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4篇

时间:2022-12-06 11: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4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用爱关爱学生,点燃师德明灯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校的老师一起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m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4篇

篇一: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事迹材料:用爱关爱学生,点燃师德明灯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校的老师一起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xx 的先进事迹。我被他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深深感动。

  他,x 岁便登上讲台,成“小老师”,给“大学生”讲课;他,任教农村 x 年,走到哪里,哪里的学校就会成为“香饽饽”;他,贷款资助学生,只为山区孩子能顺利读书,赢得明天。他就是乌蒙山区播撒希望的使者——xx。

 他是母亲近 x 岁时生下的老来子。可在两位老人临终时,他们最疼爱、最引以为自豪的爱子却不在身边。等他从学校赶几十公里山路回到家时,老人已经咽气。他只能跪在父母亲的灵前,泪如泉涌。

  他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36 年的教书生涯,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在上寨小学时,他上复试班;在 xx 小学时,他上四门主课;在民主中学,他每周有四个班的化学、生物课共 x 节;大山中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时,他还上两个班的化学课。到了响水中学,他除了要管好有 x 名学生的学校全面工作外,还任着两个班的化学课。他没有假期,越是假期他越忙。

 他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

  在 xx 小学任教时,一学生因高烧引起了肺炎,他背起学生去看医生,陪学生打吊针,当护理。

  在民主中学教书时,一学生在校外重伤,是他给学生举手提药打吊针到 x 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护送途中因车速过快,他差

 点丢掉性命。

  在响水镇中学,一位老师夜间巡逻护校时,被一歹徒刺穿左肺,是他送这位老师去盘县住院一个月,为其喂药喂饭,抬倒大小便。

  大山丫国有林场发生火灾,他在扑火时,忘记了自己身体有病,因劳累过度,昏倒在火炕里,是救火的人们,把他送进了盘县人民医院 ……

  他与妻子梁成花结婚以来,夫妻俩过了 x 多年两地分居的日子。

  他现在一家四口人还住在不到 x 平方米的简陋矮小的破石棉瓦房里,风扫地,月照床;晴天遭风扫,雨天被雨淋。他们过的是欢乐的苦日子。

 他用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他的事业,他的学生,他的同行。

篇二: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dquo;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张桂梅 老师 的先进事迹

  1957 年 6 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张桂梅还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

 1974 年 10 月,17 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

 1975 年 12 月,张桂梅在当地参加工作,成为中甸林业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后来她考入丽江市教育学院读书。

 1990 年毕业后,张桂梅随丈夫调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

 1994 年末,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

 1996 年 8 月,张桂梅自己要求调到了地处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

 1997 年,张桂梅因为在教学工作出色,被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并请她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

 1997 年 4 月,张桂梅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 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2001 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 36 个孩子,最小

 的两岁,最大的 12 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2008 年 8 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 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 10 年高考综合上线率 100%,1645 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十一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张桂梅老师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 3 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了 40 多万元。令她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2006 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 30 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2001 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 54 名孤儿的母亲。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 2 公斤的肿瘤。她把生命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除了孩子们,她别无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所获荣誉

 张桂梅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云岭先锋奖章。2007 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1997 年华坪县教育局授予她“师德标兵”; 1998 年丽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优秀教师”; 1999 年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进工作者”; 2000 年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1 年全国教育工会、教育部授予她“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2002 年授予她“全国十大女杰”; 2003 年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04 年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5 年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6 年授予“兴滇人才奖” 。

 2018 年 9 月,荣获最美乡村教师。

  2019 年 11 月,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2020 年 1 月 10 日,获得教育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20 年 6 月 29 日,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同志“云岭楷模”称号。

 2020 年 7 月,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 2020”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

 2020 年 7 月 24 日,全国妇联作出决定,授予张桂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2020 年 9 月 4 日,入选 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感人事迹

 勇挑重担 华坪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张桂梅,是 1996 年 8 月从大理市调到华坪任教的。当时,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因没有教室而实行一个学校两个分点教学的办法,初一、二年级 12 个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级 8 个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学后,她承担了 4 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 7 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 10 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 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

