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典型案例4篇

时间:2022-11-06 17: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化典型案例4篇信息化典型案例 工业信息化典型案例(002):【安全生产信息化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 一、单位基本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典型案例4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典型案例4篇

篇一: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典型案例(002):【安全生产信息化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 信息系统

  一、 单位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 CNPC)

 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油气储运、 石油贸易、 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

 在世界 50 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 7 位。

 业务领域涵盖:

 · 油气业务:

 勘探与生产、 炼油与化工、 销售、 天然气与管道;

 · 工程技术服务:

 物探、 钻井、 测井、 井下作业;

 · 石油工程建设:

 油气田地面工程、 管道施工、 炼化装置建设;

 · 石油装备制造:

 勘探设备、 钻采装备、 炼化设备、 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

 · 金融服务:

 资金管理、 金融保险;

 · 新能源开发:

 非常规油气资源、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CNPC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之一, 已探明石油储量达 37亿桶当量, 共开展数十项国际勘探和生产项目, 更有 100 余万名员工遍布全球。

 CNPC 成功地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以满足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 其有力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承诺, 更是与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得益彰。

 CNPC 将健康、 安全和环境(HSE:

 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

 管理视为自身的核心工作, 借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壮大, 并永远屹立于领先企业的不败之地。

 二、 HSE 信息系统 (一)

 系统简介 HSE 信息系统建设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一五” 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能够为 HSE 业务提供统一、 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 HSE 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HSE 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中国石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健康、 安全、 环保业务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HSE信息系统融合了国际先进的 HSE 管理理念, 设计功能涵盖了健康、 安全、

 环保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

 据悉, 已实现的中国石油 HSE 信息系统包括了 HSE 管理的 45 个业务流程, 覆盖了健康(工业卫生、 职业健康等)

 、安全(风险、 作业许可、 危险品、 应急预案、 事故等)

 、 环境(废水、废气、 废渣、 无组织排放、 噪声、 排污费、 清洁生产等)

 的业务活动,未来将按照中国石油安全环保业务的发展, 不断升级完善。

 (二)

 实施过程 2004 年, CNPC 引进了 IBM Global Services 来见证并实施世界级的HSE 管理信息系统(MIS)

 , 以此形成行业最佳实践并整合 HSE 工作基础架构, 进而加强安全性和环境保护力度。

 IBM 进行了大量的尽职调查,并且, CNPC 也于 2005 年选择了 ESS 的 Essential Suite 软件作为其 HSE的全球平台。

 新系统旨在平衡并调和 CNPC 信息, 实现 HSE 本地管理, 并加强管理团队的决策制定情况。

 CNPC 采用全局性全球方法, 同时准备实施其新型 HSE MIS– 与 IBM合作即刻向全中国多家机构部署 10 个 Essential Suite 模块–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此完备集成平台的优势。

 IBM 已将 ESS 软件汉化为普通话版本并针对 CNPC 的具体要求做出调整。

 在 2006-2007 年间, 中国石油(PetroChina, CNPC 旗下子公司)

 成为部署 ESS Essential Suite 的第一家 CNPC 下属机构。

 其实施代表了中国同类产品中最广泛的企业 HSE 合规性及风险管理软件部署。

 ESS 的集成软件平台协助中国石油(全球最大公司, 按市值标准衡量)

 改善流程,提高生产力, 节省时间/成本并为管理层决策制定者提供支持。

 这一计划在中国石油大获成功, 进而鼓励 CNPC 在其全球运营范围内于企业内部全面部署 Essential Suite。

 如今, Essential Suite 已经在 CNPC 全部 79 家子公司、 1900 家亚单位以及 18, 000 家基本单位得到了系统而成功的部署。

 已有数千名用户接受了培训, 并有 160 万条数据已通过审计并输入到该系统中。

 2007 年, CNPC 庆祝其 “安全环保年” 并通过进一步增强企业责任制、加强制度规范性、 颁布新的规章、 强化员工培训和投资建设支持性企业文化等措施, 持续改善 HSE 管理。

 所获成果十分显著, 其中包括:

 行业

 事故大幅减少, 且没有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

 健康管理—共有 31, 569 个危险工作场所经由存储于 HSE信息系统中的 25, 640 条相关信息进行检查; 共有 136, 782 名员工根据于 MIS 中跟踪到的 108, 980 条检查记录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安全管理—2007 年, CNPC 将 197241 项危险因素、 2672 项隐患及其消除或控制情况的相关数据输入到 Essential Suite 中。

