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8篇

时间:2023-04-29 19: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摘要:课堂导入就像一把钥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先声夺目,引人入胜,能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抓住学生的心,赢得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自己在这几年实践教学中尝试过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果每位老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课前导入的设计,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课前导入,甚至有人认为导入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上课时总是千篇一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听等等。长时间如此,学生怎么可能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呢。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重视课前导入,一是因为: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但课时少,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较少。二是因为: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在课堂上,时常能看到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兴趣,对信息课不够重视,整个课堂缺乏活力。如何在一开始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导入上下功夫。下面是我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尝试过的几种课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教师利用知识的连续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我在讲引导层动画时,首先展示了两幅上节课学生制作比较好的动作补间动画(飞机的飞行,露珠的滴落),让学生分析飞机和露珠的运动轨迹——直线运动。教师提

  出疑问: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运动,都不是直线运动,例如,现在冬天到了,飘落的树叶,在风中风舞,就是典型的曲线运动。接着教师展示一幅事先制作好的枫叶下落的动画,引出今天的主题。这种导入法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连接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这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二、前后对比导入法

  将没有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与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进行前后对比,突出新知识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中比较独特的导入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图像修复这节课时,上课前,播放了一组修复前与修复后的对比图片,学生形成视觉冲击,感受图像修复的神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在讲word文字排版时,很多老师一上课就直接给学生演示如何设置字体、字号、行距等。学生可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设置字体、字号、行距等,就容易出现老师上课讲的都会,下课碰到实际问题,就不会的现象。不如换个方式,上课前,展示一个已经排版好的文档和一个没有排版的文档,让学生对比这两个word文档,学生自会感受到文字排版的好处,学习兴趣自然就高,教学效果肯定就好。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开启智慧的闸门,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能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上次在交大附中听杨老师的课,导入部分,印象非常深刻。课题是形状补间动画,首先老师说:大家一起猜——看看他是谁,接着展示以下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是一个一个出现。

  提示一:他是我国一部章回体小说的主人公。

  提示二:他敢于向权利挑战,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

  的情怀和追求。

  提示三:他机灵勇敢,曾漂洋过海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得高超本领。

  提示四:他曾大闹天宫,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师傅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提示信息设置的是由难到易,吊足了学生胃口,学生兴趣高涨。到第三个提示信息时,有少部分学生能猜出是孙悟空,显示出第四个提示信息时,学生都确定了是孙悟空。接着老师说: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老师也有七十二变,学生都不相信,老师顺势就展示一个事先制作好的“老师头像变孙悟空”的形状补间动画。就顺其自然导入到今天的新课,形状补间动画,最后上课的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的高兴。

  四、趣味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自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以玩游戏、讲故事或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视频等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我在讲选择结构时,引入了一个猜U盘价格的游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重,好胜心强,卯足了劲,就想猜对。猜错了会有提示高了还是低了,通过几个回合,学生终于猜对了,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学生情绪高涨。我就乘热打铁,你们能编出这个游戏吗?由于学生接触程序的时间不长,他们对程序感到很神秘,感觉应该很难,他们自己怎么能编出来呢。老师揭示谜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如下的三行代码,就可以完成。

  Ifprice<80thenmsgbox“低了,再试试”

  Ifprice=80thenmsgbox“恭喜你,答对了”

  Ifprice>80thenmsgbox“高了,再试试”

  学生不可思议,老师激励学生,只要认真学完今天的内容,你们每个人甚至都可以编写出比这还难的游戏程序。

  五、情景导入法

  教师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情景创设对事例的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找出合适的例子,使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素材的积累。

  在讲高一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课前播放一段甲方乙方电影视频片段“打死也不说”。引出让人保守秘密不可靠,那让计算机保守秘密就可靠吗?学生思考:计算机保守秘密不可靠的因素有哪些?有什么解决办法?自然而然引出加密,接着学生体验加密程序和解密程序,顺其自然地就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当中。

  六、热点实例导入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每天都有新的、热点的事物出现。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热点实例导入新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去年给初一讲搜索引擎时,当时苹果手机在国内正热。上课时,我先展示了一个苹果手机图片,这对学生来说不陌生,都知道。接着我就问:那你们知道苹果公司的标志:为什么是一口被咬掉的苹果,有什么特殊含义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基本都不知道,那我们如何找寻答案,顺势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搜索引擎的使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

