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8篇

时间:2022-12-14 13: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8篇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中的爱国情怀】  鉴于当前的国内形势,按照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发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8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8篇

篇一: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中的爱国情怀】

  鉴于当前的国内形势,按照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发表以后,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浅淡我个人的认识。1高中历史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除了学习知识,掌握能力,锻炼身体以外,还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在历史教学中,强调渗透德育,是为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打实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四化”需要人才。不是所有的高中生经过教育以后都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但是我们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做到谦虚好学,勤奋向上,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党爱国,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把德育渗透工作做好了,坚信马列主义,社会的先进分子才会越来越多,政治思想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2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高中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很多,最根本的原始就是实事求是,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求真忌假。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

  逝去的客观事实,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去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像为大忌,完全是重史实,讲真史,有根据,有出处。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讲真史,诉真情,不难做到,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拥有丰富详细的历史资料,含情投入,经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表现之二,求实忌空,也就是说渗透德育必须有两个前提要考虑,一是目标不可过高,过大,过空,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二是联系实际要准确。历史教学必须联系实际,从史实出发,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说有学生问: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海湾战争,攻打伊拉克,对于这一问题教师不能仓促作答,只有联系一战二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和它的石油需求关系,这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表现之三,求正忌偏,就是在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的评述历史,对历史的评价决不是所谓的“好与坏”之分,而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时代的眼光公正的,客观的,全面的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把历史任务,事件简单的归纳为好人,坏人,好事,坏事,对小朋友可能适用,有效,但是对于高中就不适用,效果不大,教师主观

  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公正,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的效果。

  历史教科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历史的评述一般而言,较公正,客观,全面。由于篇幅的限制或其他原因考虑,在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选择上总会有所侧重,有所舍取,因而与客观史实的丰富性,全面性相比多少有些差异。

  一般地说,史实真实,评述正确,但不一定都是全面的,如不给与适当的补充,在教学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如中国古代史,介绍古代中国先进方面多,强调对世界人类贡献多,而客观反映中国落后方面的少,因而不少学生往往沾沾自喜于古代发明,而对清朝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教训则认识不够深刻,又如中国近代史教材强调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对的,必须的,但客观的反映这种侵略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则不多。因而一些学生对东南沿海列强势力较强的地方,一般经济较发达现象疑惑不解,错误的认为在中国,那里是“殖民地”那里的经济就发达。历史教学,适当的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使德育渗透教育更加有力。

  3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90后的,和平安宁的环境,幸福优裕的生活,使他们对近代中国的深重苦难,对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对战祸连绵,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没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教师要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去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林则徐“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邓世昌“驾舰撞沉吉野”的悲壮;林觉民《与妻书》的爱恋;以及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誓言事例中获取爱国主义热情。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英雄,高举义旗的革命烈士,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家,举世公认的科学发明家,都是激励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二是荣辱激励。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有繁荣昌盛的盛世,也有民族受辱的衰世。国家兴盛,创业者光照千秋,民族受辱,卖国求荣者永远被人民唾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荣辱系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身上,教师要激励青少年学生以立志献身于国家民族者为荣,以出卖国家与背叛民族者为耻。

  其三是成就激励,勤奋出人才。中华民族有素称发达的农业文明,在古代科技方面有许多世界第一,举世闻名的四大发

  明更是惠及全球,这些举世公认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者的勤奋。

  其四是精神激励。中华民族有连绵不绝的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优秀的精神文明遗产,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舍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的质朴胸襟,都是激励青少年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榜样。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主旋律。

篇二: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关注教育教学。学术界和理论界也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目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主动加强不同的教育与教学实践相联系,更好的体现现代化教育的作用。对此,本文以高中历史为依据,了解以家国情怀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中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意义重大。作为高中生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我国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人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思想意识,这种思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致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使学生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1]。

  (二)提升高中生的道德素养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等优秀的思想品质。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学生形成了家庭与国家的正确认知与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无论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家国情怀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开展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板块,每个部分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的素材,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运用。

  1.挖掘政治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早在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就已为中国人深深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使中国人逐渐形成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起到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发展并获得领先世界的地位。因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可以较好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规模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统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进入近现代中国人不断探索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挖掘经济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较早从事农业,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尽管此

  后在发展工业文明的道路上我们曾落伍于世界,但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中,最终选择了对外开放,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不断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3.挖掘文化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成就非凡,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中国文学艺术长廊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2]。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国粹”京剧是中国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不但国人喜爱,也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