 环境管理—新的 HSE MIS 还可对空气、 水以及废物排放现状和计算的最新数据进行访问。

 图 1 中文本地化版的 ESS Essential Suite 软件。

 中国石油使用该公司建立于 ESS Essential Suite 之上的 HSE 信息系统, 对工作进展进行跟踪。

 对于 CNPC 来说, 新的 HSE MIS 优势主要包括:

 · 由于系统推动了本地 HSE 管理及通信的实现, 工作量分配及企业协作情况得到了改善。

 · 得益于数据集成和标准化以及共享和发掘的改善, 数据收集和利用效率更高。

 · 使用能提供可视化、 详细、 多维、 表现力强的数据模型工具, 强化数据价值及决策制定。

 · 由于员工从琐碎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 并投身于价值更高的优先事务中, 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 将信息系统与“规划” 、 “实施” 、 “检查” 、 “行动” 方法统

 一起来, 从而加强实现 HSE 最佳实践所需的行动一致性。

 · 借助系统工具、 历史数据、 在线资源等, 确保企业范围内 HSE 管理的连续性/可靠性。

 HSE MIS 在 CNPC 的成功实施具有极大的优势, 不仅对于行政管理、HSE 部门及其它运营机构助益很大, 对公司的基本信息管理建设、 HSE 工作流程及业务决策制定均十分有利。

 为 CNPC HSE 信息系统提供软件平台, 帮助该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将HSE 打造成为保持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的强大基石, 令 ESS 引以为傲。

 (三)

 使用情况 2005 年, 按照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安排, 中国石油引进了美国 ESS 公司的 HSE管理软件, 在大港油田和独山子石化进行了试点实施。2006 年, 在试点单位成功上线的基础上, 陆续在股份公司 8 家企业进行一期推广, 2007 年得到了快速应用与推广, 目前已有 55 家企业完成了系统上线实施, 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HSE 信息系统的全部推广工作 2008 年完成。

 目前, HSE 信息系统的用户群十分广泛, 跨越了人力资源、 物资供应、 工艺、 生产、 设备、 销售等部门, 贯穿车间(站场、 作业队)

 、 企业(地区公司)

 、 专业公司、 集团和股份公司总部, 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全面 HSE 管理。

 截至 2007 年底, 系统的用户数已经达到 3万余人, 随着推广的逐渐深入, 预计最终将达到 4 万人。

 近几年, 中国石油在 HSE 管理方面不断推出重要举措, 包括与杜邦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全面推进 HSE 体系建设, 引进国际成熟的 HSE 管理平台等, 从理念上、 制度上、 手段上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两年来, 通过集团范围内应用统一的 HSE 信息管理平台, 逐步实现 HSE 业务管理内容的规范和标准; 通过统一的 HSE 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 HSE 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通过 HSE 信息系统实施, 加强了跨层级、 跨专业、 跨单位、跨部门的信息沟通; 根据已实施单位提交的报告, 通过统一的 HSE 业务管理及报表工具, 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促进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

 HSE 信息系统生成的各项报表, 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日常管理,进而达到规范和提升业务管理的目的。

 HSE 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在健康、 安全、 环境管理方面已走在国内企业的前列。

篇二: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典型案例(001):

 [物流信息化类]-全洲药业集团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以体制创新推进技术创新, 以信息化发展带动企业发展。

 全洲集团在信息化领域创新发展, 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在减少医药食品流通环节, 优化库存结构、 降低库存总量、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提升行业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 取得了显效发展, 还具有优化行业的资源配置、 规范业务流程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等, 项目具有极大的行业推广和示范作用。

 一、 信息化手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 繁荣医药物流产业经济 1、 全洲药业集团介绍 全洲药业集团始创于 1999 年 3 月, 发展成为具有医药分销、 物流配送、 零售连锁、 电子商务、 临床应用为一体, 集团化、 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医药联合产业链。

 下辖湖南全洲医药食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湖南医药贸易分公司、 全洲药业集团医疗分公司、 湖南全洲健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湖南全洲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湖南华尔力贸易有限公司、 湖南医药快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曾荣获“2006 年湖南省民营 100 强企业、 长沙市经济 100 强企业” 称号。

