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篇

时间:2022-12-04 12: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篇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篇,供大家参考。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篇

篇一: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 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 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 课程结构:严重的课程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分科主义” 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硬背  课程评价:选拔取向课程评价:选拔取向  课程管理: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中央集权”倾向倾向

 ——

   平等内在地包括着高质量平等内在地包括着高质量 ,它不是化的课程化的课程””。。  高质量内在地包含平等,如果只追求质量、高质量内在地包含平等,如果只追求质量、不顾平等甚至践踏平等,那就会陷入精英不顾平等甚至践踏平等,那就会陷入精英主义的窠臼。主义的窠臼。,它不是““平庸平庸

 

 

 

   个性发展包含了社会性,课程应创设有助于个性发展包含了社会性,课程应创设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社会情境。个性发展的社会情境。  个性发展又是持续终身的、无止境的完善过个性发展又是持续终身的、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因此要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程,因此要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

   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知识点。。  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判与运用判与运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 当一门学科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的时候,该课当一门学科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的时候,该课程体系就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程体系就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批批、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

   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规划课程目标,,  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  课程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课程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本途径。  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完善生活。 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态度 。。

 必须使全体学生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 听、说、读、写。(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显性言语行为);  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  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志(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

 ;  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 (言语行为的背景为的背景) )。。;言语行

 

   狭义的知识观:狭义的知识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 广义知识观(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观(认知心理学):知识可以分为三类: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回答事物““是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为什么””和和

 程序性知识

  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学习任务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 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的监控系统。  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包括识字策略、阅读策略、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包括识字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等一系列策写作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等一系列策略。略。

 

   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筑筑、、课堂课堂、、图书馆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态的教学环境论态的教学环境论。 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动态教学环境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而是包括而是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教学模式习氛围习氛围、、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等要素等要素,共生共生,,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学环境是教学环境是“、实验室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操场以及家庭中的”。。这显然是一种静这显然是一种静“由学校建由学校建图书馆、。、网网、交互式交互式、、开放性的开放性的“场所场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它与教学活动共存,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环境中的。”,、学,学教学模式、

    

   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按教学计划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按教学计划,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的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的,而有序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有序的传递知识的过程。 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过程是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过程是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协商学习协商学习、、意义建构探究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形成能力。。从而从而,,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按部就班讲解按部就班讲解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教学教学,是是、。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意义建构,,让学生在自我让学生在自我、、。

   传统教学媒体基本形态是传统教学媒体基本形态是“媒体媒体””,,但视听媒体缺少互动功能但视听媒体缺少互动功能,输输 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转变转变。  教学媒体的功能教学媒体的功能,,也由传统的作为教师讲解和演也由传统的作为教师讲解和演示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示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学内容的载体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发和引导学生交流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探索知识、创造条件创造条件。。  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资源资源,,还可以增进学习的互动还可以增进学习的互动、到的教學效果到的教學效果,,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比拟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比拟。“教科书+黑板+视听教科书+黑板+视听,只能单向传只能单向传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媒体的现代化: :“ “教科书+。教科书+。教学媒体不只是传递教教学媒体不只是传递教、激激、延伸自己潜能的延伸自己潜能的,扩充学习扩充学习协作,,其所能达其所能达、协作。

   教师角色的转变生学习的生学习的组织者会文化的诠释者会文化的诠释者、伴伴。。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学习网络的形成学习网络的形成,  学生角色的转变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积极参与者积极参与者。。学生应被看作是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应被看作是待点燃的火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平等而是以平等、教师互动教师互动、、交往交往,,在和谐在和谐、系中系中,,形成积极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协调者协调者、、设计者设计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而要对学生的多、计划计划、、组织组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角色的转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学社、开发者开发者、、社而要对学生的多、协调协调,,促进促进。——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的,不不、开放的心态与开放的心态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平等的师生关、民主,。

  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跨学科教学有利于跨学科教学 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 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

   

