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研究(7篇)

时间:2022-12-14 21: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大课间活动研究(7篇)大课间活动研究  -  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大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课间活动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大课间活动研究(7篇)

篇一:大课间活动研究

  -

  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大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安康的重任,自身的使命要求它的容必须丰富、外乡特色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紧贴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首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安康有明显的实效。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表达良好的精神面貌。再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应该表达外乡区域特点,简易操作,能实现人人参与,展我风采。

  2研究目的①总体目的"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坚持"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从根本上变革大课间的容和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②具体目的本课题研究以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1-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以期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促进学生安康开展。

  2、研究出"挖掘区域资源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研究"成果。

  3、探究区域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结合点。

  3价值和意义

  本次实践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实践展示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大课间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地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课间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有方案科学地进展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有方案科学地进展身体锻炼是根底,只有有方案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锻炼习惯。

  .

  z

  -

  学校、学生开展的需要,迫使特色大课间的实践研究被提上正常研究的日程。就学校而言。大课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安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健全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机制,对促进学生身心安康,推动素质教育开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各项事业的不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就学生而言。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顶峰期,体育活动对他们身体的安康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认为,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主要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来完成,大课间活动往往被无视。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低下。为此,在2006年12月23日,国务委员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正式启动。在2007年教育部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表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围要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安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锻炼气氛差,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锻炼习惯缺乏,以往数十几年学校体育的学生既无对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又无进展体育锻炼的能力,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学生多数懂得并认同"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实践上,意识与行为,口头与参与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体育锻炼的认同并不等同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当今的中小学师生们面临的一道必选题,刻不容缓,而大课间活动正是对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目前虽然有较多的学校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从体育大课间的重要性和操作模式方面进展研究,而以结合外乡特色工程为主,开展出特色体育大课间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具有体育外乡特色的学校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4国外研究的主要成果

  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补充,具有时间充裕、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强度适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国大多数学校大课间活动已经按照国家要求深入推进,但由于教师整体思想认识,学校办学条件等不尽一样,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不小的差距,城市学校普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就我县而言,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搭建框架,而无实质的初步阶段,无论是组织还是学生锻炼效果都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就是做几遍播送操,30分钟的时间,有20分钟处在放羊的状态。

  .

  z

  -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改进探索之中,作为实验小学,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

  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本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以及文化特色进展特色体育大课间的个案研究。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严密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资源,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大课间活动。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到达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

  调查法:要求研究者通过调查沂蒙山区所特有的资源,通过实践探索,探索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三

  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

  学校硬件设施的准备。为了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我校领导亲自组织相关部门和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专题会议,本着以"以学生开展为中心〞的思想,提升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和严谨教学的作风,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讨确定科研工作思路,明确科研要求,最后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但对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开展学生个性具有积极意义,还会改变学生做播送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思想上做到统一。同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少先队辅导员和教诲主任为副组长的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催促、检查课题组的开展研究及落实情况,并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研究方面在器材和经费等方面学校下决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购置和完善大课间体育的器材设施,保障科研经费支出,专门划分了每个班级大课间活动场地。确保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有器材、有场地,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课题组成员以极大的鼓舞。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事业心强。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和组织能力较高,具有小学体育教学及组织管理、指挥、协调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科研根底,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2

  学校软件设施的准备。为了保障课题的有效研究,课题组召开屡次会议,培训教.

  z

  -

  师实施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意识,分别制定了"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检查标准"。为了让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还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以下几点:

  ①开足开全体育课程;

  ②课间艺体活动开设如下:

  大课间活动时间〔上午9:10-9:40〕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三课外活动时间〕

  学校把每周星期二、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

  其次,为了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完成,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原有师资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实施阶段

  ①召开专题研讨会

  转变观念

  达成共识

  为了确保此课题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务实求真地走好每一步,学校在课题研究开场和过程中,屡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大课间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充分强调了此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过程中的考前须知。要求各位研究、实施人员务必脚踏实地地搞好实践性研究。