 2002 以来公司被湖南省银行协会评为 “守信誉企业”,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评为 “AAA 级信用企业”,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诚信经营单位” , 湖南省政府、 长沙市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单位” 和“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 ; 2006 年被列入湖南省“十一五” 培育发展的 50 个产业集群 100 个核心骨干企业。

 图 1 中南地区最大的医药食品物流中心——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全景图 2、 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介绍

 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是全洲药业集团医药产业链中的核心项目, 是集药品、 食品、 保健品、 中药饮片、 医疗器械的批发、 代理、 零贸连锁、 产品展示、 多方物流、 产业信息平台和强大资金链、 产业链于一体的专业市场群。

 总占地面积 72 亩, 总投资 4.8 亿元, 设计规模超过 100 亿元, 总建筑面积 4.9 万平方米, 仓储面积 3.5 万平方米, 库存容量 60 万箱, 日吞吐量 6 万箱, 日处理订单 2000 单, 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食品物流中心。

  图 2 全自动高价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一角 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自动高架立体仓库(AS/RS)

 , 层高 24 米, 共有 14568 个托盘位,入、 出库量均为 30000 箱/8 小时。

 采用日本进口轨式堆垛机、 辊轮式输送机、 红外线遥感温控系统等先进的现代物流设备, 全自动化操作。

 滑块分拣机、 德国 SICK 扫描器、 DPS 电子标签和 RF 手持条码扫描仪, 结合条形码技术, 实现货物半自动分拣作业。

  图 3 自动分拣系统作业图

 图 4 德国进口扫描仪及控制系统一角 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运营以来, 得到了国家、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原国家经贸委“双高一优” 重点项目; 湖南省建设厅和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重点建设项目; 国家发改委“信息化示范工程” ; 国家发改委国家预算内国债资金专项扶持; 湖南省唯一一家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的企业; 中国第一家医药公共保税仓库; 湖南省 “十一五”培育发展的 50 个产业集群 100 个核心骨干企业; 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大标志性项目; 国家信息产业部“倍增计划” ; 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等。

 二、 全洲信息化建设核心项目 全洲药业一直以来致力于从现代物流行业的高度, 进行系统思考和持续创新, 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身信息化水平的同时, 投资开发了全洲药业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 它将物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有机整合、 资源互动、 信息共享, 真正发挥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 发挥“第三利润源泉” 效应, 降低社会总体物流成本。

  图 5 全洲供应链一体化信息系统架构图 全洲信息化项目建成了一个包括集成化的物流管理、 批发管理、 零售连锁管理、 采购管理、 质量管理、 供应商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 价格管理、 WCS 控制管理、 订单管理、 电子报关等一体化信息系统。

 项目总投资 4215 万元。

 1、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优化产业结构 全洲信息化项目主要依靠电子数据交换 EDI 以及 Internet 的信息技术使销售、 配送、 生产、 采购等信息达到高度共享。

 供应链上各企业掌握了供应链中物流的流动信息, 企业及时根据信息进行调整。

 全洲药业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按照立足湖南、 拓展中南、 延伸全国的模式进行。

 以长沙总部物流中心为中心, 辐射全国, 能支撑的业务机构为区域物流中心 5 个、 物流分拨中心 5 个、 零售连锁店 1000 个, 涉及全国各地供应商、 分销商及消费者。

 从项目投入运营以来, 全洲建立起了供应链新型管理模式, 将医药食品的物流企业、 生产企业、 贸易企业、 金融机构、 担保机构、 保险公司等各公司有机链接、 协同运作, 完善了公司及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优化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管理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降费增效, 构建企业和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建设提供医药食品后勤保障, 成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重要推手。

 2、 全洲 e 药快线, 创新营销模式 在全洲药业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 依托集团强大的药品购销网络优势和全洲物流港先进的业态规划与设备资源优势, 全洲药业集团斥资 4000 万, 开发出湖南第一家垂直于医药行业的门户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全洲 e 药快线” 。

 它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 银行、 药品生产单位、 医药信息服务、 物流配送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运用现代高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做载体高效率、 低成本地从事 BtoB 医药药品交易活动。

 通过Internet 为用户提供安全、 可靠、 开放并易于维护的一整套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图 6 全洲医药电子商务架构图

 图 7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系统图示 全洲 e 药快线具有传统销售无可比拟的优势, 商家可全天候足不出户, 一目了然地查阅万种药品信息, 掌握行业动态, 并能通过网络咨询、 网络定单、 网络竞拍、 网络开票、 网上支付等一条龙操作, 实现远程交易的电子化操作。

