以后,数据信息呈喷井式的增长,信息化一词众人频频提及,同也象征着国家正式迈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是指无法再短时间内收集处理的海量信息集合,需要通过更有决策力及流程优化能力的新型处理模式才能更轻松准确的分析处理海量数据,适应高速增长的多样化琐碎信息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与无法估计的变化,对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时代在蓬勃地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也在逐渐地扩大,教学模式改革不断的深入,对教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务管理是高等院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学校运转的核心与基础,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对人才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表格记录等,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不仅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更加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只有改变教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建设科学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才能解决信息数据繁琐、复杂、庞大这一问题。网络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为人们提供了极其庞大的信息量与快捷的回去方式,高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保证与时俱进,把网络应用到教学与教务管理中,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操作核对等工作,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着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因此我国对高校教育越发的重视,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推行多元化教学制度,从原来的一地办学发展到现在对地点办学,增加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总体人数,专业数量和班级数量也在成倍增加,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变得越加的繁重复杂,只是靠有限的人员已经无法进行有效快速的管理。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入时期,专业学科被细化,呈现出交叉性与多样性,同时学分制度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学生不在是以班级为单位上课,而是根据每个人所选择的科目去上课,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编排课表时间,避免可是冲突问题的发生,而且学生的成绩管理从班级单位转变为个人单位,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地增加。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解放工作人员,更能够进行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记录、查询、统计等,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教务管理包含了学校各个环节,因此是一个需要明确规范制度的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有力的保障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二、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教务管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变化。信息化逐渐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管理系统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对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促进了国家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利用成熟科学的信息技术来建设规范、先进、安全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各部门信息与教学资料共享,确保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大幅度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使工作职责更加的明确,工作准则更加规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的顺畅,减少了矛盾冲突的产生。师生也可以快速便捷的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生成绩与学籍等信息更加的严肃规范。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而这些传统的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海量教务信息数据,需要不断创新改革,建立新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而高校教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任教学秘书。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张婷婷(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正式地迈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正式应用于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近年来因软件IT、云计算等技术的飞快发展,全球信息数据出现喷井式的爆发增长,信息数据快速庞大的增长,对传高校传统式的教务管理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于现状,若是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则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把教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正确,良好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主要探讨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分析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合理的改进建议来促进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关键词:高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0001-000108-02

 1092019年第1期总第194期No.1. 2019Sum 194教育教学研究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及难点。1.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明确、完整的规范各高校对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忽视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迟了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许多高校都只是根据自身的状况与需求来建设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了教务信息不完整、不规范,并且不能实现学校间的消息共享,无法进行有效快速的沟通交流,最导致信息数据不能被有效的利用,成为垃圾数据。2.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缺少灵活性与扩充开放性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所有的事物都穿在着利弊,网络也是如此,再给我们带来便捷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高校在依靠网络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及篡改,数据遗失,系统瘫痪等风险。一旦遭到不法人员入侵,系统感染病毒,将受到巨大损失。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这要求了教务管理系统要具备极高的灵活度和扩充新,但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不举办这样功能。3.管理系统平台不完善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目前各种管理软件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符合高校教务管理需求的系统并不多见,而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更是少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间的信息交流分享。高校对教务管理需要信息共享,学校应该重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但现在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差异性较大,很难达到顺畅的信息共享交流,导致信息化建设合作减少,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4.教务信息化专业人员缺少目前大多数教务管理人员的思维还停留在数据记录的层面上,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电脑上的办公软件也仅仅只是被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机械重复地记录信息数据,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互联网的智能便利。信息化专业人在是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务信息化代替了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因此对教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明显提高,而我国严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学校更加重视教师资源的建设,从而忽视了人力资源建设,导致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难以建设。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对策研究1.加强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时间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现代化意识观念,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探寻教务管理新模式,促进校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在建设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时需要注意信息网的覆盖范围与数据的更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加强对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督,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教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使教务信息化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2.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与系统的灵活度增强员工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认识到教务管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高校集中选用安全可高的防护软件,为每一台计算机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并时常检测监督。制定合理规范的账户密码及权限,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对员工开展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倡数据档案备份管理,确保信息不丢失。确保教务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运转,各高校需要建立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在信息化系统建立的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事后主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3.培养专业人才建议一套完善的教务信息化系统是基础,想要推广落实则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该系统有效性。信息化时代的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地操作计算机,更要具备教务信息化管理和分析能力。所以高校应加强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现代化意识,把之前的管理经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优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学校在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的同时引进多样性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重要因素。五、结语总而言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下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给国家和教育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机遇和挑战,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决定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高校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参考文献:[1]黄立明,郭红英.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2]谭明芳,黄成荣.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3]张永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Zhang Ting-ting(Union Colleg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also been rapidly improved, formally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formally applied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T,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global information data has blowout-like explosive growth, the rapid and huge growth of information data,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oday"s big data era,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f we want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consta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We should informationaliz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a correct and good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a new subject fo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篇三:高校信息化现状