  力振奋的内心,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1]。”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课堂导入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有目的性。所设计的导入应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使内容和形式两者达到和谐统一,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要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2]。如果长时间使用单一的导入方式,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导入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导入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做好铺垫。

  三要简洁明了。课前的导入是引子,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因此,导入要简洁明了,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发其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重视导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有意义地开展学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但无论选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并且能紧扣教学内容,切忌千篇一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巧妙、以趣启思,能起到“导火线”、“催化剂”的课堂导入,能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充满活力,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之一,它用于上课的开始,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结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个例子来进行阐述:

  一、复习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如在学习启动“画图”程序和认识“画图”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我就是先让学生演示已经学过的“写字板”程序的启动方法,并指名说出“写字板”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启发学生:““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与“写字板”基本相似,你能试着自己启动吗?这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尝试出打开画图程序的方法,从而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并促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迁移。

  二、悬念导入法。

  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

  如在学习“复制”和“粘贴”文字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同学们设置悬念:“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比赛,你随便说几个字,你用嘴说,我在电脑上输入,我保证比你说得快,你信不信?”“不信!”回答声不但异口同声,而且声音非常洪亮,这也正是我预料之中的。“不信我们就来比试比试,谁来出题?”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地站了起来,“我们就说教室前边的校训吧‘团结勤奋,向上健美’,好,开始!”。我第一遍把字输入的时候,明显落后于口述的学生,但是,我用键盘的快捷键操作方法把这几个字进行了复制,然后开始粘贴,很开,口述的学生就跟不上了,同学们的表情也由自信转为了惊讶,无不睁大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能这样快。这时候我适时发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取胜的吗?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很容易学会,你想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复制、粘贴”,你想尽快学会吗?”“想!”声音异常响亮,“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

  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

  三、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情趣导入法是一种非常能引人入胜的方法。

  如四年级在刚开始学习用“金山电子幻灯”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时,“金山电子幻灯”软件同学们是第一次接触,演示文稿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对于同学们来说几乎是零,上来就讲效果一定不会太好,为此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宣布了学习内容之后,一提到演示文稿,同学们果然一脸茫然。于是我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课件,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广播功能播放给同学们看。刚播出第一张演示页,我就听到了惊叹声,接下来我看到全班同学无不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了似的紧盯屏幕。那美丽的背景、漂亮的字体、栩栩如生的动画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同学们深深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演示结束后,我适时发言:“刚才的演示文稿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手制作一个?”“想!”,我听到了非常响亮的、坚决的回答声,这声音使我震撼,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从平时上课气氛不是特别活跃的四〈2〉班同学的口中听到如此响亮的声音。我知道我这堂课的导入成功了,它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学习“争做电脑小画家”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课前制作好的电子画册,其中都是用画图软件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在课件中还加上了背景音乐。在欣赏时,那美丽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当老师说出这些就是用“画图”软件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用“画图”软件来画画时,孩子们激动不已,跃跃欲试。可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导入。这样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四、游戏导入法。

  如在学习认识键盘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教学中我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首先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不光你们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喜欢玩的游戏很多,其中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我想现在给同学们表演一下,你们愿意看吗?这时候我来演示金山打字2003中的“太空大战”、“激流勇进”和“拯救苹果”等打字游戏。这些游戏设计得非常有意思,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演示完毕我提问:这几个游戏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想不想玩?那要先回答一个问题:

  谁能说一说打游戏的时候最难过的也是最有意思的是哪一关?学生答(关底)怎样才能打到关底?能直接到达吗?“不能,要闯过很多关卡才能到关底。”

  “那我告诉你们,我刚才玩的几个游戏就是关底,你们要想玩这几个游戏,也要先闯过几个关卡才行。这几个关卡是1、认识键盘

  2、学会正确地键盘指法

  3、能够盲打

  老师也是一关一关闯过来的,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完成闯关任务吗?