 不仅方便快捷、 安全高效、 省时省钱, 而且能对订单动态、 全程跟踪, 从而使客户在医药贸易、 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 货物订购及资金往来等方面, 实现行业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表 1 第三终端药品采购传统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对比表 三、 推动信息化建设, 应用价值及行业示范效益显著 全洲信息化项目具备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 仓储作业信息平台、 电子口岸服务平台等运作系统, 通过 3PL 和 4PL 等物流服务, 对工业、 商业和连锁零售等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达到优化整个产业链, 改善流通环境; 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迎接医药物流行业全球化下的新竞争; 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倍增计划” , 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级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

 湖南省软件评测中心、 湖南省电子产品监测分析所经过专业测试, 在《项目测试报告》 中高度

 评价了该系统的功能适合性、 准确性、 安全性、 易用性; 湖南省软件评测中心还对使用该系统的企业进行了后期跟踪调查, 许多企业表示该系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库存的准确性,且系统运行稳定, 故障率低, 结构简便、 安装调试时间短, 维护方便, 另外在节能降耗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系统管理效益表如下:

 表 2 系统管理效益表 全洲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可支撑销售收入 100 亿元的运营规模。根据实际运营效益, 以现阶段 50 亿元的年销售额为例, 通过对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与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前后可以量化的运营成本进行对比得出项目的经济效益(见下表)

 。

 表 3 项目经济效益表

 全洲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是基于社会化供应链物流、 面向公共应用的系统工程。

 以企业长期积累的信息资源和已完成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着眼整个湖南地区的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所进行的信息化系统规划, 目的是为行业中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搭建一个医药物流外包管理平台, 以促进医药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 实现了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 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的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并满足医药企业供应链物流业务处理的需求。

 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具有优化行业的资源配置、 规范业务流程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等功能, 因此该项目具有极大的行业推广和示范作用。

 全洲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不但使全洲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为促进湖南省的医药生产厂家、 流通企业的有序竞争与产业聚集搭建了一新的平台, 而且随着应用的逐渐深入, 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技术、 新功能也在开发中, 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终将促进湖南、中南乃至全国医药产业的大发展。

篇三:信息化典型案例

教育研究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柳立言1 袁 秦雁坤 1 袁 闫寒冰 2渊1.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袁 上海 200062曰2.华东师范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袁 上海 200062冤[摘 要] 信息化在推动教育公平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袁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遥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了包括经费保障尧设施保障尧教学资源保障尧人员保障尧专业发展保障尧管理保障六个维度袁均衡尧优质尧个性三个层次袁描述性与评价性两个方面的立体分析框架袁选取国内外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 30 个优秀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袁研究发现消除教育薄弱层面的案例袁主要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的教研培训曰满足教育优质资源层面的案例袁更为注重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资源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曰支持教育个性化发展层面的案例袁更关注资源的适应性和资源的应用方式袁侧重利用新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袁精准地促进学生的适应性发展遥 研究提出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进阶之路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转变保障机制袁需要弥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结构性短缺和专业发展的短板袁更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来促进动态监测与调整遥[关键词] 教育公平曰 信息化曰 案例分析曰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柳立言渊1980要冤袁女袁宁夏固原人遥副教授袁博士研究生袁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遥E-mail院nxlly@163.com遥 闫寒冰为通讯作者袁E-mail院hbyan@dec.ecnu.edu.cn遥DOI:10.13811/j.cnki.eer.2021.05.005教 育 信 息 化基金项目院201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野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18ZDA335冤一尧引 言近几年来袁 我国政府一直矢志不渝地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袁 诸多机构和公益组织也加入到相关行动中来袁 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遥随着社会的发展袁野教育公平冶的内涵不断发展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袁解决野教育公平冶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遥一方面袁满足不同情境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需求的优秀案例不断涌现遥另一方面袁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袁 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项目出现了强投入弱产出尧强建设弱应用袁初期效果好但后续衰减严重等现象袁 严重影响了信息化项目的长期成效遥 那么袁在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袁具有可持续性的优质项目具有什么特征钥 指向不同教育公平内涵的项目又具有什么特征钥 提取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对标检查尧提升相应项目的实施质量与可持续性程度遥本研究选取来自国内外的 30 个典型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优秀案例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多案例研究法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分析模型袁运用质性分析软件对样本案例进行编码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促进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袁并对当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分析尧提出建议袁以期为我国的教育公平推进提供有益借鉴遥二尧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研究分析框架建构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源于生态学理论袁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袁可持32。