教学 2010. 10 97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朱逍荣 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3

 【摘

 要】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现在高校信息化已经普遍用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上, 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促进高校信息化的进程。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

 校园网络

 网络资源

 辽宁省“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第职教 41 -7 项:

 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水平对策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校园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人, 与之相关的信息化规划与管理、 技术标准、支持服务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影响着高校信息化的顺利发展。

 2008 年 6-9 月 , 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对全国 1 0 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

 2009 年 3 月 笔者对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两类学校进行调查, 根据教育部和笔者的调查对高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本科院校及高等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中, 都已建成性能较先进、 功能较齐全的校园局域网络, 并且在学校的教学、 科研、 管理诸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 这些高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 1

 各院校在校园办公、 教学和学生宿舍等建筑物联网建设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学生宿舍、 教室联网及投影设备安装上, 各个院校也不断的提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一些高校也开始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不过, 由于刚刚起步, 与有线网络相比, 目 前已建成无线校园网的高校比例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 学校的类型不同, 其校园网络建设的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例如, 本科院校的网络基础建设情况都要略好于高等专科和技术学院; 同时, 在不同类型本科院校之间。

 除联网建设以外, 各高校在其它硬件设备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

 调查中还可以发现教师和管理人员人均拥有电脑的比例不断提高, 特别是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提高速度迅速, 艺术类学生拥有电脑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学生电脑都是自备), 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也夯实了基础。

 1 . 2 各高校的校园网站利用率在不断提升, 信息和服务项目 也较以往大大拓展 众所周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校园网站,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 已逐渐成为代表学校在虚拟电子世界中形象的象征。

 通过校园网站, 不仅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同时也有利于外界深人了解学校,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部分高校在主页上为师生提供电子信箱服务; 七成的高校实现了在线图书目 录检索功能。

 图书馆电子资源以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为主; 将近一半的学校提供了专用的教学资源编辑软件,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制作规范; 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同时. 能够提供新闻媒体信息和技术支持服务。

 此外, 校园网站的教学管理功能也在逐步加强。

 同时, 有相当的高校已能够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课程目 录检索、 学生成绩单查寻和课程注册功能。

 不过,也有校园网站在教学方面的功能则相对薄弱一些, 这说明, 今后在校园网站的教学功能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与校园网站的发展相对应, 高校内部各院系的部门主页建设情况呈现出较好的势态。

 调查中发现, 在各类高校内部, 院系都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主页, 不仅为校内各院系之间的教学、 科研交流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同时也对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打下了一定基础。

 当然, 在网页管理和利用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这和院系自身的层次和投入以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 . 3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 为加速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绝大多数被调查高校都在不断增大经费投资力度, 高校信息化经费预算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2、 存在的问题 无论在教学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和技术支持培训经费预算上,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一方面, 尽管各高校在校园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进展, 但是在相应的配套建设方面,许多高校目 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 1

 电子和网络资源的建设问题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硬件设施是基础, 网络资源是关键,应用是目 标。

 无论教学信息化、 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 其根基都离不开数据丰富、 分类齐全的网络资源库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说, 资源信化可以说是整个校园信息化的基础。

 在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方面, 有效教育软件资源匮乏, 有了合理的硬件环境构建, 就需要大量的可供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

 在调查中得知, 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源大部分是教师自制的,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自带的、 网上下载的或从市场购买回来的资源大都不满足教学、 学习要求, 今后各高校还应继续加强。