 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97 年 8 月,民中分设成立,当时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谁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抓学生的学习外,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向都得班主任亲自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班风、校风的好坏多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真细致与否。张老师调到民中后,就主动承担了毕业班 15 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该班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妇女工作、语文教研组研讨工作及一些校务工作。

 爱生如子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普遍困难。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9 7 年 12 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老师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心情十分沉重,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替学生付了 580 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

 院时,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这时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 10 个小时,这位僳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没有子女,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还有一个男生,常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学习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几次提出退学的要求。可只有两个月就毕业了,看着这些缺少文化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中途辍学,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星期拿出 30 元钱给这位学生,帮助他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很感动,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给长期不能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她就请 12 名同学上饭馆。猪蹄汤,回锅肉,学生吃得好开心,可结帐时,个个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她却说:“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 民中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 6 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

 也严格要求她自己, 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 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傲笑病魔 1997 年 4 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 6 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 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 7 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 2 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 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

 由于过度劳累,97 年 12 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 10 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 3 天。直到 98 年 3 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慈善之星

 2002 年春节,张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她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两次大的手术都安排在放假期间去做,没有因为病耽误一节课。她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之内,甚至把药停了,拿出钱、物资助学生。除了民中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她还办起了孤儿院,院里收养了 50 多个孩子。不仅如此,她自己还抚养着 5 个贫困学生。从而 2001 年起,她一边在民中教书,一边义务但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 50 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5 年来,为了照顾好这几十个孤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成倍的心血。

 刚建院的第一天收了三十六个孩子,从两岁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年龄相差这么大,满院子哭声震天,哭闹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着她骂。

 她努力地培养与孩子们的感情,细心的照顾他们。可是,孩子们多数都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给他们洗澡,他们一边哭,一边用民族话骂她是猪。初来时,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都到处乱解。早上起来一看,满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钱经常不翼而飞,孩子争吵、打架,管理难度非常大。

 有一个小男孩,父亲的死给他留下了阴影,使他小小的

 心灵充满了偏执和仇恨。总认为这是别人的错,社会的错,对谁都不满,在他眼里谁都是坏人。他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把拖把放在卫生间的门上,一开门,拖把就会砸在你的头上,还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学校他拿小石头专门打女孩的头,班主任找到了张桂梅,说孩子太难管了,让她处理。孩子一见着张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家长了,用眼泪诉说着他的委屈。她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回去以后,她让他洗澡换衣,安顿他睡下,什么话也没再说他。母爱的力量使孩子很快变乖了,以后这样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还有一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胳膊上就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血管瘤,老是说他的胳膊疼,张桂梅把他领到了中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可是,儿童之家们没有这笔费用,张桂梅也没有钱。怎么办呢?医生看出她很为难,就去同领导商量,结果免费做了手术。

 有一个小女孩,本身就是个弃婴,捡回她的那家又发生了不幸:父亲得了麻疯病,母亲已不知去向。父亲死后,跟着姐姐过,姐姐的生活也很贫困,况且又不是亲姐姐。乡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儿院,刚来又脏又不会躲车,又因为父亲是麻疯病,孩子们也不理睬她。孤儿院的老师领她去医院检查了几次。她自己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生活得不快乐,后来孩子跑了。乡政府打电话同张桂梅说:怕她再跑。张桂梅同意先给乡政府送回去。但是,孩子走后,张桂梅的心里总

 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来。回来后,孩子进经常流鼻血,脸也发黄,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到病因。过了不久,从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马蝗。如果不是在孤儿院里,营养好,照看得好,这条小命还会在吗!张桂梅从心灵深处对自己进行了检讨。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名叫萝卜头。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顾,张桂梅抱着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馋,没有东西吃就要哭闹,他要吃什么,张桂梅就给他买什么。这些费用无法上账,张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别依恋她,她时常把孩子背出背进。孩子总在她身上一边蹭一边喊着“妈妈!妈妈!”偎在她的身上才会睡着。她睡不着,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关爱他们的妈妈。

 张桂梅用真情感动了孩子,感动了乡亲,感动了同事,感动了领导,感动了全国,也感动了华侨。人们纷纷向儿童之家捐款、捐物。

 更令人感动的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会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请张桂梅到会作报告。当听了张桂梅讲到,她 72 岁的姐姐病危,在离世之前,想看一眼 20 多年未见过面的妹妹,给她寄来了解 500 元钱。这时,正遇上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不起住院费,张桂...