 。. .。

 。

 2021 年第 5 期渊总第 337 期冤续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 [2] 袁逐渐被引入经济尧社会等领域遥 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国家尧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尧社会经济关系和活动的管理袁又包括对项目或者系统内部的可持续发展管理 [3] 遥 2015 年联合国通过了叶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曳袁其中有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目标被确定为野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袁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冶 [4] 遥可持续发展主要用于定义政府尧 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5] 遥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往往是项目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 [6] 袁其目的是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为决策提供系统的评估袁 确定后期应该采取的行动袁使得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 [7] 遥 评价的方法观通常有三种院其一袁发展过程观袁比如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标量化的评价研究[8] 曰其二袁系统绩效观袁比如从面向结果的绩效指标来系统量化评估生态环境袁社会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或者各要素的综合影响 [9] 曰其三袁管理工具观袁比如构建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袁用以描述和分析管理组织中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遥 这种将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相统一的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具体直观地分析和评价项目袁所以也常常被用在教育指标的分类中 [10] 遥渊一冤面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面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袁我国学者也有从描述性指标即基础条件保障角度进行研究遥 例如袁 有学者提出要使得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掌握现有基础设施状况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袁定期更新设备袁做好运维管理袁培养和用好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 [11] 遥 也有从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袁例如袁学者张进宝认为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袁除国家应保证有效投入外袁充分调动内外部力量袁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的制度化与透明化袁构建基于内外互动的教育技术应用支持服务体系 [12] 遥 也有学者提出以投入尧组织和评估的制度化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 [13] 遥 还有将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袁认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要从外部因素袁 包括资金尧人才尧技术上的保障支持袁内部因素要从管理和评价尧设备维护和更新的可持续等方面进行保障 [14] 遥整体来说袁这些研究或是指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从理论层面提出解决策略袁为构建本研究分析框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遥渊二冤面向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的共识袁 国内外学者们围绕此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遥例如袁Cojocariu 等人认为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远程教育变得容易袁教育中的在线学习尧开放式学习尧基于网络的学习尧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都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的 [15] 遥 Singh 等人认为袁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学习更具灵活性袁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或者与其他人互动 [16] 遥 Watson 和 Gemin 研究了在线教学可以让贫困的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袁 指出不仅仅高等教育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袁 初等和中等教育水平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获得课程资源袁 而且这种方式对于经济贫困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17] 遥 Basilaia 等人更是认为在 2020 年致命的疫情传播中袁需要通过在线学习来保证教育的可持续 [18] 遥 我国通过多种路径和方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袁这些也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 遥 我国学者的研究袁有对在不同地区开展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袁 有对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和方法袁 也有对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绩效进行一定的评估研究 [20] 遥 然而目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策略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袁较少对已有实践案例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遥渊三冤分析框架构建根据经典理论袁主要是从经济尧资源尧人员尧环境尧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21] 遥 本图 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框架33。