 2. 2 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的培训问题 教学信息化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持, 同时, 更不可缺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信息化技术工具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而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师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高效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 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匮乏现象日 益突出, 已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调查, 有些高校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 少部分是工程类(机、 电)专业和管理类专业毕业后, 经过计算机技术培训而上岗的, 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毕业的是极少数。

 这势必阻碍高校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在应用信息媒体教学中也不能充分发挥,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媒体。

 同时还要考虑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 使得在教学中传递的信息量最大,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各种媒体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质量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2. 3 资金的投入和资源的共享问题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大部分高效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高校分布区域广, 地域经济差别较大, 资金投入也千差万别, 偏远、 贫困地区和专科院校以及规模较小的学校资源建设投入的力度太小。

 另外调查中发现, 很多院校都是多所院校经过了合并, 从而形成了一所院校内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状, 重点院系投入较大, 普通院系投入相对就少, 这势必造成教师的教学情绪化, 同时学生也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严重影响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调查中也提出了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 很多资源可以共享, 减少投入, 或者进行专项的投入, 不能出现“个扫门前雪” 的局面, 合理分配, 资源共享。

  3、 政策建议 根据对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结合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 )在各高校中设立统一规划和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相关制度, 以协调校内各部门的信息化规划、 建设和管理工作; 加强教师硬件教学设施的规范性, 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建立健全长久有效地培训机制, 加强各高校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工作, 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 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顺利发展。

 (3)建立合理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 确保政府的财政投入, 鼓励社会投资, 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建立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运营和发展经费来源机制。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 实行全周期预算, 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建立一定额度的、 持续不断的国家投入机制, 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一定比例; 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地方财政的稳定投入, 充分考虑区域布局。

 (4)建立高校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按照学校类别和教育层次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中心,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 协 (下转第 82 页)

 教育教学 2010. 10 82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王育萍

 房

 迪

 倪孟良 浙江大学材料系

 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及学术领域纵横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 实验室并不仅仅只是作为教学场所,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誉度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建设

 管理

 实验队伍

 资源

 日前, 国内高校纷纷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校而积极备战, 办学规模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 但是, 传统的实验室构成模式及管理模式显然已跟不上前进的大步伐,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如:

 中毒, 火灾, 爆炸等水平实验室, 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 成为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根据目 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讨这个问题。

  1、 重视和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 “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 没有一支高水平而稳定的实验队伍, 那么建设一流的实验室也将成为一句空话随着现代的科技的飞跃发展, 高档的精密仪器不断增加, 对实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实验队伍一直以来不受重视, 被认为是辅助人员, 因此现有的实验人员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管理水平都跟上现代化的变化了实验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深度, 实验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水平, 而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 又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 稳定实验队伍。

  2、 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实验室建设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多、 成分复杂、 流动性大, 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彰显,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如爆炸、 着火、 中毒、 污染、 触电等, 这不仅影响到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 也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甚至对社会的安全稳定也带来严重危害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如某高校因学生存放在冰箱中的有机溶剂未密封好, 致使冰箱中有机试剂浓度过高, 导致冰箱在启动时爆炸起火, 实验室所有资料毁于一旦。

 云南某高校一名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在配试剂的时候发生化学爆炸, 该博士生被严重炸伤。201 0年浙江某校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 中科院某所实验室发生连环爆炸, 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些触目 惊心的惨痛教训使大部分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对保障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 仍有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学科研、 轻安全环保的思想, 认为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

 尤其是二三流学校, 为了赶上一流学校前进的步伐,拼命只顾教学科研, 全然不顾安全, 对实验室安全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部分实验室的结构和消防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电线老化, 超负荷运行现象严重。

 (2)

 实验室用房紧张, 因此实验室药品仪器堆放拥挤, 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没有达到要求。

 (3)

 消防设施配备不足, 不少现有设施因陈旧落后而无法满足使用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 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 增加相 (上接第 97 页)

 调建设与管理, 建立和完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 遴选和利用体系,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推动国家级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形成。

 规范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标准制定,以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结语 在调查中发现所有的人员对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 这就需要政府和高校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以提高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思想不断思考, 不断创新, 以改善[1- 2], 其任何行为都将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对高校的整体知名度和美[3]。