  由内而外,即研究的方向由文本、由内而外,即研究的方向由文本、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 由外而内,即研究的方向由课外、由外而内,即研究的方向由课外、校外向校内、学科回归校外向校内、学科回归

   技能训练观技能训练观  策略教学观策略教学观

 8 作文教学: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由陈述性知识为主由陈述性知识为主——标准”——————程序性知识为主由强调““标准”为主——尊重体验和由讲读为主由讲读为主——言语实践为主程序性知识为主为主尊重体验和差异由强调差异言语实践为主

 世界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一代评价时期:测验和测量时期第一代评价时期:测验和测量时期 第二代评价时期:描述时期第二代评价时期:描述时期 第三代评价时期:判断时期第三代评价时期:判断时期 第四代评价时期:建构时期第四代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第一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第一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 -------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据。

 第二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第二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试试””和和““测验测验””,尽管,尽管“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第二代评价和第一代评价相比,使评价走第二代评价和第一代评价相比,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上了科学化的历程。。“考测验”考”“考试考试”“”“测验

 第三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第三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评价的有机构成。它走出了第二代评价它走出了第二代评价““价值中立性价值中立性”认了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也确认了评价的过认了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也确认了评价的过程性。程性。”的误区,确的误区,确

 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价者““协商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主义主义””价值观所...

篇二: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017 年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 初等) )

 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0 40 小题,每小题 1 1 分,总计 0 40 分。)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书山有路勤为径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学而时习之

 2.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操作性知识

 3.耶克斯—多德森的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平行关系

 C.倒 U 型关系

 D.正 U 型关系

 4.关键词记忆术、谐音联想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5.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B.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C.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6.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7.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

 A.关注生存

 B.关注自我

 C.关注学生

 D.关注情境

 8.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

 D.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条件反射

 C.效果律

 D.练习律

 10.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

 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

 A.自我中心

 B.不可逆

 C.守恒

 D.不守恒

 1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B.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D.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12.“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该现象是

 ( )。

 A.学习策略

 B.问题解决

 C.学习动机

 D.学习迁移

 13.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经验泛化说

 D.相同要素说

 1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叫做( )。

 A.群体规范

 B.集体舆论

 C.群体凝聚力

 D.课堂纪律

 15.问一名 4 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

 “汤姆。”但反过来问:“汤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 )。

 A.单维性

 B.抽象逻辑性

 C.自我中心性

 D.不可逆性

 16.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

 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

 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人际关系的影响

 C.后进生的感受

 D.学生听课效果

 19.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水平的优劣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层次的高低

 20.下列属于场独立性者认知方式的特点的是( )。

 A.偏爱人文、社会科学

 B.善于察言观色

 C.喜欢抽象思维

 D.学习欠主动

 21.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

 核心为( )。

 A.能力

 B.需要

 C.性格

 D.气质

 2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准备律

 B.效果律

 C.动机律

 D.练习律

 23.从规划到例子的学习实践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发现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24.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认知技能

 C.技能操作

 D.心智技能

 25.技能是一种( )。

 A.智力

 B.行为方式

 C.才能

 D.能力

 2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六年级

 C.五年级

 D.三年级

 2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 )。

 A.讨论法

 B.用途扩散法

 C.启发法

 D.头脑风暴法

 28.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90%

 C.75%

 D.50% 29.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阿特金森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

 30.学习某资料,10遍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遍数是( )。

 A.8

 B.15

 C.12

 D.10

 31.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2.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时总要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表现的是( )。

 A.正迁移

 B.具体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33.记忆官能增强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东西;学习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观察

 能力等。这些表现的基本观点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概括说

 D.共同要素说

 34.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一是( )。

 A.相似性

 B.认知

 C.思维

 D.定势

 3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B.学习结果与学习反思

 C.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

 D.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

 36.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松散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正式群体

 D.联合群体

 37.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

 ( )。

 A.5 个阶段

 B.8 个阶段

 C.7 个阶段

 D.6 个阶段

 38.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C.专家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9.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学校

