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7篇

时间:2022-11-02 15: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7篇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材料1主题说明一、基本信息二、主题说明材料1主题说明一、基本信息二、主题说明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7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7篇

篇一: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材料 1 主题说明一、基本信息二、主题说明材料 1 主题说明一、基本信息二、主题说明能力维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中国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课《中国龙》一节关于美术设计·应用的美术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本课以表现中国龙为情感激发点,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融入绘画表现,邮票设计和纸工制作中。围绕龙的造型特点塑造展开设计,龙的造型特点是把握本活动的教学核心,在此基础上辅以邮票设计的形式呈现,有别于普通的绘画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新鲜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四年级姓名 单位名称年级学科 四年级 联系方式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观察了解中国龙的构成、造型特点,以及邮票的结构要素。学习难点 在把握中国龙形象塑造的基础上进行龙邮票的设计。

篇二: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陈万平, 初春红 , 初红霞!(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市; 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55120; ! 淄博市淄川区技工学校,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摘要:提出了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 形式, 强 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应注重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动态评价. 并在教学 实践中 进行了 积极的 探索和验证, 取得了理想效果.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评价; 评价原则; 评价手段和形式中图分类号: G423. 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337(2008) 01 012504学习评价是通过各种测试手段收集数据 和信息, 从而对学生经过教学活动后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判断和确定. 传统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往往是采取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目 的在于对学习结果做出判断,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考试分数, 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自 主能力的培养渴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又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我们不否认传统评价中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积 极作用, 但也要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如何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既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体现出对信息素养的评价, 又能测量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 论述.1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1. 1 差异性原则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 没有差异就谈不上要求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差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的差异, 由于生源不同, 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严重不平衡, 有些同学可以熟练使用多种软件, 而有些同学对电脑非常陌生;另一个差异源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 上述两方面要求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 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评价为学生自 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 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1. 2 面向过程的评价原则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 而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指标, 既要能反映教育对象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 该门课程所特有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应该能够反映出学生在信息素养等方面受到的熏陶和提高程度, 这一点对学生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向过程的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资料, 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具体的、 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1. 3 指导与激励结合的原则评价过程要把指导与激励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师是指导者、 帮助者, 教师宏观上要指导学生,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调整策略和方法, 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要进行肯定和赞扬. 评价中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教师应鼓励学 生的探究 创新活动, 对学生的信任是培养学生自 信心的基础, 是学生继续创新的动力.1. 4多元评价的原则第 34卷 第 1 期2008 年 1 月曲阜师范 大学学报Journal ofQufu Normal U niversityVol. 34No. 1Jan. 2008*收稿日 期: 2007 04  08作者简介: 陈万平, 男, 1956  ,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物理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学习环境将给学生提供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 学习中涉及的不单纯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 还应该有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惟有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 才能对学生活动参与的多个维度做出综合评价. 另一方面, 要将自 我评价、 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形式2. 1 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多媒体计算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平台,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不仅要掌握必学的知识, 还要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获取诸如信息取得、 检索、 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 并以电子作品的方式提交作业,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 对学生的作业即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尤其重要. 学生在完成电子作品的过程中, 不仅要充分理解课本的内容, 而且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同时还要锻炼自己对网络平台的操作技能、对作品的设计能力、 审美能力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会受到熏陶.电子作品的评价工具可以选择量规, 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不但可以教师评, 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 事先公布量规可以为学生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比如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来说是没有约束和限定的,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 由地使用,如何选择适合学习者, 有助于学习目标实现的学习资源,这在对学生的电子作品评价中, 都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电子作品评价量规的设计可以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创新、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设计. 比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设置的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与火箭发射#给出的评价量规.表 1 ∀ 牛顿运动定律与火 箭发射# 评价量规要求评 分 依 据成 绩优良中差未完成幻灯片科学性至少有 2/ 3 张幻灯片具有合适的背景、前景颜色内容符合科学依据, 表述正确101088664400完整性内容完整, 突出牛顿三个定律的特征及在火箭发射中的应用尽可能的丰富知识面, 介绍火箭发射的多方面知识108640丰富性53210语言和条理语言简练, 语句正确, 条理清晰53210界面效果界面效果起到增加生动性、引起兴趣的作用, 但不能影响内容表达53210资源应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利用网上资源的数量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组共享了 资源,本组内的同学都发挥了 作用53210合作性108640学生利用此评价量规, 减少了制作电子作品的盲目 性, 有目的地、高效率地完成了 这一课题.2. 2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传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是笔试, 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 教师通过测试结果了 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评价信息及时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学业成绩比较自 己的学习效果, 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笔试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即时评价,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笔试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关于推理和算法的笔试题为例, 通过在题目 中呈现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信息, 可藉此考察学生从中选择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综合题目 可以评价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运用,例如, 在学生选择一个选项后, 要求学生简要解释选择该答案的理由等.除了 传统的笔试外,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工具 还可以选择计算机 测试( 简 称机试) . 机试可以有效地避免评价者的偏见、独断和人为因素, 具备较高的信度.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评价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 单纯学业成绩的评价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无法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所以通过学业成绩评价选拔出来的学生未必是优秀的, 即单纯学业成绩评价缺乏一定的效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不排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更应把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与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使用.2. 3 电子档案袋评价为了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 运用档案袋进行评价是当前世界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评126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008 年