  好,那今天我们就来闯第一关。”这样导入,不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三: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要从如何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出发,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迅速得到抑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以下五种典型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大纲式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种直奔主题的方法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讲、练、讨论、作品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和巩固重点,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使用frontpage创建站点时,教师可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示学习目标:①掌握创建站点的方法;②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这种直白的导入方法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强的导向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二)温故导入法教师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

  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导入法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结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作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个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找出相似和区别的地方。这样做,学生能很快的熟悉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个软件。

  (三)情境创设导入法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主题中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故事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导入法对事例的选取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能找出最合适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素材的积累。在教学中发现最为妥当的例子,就可以大胆使用,但不可生搬硬套,使事例缺乏说服力。

  例如学习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排序时,教师可先与学生讨论并展示出**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食物,并了解它们各自包含的营养成分。为了更好的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师让学生帮忙,快速准

  确地比较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但教师早已得出结论。在学生疑惑而又期盼的神情下,教师趁机解惑——用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来解决,从而引出新课。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也很活跃。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行为先产生,然后自然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既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旧内容的复习和过渡的自然,又要对新知识做出概括性总结,以问题形式进行表述。而且问题在提出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富有启发性和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趣味导入法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猜谜、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计算机安全使用道德时,由于涉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师纯粹地跟学生讲相关知识点,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听的兴趣不大,自然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相关计算机病毒引发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看法,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和使用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篇四: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篇五: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是教师在课堂的有效导入。有效的课堂入,能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使师生能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切实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呢?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导入不精练,占时过长。

  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上过分强调导入,创设导入的情境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处于一种长时间的情绪亢奋中,会影响课堂的主题教学。

  2.偏离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师设计的导入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逻辑相关性,偏离教学主题,使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问题学习,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影响教学效率。

  3.导入方法一成不变,缺少创新。课堂教学的导入没有固定的套路,但如果导入千篇一律,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没有有效的导入,自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导入的作用,只有效的课堂导入,才可能使课堂更有效。

  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主要原则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要进行有效的导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1页

  .育教学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以下的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欢乐、惊诧、悬念等氛围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并内化学习

  动机,从“要学生学”转变成“学生要学”。

  2.新颖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课堂的引入方式上。这就需要引入具有新颖性。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的氛围。

  3.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一定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

  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课堂导入讲究的是“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的是慧眼选择,2页

  .巧妙设计。导入可以是故事、游戏、硬件、道具、实际问题、历史名题、热门事件、图片、视频等。理想的新课导入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来设计。有效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生活导入法和竞赛导入法等。

  3页

篇六: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方案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话,课前导入正是扮演着这种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导入旧知和新知之间的“桥梁”,好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投入新课学习状态;对于小学的课堂教学,如果导入不当,也就是说导入不紧凑、不简炼、无兴趣,学生在开课时就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趣低落,那么整堂课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方法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向学生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导入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课堂导入要简洁

  现代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讲究时效性,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力。而课堂导入起到的是过渡的作用,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课上教师要力求做到简洁,通过简单的故事、游戏、实验、问题导入新课。也就是说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思维活跃起来,引起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知识上都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巧用多媒体

  直观演示

  多媒体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巧用多媒体技术将形、声、色集于一体,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去感受,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六年级

  圆柱的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瞧,课件播放(把圆柱分成很多的扇形的画面,),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分的吗?

  生1:把圆柱平均分的。

  生2:把圆柱平均分成16份。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首先把圆柱平均分成16份,八份一组,分成两组,再把两组拼在一起,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也就是把圆柱转化成。

  师:今天,咱们就用拼一拼的方法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动画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产生好奇,为后面学习总结圆柱的体积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动画演示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为教师引入新知奠定了基础。

  教学导入在实践上虽然很短,但是它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处处考验着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艺术。在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完善教学理念,注重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成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注意现代化手段的使用,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总之,课堂导入要激励、唤醒、鼓舞,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应当在教学导入中丰富教学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篇七: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技巧

  作者:李海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4年第1期

  江西宁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宁都六中)(342800)李海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锤”,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将信息技术课中的导入技巧整理如下。

  一、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指出:增强兴趣、激发动机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表现为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课堂导入首先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为目的。有兴趣,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地学,才能持久地热爱所学的学科,化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有趣。例如,在讲解《Flash中引导层动画》时,我先展示几幅SWF动画图片:曲线飞舞的蝴蝶动画、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图片、NBA球星科比投篮的抛物线入筐的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纷纷询问如何制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引导层动画的方法来。