 D.家庭

 40.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

 B.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

 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D.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

 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5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4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 )。

 A.依从阶段

 B.内化阶段

 C.认同阶段

 D.情感阶段

 42.下列对学习策略描述正确的有(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

 43.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定向性和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连续性与阶段性

 44.课堂纪律的类型有(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45.下列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的有( )。

 A.知识的学习

 B.有意义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技能的学习

 三、判断选择题( ( 本大题共 0 10 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 0 10 分) )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卡上该小题的“ [A] ”涂黑,错误的将“ [B] ”涂黑。

  46.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

 47.奥苏伯尔强调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

 ( )

 48.对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学习。

 ( ) 49.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 )

 50.马斯洛认为,需要是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只有当较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

 层的需要才会产生。

 ( )

 51.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

 52.在限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数量越多,其思维的流畅性越强。

 ( )

 5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

 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 )

 54.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 )

 55.态度与品德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 0 20 分)

  56.简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57.简述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58.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59.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 0 10 分)

  60.结合实际阐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保存。

 六、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 0 10 分)

 李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

 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

 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老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7 2017 年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 初等) )

 真题试卷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B 5.B

 6.D 7.C 8.B 9.A 10.C

 11.D 12.C 13.D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C

 21.C 22.B 23.D 24.C 25.B

 26.D 27.D 28.D 29.A 30.B

 31.B 32.C 33.A 34.D 35.C

 36.B 37.B 38.C 39.D 40.C 二、多项选择题

  41.ABC 42.BD 43.ABCD 44.ABCD 45.ACD

 三、判断题

  46.B 47.B 48.B 49.A 50.B

 51.B 52.A 53.B 54.B 55.A

 四、简答题

  56.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度律: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习者清晰地感

 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

 生面前。

 (2)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

 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

 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

 变化中呈现对象,并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

 现在学生面前。

 (4)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

 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57.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

 (1)儿童多动综合症;(2)学习困难综合征;(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

 症;(5)儿童强迫行为。

 58.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征主要包括:

 (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5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包括: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

 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五、论述题

  60.要想促进知识的保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

 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

 观念形成联想。

 (2)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

 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

 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

 包括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六、案例分析

 61.(1)李明将学习成绩归因于运气,这种归因是不正确的。这种归因是外部的、不稳定

 的、不可控的归因,容易让人产生怨天尤人的心态,自己不付出足够的努力,学习的动机

 减弱,学习行为减少,最终学习成绩下降。

 (2)正确的归因应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比如自身的努力、学习方法、学

 习策略等。如此,他的学习动机能够增强,学习行为会增加并且更有效。

 (3)归因理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

 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篇三: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学 2 班

 浅谈如何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随着近 40 年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大多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涉及有关运动技能、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等。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 ,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的形式,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的 "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又如何通过实现相关子目标来达到最终的总目标。它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由于所服务的功能不同,这两类知识还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仅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不具动态性。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图式”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知识经验的一种心理组织结构 ,它由命题和产生式构建而成 ,因此它既可表征陈述性知识,又可表征程序性知识。学习所导致的图式组织结构中命题和产生式之间的变化实质上就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这一过程

 心理学 2 班 中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起到关键的催化作用 ,理解是学习者以信息的传输、编码为基础 ,根据已有信息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 ,并进而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它是两类知识转化的纽带。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知识转化的方法是,首先 ,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和动机 ,目的和动机的方向性和激活作用可以提高知识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性 ;其次,在学习者的图式结构中必须具备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储备 ,使新习得的概念借助已有的知识 ,按照一定的关系和目的进行意义规则的建构 ,这一过程包含两个变化 :一是知识的联系过程,二是知识的调控过程 ;最后,知识学习的情境化 ,它包括学习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情境 ,知识的学习需要具体的情境来支持 ,要求概念或规则体系必须与特定的情境相结合 ,反过来情绪有助于提高知识的理解和意识程度,促进知识的迁移。