  如此辉煌灿烂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整合教材知识,升华爱国情感

  1.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讲述,激发家国情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可以在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通过学习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的具体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先进中国人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强烈愿望。

  2.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培养家国情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曾为国家与民族的安危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例如对精忠报国的岳飞、誓死不降的文天祥、积极抗倭的戚继光、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视死如归的谭嗣同等历史人物不胜枚举,甚至是对李鸿章、曾国藩这样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基于对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基础之上进行评价,可以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个人爱恨喜好的狭隘基础上的主观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不觉中懂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家国观念[3]。

  (三)联系实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很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教师要充分挖掘这类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腾飞与生活剧变》《经济全球化》等内容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契合点,教师在突出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建设的信心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语: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深挖历史教材,通过对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讲述,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与民族繁荣发展,才能有家的兴旺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徐祖刚.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9):64-65.[2]杨海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J].文理导

  航,2019,(31):48-48.[3]庄爱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地方史资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以福州地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9):45-46,56.

篇三: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润物细无声”——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已置于深化课程改

  革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

  在中

  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

  根

  ”,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

  I临的困惑问题。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

  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五个

  方面。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

  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

  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

  念

  、情感

  、态度

  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

  、家

  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种被称“家国情怀

  ”的情感,奠定了

  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

  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

  ;

  但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意味着这

  个

  民族的消亡

  。”文化,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

  命线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

  断,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的绵延。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

  传统就是家国情怀。

  一是爱国,二是骨气。民族兴,国家兴

  ;民族衰,国家精品文档

  衰

  ;

  民族灭,国家灭

  。家国情怀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未

  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

  ;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

  。多少沧桑付流水,常

  念家国在心怀。

  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

  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

  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关键是民族凝聚力,“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而民族凝聚力取决于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这足

  以说明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及其基础性地位

  。如何践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

  ?我们的做法是抓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精选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

  习,注重家国情怀培养,让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扎根。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历史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教学过程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注重

  拓展提高。

  1.明确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内部意见稿)

  》提出课程目标

  :从历史的

  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了解世界历史发

  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

  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

  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

  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课程结构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

  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结构设计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视角、多类型

  、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素

  养,提高国家认同,增强历史洞察力。在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

  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

  历史启示。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教学方精品文档

  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的转变,将

  教

  、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导入,适当运用一些仁人志士的故事,相

  对来说学生较为熟悉,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与喜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认为课本所

  讲的历史事件距我们太遥远,感到枯燥无味。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志士就是在

  这种家国情怀的熏陶和指引下,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慷

  慨以赴,从容适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的豪迈气概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牵挂

  ;“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是杨涟将身许国的赤诚

  。用这些史料导入不仅缩短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而

  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历史的

  认知。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知识

  、能力、态度统一起来,尤其要重视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目标

  。如在讲到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

  》的分封制和

  守法制时总结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

  间都是

  “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

  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

  “敬天法祖重社稷

  ”的古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一个情感是共

  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

  。”中华民族

  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

  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

  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3.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人的

  “认知

  ”是一个

  “自主构建

  ”的过程,那

  么情感和观念的形成就需要依靠学习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以主体性体验式活

  动教学模式来改变以书本

  、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的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

  探究式教学的转变。

  在教学中,还应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

  自然科学

  的理论能在精品文档

  实验室里重复验证,而人文科学的实验场就只能是我们的历史,社

  会生活,现实人生

  。家国情怀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要真切地把

  握住人文道理,就不能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理解,而要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学生是历史

  学习的主体,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

  习历史,在体验中

  “学会学习历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

  。认识

  主体,教师要明“教

  ”是为了学生的

  “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

  与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

  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

  材内容。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

  、和谐

  、开放的民主学习氛围。

  一个人的家国情怀的丰富与提高绝不是靠闭门思过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开

  放的环境

  、开放的观念

  、开放的方式中反复感知

  、理解、判断之后,才能内

  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动

  。如科技史的教学,要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古代重

  要的科学成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萌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感

  受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另外,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所隐藏的不足要作分析,以纠正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上

  的科技成就表现出的过分沾沾自喜,认识到近代中国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通

  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文明昔日繁荣的科技成就而自强不息

  的意识和精神。4.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时我用到

  “李约瑟之

  问”:如果

  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

  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学习建国初期民主政

  治建设时,我就用了

  “黄炎培之

  问”:我生

  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

  看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

  ??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用到“梁启超之

  问”:郑

  和下西洋乃

  “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竞无第二个郑

  和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思想上、价值观方面的,而这些

  都是家国情怀世界中最深层

  、最基本、最有意义的东西。设置这些问题要求学

  生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并关注当今人类共同的命运,分析本国的国

  际社会的作精品文档

  用、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而这也正是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同样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