 。. .。

 。

 电化教育研究评价性指标维度 评分标准经费保障可持续程度 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袁形成经费持续投入的机制管理保障可持续度 通过政策尧规范尧章程等袁形成支持项目持续实施的管理机制设施保障可持续度 基础设施健全袁并体现出对运维更新的重视教学资源保障可持续度 教学资源质量高袁适切性良好袁并有更新补充的运作方式人员保障可持续度 关键人员配备齐全尧专业素质良好尧兼具良好的信息素养专业发展保障可持续度 针对关键人员有专项的教研与培训支持研究将此评价维度映射到教育领域袁结合本主题的相关研究 [11-14] 袁并在与相应案例不断互动的过程中袁修订表述提升其适应性袁形成了基于可持续发展中的指标分类袁包括经费保障尧设施保障尧教学资源保障尧人员保障尧专业发展保障尧管理保障六个维度袁然后从均衡尧优质尧个性三个层次袁描述性与评价性两个方面来构建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分析框架袁如图 1 所示遥 均衡尧优质尧个性三个层次分别对应消除薄弱需求的低位公平尧满足优质资源需求的中位公平尧支持个性发展需求高位公平 [22] 袁以此来区分不同层次目标指向的项目遥三尧研究设计渊一冤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对国内外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 30 个优秀案例进行分析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梳理项目现有状况袁评估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袁探究提升空间袁提出相关建议遥 主要回答三个问题院渊1冤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是什么钥渊2冤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的项目有哪些典型特征尧优秀做法和发展空间钥渊3冤指向均衡尧优质和个性三个目标层面的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特征方面有什么区别钥渊二冤案例选取为回答以上研究问题袁本研究在遴选案例时采用如下标准院第一是优秀案例袁广泛收集来自教育部科技司尧中央电化教育馆等权威教育部门推选出的国内外典型案例曰第二是已显示出可持续特征袁所选案例开展时间最早是 2001 年袁 最晚也是从 2015 年开始袁分析维度 描述性指标 编码描述经费保障联合机制投入 国家尧地方尧学校尧企业或公益组织等联合支持政府投入 国家经费支持袁地方政府经费支持其他投入 其他经费支持曰如学校自筹经费袁其他项目或公益经费单独支持管理保障行政政策 国家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尧法规等相关办法专项管理机制 专门设立了项目管理的机制和设置了管理组织袁有针对教学模式专门的管理机制内部管理办法 项目内容管理办法或学校内部管理办法设施保障软硬件建设 信息化软硬件配置情况袁有基本的基础设施尧教育软件尧教学工具网络建设 网络情况袁如有线无线尧网速尧网络连通覆盖等等运维更新 项目有后期的跟进袁有运维保障袁对软件系统有更新保障教学资源保障外部帮扶资源 包括政府尧社会或者帮扶方提供的课程资源尧名校名师提供的资源尧企业定制的资源内部自建资源 根据需要自发建设的资源双方共建资源 帮扶方和被帮扶方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的资源人员保障管理人员保障 有项目的管理人员双方教师保障 学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术人员保障 有信息技术人员专家指导 有专家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管理人员培训 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袁有可持续发展的储备教师培训 学科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信息化技术人员培训 信息技术人员参加培训袁保障项目技术支持可持续表 1 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案例的描述性指标表 2 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评价性指标34。

 。. .。

 。

 2021 年第 5 期渊总第 337 期冤且均持续至今袁从时间维度上持续性特征明显曰第三是覆盖不同的公平层面袁通过专家小组研讨袁对案例所属的公平层面进行判断袁 确保所选择案例在均衡尧优质和个性三个层级上均有所覆盖遥基于以上标准最终选择了 30 个案例遥 其中在教育部要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基金成果叶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曳中选取的国际优秀案例 6 个袁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案例中选取国内案例 24 个遥渊三冤研究工具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两轮专家咨询袁本研究从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两个方面设计了用于案例分析的内容分析类目表遥描述性指标是为了反映项目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基本条件遥经过对优秀案例的典型特征进行两轮编码试测袁对二级类目进行分解和调整后形成具体的编码描述袁见表 1遥评价性指标则是为了分析评判相应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袁专家据此指标进行评判袁本研究对六个维度的评价性指标设计了案例分析评价表袁 见表 2遥每项维度均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形式袁5 分代表最好袁1 分代表最弱遥渊四冤研究过程针对案例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袁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袁 利用 NVivo11 Plus 软件对 30 个案例的原始文本资料导入后袁根据描述性指标的编码规则建立案例节点袁根据内容分析类目表对案例采用自上而下手动类属编码袁编码示例如表 3袁完成后利用矩阵交叉等方式进行分析遥编码采用研究成员背靠背编码方式进行袁研究成员均为熟悉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的科研人员袁能够胜任本次研究的编码工作遥 编码 Kappa 系数为 0.83袁间信度较好遥对于评价性指标袁则采取专家焦点小组的方式袁由 8 名专家通读案例后袁根据标准对案例就六个评价维度进行评分袁最后对各个维度的专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遥四尧数据分析渊一冤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描述性指标对应的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袁通过对优秀案例类属编码后定性比较分析袁如图2 所示袁经费保障中政府投入仍然是主要方式曰管理保障上大部分项目都建立了专项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办法曰在设施保障中袁除了保障基本的软硬件外袁网络建设也逐渐被重视曰资源保障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曰人员保障中重视对学科教师的配备曰较为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遥图 2 描述性...