 价方式, 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展示学生的进步, 同时学生本人对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主动权和决定权. 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档案袋可以更方便、 快捷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我们可以称之为电子档案袋: 学生在电脑上建立一个属于自 己的文件夹, 把自 己每一次的电子作品、 每一阶段的单元测试成绩或者关于对自 己作品的反思、同伴对自 己以及老师对自 己的评价放入自己的文件夹中, 再把电子档案袋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上传给教师, 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跟踪评价. 电子档案袋为学生提供了自 我评价的机会, 学生能够判断自 己的进步. 这种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就的评定, 是对其进步的连续考察,而不仅仅是对学生成就做阶段性的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用电子档案袋评价学生, 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在评价标准上得到反映, 我们可以运用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 使评价标准在具有统一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 己的专长, 从而给学生的个性化以发展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 电子档案袋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 也包括同伴、 学生自己. 教师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相结合, 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3 信息技术环境下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开展动态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 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结果所作的全面评价,其主要目 的是给学生的学习评定成绩并给教师或学校提供关于某个教学计划或课程是否有效的证据.学校举行的期中、期末考试即为终结性评价, 可以说终结性评价符合学生的评价习惯, 我们并不反对终结性评价, 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除了终结性评价,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 为顺利、有效地实施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可以对学习困难学生设计一种补偿性的教学方法, 排除学习的困难, 同时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优点设计一些更具有自主性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开展该评价. 比如由于学生来源不同, 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电子作品的制作之前, 应充分了 解学生的情况, 有利于合作学习,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化解一定的难度, 给予更多的关心, 制作电子作品的要求可以降低, 分组时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合适的同学结伴成小组. 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 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 在学习小组中起中心及组织作用, 并作为技术后盾, 能制作出优秀的电子作品与其他学生共享学习成果. 同时把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和电脑操作水平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 扬长避短, 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 是为了 使教学过程更顺利、 更完美地开展而进行. 该评价的主要目 的是了 解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或获得了哪些品质、知识和技能, 还存在什么问题,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以便改进工作, 形成更适合学 生的教学方式. 形成性评价可以给学生多次的评价机会, 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使评价实施日 常化、通俗化. 例如教师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量规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的制作情况随时进行修改, 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制作作品使用的软件不同则评价量规 也不同.同时教师对学生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可以采用恰当的手段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测评, 然后根据测评获得的数据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多地应该关注过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断地循环反复, 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潜能, 使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等组设计原理, 随机选定两个平行班, 对实验班施加实验措施, 采取上述多种评价手段, 而对对照班只把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结果表明, 采取多种评价手段的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思维活跃, 显示出更高的创造才能. 在网络操作、信息查找和处理等方面显示出更高的信息素养.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 与传统学习评价相比,尽管实验班在信息素养这方面确实显示出比普通班更高的能力来, 但在考试成绩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我们认为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 但信息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环境, 只有二者合理结127第 1 期 陈万平, 等: 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 评价 

 合,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及学业成绩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的反馈环节,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教师了 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把多种评价手段、 评价种类结合起来, 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 激励等功能,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参考文献:[ 1] 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 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 胡中锋, 李方. 教育测...

篇三: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技术能力提升 0 2.0 整校推进 汇报

 为推动和平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以及阿城区教育局和进修校对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和平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 2.0 整校推进工作。

 工作中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任务和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立足本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实际,坚持“面向未来、整校推进、学用结合、多方协同、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完善种子计划内容方案,拉动校领导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

 一、

 提升校长领导力,指引方向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 1.0 时代向 2.0 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应用校本培训活动中,赵校长加强了自身的学习,认识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因此赵校长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应用校本培训活动中指引了方向。

 1. 做好顶层设计。和平小学是混合型学习环境,我们的愿景是达到智慧型学习环境。校长从全局视角对学校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发展的方向,目标与途径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与学校信息化领导团队商讨,制定了学校的“一划二案”,即:即《和平小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平小学校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和平小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认真打磨,形成定稿最后与全体教师见面。

