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3篇)

时间:2023-05-03 09: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67.5(套)有取近似数67.68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67.5,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67.5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

  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76.74,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76.74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0.74这个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3.39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11.3,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11.3,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450000平方厘米

  450000÷(80×80)≈70.31(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

  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篇二: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今天上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取近似值。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问。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比我想象的好,通过展示自学心得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去尾法”、“进一法”的例子,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展示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李枝蔚把原本该用去尾法的理解成要用进一法。班上同学指出她的错误后,我马上说:“究竟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看来够让人迷惑的?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不混淆?”孩子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面红耳赤。最后集合全班同学的发现,大家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准备材料上要用进一法,就是要准备充足一点,比如装香油时准备瓶子的数量,做衣服准备的布料等;在生产产品和购物时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就是不能有残缺,比如用丝带能包装几个礼品盒,用面粉能做几个蛋糕等。

篇三: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套)有取近似数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这个

  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XX平方厘米

  XX÷(80×80)≈(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

  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推荐访问: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课后 反思 进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