篇四: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典型案例(009):

 [节能减排信息化类]‐《2008‐2010 年福建省企业信息化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09 年 04 月 21 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 和《信息产业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 加速全省企业信息化进程, 提高我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特制定本方案。

 一、 现状分析近年来, 尤其是 2004 年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 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 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成效显著。

 (一)

 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逐步完善一是信息化传输网络逐步完善。

 全省基本建成一个结构完整、 技术先进、 门类齐全、 高速率、大容量、 遍布全省城乡 的基础传输网络, 具有视频、 语音、 图像、 数据等综合信息的传输能力。

 目前全省电信用户总数达到 3291 万户, 其中,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 1482万户和 1809 万户, 普及率分别为 41.65%和 50.84%。

 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数据业务用户达876 万户, 全省互联网网站总数、 网民总数、 域名总数均进入全国前列。

 93.0%的企业有网络出口, 3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

 二是信息化推进队伍不断壮大。

 已经形成了一批整合了众多软件产品, 融合了各成功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批能充分把握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 善于学习、 引进、 消化、 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并能结合国情进行自主研发的软件提供商; 一批能为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服务商。

 三是信息化应用层次和范围不断扩大。

 与前几年相比,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逐步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过渡, 技术应用也逐步转向集成与综合, 数据共享度有较大的提高。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中、 小企业、 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有较大提升, 移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网络传真、 企业邮箱、 短信群发等更多、 更便利的信息化小产品在更多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明显的效益。

 (二)

 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初步发挥作用前些年我省重点扶持实施上百家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发挥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效应。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 示范项目的作用逐步减弱,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逐步为企业、社会所认识和接受。

 近两年来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重点推进一批能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达到了“扶持一个, 带动一批” 的明显成效。“数字福建” 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商务领航发展迅速, 至 2007 年底, 全省使用商务领航的中小企业 6 万多家, 占全省 20 多万家中小企业的 30%, 在平台上运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已有 30 多种; 福大自动化公司协同上游 300 多家工控行业制造商为全国2 万多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工业自动化、 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化服务, 效益显著; 福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已为 287 家医疗机构和 242 家药品配送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接, 完成网上药品采购额 58 亿元; 福建省塑料管道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陶瓷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厦门德茂信息技术公司承担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也取得明显效果。

 (三)

 电信运营商主动融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电信运营商主动融入、 主动对接、 主动服务海西信息化建设, 信息服务的领域由传统个人话音服务不断向为企业提供综合化、 宽带化、 多媒体的数字数据通信服务拓展。

 如:

 福建移

 动已为全省超过 300 万个用户提供“银信通” 业务, 为近 4 万家企业提供“企信通” 行业信息化应用, 为 2 万多家物流企业提供“物流通” 终端定位服务; 福建电信通过“商务领航”为 6 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福建联通大力建设福建省企业信息化无线综合服务平台、“宝视通” 电视会议系统、“平安信息化” 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项目, 不断拓展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 福建网通建成了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 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数据以及信息化应用服务; 福建铁通以“商务新动力” 客户品牌为核心, 积极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 目前已发展用户 500 多家; 福建卫通大力推进卫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用, 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监控平台与省交通厅大平台的联网对接。

 (四)

 闽台企业信息化项目对接取得实质性突破据初步统计, 全省已有 20 多家台资信息化服务商落户厦门、 福州等地。

 通过闽台两岸软件行业协会牵头, 2006 年签署了《闽台纺织产业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书》, 一批企业信息化服务项目正在逐步推进。

 如, 台湾汉门与福州易达信联合创办了福建汉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纺织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首批在长乐市 15 家纺织企业进行的信息化改造顺利进行, 实施效果明显。

 (五)

 企业信息化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制订了《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十一五” 规划》、《福建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十一五” 规划》 和《福建省电子商务“十一五” 发展规划》 等一系列文件, 在规划、 政策、 资金等方面为全省推进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是开展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资质认定和建设监理资质认定工作; 三是通过各级党校、 行政学院、 专业公司、 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采用培训班、 专题讲座、 自学考试等形式, 对公务员、 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受训人数达 10 万多人次; 四是相继举办了“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宣传月”、“信息化助力海西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信息化解决方案巡回交流推介会” 等一系列活动, 评选表彰了一批“福建省首届企业信息化优秀服务商” 和“福建省首届优秀信息主管(CIO)”, 并组织境内外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典型经验,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总的看来, 近年来我省企业信息化已有长足的发展, 但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