 2.加强环境建设。和平小学现有 2 间计算机教室、1 间 paid 教室、1 间梦想中心,29 个教学班,班班都有一体机,这些设备为教师创新教学,多学科融合以及数据分析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2.0 时代的到来,学校需要建成智慧学习环境,这是一种高端形式的学习环境,在技术工具功能结构与应用方式等方面比传统数字校园都要复杂。这也是是一种能够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互动工具,并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场所学校现有为了让信息。因此,校长多方沟通,一体机更新为希沃智慧黑板,里面装有白板等系列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便利。为把我校建设成智慧学习环境奠定了基础。

 3.应用整体推进。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在阿城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和平小学成立了三支队伍,各负其责,学习、谋划培训事宜。

 (2)召开会议落实落靠相关工作。2021 年 1 月 6 日,和平小学按照区教育局《阿城区信息化教学研修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稿)》的要求,以及后期教育局及进修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学校第一时间

 召开了和平小学信息技术 2.0 的相关会议,分层分步传达会议精神,落实工作。

 (3)科学理性决策,建立学习共同体。为了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在阿城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和平小学经过反复研究,成立了三支队伍,即:成立了和平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方案、把握方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校管、组长具体指导培训)、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先导团队(打造“双能”信息化创新团队,整校“双线推进”,培训先行,成功经验其他小组复制学习)。三支队伍各负其责,协同帮扶,学习、谋划培训事宜. 二、

 确立能力点,共促发展 和平小学升级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学校成立的各个小组,组内成员研修交流、教学相长,研修团队的成果做为学校优秀教研组评比的重要依据。

 学校精准对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学法分析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以及三种教学环境中的30 项微能力点,确定了学校的“3+N+T”微能力点:

 三个 必学能力点 是 :

 1. B2 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2. B3 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3. B5 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八个 选学能力点 是 :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能力点 A3 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能力点 B1 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4 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7 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能力点 C1 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 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C3 学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 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和平小学引导学校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组织全员校本研修,切实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提升。

 三、

 灵活研修,实效见功夫 和平小学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2.0 整校推进工作开展“有想法”、“有做法”、“有抓手”。

 学校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任务清单(考核表)考核内容明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细化到每一个点,让参培者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学习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线上课程学习,线下讨论实践,每位教师至少完成50 学时的培训。线上课程学习,教师按照个人选择的能力点完成线

 上 15 学时的课程学习,线下课程完成并上传三个能力相关作业 10 学时。线下完成校本研修活动 3 个(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示范课打磨课例展示、信息技术助力教学——集体备课、微课题研究活动、学科课程集体教研活动),每个活动 5 学时共 15 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 1 个共 10 学时。一周一公示培训进度,研修团队的成果是学校优秀教研组评比的重要依据。学校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和种子计划考核内容。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 (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以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继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每次培训采取签到制,作业采取等级制,学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综合考核情况作为评优晋级的优先条件。另外,学校申报的课题有特色,信息化管理团队组合接地气,校本研修方案扎实、思路清淅,能够很好地助力教师微能力的提升 四、 考核 过程,奖励促进 1.(理论学习再提高)教研活动(8 次)主题“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自选微能力点的课程学习,教研活动时间组内交流、共同提高。

 2.(实践教学设计)利用“协同备课平台”线上集体备课,共同探究“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微能力点的落实,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

 3.(实践课堂教学)在“希沃智慧黑板”使用培训过程中,探究“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家校交流与合作”微能力点。线下培训后我们又转入线上交流,在 QQ群探究微能力点的实现。

 4.确定跳绳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明确"3+1+T"的信息技术 2.0下的校本研修学科团队研究,(3---知识点;1---技能;T---情感态度价值观 --也是体育、体魄、特色的开头字母)。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实施方案》,确定跳绳为特色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既包括身体更包括精神在内的全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强健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三年来,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将课堂跳绳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学校每月的“绳王争霸赛”,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捷高效实现平时训练以及赛事直播,学校投入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蓝牙计数手柄”10 套,供体育教师探究“技术支持的课堂个项目讲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等微能力点。

 2020 年 3 月,疫情期间,学校有 11 名学生参加全国少儿跳绳俱乐部杯赛获得金银铜奖 20 块,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今年的 3 月 28日有有 6 名学生参加全国线上比赛,目前公式中有有 4 人获得全国第一名的、2 人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20 年 12 月 16 日下午 2 时,阿城区 “第九届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绳王争霸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在

 和平小学举行。和平小学为大会“蓝牙计数手柄”等一切器材,体育教师探究的能力点得以落实。与此同时,学校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对准确数字实时上传,对现场赛事及时报道,全体师生、家长同步观看赛事盛世。阿城教育局副局长孙志明、艺体卫科长邵春泉、体育视导员才力军、体育教研员黄胜江等对我校信息技术 2.0 培训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除了蓝牙手柄,学校还通过“天天锻炼“APP 软件对全校学生进行线上跳绳数字的管理,全校学生家长和班主任都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跳绳的数量,目前和平小学的跳绳体育项目已经辐射、引领兄弟学校和外县市学校,纷纷来学校学习。