篇四: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市南山区教科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0755jy jy- -chenjian@nsjy.com陈陈 坚坚0755- -26486044chenjian@nsjy.com26486044办办

   我们忙吗我们忙吗? ?  我们在忙什么我们在忙什么? ?  我们为什么这么忙我们为什么这么忙? ?  我们忙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忙的结果怎么样? ?  …………让我们默默地问自己让我们默默地问自己

 为何研究教学效益为何研究教学效益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二、有效教学及其内涵二、有效教学及其内涵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五、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五、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 传统的观点传统的观点( (偏于艺术偏于艺术) )教学有法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贵在得法  现代的观点现代的观点( (趋向科学趋向科学) )学有定律学有定律 教有定则教有定则  合理的追求合理的追求科学先科学先+ +艺术后艺术后

   耗费耗费合理合理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大的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效成效。。 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进步与发展。。  有效教学关注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 *二、有效教学及其内涵二、有效教学及其内涵案例案例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你知道什么是沮丧吗那就是当你知道什么是沮丧吗那就是当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顶端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顶端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你想上的那堵墙。————约瑟夫约瑟夫· ·坎贝尔坎贝尔一一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导学、导教、导测量。导学、导教、导测量。一一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功能

 [ [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例] ] 通过有关例题的讨论和分析提高通过有关例题的讨论和分析提高[ [例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点的教育。* *例]

 ]

 通过电能与其他能的转化及守恒规通过电能与其他能的转化及守恒规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二二传统教学目标的特点传统教学目标的特点模糊、不可测。模糊、不可测。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明确的教学目标1.

 • • 教学后学生能• • 规定学生行为的• • 规定符合要求的优点清晰可测量。优点清晰可测量。缺点强调结果而未注意心理过程。* *1.

 马杰教学后学生能做马杰MagerMager的行为目标做什么什么的行为目标规定学生行为的条件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标准标准。。例例缺点强调结果而未注意心理过程。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明确的教学目标2.

 为相结合的目标为相结合的目标2.

 格兰伦格兰伦 (Gronlund)(Gronlund)的内部与外显行的内部与外显行内在心理内在心理+ +行为样品行为样品优点内隐与外显结合优点内隐与外显结合缺点对教师的心理学水平要求较高缺点对教师的心理学水平要求较高* *例例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3. 3.艾思纳• • 主要针对情感领域的教学要求。• • 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中习得什么。规定每个学生应从中习得什么。艾思纳E·W·Eisner主要针对情感领域的教学要求。E·W·Eisner的表现性目标的表现性目标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 •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可能补充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可能补充* *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四陈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四陈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1. 1. 行为2. 2. 行为3. 3. 行为定限制或范围定限制或范围行为主体主体——动词——条件————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学生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4. 4. 表现现水准现水准* *表现程度程度————预期的学生学习后的最低表预期的学生学习后的最低表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益物理力的图示物理力的图示1. 1. 能2. 2. 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要素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3. 3. 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确的图示。确的图示。* *能说出说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要素来分析分析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作出正正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

 语文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语文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1.1. 能从学过的课文中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的词语的词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2.2. 能能说出说出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的作用3.3. 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的不妥之处进行的不妥之处进行修改修改4.4. 能根据所给的材料形象地能根据所给的材料形象地续写续写一段描述神态、一段描述神态、动作的文字。动作的文字。* * 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

 地理中国地形特点地理中国地形特点1. 1. 能用自己的话及其影响及其影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说出中国地形的三大特点中国地形的三大特点2. 2. 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出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出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填写3. 3. 能能说明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含义异同。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

