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3篇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 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 CONTENTS01.02.03.04.提出问题目前状况深度分析最终总结 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
使用手机主题班会CONTENTS 01. 02. 03. 04. 提 出 问 题 目 前 状 况 深 度 分 析 最 终 总 结
提 出 问 题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先进的通讯设备已在社会广泛应用。在校园里教师拿手机算是不足为奇,可是中学生佩带手机适合吗?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规定中学生不能佩戴首饰,不能佩带手机、小灵通等作为考试舞弊的器材,并且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等通讯器材。
目 前 状 况
中小学生保护眼睛主题班会
目前我校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已不是少数,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玩具,总之通信这把双刃剑既给学生方便,也同时带来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将拥有手机当成一种时尚、潮流,并且成了同学间相互攀比炫耀的砝码。于是,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众说纷纭。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合理使用
手 机 带 给 我 们 什 么 ?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思考一下
深 度 分 析
中小学生保护眼睛主题班会
利大于弊
1.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负担,有了手机以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
2、方便与家人联系 可以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利用手机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家长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能更好地沟通。
弊大于利
形成攀比心理,助长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手机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手机属于贵重物品,保管不妥,后患不少,额外增加父母负担.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产生损害.因此,弊大于利!!
利 大 于 弊 管理方面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负担,有了手机以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
联系方面 可以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利用手机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家长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能更好地沟通。
弊 大 于 利 第一个原因 影响生理健康
第二个原因 增加经济负担 第四个原因 影响学生的安全 第三个原因 影响学习成绩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频繁地使用手机,对其身体的伤害更大。
手机属于贵重物品,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盯上,给人身财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势必会分散听课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也会干扰正常的学习环境,影响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
手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一两年换个新手机再加上每月的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终总结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手机问题,
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
篇二: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
手机管理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其中便包括分辨是非、抵制诱惑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因此,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伤害,学会合理正确地使用手机,是当前小学生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学情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此次主题班会课。二、设计思路 环节一:我的“牛”友。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归纳手机这个朋友“牛”在何处。
环节二:我的“损”友。通过图表呈现、现场采访,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现状,思考沉迷手机的危害之处。
环节三:我的益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与手机成为益友的具体方法。
三、教育目标 1.了解手机功能的强大,知晓手机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2.理解手机本身并无过错,是自己的过度沉迷才带来了不良后果。
3.引导学生掌握合理使用手机的若干策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远离生活中的其他伤害。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编制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并完成统计、分析;编制活
动学习单;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问卷调查。
①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手机吗?()
A.不使用 B.偶尔使用 C.经常使用 ②你一般使用手机做什么呢?()
A.查找学习资料 B.网络购物 C.刷刷朋友圈 D.听音乐 E.玩游戏 F.看电影或者电视剧 G.学英语 H.其他 ③你一般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多久?()
A.周一到周四在一个小时或以内 B.周五到周日在一个小时或以上 C.每天都在一个小时以上 D.其他 ④你是否有过玩手机玩得入迷的经历?请举例。
五、实施过程 (一)我的“牛”友 1.我是手机的知音。
师: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既考验你们的耳朵,也考验你们的眼睛。猜猜它是谁? (幻灯片依次播放各种图片)
生 1(捂嘴笑):欢乐斗地主。
生 2:这是抖音。
生 3:这是微信小游戏“跳一跳”,跳到粉色格子加 20 分。
生 4:这是支付宝界面。
师:你们对手机可真是了如指掌,是手机的知音啊!
2.手机是我的帮手。
师: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它,它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生 1:手机可以帮我们学英语,在手机上可以和外教交流学习。
生 2:手机可以帮我们查资料。
生 3: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机买东西!
师:嗯,手机不仅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便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你能向大家推荐一款好玩的或者好用的手机软件吗? 生 1:我推荐微信,微信的功能特别强大,可以玩游戏,可以买东西,可以点外卖。
生 2:拼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可以一起拼水果,然后再邮寄到我们的家里。
生 3:我常常用的是喜马拉雅听书,里面有各种书籍,适合各个年龄的人听。
师:原来大家都对手机软件这么熟悉啊,它真是我们的好伙伴、好老师、好搭档,是我们的牛友。
(教师板书:牛友……,省略号用红色标注)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以普遍熟悉且感兴趣的手机软件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愉悦的氛围。
(二)我的“损”友 1.手机危害大。
师:但是,最近我们的这位“牛友”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网民们特别愤怒,他们这么说———(PPT 呈现图片及文字)
图片一:该死的手机正在毁掉我们!
图片二:手机,生活中的毒瘤!
图片三:智能手机简直就是恶魔!
图片四:智能手机像“毒品”一样让人变得庸俗麻木!