 因此, 建立高[4]。

 [5]。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6]。

 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队伍建设,[7]。

 近年来,[3]。

 往往这些不被我们重视的问题, 就导致应的安全投入,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显得尤为重要。

 现浙大杨卫校长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建设, 他说, “值得花钱买平安” 。

  3、 加强实验室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 随着科学飞速发展, 各学科专业交叉趋势日益明显, 各院系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情况时有发生, 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个统一管理平台, 通过该平台, 各院系(专业)

 之间实现共享, 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资源, 可缩减实验经费开支, 减轻实验室建设压力。

 目 前, 国内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纷纷建立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系统, 建立仪器有偿服务管理平台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 大部分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很多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课程本身的学时数不多, 造成实验开出率也不高, 而且验证性实验居多, 综合性、 创造性实验偏少, 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 并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工作, 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 科研、 生产实践...

篇四:高校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李金朋1 ,程城1 ,杨国强 2(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论述在完成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的搭建后,如何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人性化服务,从而构建新的信息交互平台,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好的突破。关 键 词: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信息平台;平台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LI Jin-peng 1 ,CHENG cheng 1 ,YANG Guo-qiang 2(1.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nan Zhengzhou 450002;2.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beiWuhan 430079)Key word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islands;information platform;platform integration1 引言高校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根据高等院校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改善工作环境的过程。尽快地完成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更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2 高校信息化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完成了因特网的接入,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高校信息化体系已清晰可见。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对高校信息化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成绩的背面,高校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即高校在完成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搭建之后,如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如何更好地实现全面信息化等问题。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问题已不是如何提高网速或者如何改善服务,而是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对高校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对网络环境下教学科研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3 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我国地域广大、高校众多,而信息化建设属于新生事物,这使得各高校管理机构的构成也不尽相同。从承担的职能来看,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硬件型,即以硬件相关的建设与维护为主要任务,如,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学、物理实验室、电声实验室、外语电台、微机教室等。二是软件型,即以软件制作与开发为主型,如,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课件开发、电视制作等。三是教学型,即以人才培养为主,把教师培训、学生现代教育培训、远程教育等功能集合在一起。四是综合型,规模较小的学校往往采取这种类型。从行政管理体制上来看,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挂靠教务处。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因此,规模较小的学校把这些职能全部归属教务处管理。二是挂靠学院。把教育技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挂靠某个学院。三是直属学校。信息化建设由一个部门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直属学校管理,其下设若干功能部门。四是若干部门同时直属学校。全校不是一个集中的信息化建设部门,而是由若干个相关部门组成,分别直属学校管理。纵观高校信息化发展管理之路,如何使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适应当前形势下高校信息发展是一个核心问题。而调查发现:国内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的高校,都具有一个强力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这一部门在整合资源、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等,这些高校无一例外的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4 高校信息化的困境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取得了成功,然而更多的高校则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这些。有些过于重视实体对象(环境、资源)的数字化,但忽视了过程对象(活动)的数字化。如管理信息作者简介:李金朋(1981- ),男,安徽省肥东县人,大学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程城(1981- ),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学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综 述·李金朋等: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11