  替代的族群。

  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同样是那永不

  衰竭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考虑指导学生选择那些具有浓郁人文

  气息的命题或活动项目,如可指导学生重点选择那些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经济史等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陶冶情操,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

  大,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可以选择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为真理

  、自

  由、国家而献身的精神,渗透对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树立学

  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

  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篇四: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摘要:正所谓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方面的知识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明白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国一心的思想文化。所谓家国情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相关的家国同构方面的情感相结合。若要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理解何为有国才有家。

  关键词: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前言:高中历史是一门与家国情怀息息相关的学科。家国情怀深深地融入在于我国的整个历史当中,不论是先秦还是后汉、民国还是现代,家国情怀都贯穿于每个时代当中。因而在学生接受高中历史这一门科目的教育过程当中,也必然在时时刻刻接受着家国情怀的影响。不仅如此,家国情怀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对家国情怀的学习,了解到历史上所一直推崇的理论,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一)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方面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崇尚心理,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中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以及课堂内涵。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家国情怀的学习了解到更多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正所谓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方面的知识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明白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国一心的思想[1]

  文化。正所谓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方面的知识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明白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国一心的思想文化。

  (三)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国土上所发生过的事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系统的理解。而能够载入史册的历史,大部分都与战争或国家变革有关。大多都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家国情怀的。所谓家国情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相关的家国同构方面的情感相结合。若要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理解何为有国才有家。而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贯彻家国情怀时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教育和实力要求较高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对家国情怀进行十分透彻的讲解的话,是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的。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对家国情怀进行十分透彻的讲解的话,是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校所招聘的历史行业教师多数为青年教师,其对历史的理解以及知识掌握方面质量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

  (二)教师只对课内的内容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教学

  大多的教师都只对课标内的内容进行教授和讲解,很少对学生进行拓展内容教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以应试教育为主,所有的教学课程都为高考而做准备。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地点就是学校,在课外很少有机会再去接受历史方面的知识,因而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掌握的知识,厚度丰富学生在历史方面的知识面。

  (三)家国情怀在教授时的方法具有单一性

  [3][2]

  在历史教学行业内部,大多数教师接受的都是陈旧的教育理念,多数教师对于课堂氛围以及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层面上,而非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这是不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学习的,并且这也不利于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自己所负责的销售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程度的关注度较少。

  三、关于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对教师队伍质量的把控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家国情怀所需要教授的内容多数趋于复杂,因为时代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以及民风民俗的不同导致了各个时代的国家有着不同意义上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战国时期家国情怀指的是平天下,而在盛唐时期,家国情怀指的是安居乐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了解程度。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

  (二)要求教师添加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

  关于教师只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并将其与家国情怀进行融合教授的情况,需要学校出台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添加拓展内容,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其所拥有的内涵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程度。

  (三)增加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其具有多元性

  在教师教授课程内容以及家国情怀方面具有单一性的问题上,需要教师对其教学方法作出改变,例如添加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了解历史,明白家国情怀在各个时代的具体指向,并学习家国情怀。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人物为何这么做,通晓历史内涵。

  结语:家国情怀作为贯穿于中国历史的一种精神传承,对于国人而言有着十分珍贵和重要的意义。不断的贯彻落实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育比重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现代高中生作为社会的预备人才,不断的提高他们对于家[4]

  国情怀的理解和中国历史的学习,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教育的必然趋势,并且这也是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杜赢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究[J].信息周刊,2020,1000(005):211-211.

  [2]何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导刊,2020,1000(010):151-152.

  [3]林鸿,陈祯.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实施路径探析[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32(76):67-68.

  [4]甘悦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8):91-92.

篇五: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的资料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而面对这一时代特征,各国都在努力增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育本质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课标对“家国情怀”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1)心系家国,即四个“认同”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国际视野。即尊重多元;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3)个人素养。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体现家国情怀的教材内容

  近代中国维护近代中国当今世界政治模古代中国的现代中国政治和祖古代希腊、罗国家主权的斗的民主革格局的多极化块

  政治制度

  国统一、对外关系

  马的政治文明

  争

  命

  趋势

  列强入侵和民新中国成立和政治东方巨龙的腾西周宗法制

  辛亥革命

  古希腊的民主

  族危机

  建设

  飞

  必大一统的秦军民维护国家新民主主修汉政治

  主权斗争

  义革命

  一

  伟大的抗日战

  争

  一国两制

  罗马人的法律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新时期的外交

  模古代中国经济的块

  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成就

  必修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模中国传统文化主块

  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必

  修宋明理学

  三

  明清三大家

  古代中国文明文化

  近代思想解放

  20世纪中国思想

  西方文艺

  四大发明

  文学演变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人文精神

  特色文学

篇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新的变化。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