  ②加强领导

  保证时间

  形成制度

  以"我运动,我安康,我快乐〞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制定了"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检查标准"、"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平安应急预案"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开展活动的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③全员参与

  注重评价

  强化鼓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严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改进对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各班级的期末考核并作为评优条件之一,班级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纳入班级量化成绩。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鼓励,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容,纳入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系列考评中,.

  z

  -

  保证了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确定容

  形成特色

  积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气氛,全面推进学生全民健身

  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安康理念,使"安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安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校园网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向社会报道沂南四小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展示成果,建立完善学校体育各种竞赛、评比表彰等制度,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尽量做到科学性、创造性和学校的特色性,在"活〞、"新〞、"趣〞、"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到达趣味化,游戏化。我们学校把每天上午9:10—9:40确定为特色大课间活动时间。

  通过实验显示,天气的变化有时左右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例如,风雨雪天,学生就不能正常地参加活动。对此,为了应对天气的突然变化,我们根据我校教室的空间大小,我们又查阅文献、搜集资料适时地创编了室的"魅力桌椅操〞。这样就保证学生不管天气如何变化,都能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丰富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容,由于不断创新新容和新形式、新方法,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常抓常新,形成特色。深受学校师生的欢送。同时"魅力桌椅操〞也成了我校体育大课间的一大亮点。

  具体的容设计是1、室外容:①第三套小学生播送体操"七彩";②分组自由活动;④冬季长跑。2、室容〔风、雨、雪天〕:魅力桌椅操。

  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室外活动流程与背景音乐的选配。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片段操的编排和指挥音乐的选择与制作等,它是活动实施的起点。整体设计我们力争做到实际性、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题组成员选取背景音乐主要从美感、时代性、符合小学生心理、具有教育作用等角度出发,选择、制作与各项活动容匹配的有欣赏性的音乐,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确保片段之间的连贯,整个大课间以音乐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指挥下有秩序地进展规定动作。

  1、学生自由活动,到场地落位。"哦,十分钟",时间约4分。

  2、提醒没到位的学生要迅速到位。"集合号",10秒

  3、进入活动场地。"大家一起来",约3分钟。

  4、第三套全国小学生播送体操。"七彩",约4.5分。

  5、分组自由活动。"体育之歌"6、学生按年级各班有序带回。"大家一起向前走"。

  〔四〕量化标准

  提升效果

  .

  z

  -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环节,要真正到达体育锻炼的预期目标,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量化标准,强化管理,持之以恒地作好检查评比工作,并适时利用班校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部倡导"体育运动〞、"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促使学生提升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自觉规个人动作,切实体验体育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安康体魄、安康心态、怡情益智、锻炼意志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提升大课间锻炼效果。

  一是详细制定了"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检查标准"、"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平安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各班级学生对照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贯彻执行。

  改变以往课间操考核方法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构建以出勤、纪律、运动负荷等为主要评价容,以教师评、体委评、自评、互评、抽测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间操活动的情况进展更全面、更细致、更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法,对学生参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课题组组制定评价表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出勤登记表,评价表由体委每周一到体育组领取周末报到体育组,体育组教师对课间操的评价表定期收集整理,建立学生和班级课间操活动表现记录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期未进展表彰和奖励。出勤登记表由体育组教师每天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定期汇总。

  二是比赛时严格按标准评分,通过比赛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动作的规性,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动作质量。比赛完毕后由少先队、体育教研组、班主任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严格按照标准进展日常的量化检查。其中少先队的检查直接与班级和体育教师的考评挂钩,体育教师的检查结果主要与班级考评挂钩,班主任教师的检查主要与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百分制考核挂钩。检查结果按周汇总,并通过班主任例会及时通报。