 2009年第7期化中重视公文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工资管理等。有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学信息化中的多媒体教室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而对教、学、科研等主体活动的信息化支持不够。有些高校没有站在整个数字空间的高度看待信息系统建设,以局部建设为主,很少从整个学校的高度根据业务逻辑设计跨部门的系统,忽视了数字空间内部关联问题以及与现实校园的衔接问题。由于过于重视信息系统及其基础设施,而对活动的主体 — —用户重视不够,导致建设的信息系统越多,用户使用越麻烦,致使用户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时不知所措,出现了信息化时代的低效率。另外,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其它问题。4.1 内部建设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还因为各部门所用的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例如北京某高校的校内科研网接入的是教育网,但学生宿舍和家属楼使用的网络系统却分别由两家不同的公司提供,三网互不相通,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4.2 未能制定有效的长远目标,导致耗资巨大,重复投资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时间跨度大、耗费资金多的工程,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校园网建设的投资不足,仅仅维持一个低水平的网络平台,难以有效完成对原有平台的整合,更遑论新信息平台的搭建。除了巨额的建设投资,高校信息系统的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资金问题极大的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利于高校长期目标的制定。外部资源的引入无疑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非赢利性特点,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同时保证社会资源的引入不会对高校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这一办学宗旨产生冲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上海的部分高校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与银行、企业磋商,实现了共赢;在引入外部资源的同时,避免签订排他性协议,同时引入多种不同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极大的保证了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利益。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4.3 原有信息平台难以有效整合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尚短,很多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又分步走,使得分属不同厂商、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系统出现在同一个高校中,而这些系统之间未能搭起有效沟通的平台。与此同时,技术更新使得很多高校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利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让新系统尽快融合老系统。这个问题使得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更加崎岖。因此,整合出一个完整的高校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将是一个大趋势,只有尽早实施这一举措,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使高校的各项工作步入一个新台阶。5 建设高校信息化的对策建设新一代的信息化校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涉及到顶层设计、系统架构、数据环境的建设等。由于新的技术和标准层出不穷,高校自身情况又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5.1 理顺管理机制,明确规划、部署、执行当前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及时结束“内部建设标准不一”的局面,高校应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规划各部门的职能,严密部署,坚持执行。一个学校重视、职能明确、管理到位的信息中心毫无疑问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动机。5.2 借助信息资源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信息资源规划就是通过工程化的方法,分析高校的现行业务,并在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的基础上,建立高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对信息资源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共享、组织和控制,加速信息的流动,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学校信息化综合布局,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与高效。5.3 设计统一的系统架构,强化统一建设数据、业务流程、技术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三个重要因素,信息资源规划主要确定了前两个因素,系统架构设计就是要确定技术因素。通过统一的系统架构设计,分离业务与技术的相关性,确定信息系统的技术分层与各层的技术路线,使信息系统的开发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关联与整合。5.4 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推动统一接口平台的实现在信息资源规划的指导之下,通过整体数据规划,建立全校共享的数据库,实现学校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流动、共享和应用。搭建能使学校业务数据进行有机组织和统一管理的平台,为业务系统和最终用户提供方便、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5.5 关注用户,实现人性化、易用化要关注用户行为,充分考察并分析用户需求,构建以人为本的用户使用环境;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贴切的功能设计、易用的用户界面和及时、周到的用户服务,为学校各类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要针对用户新的意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5.6 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全局化的安全体系安全问题一直是信息化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信息技术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往往会同时关联到各个方面,从网络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涉及到各级信息。因此要确保数字校园一定程度的安全,必须从安全理念入手,提高警惕,及早制定应急方案,充分做好数据平台的安12

 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先进但缺乏安全应急方案的平台称不上完善的平台。6 结束语回顾我国高校信息化近二十年的建设历程,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系统集成和应用集成两个阶段。现在高校的网络与硬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应用系统蓬勃发展,信息资源逐渐丰富,用户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局部信息管理发展,到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整合与决策支持,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发展,到整合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信息集成阶段。谁能够及早完成这一阶段的转变,谁就能占领信息时代大学的制高点。当前,国内高校信息中心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提高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全面整合和发展。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提出并实施新的信息化改造方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以信息技术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传统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让大学各项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取得信息时代高校工作的新突破。国内各高校具体情况差异较大,但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和连续的过程,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是暂时现象,我们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全面推进高校信息技术工作的快速发展,才能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地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参考文献:[1] James Lewin,An introduction to RSS news feeds,10 Nov 2000.[2] James Lewin,RSS 2.0内容提要,2004-1-1.[3] Mark Pilgrim,What Is RSS,December18,2002.[4] RSS 0.9 Specification http: // www.purplepages.ie/ RSS/netscape/rss0.90.html.[5] 东兴,王映雪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议书[R].THDC-001,北京:清华大学计算中心,2000.李金朋等: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13

