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3篇

时间:2022-11-16 18:45:04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3篇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3篇,供大家参考。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3篇

篇一: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互为支撑、互相推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一体发展、全面进步,加快梳理和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堵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山凿路、积势蓄能。

 其一,打通基础设施建设堵点,推动城乡共建共享。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必须坚持城乡共建共享,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层级分明、多规合一的科学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要明确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定位,强化政府投入和主导责任,健全投入长效机制,形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投融资体制。此外,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其二,打通要素流通堵点,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不仅要培育造就

 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还要在“引”上做文章,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障碍的突破口,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更好用活乡村土地资源。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拓宽资金来源,对政府各种涉农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完善城乡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畅通科技支农渠道,加强技术合作,更好推动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其三,打通产业发展堵点,积极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推动产业振兴,还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城乡产业融合,要调整产业政策,建立相应机制体制,实现城乡产业链融合与空间再分布。应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城市产业链向乡村延伸。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下乡,统筹发展城乡休闲农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不断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多元化、融合化。要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同时,还可考虑根据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现状,适时调整优化周边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拓展产业链、价值链等,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其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堵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

 标。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重点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既要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还要在乡村振兴中引入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标准,积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堵点,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既要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还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篇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日期:2019-04-05作者简介:

 宗海勇(1980-),男,江苏如皋人,博士,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哲学、发展哲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 2018SJA1222);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Vol.19,No.3Sep . 2 0 1 9第19卷 第 3 期2 0 1 9 年 9 月DOI:10.19315/j.issn.2096-0425.2019.03.015摘要:城乡融合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突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标志,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依托。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积极推进城乡融合,以发展方式的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融合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体制机制的健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地理空间的融合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现代化。关键词: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425(2019)03-0064-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应当积极拓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主要路径,实现农村发展的历史性任务目标。1 城市与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单一的自我逻辑运演过程,乡村和城市始终是相伴相生的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指出,城市始于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罪恶的充分表达。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1]532-533 。几百年来,全球化主导的城市化、工业化浪潮引发巨大变革,见证、张扬了城市的独特价值与恒久魅力。城市创造着城乡发展和城乡融合必需的高度积累的物质财富,城市大工业生产还造就了城乡发展方式融合的发达生产力。城市是分工的必然产物,而分工的不同阶段依赖于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且“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才真正成为分工”[1]534 ,这种真正的分工最终产生“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1]556 。相比之下,乡村似乎成为相对于城市的简单、落后、附属而存在。实际上,城市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农村则为城市提供广阔的空间地域、文化和基础保障,乡村文明有着自身的文化结构和存在价值。乡村、宗教、种族群体、民族、宗教群体都在文化异质性的不同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文化[2] 。乡村为城市提供可能的空间场所和廉价劳动力储备,乡村文明具有稳定性、滞后性、简单性等特点, “资本家总是力图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迁移到农村去经营”[3] 。除此之外,“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4] 。乡村常常作为城市转嫁社会危机的重要场所和缓冲地带。没有差异化乡村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城市文化的糟粕将会长驱直入,中国作为后发且快速发展国家的文明模式的探索与建设将更加困难。依托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宗 海 勇(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 226019)

 综上,城市与乡村并不是简单的差别、对立或者支配的关系。城市与乡村在平衡中保持开放与发展,在差异中保持借鉴与互补,能够丰富社会文明的形式和弹性,使得文明自身保持应有的张力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新时代中国的城乡文明建设,应当以城乡融合为依托,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战略研究与实践。2 城乡融合与实现方式人类社会以降,农村与城市发展此起彼伏、相互促进,这一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 3个阶段: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早期的城市乡村化阶段,城市“以土地财产和农民为基础”,其发展依赖于农村广袤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城市自身没有成熟、独立的产业体系,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全局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低水平发展和重复建设以及广袤的乡村空间和农村生产,支撑着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城市的建立,此时城市发展的母体在于乡村。乡村城市化阶段,城市作为生产力发展和分工的基础,以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导致城市对农村的盘剥,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对城市统摄、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城乡一体化即城乡融合阶段,城市乡村二元发展壁垒被打破,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得以优化,生产力分布逐步合理有序,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差别基本消除,城乡发展渐趋协调融合。马克思提出资本快速发展必然限制、否定自身的科学论述,用新世界观、新历史观分析当代资本社会和城市问题,指出城乡融合是通过资本发展形成的发达生产力,赋予无产阶级消灭城乡对立的历史任务,通过不断深化的无产阶级革命,辅之以工农业结合、城乡人口均衡分布等手段和条件,最终实现消灭城乡对立、城乡趋同融合的科学社会主义状态。当城市发展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的阶段水平时,乡村问题、农业化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在农村工业化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问题。乡村对城市非对称性的资源廉价供给和社会现状决定着新时代乡村发展应当充分发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所带来的制度改革红利,以城乡一体化融合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协调城乡发展方式,提高资源整合效率,统领以城促乡、以人民为本、摒弃资本宰制的城乡融合的积极实践。1) 努力形成发展方式的融合。