  此外,每天由学校教诲处和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展考评,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合格班级的评选和教师学期考核中,从制度上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在此根底上,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反应的信箱,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征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学生从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学生之间互补、互学、互启,提高活动质量,并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锻炼的方法,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保证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力。

  特色活动容以跳绳、竹竿舞为主,所选容动作简单、易学,有趣。学生一学就会,一练就有效。随着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的不断丰富,不但锻炼了身体、培养健美体形、.

  z

  -

  开展表现力、抒发情怀,而且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觉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随着集合号的响起全校师生随"大家一起来"到大操场集合站队,进展以播送体操"七彩"为辅的准备活动,随即一首"体育之歌"把孩子们带入快乐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双脚正反跳、编花、双飞,双人的各种跳法,大绳的各种跳法,跳绳游戏和竹竿舞等。〕,听到集合号后班级带队到操场集体进展放松练习后带回教室。

  ①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根据各年级段"学生体质安康锻炼标准"的要求,学生自主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展的一些游戏、体育趣味比赛。

  ②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开工程〞,大力推行品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立快乐体育园地,精心筹划"大课间展示活动〞评比节目,力争在县"快乐成长、缤纷校园——学校大课间操展示评比活动〞中取得好成绩。通过大课间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多种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安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为了使各年级学生有方案地进展活动,体育组设定了各年级的必练工程和选练工程,并规定练习场地。

  ③依托"红领巾校园趣味运动会比赛〞,深入开展师生全员参加的自主性群体竞赛活动。为了丰富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容,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特长,自愿报名进展擂主赛,,比赛工程有单人连续跳绳,双人连续跳绳,"双飞〞比多,"飞绳〞比快,"编花蓝〞,8人团体跳长绳,5分钟8人8字穿花跳长绳,个人短绳把戏比赛等十几项的比赛,其中有二项是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团体工程;对获得擂主称号的个人和小组进展表彰并做好"红领巾校园运动之星〞上墙工作,使他们的风采展示在校园宣传窗上,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后能够大胆参加一月一次的校园摘星比赛,使之成为沂南四小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大亮点。

  〔五〕整合资源

  编写校本

  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其容已趋近于完善,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了更好的整合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资源,使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理有据,我们体育大课间课题组在已形成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容、形式等根底上,重新进展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吸取了一些名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成功经历,并结合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专家的理论,我们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学习标定位为:以活动为载体、轻松呈现活动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上,以掌握动作的技能为主。这样即不会把校本课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校本课程.

  z

  -

  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不断的充实。构建完成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课题组开发了适合水平一到水平三的校本教材,分别为"快乐体育"、"运动"、"安康运动"。这三本校本教材根本上涵盖了"国家学生体质安康标准"的测试工程,以及一些我们学校学生喜爱的运开工程、体育游戏和课题组成员整理的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体育大课间运动系列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①表达了新课标的精神。我们依据新课标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并结合我们的实践教学经历,针对广阔学生的生理、思维特性精心编著而成。②配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研究成效

  开展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我们的校园悄悄地变了,学生请病假的少了,主动锻炼的多了,课余教室的学生少了,下活动的学生多了;小胖墩儿少瘦了,"豆芽苗儿〞壮了,犯颈椎病的教师少了,红光满面的教师多了;在活动中从校长到后勤教师,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踢毽子的、跳绳的、打排球、做韵律操,玩得满头大汗,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分享到体育活动的快乐,使教师们亲身体验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安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意义所在。在活动期间,我们听到,好多孩子们的心声和家长的看法。

  〔学生的心声〕例如:"大课间活动增加了在校锻炼的时间,增强了体质〞,"我觉得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大课间的30分钟,可以让我足够完成一天所需的活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玩,觉得自己比拟自由〞,"大课间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所以现在大家都很积极参与活动〞。从孩子们朴实的话语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份喜悦,也感受到了大课间活动,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家长看法〕从家长反应的情况来看,家长对我们的活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发现开展大课间活动后,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记忆力也提高了,每天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意志力也增强了。〞"我觉得大课间活动对孩子帮助很大,他不仅吃饭更香了,身体强壮很多,连性格也有了变化,现在开场懂得体谅和谦让别人了〞。