 一方面是企业信息化水平总体仍然偏低, 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比较明显。

 多数大企业尤其是外资、 台资和国有大企业, 信息化程度较高。

 但受限于认识、 资金和人才瓶颈, 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仍然较低; 另一方面是各部门的企业信息化推进力量还需进一步融合, 政府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 电信运营商、 信息化服务商、 软件提供商等方面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结合, 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 目标任务今后三年, 我省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目标为:

 ——建设海峡西岸“两化” 融合的先行区。

 加快推进两方面的融合:

 一是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 农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融合,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显著转变; 二是充分发挥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 进一步加强信息产品制造商、 软件提供商、 信息化服务商、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行业协会等信息化推进力量的有效融合, 形成合力, 共同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三是加快推进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融合, 促进电信网、 广电网、 互联网的融合与综合应用, 减少设备与网络的重复投资, 提升系统的集成度, 促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社会信息化项目的融合, 发挥规模效益。

 ——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参照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衡量, 全省企业信息化指数在 2005 年 32 分的基础上, 争取 2010 年底达到60 分, 比 2005 年增长一倍左右。

 ——有效推进闽台信息服务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各种方式, 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闽台两地的“五缘” 优势, 争取成立海峡两岸企业信息化合作联盟, 建立两岸企业

 信息化交流协作机制, 有效推进两岸企业信息化合作交流和信息服务项目对接。

 ——初步建立起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

 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 基本建立起适应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要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 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信息化服务商, 培养一批既懂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能有效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 CIO 队伍。

 主要任务是:

 第一, 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E/CAPP/PLM 等), 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和产品协同设计,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二, 推进信息技术在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大力推进 CRM/SCM/DRP/ERP/URP 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推动企业管理和业务模式的重组与优化, 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 推进电子商务升级应用,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第三, 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机械制造、 纺织服装、 轻工食品等本省优势传统产业, 推广应用嵌入式软件, 实现制造装备数字化和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 提升传统产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第四, 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和安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节能减排, 重点在煤炭、 冶金、 建材、 陶瓷等高耗能行业、 高危行业中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 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 提高生产精确度和资源利用率,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第五, 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服务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加快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 尤其要大力推进 B2C、 B2B、 C2C、 B2G、 G2C、 G2B 的应用, 提高流通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推进信息技术在“三农” 企业中的应用, 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工作重点加快信息化推进力量的融合, 大力促进各类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开展联动服务, 以全省 20多万中小企业和 130 多万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对象, 充分发挥信息产品制造商、 软件提供商、信息化服务商、 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各自优势, 鼓励采用 ASP(应用服务提供)

 或 SaaS(软件即服务)

 方式, 共同推进各类综合性、 行业性和专业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扶持一个, 带动一片”, 以加快全省企业信息化进程。

 重点鼓励扶持以下三类项目:

 (一)

 支持综合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数字福建“十一五” 专项规划》 确定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的有关要求, 继续推进“数字福建”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增加信息化应用产品,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同时, 推进其它电信运营商与信息化服务商的合作, 或由有实力的信息化服务商牵头运作, 争取再联合建设 1~2 个综合性、 规模大、 有影响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形成“互动互补” 的格局。

 初步计划继续重点推进的项目:

 省电信公司承建的“数字福建” 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省移动公司承建的“企业动力” 福建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和省联通公司承建的福建省视讯综合应用平台 (福建省企业信息化无线综合服务平台)

 等(由省企业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 省信息产业厅、 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二)

 支持行业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我省优势传统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 扶持建设一批工业和服务业类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尤其要立足产业集群, 支持一批以产业园区(基地)、 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争取在条件成熟的每个工业和传统服务业行业扶持建设 1~2 个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化普遍服务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初步计划继续重点推进的项目:

 福建省煤炭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陶瓷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食品加工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鞋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建设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台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农业农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医药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由省经贸委、 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分别安排扶持和负责推进)。

 (三)

 支持专业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 扶持有线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 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网关、 安全认证建设。

 加强物流信息空间信息共享应用, 促进“铁海公航” 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 推进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业的有效对接以及我省物流信息平台与中西部的连接。

 加大投资贸易、 项目交易、 名品防伪、 企业征信、 国际贸易、 网络安全监控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性的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 初步计划继续重点推进的项目:

 福建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海峡西岸网上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福建省可视化应用协同和内控管理服务平台、 福建省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分销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供应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福建省企业信息系统 IT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和省通信管理局分别扶持和推进)。

 四、 主要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合作政府层面。

 加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省直各部门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整合资金、 政...

推荐访问:信息化典型案例 信息化 典型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