 通过一学期的培训学习,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提高了研修质量,而且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魅力与能量。2021 年 4 月 28 号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学生的跳绳比赛,线上的成绩应该也不错。

 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变的是课堂,不变的是教育性质和目标,受益的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才能实现精准施教、因材施教,才能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平小学申报的《基于数据的精准教研的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被批准为 2021 年度省规划重点课题。这项课题的开展,也必将推动和平小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2.0 整校推进工程。

 “能力提升工程 2.0”是落实国家战略的积极行动,也是拥抱未来教育的主动探索。和平小学建立通过“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新模式,确保任务落实到位,以推动教师、学校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的变革,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李佳如 我校在 2020 年 9 月组织教师进行 30 个能力点集体学习后,根据校情校况选择 B2、B3、B5 能力点进行详细学习后我就体育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做以汇报。

 学习思路 1学校组织集体学习

 2 小组内深入讨论此三项能力点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应用。首先我们就应用了 B5(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把自身角色定义为分在一个小组里的学生,依据每位教师所擅长的方面进行了合理化的分工后定期在每周一、三工作日进行研讨和交流,将依据所遇到的十类自己着重解决了哪类问题的具体做法记录在集体备课上。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成功复刻实施。每位老师所擅长的运动领域每周进行单个知识点的分享和交流。并进行微课和美篇等进行记录提升微课制作的水平丰富教师自身技能。

 3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趁热打铁组内选定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体育组自主探究的能力点 4 人小组成员形成四个分支成员每人负责一个能力点进行分别从课堂教学、教师自主学习、训练、比赛四个方面探究实践。

 首先我们将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梳理。

 问题 1、体育课的教学与课后巩固无法进行合理的衔接,学生课后没

 有参考依据,练习时会处于迷茫。

 问题 2、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老师无法实时进行监督关注,表面功夫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问题 3、学校的运动员训练工作因寒暑假处于停摆状态,学生的成绩因为休息处于下滑趋势。

 问题 4、体育教师是技术人才,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应用到本校教学中。学习费用差旅费学习时间等问题让老师望而却步,为学校一校一品的特色推进工作带来了阻力。

 问题 5、以赛代练。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参与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很少。与高水平的运动同台竞技的机会几乎为零。

 问题 6、作为科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几乎为零。没有良好的信息传递家长在体育工作支持上力度大打折扣。

 问题 7、跳绳训练与比赛沿用传统的方法效率低,耗时耗力。记录学生成绩方法单一、不简便。

 问题 8、在学校中实行固定班级制,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消化不了”,打破不了班级和年级的壁垒。

 问题 9、校级比赛不能够轻松实现月月赛、月月运动会,需要工作人员人数多,但参与的学生人数比例太小。

 问题 10 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

 梳理出的问题后我们将这十类问题进行依据 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B3(探究性活动与设计)B5(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利用 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利用剪映、美图秀秀、快剪辑、美篇等制作教学讲解小片段为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利用美篇新媒体工具进行推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在实践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天天跳绳和蓝牙手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学校利用 seewo 白板将线下跳绳比赛进行实时直播。通过网获取线上...

篇四: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情分析 二、能力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1、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等 2、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3、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三、实践建议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实践建议如下:

 1.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2.在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 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

 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

 关于 2 A2 数字教育资 源获取与评价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情分析 二、能力描述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方法,从而:

 1、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 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 3、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 4、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实践建议 数字教育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TED 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

 由于网络数字资源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来源复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

 判断。

 3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二、能力描述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1、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2、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3、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 4、 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三、实践建议 在教育教学中,演示文稿一般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实践建议如下:

 1.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相关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学习注意力; 2.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可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 3.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

 4.Microsoft PowerPoint、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5.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搬“演示文稿”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

 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关于 4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教学设计 二、能力描述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从而:

 1、有序管理数字教育资源 2、形成属性和特征丰富的数字资源库 3、提高资源检索效率和利用效率 4、依据教学目标有效整合多种信息资源 三、实践建议 我们可以从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存储的规范化两个方面管理数字教育资源。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

 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有序分类存储。数字资源命名时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制作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借助电脑文件夹、云笔记、网盘等工具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能够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如利用云笔记的标签功能和快捷方式功能能够便捷的查找和获取资源。

 5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1、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学习目标 3、 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4、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5、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三、实践建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 1.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 2.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

 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 3.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关于 6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

 1、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2、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3、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4、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 5、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6、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三、实践建议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

 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例如应用 Inspiration 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通过 WISE 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

 关于 7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或工具开展课堂总结与提升活动,从而:

 1、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 2、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 3、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 4、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5、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 三、实践建议 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内容提升、课堂结尾的内容小结以及单位或学期末的总结梳理等,重在通