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愤怒? 生 1:因为很多人玩手机一直玩到夜里,甚至都顾不上睡觉,第二天起床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
生 2:很多人走路都在看手机,我看到网上有条新闻说有个妈妈带孩子只顾看手机,结果孩子走丢了。
生 3:有些人开车时还看手机,这样很容易引发车祸。
师:是啊,手机给我们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课前,老师也对同学们进行了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你们从这其中看到了什么? (PPT 呈现调查情况)
生 1:我们班同学使用手机玩游戏、刷微信的比较多,查资料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生2:从这组图表我看出周一到周四大家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较短,都能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从周五开始就比较长了,周末时很多人玩手机的时间都超过了一小时。
师:说明我们班一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回忆一下,你是否也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生 1:有一次,我打开手机准备查资料,可是却不由自主地打开了“王者荣耀”,然后我就玩得特别开心,一局又一局,等我抬起头一看手表,已经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但我总觉得心里痒痒的,不想放手,就继续低头玩了起来。后来,妈妈喊我吃饭,我也不理,她特别生气,一把抢过我的手机,摔在了地上。
师:妈妈一定是看到你痴迷手机,心里着急上火了。
生 2:我有时候会趁爸爸不注意,躲在被窝里刷微信,或者上 QQ跟网友聊天,我感觉网络世界特别有意思,一玩起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师:手机里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牵着你,是吗? (生 2 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你能坦率地正视自我,老师为你点赞。如果继续这样沉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生 1: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
师:有道理,游戏分散了注意力,还有呢? 生 2:对手机上瘾之后,本来是用来学习的时间基本就用来玩手机了,所以作业也不好好做,开始胡乱应付了。
生 3:手机里面有一些不好的网站,不能点开来,因为里面的内容很不健康,容易影响我们,有的人还会跟在游戏后面学一些不文明的语言。
师:你们的分析都特别有道理。手机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那它现在还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生 1:不是,它把我们害惨了。
生 2:不是,它让我们沉迷,不能自拔。
生 3:手机的确是毒品,太可怕了。
师:这种给我们身心带来危害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教师板书:损友)
2.这锅它不背。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下,手机真的是损友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是手机出了问题吗?(教师在板书 “损友”二字后面加上“?”)
(学生陷入思考)
生 1:我觉得是手机上的一些网站出了问题,有些手机软件上有好多不健康的内容,容易诱惑我们。
师:那我们可以选择不点开啊!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儿呢? 生 2: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管不住自己,自我控制力特别差。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 3:我同意。因为手机放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去玩,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到。
生 4:如果我们不玩那些游戏,或者玩的时候做到适度,就不会
给我们带来那些可怕的危害了。我们一直以来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手机身上,这都是借口!
生 5:我跟他的看法是一样的。我们犯了错,还让手机背了黑锅,手机太委屈了。
师:原来,一切的祸根都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伤害都是由于我们使用不当。你们都能够深刻剖析自己,值得赞扬。
【设计意图】以手机承受的骂名引导学生冷静地思考:真的是手机出了问题吗?联系生活,让学生反思自己痴迷其中的画面,剖析依赖心理,在层层剥离中认清依赖的根源所在,从而突破本节班会课的难点:认识并体悟到形成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使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成为可能。
(三)我的益友 1.我该怎么办。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和手机建立起健康、 和谐的关系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生 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在使用手机前设置一个闹钟,这样时间到了就会提醒我们放下手机。
生 2:但是如果闹钟响了还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生1:那就再设个定时自动关机,这样就算我们想玩也没得玩了。
生 3:我们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有了自己的爱好后,就不会过分沉迷在手机里了。
生 4:我觉得可以制订一个手机考核细则,让爸爸妈妈负责记录和监督。
师: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吗? 生 4:可以根据每次玩手机的情况打分,周一到周五每天玩手机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可以得 1 分,周六、周日每天玩手机不超过两小时就可以分别得 1 分,集齐 7 分就可以额外奖励一次玩手机的机会。
生 5:我再加一点,如果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就得减一分,累计 3 次以上,就一个星期不准碰手机。
师:哈哈,有奖励就有惩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你们这一组是点子大王啊!除了规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约定呢?每个小组想一条,现在就行动起来。
(全体学生再次开展简短的小组讨论)
生 1:我们组认为,每天回家必须写好作业才能玩手机。
生 2:我们组的观点是“不能用手机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生 3:不用手机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生 4:不将手机带到学校,要与身边的同学多些交流。
师:老师也想到一个约定。如果因为一部手机,你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那么父母有权收回它,你们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你说一点,我说一点,一份合理使用手机的君子协议就诞生啦!还有哪一组没有发言?
生 5:我们这组跟他们不太一样,我们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做我们的榜样,自己不要整天玩手机,要多陪陪我们。
师:嗯,是的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头我们把家长请到班上,真诚地跟他们沟通一次,好吗? (学生齐鼓掌)
师:手机还是那个手机,当我们努力做到缩短使用时间、控制使用范围、减少使用频率时,我们就和它成了益友!