篇五:高校信息化现状

2013.24网络与信息工程1

 问题的提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之后的一个奇迹。从上世纪 60 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概念以来, 计算机、数字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特别近 20 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标志。信息化应用领域从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等不断拓展, 信息化可以使人们以更加快捷的形式认知与传递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它为人们提供了 有效的交往手段, 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 缩短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交往的距离。二十一世界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都被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加工、传递。随着我国大学数量与在校生人数不断攀升, 学生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也慢慢凸现出来,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成现代学生管理的要求。在信息化与大学教育与管理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的必由之路。它不但可以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 在学生管理当中, 信息化更是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大量数量, 不但有利于信息化管理本身的不断完善, 通过数据分析, 也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 管理的效率也是传统形式无法追赶的。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使用信息化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动向, 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管理者能 “足不出户”便能掌握他们的动态。2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2. 1

 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特别是本世纪开始,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以超出了 人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 打破了 传统传媒的信息量与传播速度的记录, 被称为继报刊、电视、电影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形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社会。因此,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高校学生管理落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促使下,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转变思维,变革管理模式, 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2. 2

 学情的要求我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过渡基本完成,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的数量与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 学生管理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网络化, 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 网络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也造成了 很多不良影响。网络上有悖传统道德伦理的信息不断的误导年轻人, 西方敌对势力也利用网络平台, 向年轻人灌输西方的价值观与普世价值, 以及所谓西方人权与民主等意识形态, 造成一部分学生思想与意识形态混乱,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与网络暴力游戏、色情影像等。而传统的手工学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很难解决好信息时代大学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新问题, 以及大学扩招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急剧增加的现状, 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根据学情变化这一新情况, 选择效率更高, 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2. 3

 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网络化办公已经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常态, 学生管理也要适应高校数字化、网络化办公的要求,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使用信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闫 军(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咸阳 , 712000)摘要 :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学生管理的要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

 学生管理 ; 信息化 ; 学生工作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Yan Jun(Shaanxi Industrial Vocational College Shaanxi Xianyang, 712000)Abstract :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 stud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period.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stud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

 student ; information ; student work management

 942013.24网络与信息工程息化进行管理, 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 把每个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评价进行数字化管理,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也使得学生工作与大学其他工作的交流、汇总、分析更加畅通与高效。3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3. 1

 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人能根据时代的要求, 主动获取信息化技术相关的技能, 以适应信息化的生活与工作。但高校学生工作岗位很多年长的教师, 对网络及其信息化工作望而却步。还有些学生管理者认为, 学生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手写面授才有效果, 信息化管理是“花架子”, 不符合学生管理的工作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 自己懂得计算机, 所学知识足以应付学生管理工作, 岂不知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专业性极强, 它需要管理者深入学习才能灵活运用。所以, 轻视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 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理解不够、认识不清是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3. 2

 学生管理体系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内部互联网系统, 它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这个系统不但需要容量足够大服务器的, 网络运行速度足够快, 局域网性能稳定性要求高、局域网软件系统无明显缺陷以保持网络畅通。在此基础上, 需要有专业训练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运行、维护,及时处理由于系统漏洞、访问量激增、病毒侵入等造成的网络瘫痪等。只是硬件保障与专业人员的操作还远远不够。每个学校学生的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不但专业人员不但能操作, 还需要学生工作者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以便在工作过程中, 对一些软件的技术漏洞进行修改, 或者开发出适合本院校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3. 3

 硬件建设不足信息化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 要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水平, 必须加大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投入, 只有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硬件的投入, 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但由于一些院校管理者对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重视不够, 缺乏资金投入, 不能及时更新学生信息化管理急需的硬件设施, 造成有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不能适应学生工作的要求。硬件缺失容易造成学生管理岗位彼此孤立, 缺乏学生管理数据的充分共享, 造成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很多工作各部门简单重复工作, 也降低了数据的利用率与工作的效率。3. 4

 与学生互动信息化平台较少无论是哪种学生管理模式, 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方法。把信息化工作方式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 不能因此而放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通过网络把管理者与学生练习到一起, 还需要管理运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但很多高校只是把信息化管理用于学生信息的收集, 各种数据的传输等, 网络平台的交流系统使用较少, 有些院校为了限制学生在互动平台上发言, 甚至关闭了 留言系统。这容易给学生造成管理者缺位的现象, 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容易使得管理者思维僵化, 简单的认为有了 信息化管理系统, 自己就可以轻松的工作。4