  其次,还可以创设一些活动导入,比如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恰当的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正如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就是说学习的直接动机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引起的。

  二、设置悬念,增强学习引力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能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所以,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一节时,教师课前可以以提问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图片文件、剪贴画、表格,但是我们的幻灯片仍然是默然无语的。我们能不能在幻灯片中插入精彩的故事片和悠扬动听的经典名曲呢?”进而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像孔子一样,孟子善于启发思维,善于使用问答法达到他预期的结果。我们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导出结论。这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简明不繁、问题鲜明、促进创造,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积极议论、热情创新的状态,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网络改变生活》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正方问题:网络对我们生活而言是利大于弊,网络是安全的。

篇八: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课中

  导入技巧示例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一个恰当的导入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又能显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无论是信息技术课,还是其他课程,教师在设计导入方案时,首先要领会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其次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把握引导的方向;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干扰学习的因素;最后根据实际条件选定导入的方法。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课中的导入技巧整理如下。

  一、乐中学——要有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增强兴趣、激发动机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兴趣,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地学,才能持久地热爱所学的学科,化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有趣。

  笔者在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节时,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将课堂教学中教条式的罗列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展示给学生。如在复习计算机内部组成时,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名称记忆不准确、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没有建立一个完整概念的情

  况,笔者在课前导入时就请出一位学生,向他提问:“假如昨晚你在家里上网时,突然计算机黑屏,请你例举出尽可能多的原因。”该学生思考片刻后说:“有三种可能:1.有病毒;2.计算机内部出现故障;3.我妈把电源线拔了。”说完,全班的同学都笑了。笔者也笑着说:“三种可能都正确!那么,如果我们将问题集中在第二种可能上,你认为可能是哪种设备出现故障呢?”“主板、内存、硬盘、CPU。”“就这些吗?”这时,下面的学生已经沉不住气了,这个一言,那个一语,答案就这样渐渐地被补充完整,又有人补充说也许不是硬件故障,可能是软件问题。这时,笔者就作总结:“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的五大部件会出现故障,相应的驱动程序也会出现问题,既可能是系统软件出问题,也可能是应用软件出问题。”于是,概念就这样在趣味中得到完善。

  二、学中迷——要有吸引力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鉴于此,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

  如在讲解Word2000中《文章段落修饰》一节时,学生经常出现忘记要先选中需要修饰的段落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先按步骤操作完后,就请一位学生来到教师机前操作,让他来当一回老师。结果,明明是同样的修饰内容、修饰方法,却由于学生的操作而使修饰效果变

  得面目全非。学生们纷纷感到惊讶,急于得到答案,这时,笔者再点出原因,学生就恍然大悟,从而掌握得准确、牢固。

  三、迷中点——要有启发性

  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导出结论。此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问题鲜明,要言不繁,促进创造,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积极议论、热情创新的状态,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

  如笔者在讲解PowerPoint2000时,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把应用模板效果去掉?”因为在PowerPoint2000中没有工具可以将模板效果直接去掉。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模板效果由背景图案和前景图案两大部分组成,如果我们将背景设为白色,把图案也设为白色,不就大功告成了吗?”在以前的讲课中,学生曾经使用“背景”功能设置过幻灯片的背景颜色,于是现在就可以让学生把应用模板效果中的背景设置为白色,但是把图案也设置成白色,则比较困难。这时,学生们意外地发现(当然是笔者的有心安排)在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时,打开的窗口的最下方,有一个小小的选项——“忽略母板的图案”,此时选中此选项就可以了。问题就这样在启发、思考、验证中得到了回答。

  四、导中读——要有关联性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与新知识相连。导入的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相连、过渡自然。

  在结束Word2000的教学时,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几份精美的电子小报,一边和学生欣赏,一边分析这些小报有几部分构成、这几部分都是怎样实现的、用我们学过的哪些工具可以实现等。学生们伴着舒缓的音乐,看着漂亮的小报,不知不觉中将本章的知识点一一串联了起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科学、实效是课堂导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鲜明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效性,使课堂导入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有力工具。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不能盲目地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课常见导入方法案例 信息技术 导入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