  ①特色大课间使学生正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得到有效开展

  由于大课间尊重了学生的运动选择,关注了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改变了学生以往疲于应付、被动活动的局面,变"要我活动〞为"我想活动〞,大大提高了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

  z

  -

  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安康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活动小学生还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现在快乐大课间已成为铁厂一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②特色大课间拉近和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改变了过去只是一遍一遍走过场,像领导视察似的情景,如今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教师参与活动,与学生同练同乐,多了平等交往,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的和谐共处,更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在角色的互换和平等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保护、共同成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听课更加认真,对活动更加自觉,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③特色大课间使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往不管是在升旗仪式上,还是在学校集体大会中,总是有学生会头晕、脸色苍白,现在这种现象明显减少;学校体育达标率近几年均保持在98%以上;教师也由初期的"被动参加〞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教师活动已经做到多元化、自主化和制度化,大家都感觉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在我们学校的田径场上都能看到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教师们有在跑步的,有的在做操的,有在练太极拳的;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有益的游戏,都乐在其中,感受着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④以跳绳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比拟针对农小,它易于管理,更能为更多的体育赛事打好根底

  五研究的体会和反思

  通过进一步研究,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安康意识,突显学校的育人特色,深化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课程和校本研究的层次和领域。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安康开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它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检验。对今后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将重点考虑:

  1、创新几种大课间活动形式,每一种活动形式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采用全程伴.

  z

  -

  奏,全程指挥。

  2、全面实施体育活动,落实大课间特色活动的有效推进。

  3、特色活开工程进展系统化梳理,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多形式进展。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进一步完善"挖掘区域资源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研究〞的实践创新模式,形成我校体育大课间的特色;如何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次的大课间活动中以及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位师生的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六参考资料和附录

  1、世东."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大课间"[J]体育教学,2008第1期.2、薛红芳."六十分打造学生人生"[J]体育教学,2008第1期.3、中华人民国教育部.体育与安康课程标准[M].:师大学.2001.

  .

  z

篇二:大课间活动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篇三:大课间活动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作者:陈瑞娴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大课间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發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灵活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本文就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好更高效地为我校发挥育人育体作用。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12-011.研究目的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已有很长历史了,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课间操虽然为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了。

  自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后,为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精神,一些学校开始了由传统的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这几年番禺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呈蓬勃之势。这几年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在生活中进行健康体育的观念;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使体育教师良性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高理论依据。

  2.2;调查研究法。通过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大课间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策略。

篇四:大课间活动研究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学习上,他们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厌倦了过去那些单一死板的肢体活动。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由此传统的课间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不能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原则

  通过师生自主、自创、合作、参与变革的全过程实践这种合作形式,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使他们真正成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的安全性高,就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伤害。因而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

  让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

  。每

  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提倡教师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大课间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了解

  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排球规则,足球规则,羽毛球规则,乒乓球规则以及棋类的简单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编

  1科学性原则

  安排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根本所在,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如果体育游戏没有趣味性,那么就是单纯的训练,而不是体育游戏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游戏的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玩中身心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内容能否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1年5月在休闲广场上进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表演中,我校的千人绳操表演和具有特色的韵律操表演在鸡东县中小学师生和教育及局领导、专家面前现场展示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果,得

  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

  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3.9%,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6.4%。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80%的学生能够达到自我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的目标(七年级学生较弱),较熟练的使用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器械的学生达89.6%。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5%提高到100%,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5%。

  第一,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

  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大课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总之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为此,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我校将以此实验性研究作为基础,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更进一步地开发课程资源,把适合于学生开展的大课间体育项目在我校蓬勃开展。通过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师生精神,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展示学校精神面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中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