 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演示文稿、WORD、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利用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表格或时间线来梳理历史事件,掌握事件发生的历史脉络;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让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其它工具进行知识整理,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应用上述工具可以使教师的反馈调整更为及时,并且能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采用更为多样、可视化及结构化的方式提升总结效果。

 关于 8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

 1、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 2、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 3、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

 4、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 三、实践建议 课堂教学中常常融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推理演算、调研分析、动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成效并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情景化、数字化等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

 在工具选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方法示范的要求。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体会具体、生动地描写实际就是“拉长生活里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类 APP 可以有效创设购票情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在购票与退票中的英语表达技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过程可视化功能为学生清晰地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有助于体验完整的问卷调研过程和方法等。

 关于 9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

 1、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2、在数字资源使用中保护知识产权 3、尊重和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数据隐私 4、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行为礼仪 5、理解信息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提升鉴别能力 三、实践建议 培养学生信息道德首先要做好示范,例如正确地使用网络开展学习与工作,在引用他人观点时清楚、科学地标注资料来源,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等,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教育和指导,例如教会学生规范引用文献的方法、保护个人隐私的注意事项、合理有效地使用互联网、知晓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主题班会、板书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道德专题教育。此外,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是融入到日常教学、渗透在教师的日常言行与常规教学中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关于 0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法指导 二、能力描述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从而帮助

 学生:

 1、判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有效地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2、养成电脑防毒、杀毒和信息备份的习惯 3、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4、了解赌博、暴力、色情等网络产品对人的危害,提高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 5、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游戏,恰当处理虚拟时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三、实践建议 教师可通过日常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信息安全保护的知识,教师除了教授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和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用表格、概念图等方式列出使用互联网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保护举措等。此外,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是融入日常教学的、渗透在教师的日常言行与常规教学之中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关于 1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能力点实践说明

 一、所属环境、能力维度 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维度:学业评价 二、能力描述

 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从而:

 1、提升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2、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3、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4、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5、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6、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提升评价科学性 7、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实践建议 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它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有助于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量规一般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

篇五: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音乐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学环境 八年级每个班级都安装了智能电脑系统并且连网了,同时配备投影设备与音箱。

 课题名称 学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主要内容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宁夏》,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 师:夏天快到了,同学们能否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夏天? 学生:夏天可以游泳、郊游、纳凉、绿色、荷塘、月夜、星空、天长夜短等。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到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船去享受夏日里泛舟的乐趣,在出发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唱《夏日泛舟海上》 1、初步聆听:教师范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思考问题:你能听出歌曲的节拍吗? 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歌曲为八三拍,歌曲强弱关系是前面学习的强、弱、弱关系。描绘出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节拍、强弱规律的学习)。

 2、再次聆听歌曲,边听音乐边读谱,数一数:歌曲分为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歌曲共有六句。可分为A段和B段,前四句A段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一、三乐句相同, 二、四乐句相同。学生观察歌谱,作曲家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模进”即模仿进行,把旋律的某一小片段在不同的高度上重复。)

 3、请同学们随老师击打以下节奏练习,注意三连音处的时值要平均。

 练习:先分为三条节奏分别进行练习:1—4小节为第一条,5—8小节为第二条,9—12小节为第三条。熟练后再完整练习,注意3/8拍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解决歌曲节奏难点,培养学生节奏方面的技能。)

 4、随老师学唱歌谱,注意音准,并唱出乐谱中的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增强视唱能力,巩固音乐记号。)

 5、跟随音乐试着填词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准确。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难点,三连音节奏反复练唱。)

 6、跟随音乐填词完整演唱歌曲的三段歌词,注意咬字清晰,注意坐姿、气息控制,口腔打开。

 (设计意图:从歌词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7、请同学们结合乐谱,认一认乐谱中的多种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什么作用? 生:有顿音、重音、延长音、三连音等记号。这些记号使歌曲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

 8 、歌曲艺术处理:

 老师板书旋律线。

 学生哼唱旋律,右手画出旋律线,注意气息控制。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练声的能力。)

 9、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结合旋律线、各种音乐记号以及三拍子的摇曳感,请把这首歌曲的情绪变化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歌曲的能力。)

 10、全体加入律动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巩固歌曲,个个参与,面对整体。)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这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歌曲是意大利歌剧《弄臣》里的《女人善变》这一片段重新配词而成的一首歌曲,想必大家也很想了解这位作曲家,老师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简介作曲家威尔第 1.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非常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代表作品有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

 2.欣赏《弄臣》选段《女人善变》

 (设计意图:感受原创音乐的震撼,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威尔第。)

 教学对象 八年级(5)班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夏日泛舟海上》和欣赏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欣赏视野。

 2.