篇三: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X 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一、汪秀丽 为了山城的孩子

 ——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 42 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教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 年,年仅 19 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 10 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 24 岁就当选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 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 年,44 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

 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 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志,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句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 12 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 10 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以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决的攻坚任务……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 17 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 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 12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 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 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 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 50 个亿新建 20 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 个名额,吸引了 2000 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 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 1998 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路,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 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 7 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 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 7 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绿色通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 22 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为了圆学生的就业梦、升学梦,这些年来,汪秀丽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全力推进“全纳教育”,使“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灵;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积淀而成学校十大德育活动品牌,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时代。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 30000 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 年 5 月, 因为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而家中 3 位亲人相继离世,汪秀丽却没有请假一天;2003 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女儿在家备战高考,她却没有时间陪女儿,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校 5 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女儿却落榜了;2004 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金的路途中,90 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赶不回来;2006 年,原市第三中学(市艺术高中)并入学校,为了把艺术高考做大做强,她忍着腰椎病痛驱车 1000 多公里,远赴大连等地学校求取经验……

 对亲人的愧疚,时常噬咬着汪秀丽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应该知道,在个人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2000 年,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汪秀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上,筹钱太难;不上,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来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问她:“秀丽,行不行?”她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我们几个班子成员还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然而,一次开会当中,汪秀丽接了一个电话后,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电话。

 看到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老师们纷纷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支援学校建设。就这样,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学校 1850 万元,许多教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支援学校。

 崭新的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先后拔地而起,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落成,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 6 倍,建筑面积翻了 4 番,专业实训室逐步达到了 85 个。2013年 6 月 16 日,总投资约 6000 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预计 2015 年底交付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7 年的校长历程,大事难事数不胜数,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与全体干部教工干在一起,冲在一线。清晨,她迎接全校师生的亲切笑容;夜晚,校长室经久不息的灯光,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她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学校人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校园处处洋溢着奉献者奋斗者的激情,老师们虽然都很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不平凡的团队,大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爆发出了职教人巨大的力量,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家”

 如今,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已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了国家重点、国家示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2008 年 3 月,汪秀丽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抓住一切机遇宣传职业教育,连续五年提出的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等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几年来,汪秀丽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会议、论坛上介绍办学经验,成为了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2012 年 6 月 28 日和 7 月 12 日,她先后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汇报了省市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加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等建议。

 任校长 17 年来,汪秀丽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省管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百名杰出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现在,她正带领全校教职工全力冲刺国家中职示范校这一奋斗目标。在从未停歇的脚步中,一个新的职教梦正在她的心中回荡,那就是: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二、谢小双

 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好教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 记上海市杨浦区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有一种爱,叫师爱;有一种关心,叫坚持。面对管教失败、自我放弃的孩子,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们,以父爱般的真诚感染他们,一个都不放弃。他,就是上海市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救火校长,用强烈使命感创造特殊教育奇迹

 那一年,辛灵中学突发一起学生自杀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家长带来极大冲击……谢小双临危受命,从包头中学调到辛灵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当谢小双踏进辛灵的校园,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学生中来自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占 63%,低保家庭的占 1/3。学生绝大多数是行为不良、学习困难,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沉湎网络、小偷小摸的情况经常上演……

 谢小双的震惊,不仅因为学生偏差的行为,更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他知道,每一名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灵,一定遭受过伤害;他们的经历,一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辣。他更知道,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于是,谢小双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让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他对教师们说,这个“成功”的定义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公民。