  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学习上,他们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厌倦了过去那些单一死板的肢体活动。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由此传统的课间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不能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与假设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

  2、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究假设

  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天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最盼望的快乐时光。

  三、目标和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四、研究内容

  1、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2、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水平也随之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4、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课间活动整体优化。开发多套符合城区学校特点,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

  5.、与安全演练相结合。

  学生下楼的速度不断加快,班与班之间衔接更加紧密更加有序。如果需要提速,一声令下,马上就能达到快速撤离的目的,这种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品质,这样就提升同学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把单纯的安全演练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结为一体,赋予快乐大课间新的教育意义。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六年级、七年级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小学课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决策和制定活动方案服务。

  2、行动研究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大课间活动系列,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在教师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活动的方向。使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

  3、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中,明确研究的方向,提升研究的效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经验;通过活动展示,及时把经验辐射到其他年级。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

  (一)、准备阶段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专题研讨,并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论证。

  2、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部门及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二)、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究项目。

  2、通过专业引领、专题研讨、任务驱动等行动研究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意义的认识,增强其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爱,听取体育组老师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意见,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可参加)。

  4、与音乐实验教师选定音乐,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

  5、部分年级及班级在一定范围进行实验,根据创新大赛选择符合学校实情且实效性较强的活动形式,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

  6、对学生及老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改进大课间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在部分年级及班级推广。

  7、各课题组研究成员内化培训成果,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做好中期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原则

  通过师生自主、自创、合作、参与变革的全过程实践这种合作形式,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使他们真正成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的安全性高,就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伤害。因而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

  让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

  。每

  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提倡教师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大课间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排球规则,足球规则,羽毛球规则,乒乓球规则以及棋类的简单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编

  1科学性原则

  安排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根本所在,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

  征,如果体育游戏没有趣味性,那么就是单纯的训练,而不是体育游戏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游戏的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玩中身心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内容能否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1年5月在休闲广场上进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表演中,我校的千人绳操表演和具有特色的韵律操表演在鸡东县中小学师生和教育及局领导、专家面前现场展示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

  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3.9%,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6.4%。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80%的学生能够达到自我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的目标(七年级学生较弱),较熟练的使用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器械的学生达89.6%。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5%提高到100%,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5%。

  第一,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

  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大课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总之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为此,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篇五:大课间活动研究

  “提升朝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朝阳小学

  方军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变大,我校(朝阳小学)范围人口密度也在急剧增加,而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操场面积扩大很难,学生人均运动场地自然缩小。缺少体育活动场地是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乏味,流于形式的活动形同虚设。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都感到枯燥,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才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暂时的精神疲劳,提高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大课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人员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抓而不力。实际上多年来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例行公事。

  2.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没有种类与形式的变化,年年、天天重复机械的程式化运动,学生觉得枯燥,日久生厌,于是消极应付,有名无实。

  3.由于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及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要求理解不够,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更新不快,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着质量不高,活动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等弊病,挫伤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难以调动起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何提升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这个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效果。

  三.研究依据与假设:

  (一)理论依据:

  .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究假设:

  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天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最盼望的快乐时光。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四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小学课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决策和制定活动方案服务。

  2.行动研究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大课间活动系列,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在教师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活动的方向。使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

  3.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中,明确研究的方向,提升研究的效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经验;通过活动展示,及时把经验辐射到其他年级。

  五.研究内容:

  1.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2.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水平也随之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4.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课间活动整体优化。开发多套符合城区学校特点,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

  六.研究目标:

  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半

  (一).准备阶段: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并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论证。

  2.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部门及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二).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究项目。

  2.通过专业引领、专题研讨、任务驱动等行动研究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意义的认识,增强其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爱,听取体育组老师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意见,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可参加)。

  4.与音乐实验教师选定音乐,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

  5.部分年级及班级在一定范围进行实验,根据创新大赛选择符合学校实情且实效性较强的活动形式,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