  其中,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出自于《大学》,它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有机地构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历史上很多人物和事迹都无不体现了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呢?笔者从一个高中历史教学者的角度,试着归纳总结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个人品质、公民意识(社会属性)、爱国情怀(民族意识),世界公民(全球意识)等。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庞杂、事件联系紧密,而我们的历史课堂,可以通过相关案例,为学生提供感知与解析过去文化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

  1个人品质

  通过历史人物典型事迹的学习,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孟,老庄等的创新,进取和思辨;封建社会贤明君王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的胆识、谋略和谦虚;贤能之臣魏征的正直、勇敢和机智;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公民意识

  通过对明末清初活跃思想的学习,了解“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在此学习过程中,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进步为使命。

  3爱国情怀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了解从1840年开始,中国遭到列强屡屡进犯,国门被迫打开,一步步淪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坚

篇七: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都在不断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引领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在学习当中感受到家国情怀,从而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充满文化自信。本文旨在分析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首先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责任意识,让学生可以增强对于国家文化的自信。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因此需要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感受浓厚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可以在历史学习当中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为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充满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富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要产生对历史的尊重以及热爱,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吸收历史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体会到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时,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最后,渗透家国情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培养,家国情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够对本国家历史充满喜爱之情。同时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观念。只有爱大家才能顾小家,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于家庭的热爱,使学生产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伦理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家国情怀意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通过简单的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而初中历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学习,对历史背后的丰富情感进行塑造,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历史教师将家国情怀的教育观念融入到教学当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1]例如:在学习历史过程当中,老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历史内容,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更要从历史背景当中感受到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五十六个民族间共同繁荣的景象,并通过相应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还要结合如今的民族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由于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由于课本教材知识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优化升级,将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充分融合,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历史教学,[2]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相关的影音,视频等,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背后的诸多故事,通过更加直观的形式感受历史。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再与今天的伟大祖国相对比,既能让学生牢记历史又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进行优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奠定基础。

  3、在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虽然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拓展,通过古今联系了解历史背后的真正含义。同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今天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时,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变化的具体过程,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需要我们去更好的珍惜。在学习过程当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距离甚远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所述,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将家国情怀充分融入到教学当中,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意识;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将家国情怀引入生活化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2]何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

篇八: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一种认同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家的扩大化,家是国的基础,国家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家与国的深情大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仕人风骨,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质朴心灵。在近代,是救亡图存的民族呐喊,是前赴后继为国牺牲的坚强意志。在现代,是十三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与世界和平的共同追求,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家国情怀都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人必备的精神内核。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家国情怀历史悠久且根基深厚,它深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如今,家国情怀有利于高中生在这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家庭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整体水平,在个人品德和家庭道德方面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愈加高昂,而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家国情怀则是向枯燥的历史书中注入骨血,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

  教学课程的良好进行。

  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将历史教学与培养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丰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加入家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国情,提高文化修养,使学生建立起良好价值观及世界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首先,高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文件来理清家国情怀教育方向,深刻了解教学内容,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共呼吸。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培养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不懈追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对家和国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深挖教材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采用多媒体或辩论、朗诵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课程讲解,会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有趣。例如,在讲到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则可运用多媒体放映,通过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日军的残暴行径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及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心中的热血,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讲到辛亥革命的结果成功与否时,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使全班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代表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反方的观点代表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通过课下的准备资料和讨论思考进行积极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老师进行补充说明。这种辩论赛的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联系实际及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若在这个阶段,老师在历史课上结合社会热点和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社会问题,通过教学讲解等方式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交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社会问题。比如,在讲到香港和澳门回归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时,可联系中国如今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并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列举出香港、澳门本就属于中国的史实。通过事实来讲述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联系实际和社会热点,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无形中

  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全面提高自身水平,要从小做起,贯彻家国情怀的教育。从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出发,老师还需要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从多方面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进行相应地改正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学校应该就现有的师资进行年龄、学历、学科等不同的差异进行分类,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着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进行课堂实战讲解,年轻的教师也可向老教师进行幽默课堂的讲解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模式多元化,让家国情怀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中。

  最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中华民主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这些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老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新课改教育理念,更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感情。通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访问: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有哪些内容 情怀 家国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