(教师板书:益友!“!”用红色粉笔标注。)
2.我想对你说。
师:今天,我们对手机有了新的认识,现在 就把我们想说的写下来,献给我们最亲密的朋 友吧。
(生写,师巡视)
师:谁来读读自己的知心话? 生 1:手机,我最亲密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因为有了你才变得更便捷。但同时,我们也一直冤枉了你,说你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伤害。今天,我才发现是我们错了。从今往后,我一定会管好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科学合理地使用你,真正和你成为朋友。
………… 师:是的,只有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才能过上一种更健康的生活。
3.我还能思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朋友”也和手机一 样,既可能是我们的损友,也有可能是我们的 益友? 生 1:肯德基,偶尔吃吃很开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生 2:汽车,汽车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它容易伤害到行人。
师:是的,我们同样要学会理性地去看待它们,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提出问题、思考对策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课堂向生活的延伸有了保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有带得走的思维和导行策略,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知与行的对接。
六、活动反思 一堂班会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敢说、想说、能说?我认为信任便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紧张的时候,我用微笑让他们放松;学生胆怯的时候,我用微笑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力量;说到精彩之处,我用微笑告诉他们:孩子你真的很棒;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用微笑告诉他们:勇于表达就是一种自信。学生们正是在 这一丝微笑中,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期许、赞赏,然后才自由、尽情地表达自我。由此,才为儿童德性的生长营造了温馨的环境,为“共生课堂”奠定了美好的基调。
此节班会课中的合作学习成为点睛之笔。围绕“如何才能和手机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关系”这个话题,学生们侃侃而谈,在求同存异
中找到了合理使用手机的若干条策略。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甚至在同一个环节中出现两次合作讨论,这是基于课堂和学生的需要,是真正着力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篇三: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班会
使用手机---- 利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先进的通讯设备已在社会广泛应用。在校园里教师拿手机算是不足为奇,可是中学生佩带手机适合吗?1994 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规定中学生不能佩戴首饰,不能佩带手机、小灵通等作为考试舞弊的器材,并且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等通讯器材。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校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已不是少数,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玩具,总之通信这把双刃剑既给学生方便,也同时带来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将拥有手机当成一种时尚、潮流,并且成了同学间相互攀比炫耀的砝码。于是,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众说纷纭。
一面:利大于弊 1.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负担,有了手机以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
2、方便与家人联系 可以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利用手机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家长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能更好地沟通。
另一面:弊大于利
形成攀比心理,助长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手机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手机属于贵重物品,保管不妥,后患不少, 额外增加父母负担.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产生损害. 因此,弊大于利!!!!!!!!!!!!!!
手机使用之 --- 弊 1、影响生理健康
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在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更高。同时,青少年的免疫系统也比成人脆弱,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频繁地使用手机,对其身体的伤害更大。
• 2、影响心理健康
• 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炫耀、攀比的心理。
• 一些学生羡慕其他同学有手机,丌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缠着家长要求买一部手机。还有些学生看见别的同学用的手机比自己的更先迚、更漂亮,心里丌平衡,要求家长换新的。家长一味满足他的要求,丌利亍学生的成长。
• 3、影响学习成绩
•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势必会分散听课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也会干扰正常的学习环境,影响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更加令人忧虑的是,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发短信、玩手机游戏、下载铃声等已成为青少年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拥有手机的学生开始热衷亍聊天、发短信、玩游戏,使用起来也往往缺乏节制,这就难免分散孩子们的学习精力,也在青少年中间产生攀比的丌良现象
•4.影响学生的安全。
•手机属亍贵重物品,很容易被心怀丌轨的人盯上,给人身财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同学之间发生了纠纷,有学生可能还会用手机联系社会上的“混混”到学校滋事,酿成丌该有的灾难。
5.增添家长经济负担。
手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一两年换个新手机再加上每月的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见使用手机除了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还不利于孩子艰苦朴素品质的培养。
6.手机还会给中学生带来很多不显现的其它问题,比如屡禁屡止的早恋问题。手机的实时性比较好,在它的掩护下,学生早恋的问题更不容易被老师、家长发觉。还有,手机有助于扩大中学生的交际范围,定力不足的学生很容易跟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有所牵连,从而导致无心学习。
我校的几条具体规定
一、宿舍使用手机时间
• 1、午休(11:50——12:30);晚饭期间
17:35——18:15;晚熄灯前(21:25——21:45); • 2、周六、周日自由活动时间; • 3、大礼拜返校日上课前。
二、校园内使用手机时间:
• 一、大礼拜、放假离校日下课后,可以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其他时间校园内使用手机均属违纪。
• 二、在教学区内任何时间段都丌允许使用手机,若携带手机,必须处亍关闭状态。
三、其他重要要求 • 除上述时间地点可以使用手机外,其他任何时间、地点都丌允许携带戒使用手机,否则按违纪处理,没收手机由班主任代为保管,期限最短为一个月,直至本人表现良好,由本人写出申请,班主任及本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认可签字后方能取走手机。第二次违规使用手机,被发现由班主任代为保管直至学期结束方能领回手机。
另外还请家长朊友注意一下几点:
• 一、您给孩子打电话时请参考前面的三段时间,其他时间丌要给孩子打电话戒发短信。
• 二、给孩子送东西尽量在周六、周日的中午放学(11:50)来校。请丌要在上课期间打扰孩子。
•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既丌能完全否定,也丌能完全肯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手机问题,
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