 “一个国家,两种政策”下农村与城市的空间隔离和分割治理格局导致城乡资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平等。城乡规划中以城统乡、促乡辅城的规划逻辑泛滥,城乡不同区域空间的劳动力政策、社会环境等的二元分区,导致身份空间、政策空间、空间设施和空间服务保障方面的城乡排斥,加速加深了城乡分割、对立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 GDP达到 3 000美元左右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后,就有条件更大规模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建设,实现用工业反哺农业,通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间的差别,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的目标”[5] 。发展方式的融合应当依靠城市发达生产力,依靠资本并最终摒弃资本逻辑,积极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市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形式的融合。2)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融合。摒弃资本宰制的积极实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当前,资本增值驱使决定着的商品经济逻辑泛滥。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指出:

 “从商品交换关系导出的同一性逻辑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支配性逻辑,人是受到同一性的幻象统治的!”[6] 作为人的产品的商品凌驾于人之上,人成为商品的附庸。地域文化、多样化文明的消退,人们日常生活对消费时代的依赖,都直接导致丰富、特色的个性化人格与批判性思维在浑然不知中沦陷,淹没于资本主义生产消费洪流。因此,必须以发达生产力为基础,发挥制度优势,倡导以人为本,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融合。3) 持续促进政策体系的融合。应当逐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核心目标,基本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以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主要突破口,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改革,促进产业要素与资源要素融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动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农村三次产宗海勇 :依托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 第 3期 65

 业融合程度,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显著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4) 有力推动城乡生态地理融合。受资本的影响和国家指令的促动,曾经清晰的城乡界线会逐步消退,城乡将发展成一种地理发展不均衡的相互渗透空间。新马克思主义者大卫·哈维科学预测了城乡生态地理融合的趋势[7] 。为提高资本增值能力,工业城市已建成的发达的交通和信息交流系统、汽车时代高速公路的联通能力、城市乡村化的浪潮等都进一步将城市与乡村联系为关系更密切的命运共同体。通过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承接城市转移生产的能力,增强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接待能力等方式激活乡村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可以进一步推动城乡生态地理融合。3 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按照发展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城市化道路的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系统地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相关设想和安排。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3.1 以发展方式的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必须紧紧依靠现代生产力,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体系,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单一逻辑下乡村资源要素无序向城市集聚,应当积极利用城市发达生产力和先发优势,通过先进劳动力和生产向乡村的延伸与布局,实现城市乡村发展方式的融合。第一,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提高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乡村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不同的乡村地理和资源的差异,需要找到符合当地发展的生产方式,而不是模式化地简单同质发展,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发展电商物流等新业态。第二,将农产品和农村生产从浅加工阶段纵深发展为产业链,逐步推进、高效运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和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带动作用,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持续原动力。第三,以保护农民权益为基础,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而加速农民承包地的流转,提高村民劳动力素质和自治水平,推动乡村劳动力和产业升级。3.2 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融合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农村现代化需要依靠产业现代化,而产业现代化的根本还是人的现代化。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直接引发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尽管这部分人群不同时期被冠以不同名称,如“农民工” “打工族” “新市民”等,但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与生活体系。因此,要注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同时,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乡村人才振兴,应当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先导,通过加大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以丰富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对不同职业的农民进行知识和能力培训,整合乡村发展的支柱和资源。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拔尖人才为主体的培训教师群体,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专家热线,采取集中式、分散式、分段式相结合的培训实训方式,做好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网络交流等跟踪服务,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要注重优化乡村人口结构,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的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3.3 以体制机制的健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城乡一体化的首要标志,可以说是体制一体化,即消除城乡差别的平等体制,因为城乡差别是城乡对立的主要根源[8] 。应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主体困局,释放文化科技创新活力,形成文化创新的最大动能。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目标,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通和文化氛围塑造,通过显著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文明水6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

 平。应当弘扬乡村社会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4 以地理空间的融合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农村曾经一度被捆绑成为城市垃圾填埋、焚烧地,部分地区因而出现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情况,这对旨在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和旅游集散地的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乡村自身的生态振兴刻不容缓。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品质和发展底色,乡村生态振兴首先应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在农村进行垃圾倾倒偷埋等破坏环境的违法分子坚决加大惩处力度。应当调动农村居民作为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保障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权益。其次,多渠道筹措生态建设所需资金,通过积极纳入财政预算、鼓励资本投入、增加附加产值等方式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资金保障引导形成农民低碳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逐渐由牺牲环境、透支环境转为生态宜居、顺应自然。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研发力度。积极引导相关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长效探索环境资源可持续化利用的模式与机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品质发展。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 .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6.[3]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4] 马克思,恩格...

篇三: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要求,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这条路怎么走,对各地而言既是发展的考验,也是发展的机遇,更体现着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近年来,山东诸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壮大产业,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借助工业优势,运用工业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诸城以工业立市,工业基础雄厚,我们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建设特色生产园区,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带动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理念等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

  突出社区,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诸城早在 2007 年就开始推行农村社区化,以社区为中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下移,建成乡村“两公里服务圈”;以社区为平台,集聚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破解村庄散弱且空心化、人才流失且老龄化、农业分散且兼业化等难题。下一步,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创造的前提下,宜集中则集中,宜就地提升则就地提升。

  改善环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城乡融合发展,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诸城致力于推进全域绿色化、景区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城市。同时,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例如,地处半丘陵地带的诸城大源社区,曾经遍地荒岭荒滩,通过种植苗木,建起了大源田园综合体,吸纳了 800 多名居民成为产业工人,建成免费对市民开放的 17 处旅游景点,成为诸城西南角的“城市绿肺”。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要一体发展、全面进步,把发展振兴的成果落实到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在发展中时时从农民角度出发、处处为百姓着想,我们就能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城乡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