 从此,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抚校园时,谢小双的身影便会出现;每周伊始,当学生照例到校开始一周的住校生活时,谢小双就会出现在某个学生家门前接他(她)上学;每月下旬,当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时,谢小双就会召开质量分析会,细致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每个学生的状况,给出对策。

 夏天,谢小双冒着高温,四处奔波,精心策划,建立起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

篇四: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与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合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我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许转载必须经过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从教育的过程看,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高尚、智能发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养分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成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就是社会的规范、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们不仅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榜样,甚至模仿其言行举止。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

 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对教师道德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会增强修养师德的自觉性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崇高、极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教书育人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项神圣使命。一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不管他自觉不自觉,都在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会更大、更好、更显著;不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不那么明显。因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谆谆善诱的作用。这就是说,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师要自觉地、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当然,他们讲的育人必须是符合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 21 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男,汉族,中共党员,20**年 5 月 20 日出生,****人。**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年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现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市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民俗学。担任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新时期散文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公开出版专著 5 部,编撰高校教材 6 部。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其中《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入选《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之《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甲种)》卷(山东文艺出版社 20**年 5 月出版,孔范今主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2 项。学术成果获**市政府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市涪陵区乌江文艺奖一等奖;教学成果分别获**年**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年**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年获**市直辖十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和 20**年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年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被评为**市涪陵区优秀教师、20**被评为涪陵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为**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教学带头人、**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创作、指导以人民卫士、基层民警周鑫感人事迹为素材的诗舞剧《时代忠魂》获第三届**市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创作剧目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演出奖(**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教育委员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第十六届乌江文艺奖艺术类特别奖(中共**市涪陵区委员会、**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颁发)。教学评价年年为优秀。****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尽心竭力,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通过 25 年辛勤工作,为**师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良好系风学风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贡

 献。在他那里,没有节假日、寒暑假的概念,没有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的区别。因工作需要,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星期天。在努力搞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同志始终没有停止业务学习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教学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他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情感和生活上,视学生如亲人和朋友,真诚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他常说:上好一两堂课容易,上好每一堂课不容易;当一两天好老师不难,当一辈子好老师很难。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对他敬佩有加;在校园网络论坛上,他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有学识、人品好的优秀教师之一。他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保持了良好的政治形象和人格形象。他群众观念强,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向党支部反映师生的愿望和要求。由于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端正了服务态度,他是教职工信赖、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他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待人诚恳,生活朴实。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自从**年分配到**师范学院(原涪陵师专)从事教育工作至今,经过了 20**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老师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原则。他说: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要求更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一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对系(院)的发展、学生的教育认真负责。不只这样,更重要的是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学校、学生,热爱我们这个集体。我是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我的工作中。**级一个学生在给****的短信中说:韦老师,从一开始上您的课,听着您激情澎湃而富有个性的授课,对您甚是钦佩。您的每一堂课似乎都是在反思人类、认识自我,叫我何等的欣喜。您在课堂上的一点一滴,给予我们的是接近那真切而远大的梦想的动力和毅力,我真诚地向您道声 谢谢!

 现任课年级学生在学校评教网上对****所上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给出优秀评价的同时,纷纷留下这样的感人评语:非常好;最喜欢韦老师,您是**师范学院的鲁迅一样的老师。您所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引人深思,您是我的榜样;教学非常好,非常尽

