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3篇

时间:2022-12-10 19:4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3篇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教研活动发言稿方城县赵河镇第一小学刘泱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改学生的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3篇,供大家参考。

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3篇

篇一: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教研活动发言稿 方城县赵河镇第一小学 刘泱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综合语文能力的反映,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正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作文评价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

  二是对学生写的习作,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作文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文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为此,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进行了学生 互批作文教学实践, , 即“自改—互改—自改—小组评价”模式,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稿打好后,学生先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分几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并自己给出分数。

   2、组内同学互相评改。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在评改实践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点消除学生“不知何处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要求学生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批改前教师应提供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们的标准是这样的: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错别字,要求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在旁批处打上方框;标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书名号的使用,错误的在原文中打上标记,在旁批处修改;字数是否达标;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有没有分段,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要将病句在原文下划横线,在旁批中或原文中批改。当然,在批改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免部分学生总达不到要求,产生惧怕心理。批改时也分几步用铅笔批改。先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再改病句、不通顺的句段,接着找与中心无关的材料,然后按照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最后写出自己觉得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和你的建议。

   3、自己二次修改。学生自己针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经历艰辛,才能有所收获。最好是重写一遍,水平提升很快。

   4、小组内交流评优。学生的习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篇较好的作文参加班级评比。对班级评比中获得一、二名的习作采用张贴上墙、班级小报等方法在班级内发表。

   二、教师评改评价方法的改革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我们提倡评价内容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 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一些同学尽管他们的作文内容和习作要求或许有些偏差,但是他们在作文中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也应该用好的等级去鼓励他们,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批改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指导 有些习作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选择一些材料,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习作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都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一般来说,差的可以“改重于批”,但要尽量保留作文中可保留的地方;好的可以“批重于改”,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或圈圈点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3、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爱好,就会乐在其中。要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爱好。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殊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 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劳,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爱好。. 4、用“知音式”的情感评语代替“法官式”的冷漠评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过程中,用“心”写每一篇习作评语,努力做到: (1)感情充沛,语言准确,给学生“对症良方”。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感人,并做到正确、客观,不随意拔高要求,更不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2)引导思考,给学生“启迪”。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点明,而是委婉道出,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

   (3)商讨提示,给学生“尊重”。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平等地交流中有效地引领学生。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提示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学生容易接受,也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篇二: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

9 2021.08 中学生作文指导周刊教育观点 | 写作指导摘 要:三年级是学生开展写作的关键阶段,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 ,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 指导留心观察,教给写作方法尤为重要 , 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举措 ,来引导学生写作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 ,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 抓住事物的特点 , 调动各种感官,发现事物的不同和变化,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滔滔不绝”。同时巧用文本,读写结合,进行片段练笔,与此同时,赞赏激励,树立信心,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起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关键词:作文教学;三年级;策略一、紧扣观察,激发兴趣,乃写作之根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起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观察能力?个人认为:1. 先观察后作文,让学生“言之有物”。学生刚开始写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技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为了让学生“言之有物”,当务之急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困难。三年级上册,教学生写日记,如果只像书上那样告诉学生,日记就是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肯定不行。找到切入点,我选取操作性强的种豆芽活动,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入手,指导学生去观察豆苗每天的变化,课上交流当天的发现,适当指导写作技法。观察日记写好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2. 抓住时机写作文,让学生“有话想说”。偶然事件总会让学生印象深刻,让他们津津乐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即兴作文,他们不会感到困难。如:运动会上的精彩场面,教室突发风波,蜜蜂进课堂等。记得一堂语文课,我正上得兴趣盎然,一只不识时务的蜜蜂闯进了教室,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吓得纷纷躲闪,有的抱头大叫,有的索性钻到桌底,大胆的却用书去拍打蜜蜂。整个教室里乱得如一锅粥。我索性停下上课的脚步,让学生仔细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观察同学们的神态、语言、动作,注意自己的感受。当蜜蜂飞走后,我立即让学生将刚才的情景写下来,个个都奋笔疾书,效果很不错。二、巧用文本,读写结合,乃写作之法宝1.阅读,写作之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在教学中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神话、寓言、百科、动物小说,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每个学生都必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2.课文,习作之航标。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仿写表达方式。《燕子》《翠鸟》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①将器官凑合在一起;②按顺序写器官,但要抓住主要特点。(2)补空白点。《燕子专列》贝蒂在寻找燕子的一路上,她遇到了什么困难?风雪怎样?她心理怎样想?她又是怎样做的?你想对她说点什么?《检阅》补充当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时,博莱克的神态、心理活动,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对比《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两篇课文,前者抓“我”的神态、动作写出“我”对五星红旗的深深眷念,后者抓“我”的心理活动写出“我”对木雕的不舍。交换两课的描写方法,前者用心理活动写出“我”对五星红旗的深深眷念,后者抓“我”的神态、动作写出“我”对木雕的不舍。(3)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等练习。《小摄影师》可让学生续写当小摄影师回来后,又发生了什么?《古诗二首》《寓言两则》可让学生改写成习作,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三、赞赏激励,树立信心,乃写作之仙丹每个孩子都渴望别人赞赏和欣赏,所以我觉得作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满怀信心地去写作。1. 利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用简短的评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最大的优点,给学生指引习作的方向,树立习作信心。例如,我会特别注意发掘每一位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一个好词或好句我都会为他们圈出来,为之叫好。2.利用班级交流增强习作兴趣。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习作,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亮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在评讲课上,自己读获表扬的地方。每次练笔都会把优秀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 QQ 群相册,都能相互学习,点评点赞;习作中最优秀的作文将收入班级作文集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能让学生撬动“地球”的支点就摆在或隐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藏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它像一盏盏装满了油还未点亮的灯,需要慧眼发现,需要师生共同点亮它。参考文献:[1]刘晓慧.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000(003):38-39.[2]李海燕.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9(1):19-20.(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找到能让学生撬动“地球”的支点—— 浅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龚历兰