  6.对学生及老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改进大课间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在部分年级及班级推广。

  7.各课题组研究成员内化培训成果,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做好中期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8.研究课题小组进行中期研讨,进行中期成果小范围展示。

  (三).课题研究总结和整体推进阶段:

  1.全校推广动员及分工安排。

  2.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3.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技术教学。

  4.全校推广,全体教师参与。

  5.在对研究课题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并且及时收集,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

  6.在本校范围内,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形成全员参与研究的局面。

  7.成果展示,完成研究报告

  八.课题实施原则:(一).全体性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体育、艺术2+1”项目、片区、校级体育赛事相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

  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注重实际原则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场地条

  件,器材配置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

  根据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九、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课题组组长:方

  军

  (方案、计划制定并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组织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

  副

  组

  长

  :付依权

  (参与方案、计划制定及实验组织与实施)

  组

  员:马

  跃

  (四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组织)

  黄月平

  (五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组织)

  宴

  雄

  (对体育教师进行有关技术培训)

  胡

  艳

  (编排活动操)

  范爱妩

  (选定音乐及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

  陈

  刚

  (负责大课间活动效果图、调动路线图设计方案)

  2.经费保障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经预算约需人民币五千元整(¥5000.00)。

  十.成果形式:

  1.编辑完成《朝阳小学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系列方案》。

  2.完成《提升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实验研究报告》。

  3.编辑完成《朝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论文集》。

  4.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辅助光盘、照片。

  (姜世杨)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小课题研究方案。

  其一,研究目标明确。该方案对研究目标的表述为“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这种表述,既简洁,又明确;既科学,又规范,较好地把握了研究目标的内涵。

  其二,研究内容具体。方案中的研究内容有四个,其中,第一个和第四个内容既紧密联系研究目标,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很强的操作性。

  其三,研究方法科学。方案中列举的三个方法,与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适切性,且每个方法的内容都有简单的叙述性文字。

  其四,研究措施有力。方案中的三条措施,与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相对应,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五,研究步骤清晰。该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半,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合理,主要工作内容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其六,预期成果可信,呈现方式合理。

篇六:大课间活动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那么,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和谐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根底上开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安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局部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场时的那种兴趣,进展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展。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缺乏。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局部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开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开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平安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平安,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平安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根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安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结实树立“安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制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连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构造,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开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开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安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安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安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安康开展〞理念,推动学校开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教师进展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历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展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展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历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假设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展,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催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表达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那么上由学校购置,局部师生自制。

  4、平安保障。加强平安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展现场活动指导,并催促学生平安。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展。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表达特色、确保平安,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缺乏,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篇七:大课间活动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实践分析报告

  1前言

  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育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和《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实施意见及《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于意见的通知》要求,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学校要切实加强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提出了“以

  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做准备”的办学理念。这种准备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构建,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前提。本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落实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锻炼的目标,锻炼了学生身体,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继而提高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全面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

  2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平市水东学校有42个教学班。小学部24个班,中学部18个班(共计学生2186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高度发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育少年体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进一

  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于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精神,学校将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内容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实践与探索,实验项目与内容向其它年级拓展和引伸。具体如下: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第二节下课和第三节上课,时间为30分钟,按校园体操、校园舞和校园体育活动三个篇章内容进行。

  第一篇章:校园体操。我们学校体育组创编的,以水东学校的校歌为旋律,根据原中小学广播操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创编,创编的校园体操活泼,学生喜爱,把爱校教育与健身教育有机的融合,充分体现水东学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章:校园舞蹈。我们根据民间兔子舞改编的,动作富有童趣,又有一定的运动量,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