 职尽责,让我们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巧,非常感谢老师!!!;认真负责,细致。在工作中,****老师总是勇挑重担。1990 年,国家号召高校教师到基层支教,他不但踊跃报名,而且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在**区一所职业中学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学校不能提供住宿条件,他借住在离学校 10 公里的亲戚家,加上早晨上早自习太早没有公交车,他便每天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地来往于学校和住处,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耽误一节课、一节早晚自习,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好评,被支教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在 1990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寒风刺骨,白雾茫茫,能见度不足 10 米。****没有丝毫犹豫,像往常一样 6:00 起床,6:30 便一手扶车把手一手拿手电骑着自行车朝学校前进。车行至一个下坡弯道处,公路上一块石头突然出现,由于能见度太差,加上他全部精力在控制自行车和手电,一不留神撞上石头,连人带车滚下 10 多米的斜坡,甩掉了眼镜,脸部、手掌、手肘、膝盖多处擦伤。但一心想着早自习要带领学生诵读《琵琶行》这篇优美的课文,****全然忘掉了自己的伤痛,也忘掉了危险,扛着自行车艰难地爬上了斜坡回到公路上。检查后发现只是自行车把手摔歪、铃铛盖掉了,他把车简单矫正后继续向学校骑去。到了教室才觉得到处生疼生疼,为了不让同学们发现自己刚才所遭遇的险情,他赶紧到卫生间清理了身上的泥污。细心的同学在早自习的时候还是发现了韦老师的异样,他只笑笑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没事,刚才到校还早,我到操场运动时摔了一跤。这件事情他从未对人提起,直到回学校数年后给他的学生讲出去实习千万要注意安全的时候,他才概括地陈述了这次惊险的经历,并且作为反面教材告诉同学们安全第一。****老师为了坚守教学岗位忍受巨大伤痛的例子还有很多。

 20**年秋期,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任务繁重,****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至于大哥和大妹不断打电话说母亲身体不好,希望他抽空回去看看,他说等忙完几项重点工作,把该上的课上完就回去看她老人家。这一拖就是两周。等他再次接到大哥和妹妹的电话,得到的竟是母亲的噩耗。他刚下了课,一边往办公室走,一边和学生探讨上课时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接到电话不禁泪流满面、大脑一片空白。他在心里一遍遍呼喊着妈妈,一遍遍责骂自己的不孝。家里兄弟姐妹 5 人中,自己离家最久,母亲

 牵挂得最多。回到家里才听大哥说,妈妈弥留之际还在呼喊自己的小名揫儿。她在妈妈面前长跪不起,请求妈妈原谅。但是,安葬完母亲后,****一天也没有休息,立即赶回学校一心投入工作中。他希望用对那些离家在外求学的学子的无私教育和关爱,让更多的母亲放心,以此表达心中对自己母亲的感激和悔愧。他知道,如果母亲在天有灵,不但不会责怪他,还会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是学生的亲人,也是他们的朋友对待学生,****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等相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学生他都会一视同仁,从不苛求学生。很多同学都说韦老师一直都默默地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方面都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许多同学也很乐意找他谈话,把他当作朋友,韦老师说这一点令他感到很欣慰。在他教过的 20多届毕业生中,几乎每一届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例如因父母离异而导致性格孤僻的88 级一名女生,当时韦老师教他们写作,在一次作业中韦老师发现了她家庭、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主动找她谈话,给她鼓励,在每一次的作业评语中都写了很长的鼓励话语,让那位同学很感动,她说是韦老师给了她信心。这位同学不但顺利完成学业,而且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以一个专科生的资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在北京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另一位是 99 级的一名男同学,因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韦老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不但使他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以优异成绩考取当年优秀大学选调生,现已成长为某县的乡党委书记,在基层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对于这些,****认为其实这些都没什么,这只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尽的责任。我是学生的朋友,也是他们的亲人,能够给他们一点帮助,看到他们成长成才,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满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说乎;为地方建设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不亦说乎****不但关注学校建设、在校学生教育,也热心地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告诉全社会,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何等的重要。他常常对他的同事们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说乎;为地方建设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不亦说乎!**年 4 月 30 日上午 10 点,由中共涪陵区委主办,涪陵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直机关工委、区教委承办的涪陵区经典诵读课堂在涪陵区委大礼堂再次开讲,****受邀为全区 1000 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举办从闻一多《忆

 菊》看爱国主义者的文化责任的讲座。**年 9 月 29 日上午,应涪陵区委邀请,****再次前往涪陵...

推荐访问: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 楷模 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