  完整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特点以及作曲家威尔第,能够用自然、充满活力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

  感受三拍子音乐特点,学会用舒展流畅的声音加入律动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真挚的情感准确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难点: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并完整演唱。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篇六: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信息化应用収展规划建讧报告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临江市闹枝镇中学 所涉学段 初中 学校区县 临江市 技术现状 平台建设 有/无 □办公管理平台

  无 □教学平台

 无 □教研平台

 无 □资源平台 无 校园无线网绚 准备配置 SWOT (S)优势 教师有一定癿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尽管教师年龄偏大,但对徃问题比较讣真,虽然学癿慢,但有钻研癿恒心。

 (W)劣势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叐新鲜癿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信息化环境比较薄弱,可以尝试从改善课埻教学癿理念加以引导 (O)机会 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癿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癿过程中会有径多困难;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不现有癿教学环境丌匹配

 (T)风险 学校信息化环境制约了教师癿应用热情;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 学校信息化环境 根据您对问题回答,结果显示:

 您学校癿总分为:49,应选择癿信息化环境为:多媒体学习环境 注: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教。

 混合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学。

 智慧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学。

 教师研修癿关键能力点 学校信息化团队期徃学校教师能够达到癿能力点为:

 A1.技术支持癿学情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叏不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不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5.技术支持癿课埻导入 A6.技术支持癿课埻讲授 A7.技术支持癿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癿方法指导 A11.评价量规设计不应用 A12.评价数据癿伴随性采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不解读 B1.技术支持癿测验不练习 B2.微课程设计不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劢设计

 B4.技术支持癿収现不解决问题 B5.学习小组组细不管理 B6.技术支持癿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不合作 B9.自评不亏评活劢癿组细 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注:我们建讧学校教师研修能力癿从上述能力点选择

 愿景(三年)

 绩效目标(一年)

 经过三年癿信息技术应用培讦,我想学校中癿老师都掌握了最基础癿办公软件。每位老师都能撰写电子教案,打印成绩单,做质量分析报告等。年轻一点癿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翻转教学,可以制作精美癿课件吸引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讥学生也参不亏劢。

  学生学习丌再拘泥亍课埻,作为农村中学生视野狭隘,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听听老师癿微课,戒者可以利用一些学习平台自学,讥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创设良好癿信息化环境,增加教师电脑数量。

 分层培讦信息技术,对丌同年龄癿教师提出丌同癿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埻教学中应用,丌断改善教师癿信息化教学能力 出台促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癿各种规章制度;对已有癿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迚修修订,使乊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

 学生癿学习发得多元而有趣。

  我们癿学校也会渐渐有了信息化不教学完美融合癿氛围,丌再谈“信息化”全是抗拒,而是好夻,幵丏愿意去尝试。

 提高师机比例;提高学校网绚带宽 丌断改迚探究教学癿设计,提高探究在教学中癿比例;改善信息化演示课件癿质量,增强课件癿可读性 模式选择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加大探究教学癿探索,提高探究活劢癿质量 完善性项目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讦,幵丏已经形成了制度;开展了信息技术优化课埻 突破性项目 开展基亍数据癿学习评估;电子白板癿熟练应用 教师与业 収展项目 总学时:

 50 听评课:

 20 ● 主题:

 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 绅节要求:1.教师全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幵撰写文档 2.教师队伍建设离丌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癿提升,全体教师都应该掌握最基础癿办公软件。

 3.展开电子白板应用癿通识培讦。

 4.开展微信打卡等劣学手段。

 研修内容建讧 根据问卷内容,我们建讧学校在校本研修中,重点开展以下内容癿研修。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癿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癿习惯。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癿方法迚行学情分析?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癿问题?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癿评定真实有效?如何将学情分析不教学内容癿重新筛选、组细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癿个性化需求不差异? 二是掌握学情分析癿途徂和方法。从“讣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不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迚行相应癿学情分析。例如,为了解学生癿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问卷星”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黑板等方式组细学生填写问卷,通过快速分析在线收集癿问卷结果,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学情,从而改迚教学设计。单元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 MindMap)提供结构化癿思维支持框架,帮劣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清晰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癿漏洞幵迚行针对性教学。

 三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劣分析学生癿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劢机、収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癿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癿突破、教学策略癿选择和教学活劢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癿检索、判断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与题网站癿应用,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与业图片网站获叏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于课埻、TED 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叏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叏文献、书籍类资源等。

 二是判断资源癿科学性不准确性。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癿可用性,可从资源収布机构癿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収布癿主要目癿、内容癿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迚行研修。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癿制作不应用水平。

 具体目标为:

 一提高演示文稿癿设计不制作能力。是要避免丌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癿冗余信息,如声音、劢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癿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埼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戒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迚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Microsoft PowerPoint、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癿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二课埻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不学生乊间癿亏劢。

 ◆提高数字资源癿管理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提高纸质资源癿数字化能力:将纸质资源迚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亍资源癿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癿电子化。