 对策4. 1

 更新观念, 加强认识全球信息化时代已经带来, 它已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颠覆了 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信息时代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无论是高校的管理层还是学生管理工作者, 都要坚定的走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道路, 适应时代与学生的要求, 抛弃陈旧的工作方式与观念,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信息化技术, 把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把信息化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管理手段。4. 2

 充实信息化专业人才学生管理岗位不但需要懂思想教育的专业人才, 还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 不但要能使用庞大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维护各种硬件、软件设施, 排除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 保证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畅通, 防止系统漏洞、访问量激增、病毒侵入等造成的网络瘫痪。同时, 要能根据各个院校的不同情况, 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软件, 使得每个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各有特色。这就需要在学生管理队伍当中, 补充一些有不但懂学生管理, 还懂得信息技术的专门性人才。4. 3

 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需要建设庞大的硬件设施, 还有购买、研发各系统软件,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对系统要进行维护与更新, 这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各个高校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给予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资金上的支持, 保持学生管理系统的畅通、高效运行, 划拨资金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信息化培训。4. 4

 提供多渠道的学生互动平台不能因信息化程度提高而轻视与学生的互动, 与学生互动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任何管理制度与模式的前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建立多渠道的与学生互动平台, 及时了 解学生的动向与诉求。除了提供宿舍、图书馆的有线网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降低网络限制, 允许学生在学生管理论坛平台上留言等。5

 结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能与时俱进, 运用信息化系统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高效、快捷。在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在学生管理队伍中补充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互动平台等, 以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参考文献[1] 郑晖 , 文涛 .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 [J]. 南昌高专学报 , 2005(3) : 96-101.[2] 王 艺 . 推 进 高 校 学 生 管 理信 息 化 的 思 考 [J]. 教 育 研究 , 2011, 18(8) : 34-36.[3] 宋建修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建构 [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7(15) : 207-208.

篇六:高校信息化现状

外高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校信息化问题可以从各 种 种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探索 , ,比如,教学与学生的培养 、 、教师队伍的建设、远程教 育 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 及 及校园管理信息化等。本文 将 将从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 科 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的 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高等 教 教育的变化来分析当前高校 信 信息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所 遇 遇到的问题。

 国内 外 外高校信息化的现状 事实 上 上,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计 算 算机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 因 因此分析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可 可以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 同同阶段入手。由于计算机技 术 术的发展通常分为主机(M a ainframe)、个人 计 计算机(PC)和计算机网 络 络(Computer N e etwork)三个时代, 因 因此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同样 可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主机 时 时代,从上个世纪 60~7 0 0 年代起,计算机开始在高 校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扮演 角 角色。除科学计算以外,各 种 种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即 C CAI(Computer

  Aided Instr u uction)软件的开发 先 先后列入国外一些高校的研 究 究计划中。不过由于当时计 算 算机应用还不普及,过分集 中 中的使用方式,缺乏方便的 人 人机交互手段,以及昂贵的 价 价格等给 CAI 的实际应用 带 带来诸多困难。

 从 70 年 代 代开始,个人计算机(PC ) )的出现及其普及,为

 CA I I 的研究、发展与应用提供 了 了条件。80 年代美国许多 高 高校建立了 CAI 教室,学 生 生随时可以到这类教室中通 过 过计算机进行自学,也可在 其 其中开展教学、辅导和培训 等 等活动。如依利诺斯大学( U University o f f Illinois a t t Urbana-Cha m mpaign)是当时开展 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比较先 进 进的学校之一,有一个很大 的 的 CAI 中心。在指定的计 算 算机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不 同同种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比 较 较典型的有英语语言教学, 学 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终 端 端,自学不同程度的英语课 程 程,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 的 的了。这个时期计算机尽管 在 在高校的许多活动中,如教 学 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得到 一 一定的应用,但只是作为传 统 统教学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手 段 段,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并 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比 如 如,“黑板+粉笔”的传统 课 课堂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

  90 年代计算机网络,特 别 别是因特网的出现,给高校 的 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高 校 校信息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 段 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 出 出分析。