篇三:让学生喜欢作文策略

让学生爱上作文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 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

  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 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

  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 ,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喜欢作文了。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借我校正在搞随笔化作文教学实验的东风,把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作文教学。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 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游戏” 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 内容、 手段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

  创设游戏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

  大体说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 我最棒——比赛     小学生都喜欢成败输赢的刺激,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所以,“比赛”成了我在游戏写作中的主要形式。我创设的竞赛形式有个人的,如背古诗、扳手腕、嗑瓜子、 模人等;也有团体的,如成语接龙、 成语转转转、 拔河比赛、 传话等。

  个人竞赛往往是层层筛选,在多轮竞赛后决出冠亚军。团体竞赛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个人表现,还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这两种形式都很受学生欢迎。

       二、 看我的——表演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在游戏中也常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例如在游戏“成语模仿秀” 中,我让学生两两配合,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猜测对方表演的成语内容,小朋友们的表演都非常有意思。

  再比如 “木头人” 游戏中,小朋友们为了逗乐其他同学,表演的造型千奇百怪、 花样迭出,让人忍俊不禁。

  到了动笔写作时,孩子们在文章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三、 我能行——动手做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也创设了许多新鲜的情境让学生有尝试的机会。

  例如游戏“空降鸡蛋”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对鸡蛋进行保护,然后把鸡蛋从二楼抛下,鸡蛋摔不破的获胜。很多孩子认为这不可能,但一尝试之后,有的学生获得了成功。

  再如游戏“我最稳” ,就是要求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头上,在规定时间内,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再回头,整个过程不许用手碰到文具盒,更不能让文具盒落地,学生听完规则后个个跃跃欲试。

  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

  学生通过试一试,增强了自信。

       其实,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

       先游戏,再作文,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游戏,让学生喜欢作文     多年来,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有些孩子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

  写作难,难于上青天。

  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空气,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或紧张激烈、 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 “我手写我口”。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孩子都欣喜地说:作文,原来如此简单快乐!     二、 游戏,让学生有“米” 下锅      其实,很多孩子对习作的苦恼就是没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 ,  “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这些是不爱写作的孩子们常挂嘴边的话。

  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你让他动笔写作当然就是在为难孩子,而先游戏,后写作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因为有了游戏的参与,有了孩子们参与的亲身经历,孩子们不再无病呻吟;有了深刻的体验,孩子们不再写假大空的语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生活引进课堂,孩子的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 游戏,让词句积累兴趣盎然     要想写好作文,光有游戏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词佳句。

  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 去背呢?游戏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读背。

  比如,游戏“ ‘笑’ 字成语大荟萃” ,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笑” 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

  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

  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 ,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 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 “刺激”孩子。            四、游戏,让人生道理不再生硬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巴” ,也就是所谓的“道理”。

  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让人读了很别扭。

  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就不会如此。

  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有所思所得,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 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

  比如游戏“空降鸡蛋” 之后,孩子们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开动脑筋也能完成。” 在“传话” 游戏之后,孩子们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真是不假啊!” 游戏 “嗑瓜子” 让孩子明白:“看似简单的事,如果不细心也不能做好。”玩过“同舟共济” 之后,有孩子感慨:“团结就是力量。” ……就这样,游戏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懂得许多都道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种类型作文课的注意事项  :     一、 精心备课,更要随机应变     游戏作文并不是在课堂上简单随意的游戏就行的,它的许多环节都需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

  例如游戏活动的时间、 游戏后交流的角度、 作文题目的拟定等,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位。

  因为孩子们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

  例如,在“空降鸡蛋” 游戏中,备课时我认为,孩子是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个任务的,但游戏时发现,有两个孩子的确做到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两个孩子大加夸赞:“天才就在我们身边,你真聪明。” 同样在这个游戏中,想到孩子们可能悟出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除了悟出这个道理外,还悟出其它道理。你看,这些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其实,每一次游戏都会有许多的精彩出现,老师千万不能轻言放弃。

       二、 玩的痛快,但要把握好时间     游戏时,时间会过得特别快。

  经常有学生说:“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呀?” 因为他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但是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在上习作课。因此,教师要做好时间的掌控人,要让游戏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在游戏达到适度火候时,赶紧打住。其实,这种意犹未尽更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更能引起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盼,这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 要充分体验,但更要重视口头交流      游戏就是要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尽兴,但玩过之后的“说” 则更为重要。

  每一次游戏之前,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

  游戏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交流:你在游戏中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你看到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印象最深的场面是什么?这个游戏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的交流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参与。

  对一般同学要求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话说流利,说生动。

  学生集体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游戏的回顾,口头交流又为后面的动笔成文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是先打了一个“口头草稿”。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内容可写,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