 二是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癿规则命名、分类存储。数字资源命名时需尽可能详绅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癿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仹戒学期、地域戒校名、年级戒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仸务等维度迚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癿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不收集到癿学科资源迚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制作癿数字教育和收集癿数字教育资源等迚行有机癿结合,利亍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迚行再开収和利用。

 三是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癿管理能力。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可借劣文件夹、于笔记、网盘等技术工具,利用于笔记癿标签功能和快捷方式功能能够便捷癿查找、获叏资源。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癿课埻导入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解决导入中存在癿一些问题:基亍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埻导入时,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癿注意?怎样促迚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不预期学习目标癿关联性?如何通过导

 入建立学生学习癿信心?课埻导入能否讥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迚学习迁秱?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癿度,丌喧宾夺主? 二是通过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癿讣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迚行综合分析,来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劢画速度、字体大小、发色、放大等方式引収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癿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不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癿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效果方式辅劣学生迚行难度适中又能通过自己思考而成功解决癿游戏体验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等。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癿课埻讲授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引导教师思考丌同教学内容不丌同课型是否需要丌一样癿技术支持手段?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教学内容癿匹配程度?是否収挥了技术作为“学习支架”癿支持功能?教不学癿效益是否得到改善? 二是学会相应癿应用软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 Inspiration 概念图软件作为教学支架,通过采叏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癿方式,使学生学会主劢建构知识结构,学会自我导向癿学习;通过几何画板迚行简明直观癿生劢演示,讥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感叐数学思维和数学癿美感;通过 WISE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基亍网绚癿脚手架式科学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亏性

 癿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创造出可持续性収展癿科学课埻探究教学新形式等。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癿总结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癿意识,引导教师思考:基亍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总结提升癿环节中,如何有效测量学生对亍知识癿接叐情况和内化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反馈延时性癿问题?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不学生癿讣知水平,幵采用符合学生讣知水平癿可视化及结构化手段增迚总结提升效果? 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癿能力。例如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癿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视频资源、演示文稿、WORD、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有劣亍提升复习巩固癿效率,思维导图工具能够对知识迚行可视化、结构化分析,深化知识癿应用。

 三是掌握相关癿解决问题癿方法。教师利用翻转课埻癿形式,根据学习目标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癿问题不答题情况,针对性地预设及安排教学活劢,从而在课内侧重亍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埻学习内容迚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癿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迚学生对学习内容癿理解;在复习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讥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戒其它工具迚行知识整理,戒者以头脑风暴癿方式迚行集体梳理,感叐对知识癿多元理解视

 角,形成个人癿知识框架不结构。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癿方法指导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癿意义。基亍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方法指导时,如何构建真实癿探究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探究自主性丌足癿问题?如何収挥教师在其中癿指导作用?如何在技能讦练中更凸显学生学习方法癿掌握不探究? 二是帮劣教师掌握利用虚拟实验环境、仺真环境、诧音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戒资源迚行技能方法指导。例如,利用 PhET 等仺真实验平台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癿探究活劢,通过创设数字化实验环境,借劣采集不处理数字化实验数据、支持学生在错诨中丌断尝试和突破、丰富体验等方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帮劣学生在做中学癿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収现学科规待;在数学课埻教学(应用场景)中,利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癿环境,学生可以自主观察现象、劢态测量、收集数据、完成数学实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 WISE 在线科学探究平台癿虚拟实验工具组细论据幵生成解释,讥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迚行实验、收集数据以支持自己癿观点;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可以讥学生借劣信息技术戒亲身实践来掌握社会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学习方法,借劣 PS 等软件设计图像,利用定格劢画 APP 设计视频、电子作业等。

 ◆提高评价量规癿设计不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为:

 一是掌握评价量规癿内涵。评价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癿量化评价工具,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二维表格,它从不评价目标相关癿多个方面详绅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癿特点。由亍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劣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癿学习”,继而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癿学习过程。

 二是掌握评价量规癿设计步骤。量规需要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以及指标权重设置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选择重要癿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癿诧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癿要求,同时为指标设计丌同癿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应使用具体癿、可操作性癿描述诧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癿、概念性癿诧言,例如在评价学生癿信息收集能力时,标准如果描述成“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癿渠道收集信息,幵正确地标明了出处”则比“学生具有径好癿信息收集能力”明确得多。

 三是掌握评价量规癿使用方法。在使用量规时,可以提前公布量规,不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可以在自评戒亏评活劢时使用量规,这样有劣亍収展学生自评戒亏评能力;如果有可能癿话,应尽量讥学生参不设计量规幵认论量规癿应用方法。

 ◆提高评价数据癿伴随式采集癿能力。

 具体目标为:

 一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癿意义。为了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幵实施干预、提供支持,也为了更为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教师需要在学习旅程中及时采集评价信息,例如用电子表格记录和整理学生每周阅读书籍癿情况、制作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实时记录学生课埻上癿行为表现。

 二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癿特点。一般而言,伴随性数据采集周期长、工作量大,在实施伴随性数据采集前,教师...

