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选编(2篇)

时间:2023-05-02 20:10: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乡村振兴案例选编

  

  【乡村振兴案例】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10个案例值得借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1、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

  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3、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

  5、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

  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

  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6、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7、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

  8、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村集体通过财政项目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改造后的鲁家村对追求自然耕种的城市人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9、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

  普古乡舍烹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东部,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10、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

  日本的合掌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

  (1)观光旅游:白川乡内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114栋“合掌造”的荻町,还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庄川河,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乡村观光产业。

  (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筑见长,是日本传统民宿的典范。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民宿内体验项目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文化为主题,包括农耕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

  传说、风筝制作)等。可以感受农村朴实与温馨的生活环境,聆听主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逸。

  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内独有的原生态食材进行生产。

  (3)节庆活动:为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深度挖掘了当地文化,打造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节庆活动。

篇二:乡村振兴案例选编

  

  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乡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项政策旨在帮助乡村实现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乡村的综合素质,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使乡村成为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地方,从而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乡村振兴项目,取得了巨大成效,从而推动我国乡村的发展和繁荣。

  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通过加强县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乡村的经济结构,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等多种措施,以期将乡村从贫瘠落后的传统村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活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更高、基础设施更完善、环境更加美好的农村地区。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改善经济结构,改善乡村的物质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加大投入,扩大游客接待量,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发展景观旅游,实现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乡村产业,支持乡村企业家发展农业产业,丰富乡村农民的收入;四是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建设完善的治安机制,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乡村的社会和谐。

  此外,为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采取政策和投资等具体措施:一是完善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农村支出政策,以提高乡村经济结构,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调动农民积极性;二是实施国家

  -1-

  资助政策,政府可以深入到乡村,通过资助和扶持的政策,帮助乡村发展;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对乡村进行资金投资,利用国家资金扶持,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强政策协调,政府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时要多方面协调,确保政策的实施。

  尽管乡村振兴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乡村振兴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经济资源紧张,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缓解乡村的贫困压力,提高乡村的综合素质,促进乡村的振兴。此外,乡村振兴政策需要各方联合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乡村有关各方的努力,才能实现乡村的繁荣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本文综合总结了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展示了乡村振兴政策取得的巨大成效,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等,说明了乡村振兴政策的重要性,展望了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实施乡村振兴政策,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乡村社会环境,实现乡村的振兴,产生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