  第三篇章:校园活动。我们根据学生大肌肉群发展时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特点,设制不同内容的活动项目。如在小学生3-10周岁是发展位移和操作物体能力最佳的时期,我们就设制了呼拉圈、牛皮筋、跳绳、毽子、板羽球、柔力球的活动项目,一年级活动呼拉圈、二年级活动跳牛皮筋、三年级活动跳绳(长、短绳)、四年级活动板羽球、五年级活动踢毽子、六年级活动柔力球;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我们就设制了乒乓球活动、篮球活动、垫上体操活动等活动项目。七年级活动乒乓球、八年级活动篮球、九年级活动垫上体操。每个年级不同的项目,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活动项目也不重复,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求各年级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如六年级柔力球活动:有柔力球操、有柔力球二人到多人对练、有四人和多人PK……。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热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3研究方法

  2.3.2行动研究法。这是主要研究方法。即行动者用设定的方法来实践中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考察、行动、总结、反思

  2.3.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选择在学习内容、引导参与体育活动、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和教学模式及教学结构等,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愿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

  2.3.4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实验在一至九年级进行,即通过实验,进行纵向的对比分析,从问卷、访问、座谈上分析开发校本课程前、后学生在体质健康、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别和变化。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实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其应用的价值。

  3实践结果

  3.1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关注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了阳光体育的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实验对象中随机抽取了60%问卷调查得到:有96.8%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99.1%的学生养成了课余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2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大课间活动”的运用和实践,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过去在军训,甚至集会中,学生晕倒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对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

  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许多家长反映说自从大课间活动开展以后,孩子重视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但增加了体质,连饭量都增加了不少,性格也活泼了许多。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的指数都得到提升(见表1)。表1是我校今年初三毕业生的体育中考成绩与延平区的各率成绩比较表,延平区体育中考分为四类,考生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可选择一类。一类: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二类: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三类;四类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表12022年水东学校体育中考成绩与延平区各校各率成绩比较结果一览表

  3.3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改与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了教师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以校本教材为课题的《悠悠柔力》《魅力毽子》《轻羽飞扬》三堂课分别获得了由福建省教育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视频课比赛福建省赛区一等奖,其中《魅力毽子》《轻羽飞扬》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体育校本课程"魅力毽子"的活动设计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和谐互动、共同发展,成就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人生舞台。

  3.4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形成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效落实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锻炼”的目标。2022年10月大课间活动案例,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2022年12月大课间活动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2022年11月以来《福建日报》《海峡教育报》《闽北日报》《延平通讯》、南平电视台《延城

  要闻》《闽北教育》等多家媒体对南平市水东学校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4结论与建议

  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但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根本性要求;根据学情来组织多样性、动态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对运动充满了自信,潜能得到了挖掘,个性得到了张扬;大课间活动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研究与实践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富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途径,进一步优化了校本课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有效可推广的。反思在活动开展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笔者认为大体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大课间活动:

  4.1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机制保障

  4.1.1成立领导监督组与项目工作组。学校可成立了“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通过家长会、社会公开栏向社会公布“大课间”活动的方案,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并且做到场地落实、技术指导的落实,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年段,对体育校本的内容保证每周有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的第一节课进行,学校组织随机抽查,而且在每学期第15周要对学生进行测评,确保了学生能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

  4.1.2保证人员与活动分工明确。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大课间管理之中,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并参与做操;由教务部门和政教部门及

  班主任组织实施和安全工作管理和考勤;全体体育教师负责组织与协调。参加管理活动的全体人员学校计工作量。

  4.1.3鼓励家长参与活动管理。学校可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告发了《家长的一封信》,通报大课间具体实施内容与要求,家长可随时到学校观摩与监督,同时也要求家长配合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4.1.4发挥优秀榜样辐射作用。学校每学年设制“体育之星”奖。每年级可以评出10名学生,共90名。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体育之星占一定的分数比。这样有利于调动班主任对班组管理的积极性。

  4.2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特色的运动项目

  大课间活动项目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地域特点、场地、器材和教师的特点,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因地制宜,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还要关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和爱好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坚持开展。

推荐访问:大课间活动研究 课间 活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