 政治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政治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 1.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陈述犯罪及其三个犯罪及其三个2. 2. 对给予的违法和犯罪案例学生能违法和犯罪行为并能违法和犯罪行为并能陈述对给予的违法和犯罪案例学生能识别识别陈述理由。理由。* *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五规范的行为目标举例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1 1、什么是知识 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什么是知识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信息及其及其组织组织。。  贮存于个体内即为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个体的知识贮存于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人类的知识。。* *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2 2、广义知识的分类一般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一般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1 1  能能直接陈述直接陈述说或写的知识。说或写的知识。、广义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 主要回答世界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  一般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一般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 *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2 2  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的知识。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间接推测其存在其存在  主要用来解决主要用来解决“ 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上由概念和规则构成。上由概念和规则构成。* *“怎么办怎么办””的问题。的问题。操作步骤本质本质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3 3、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识必须相互作用新的意义才能习得并进而形识必须相互作用新的意义才能习得并进而形成高度分化的成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 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知识间的联系、知识间的联系、提取线索提取线索是陈述性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关键。知识学习的关键。* *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4 4、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为的获得为基础基础。。  先前的先前的子技能子技能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 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关键关键。。  以能够运用规则或概念以能够运用规则或概念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为获得为获得标志标志。。* *

 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四、知识的分类与教学注意与预期告知目标注意与预期告知目标激活原有知识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组织信息选择性知觉组织信息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新旧联系络新旧联系认知结构重建与改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学习指导组学习指导根据线索提取知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提供线索识提供线索变式练习知识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技能技能在新的情境技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中应用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新知习得阶段新知习得阶段知识巩固和转知识巩固和转化阶段化阶段知识迁移和应知识迁移和应用阶段用阶段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五、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到什么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到什么  学习结果分类要求陈述还是办事学习结果分类要求陈述还是办事  子技能子技能 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子目标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子目标  学生的学生的起点①①起点检测方式起点检测方式②针对目标使学生达到基本一致起点的方法②针对目标使学生达到基本一致起点的方法**起点状态能不能学状态能不能学**

 谢谢倾听谢谢倾听 2005. 11. 162005. 11. 16

 两堂同样内容的公开课两堂同样内容的公开课在我校举行的一次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观摩在我校举行的一次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观摩了路老师和王老师讲的同内容的课。课中路老师了路老师和王老师讲的同内容的课。课中路老师为了讲清为了讲清““一个工厂一个工厂3 3辆汽车运煤运了辆汽车运煤运了97509750千千克一共运了两次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克一共运了两次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千克””这道题先出示一道例题这道题先出示一道例题““一个工厂一个工厂3 3辆汽车辆汽车运煤一共运了运煤一共运了9750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了多少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了多少千克千克””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写出答案。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写出答案。

 接着路老师将题目改成接着路老师将题目改成““一个工厂一个工厂3 3辆辆汽车运煤每辆运了汽车运煤每辆运了32503250千克一共运了两次千克一共运了两次每辆汽车每次运了多少千克每辆汽车每次运了多少千克””学生也很快列出学生也很快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在此基础上路老师方出示上算式并写出答案。在此基础上路老师方出示上述的重点例题。路老师只让学生自读两遍题而不述的重点例题。路老师只让学生自读两遍题而不作分析就让他们试着做了。大约过了一分半钟作分析就让他们试着做了。大约过了一分半钟学生纷纷举手老师点一名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学生纷纷举手老师点一名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这道题就过去了接着讲起另一例题。这道题就过去了接着讲起另一例题。

 王老师在课上也讲了同一例题和路老师相王老师在课上也讲了同一例题和路老师相比王老师缺少了铺垫的步骤而是直接分析讲比王老师缺少了铺垫的步骤而是直接分析讲解并且她的讲解显得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兴解并且她的讲解显得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兴趣盎然。她那洋洋洒洒足有趣盎然。她那洋洋洒洒足有4 4种解法之多的一黑板种解法之多的一黑板板书着实令所有听课的人钦羡。同学们板书着实令所有听课的人钦羡。同学们““是是”“”“对对””等富有激情、整齐划一的应答把整等富有激情、整齐划一的应答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个课堂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

 评课开始了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课大加赞赏。评课开始了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课大加赞赏。认为王老师讲得透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认为王老师讲得透彻思路清晰逻辑...

推荐访问: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陈述 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