 ●传统教育模式 的 的变革 在高校的正规教育 里 里,信息化使以教师为中心 、 、面对面、“黑板+粉笔” 为 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 很 很大的冲击。首先,信息技 术 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 、 、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 “ “黑板+粉笔”,使课堂教 学 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除 此 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 网 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如网站 教 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资源 型 型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学 习 习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 传 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 新 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 理 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 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信 息 息化不仅从各个方面影响了 高 高校的正规教育,同时使函 授 授、业余教育等传统的远程 教 教育,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 都 都起了巨大的改变。基于网 络 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对普 及 及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以 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等方面产 生 生重大的影响,已引起不同 领 领域专家以及各国政府的高 度 度重视。

 我国高等学校大 规 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始于 9 90 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 起 起步晚了 10~20 年。在 沿 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 高 高校信息化的建设近年来有 了 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 术 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 学 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 域域,取得很好的效果。据清 华 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 心 心提供的材料,清华大学目 前 前每学期已有 700 多门课 程 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校内 有 有两万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 课 课程。我国基于网络的远程 教 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据报 道 道,1999 年我国仅有4 所 所大学开始远程教育试点, 在 在读学生最初只有 7000 多 多名。目前已发展到 67 所 大 大学,共有学生 130 多万 名 名。

 ●网络化数字教育资 源 源的建设与利用 高校信息 化 化提供的另一个重要机遇是 , ,数字教育资源的

 共享与利 用 用,这一点也将会改变我国 整 整个高等教育的面貌。特别 是 是因特网出现以后,资源共 享 享已经国际化。从教学的角 度度看,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 , ,使我们有可能学习并享用 最 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 法,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名 校 校名师”的教学模式。通过 教 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较短的 时 时间里,既可缩短我国与先 进 进国家的差距,又可缩短我 国 国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从 高 高校的科学研究,博士生与 硕 硕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 角 角度看,网上资源的开发与 利 利用,也可以较快地缩短我 们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 我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建 设 设与利用是高校信息化面临 的 的重要课题。

 与发达国家 相 相比,应该说我们是相对落 后 后的。以数字图书馆为例, 美 美国一个校级的图书馆—— 如 如加州数字图书馆(Cal i ifornia Digi t tal Library, C CDL)就拥有 3200 万 项 项数字学术资源。我国数字 资 资源的建设还刚刚起步,中 文 文网上资源还十分匮乏。这 些 些现状同样会影响到高校的 信 信息化建设。

 ●数字校园 信息化不仅影响到高校的主 要 要教学与科研活动,带来传 统统教学、科研的巨大变化。

 同 同时也会给学校现行的运行 体 体系与管理机制提出挑战, 推 推动它们的变革。推动这种 变 变革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 一个是信息化带来传统教学 、 、科研模式的变化,需要新 的 的管理机制;另一个是以信 息 息技术为手段的校务管理, 也 也需要新的机制,即需要一 个 个数字化的校园

 (Digi t tal Campus)。

 数 数字校园的建设也是高校信 息 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 内 内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给高校带来的影响 与 与变革,或者说,信息时代 的 的高等教育,这是一个值得 关 关注与探讨的深刻课题。许 多 多专家已经认识到,信息革 命 命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 变 变革,而且教育是一个重要 方 方面。

 21 世纪的高等教 育 育肯定是会有巨大的变化, 这 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它会如 何 何变化?这又是一个难以给 出 出明确答案的问题。我们可 以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信息革命给传统高等教育 思 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那么 未 未来高校的任务和功能是什 么 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问 题 题进行思考。如何消除教育 界 界的“数字鸿沟”,高校信 息 息化是否可以给落后地区、 弱 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和同等 的 的教育机会。教师在未来高 校 校教育中的作用,新的教与 学 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学校的 正 正规教育与面向社会的大众 教 教育,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 , ,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 系 系等等。理顺这些问题,就 可 可明确未来高校的任务和功 能 能。

 ●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基于信息(特别是网络)技 术 术产生出许多新的教育模式 , ,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 心 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 受 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模式 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灵 活 活性与方便性,强调学习的 主 主动性等,但它缺少面对面 的 的交流,新的陌生的学习环 境 境造成的困难等不利因素。

 因 因此未来的教育应当是多种 模 模式并存的。

 目前已提出 各 各式各样基于网络的教育

推荐访问:高校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 现状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