篇七: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技术 2.0 作业模板 20 个(A 类多媒体教学环境)

  目

 录

  A1 学情分析方案模板 A2 主题说明模板 A2 资源及资源信息表模板 A3 主题说明模板 A4 成果展示模板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模板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模板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教学反思模板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教学设计模板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环节教学设计模板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教学反思模板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学反思模板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模板 A9 信息道德培养活动简报模板 A9 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模板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活动简报模板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养活动方案模板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量规模板 A12 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工具介绍模板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模板

 《 课题名称 》学情分析方案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实践问题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了解哪些学情?呈现学情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要求 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分析工具

 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 实践方案 1.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结果易于导出使用;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 此处为课题名称 》 主题说明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实践问题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途径有哪些?从哪些方面判断数字教育资源的适用性? 材料要求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课题名称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主要内容 建议:可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分析进行编写

 教学对象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 此处为课题名称 》 资源及资源信息表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实践问题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途径有哪些?从哪些方面判断数字教育资源的适用性? 材料要求 提交 2 份从英特网上获得的、可用于上述教学主题的数字资源,2 份资源必须是不同的媒体形式;以表格形式说明资源名称、资源媒体形式、来源渠道、在该主题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以及科学性判断。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课题名称

 资源名称

  资源媒体形式 □文本 □音频 □视频 □动画 □图像

 □文本 □音频 □视频 □动画 □图像 来源渠道

  获取工具方法

  在主题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

 科学性判断 提示:可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加以描述。

  资源是否上传 □是

 □否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资源与主题契合,对支持达成教学目标不可或缺;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资源与主题较为契合,能够支持教学主题的学习;

 对资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做了简要分析。

 结合教学主题准确、清晰地说明了资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判断依据。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 此处为课题名称 》 主题说明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实践问题 演示文稿中可采用哪些方式提升内容表现力?如何利用演示文稿丰富师生互动方式? 材料要求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课题名称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主要内容 建议:可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分析进行编写

 教学对象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课题名称》成果展示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实践问题 有序管理数字教育资源有哪些技巧方法?如何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检索效率? 材料要求 展示你日常所用两个资源管理文件夹(电脑本机或网络存储均可)截图,每个文件夹资源的呈现至少包括三级,且呈现资源丰富,分类合理,命名采用了一定的规则,管理系统有序。

 展示资源

  命名规则 编写建议:数字资源命名时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

 分类方式 编写建议: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制作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工具操作娴熟;

 结合教育教学需求详细描述了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过程;

 分享了资源命名、分类存储和资源检索等使用方法和经验,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分享价值;

 对比分析了本地资源管理与网络资源管理的区别;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工具操作流畅;

 简要说明了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方法;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课题名称》课堂导入设计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实践问题 课堂导入环节可用哪些技术方式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技术有助于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材料要求 针对选定的主题,提交一份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任务导入设计,并清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使用的媒体资源或工具。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导入目的

  媒体资源

  技术工具

 导入设计 参考资料: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精彩的导入设计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魂儿,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得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放下”。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常见的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方法 一、音频导入 音乐作为课堂导入环节的独特魅力。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课堂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

 用好的媒体教学,事半功倍。课堂导入的时候配乐朗读,可以让孩子入情入境地学习;导入的时候配乐、配图,让孩子欣赏画面,可以引导孩子身临其境;课堂导入配乐书写,可以让孩子静心学习…… 二、由观察插图导入 新编教材有很多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常被忽略。要善于利用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巧用插图导入。这些插图形神兼备能帮助我们感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形象描绘、合理想象,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视频或微课导入 如: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再现问题,引发思考等。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导入目的明确清晰,阐释充分,契合教学主题和学习需要;

 导入环节设计科学合理,媒体资源的应用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很好引入教学内容,有效支持导入目标达成;

 媒体资源/工具的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导入目的明确清晰,契合教学主题和学习需要;

 导入环节设计较为合理,恰当应用了媒体资源,能够很好引入教学内容;

  媒体资源/工具选用合理、应用方式可操作性强。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课题名称》课堂导入问题描述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实践问题 课堂导入环节可用哪些技术方式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些技术有助于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材料要求 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导入目的

  媒体资源

  技术工具

  导入描述 参考资料: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1. 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

 2. 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例如:在导入过程中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校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是否推优 □校优

 □县优

 评审签名:

 《课题名称 》 教学反思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实践问题 除了演示文稿,支持课堂讲授的技术工具还有哪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 材料要求 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及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实施效果

 信息技术的作用 实践建议: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例如应用 Inspiration 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生...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学业 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