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1-15 17:30:09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篇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1

  作为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我们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我们要为少数民族代言,成为少数民族靓丽的明信片,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做好民族团结的榜样,与不同民族的朋友交心,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大事,思想端正,坚定立场,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事业的继承者、社会的建设者。引导培养新形势的时代新人是党赋予我们共青团工作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团干部,我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砥砺前行!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xx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

  一、必须坚持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确保新时代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xx自治区70多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必须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将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二、必须坚持以服务增进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成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做到中央有部署、我们有落实,党委有要求、我们有响应,党委有指示、我们有行动。要聚焦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各项工作,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更多功夫、想更多办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必须要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特别是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兼通干部的培养、选拔、重用,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必须坚持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坚持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扎实有力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贡献力量。必须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领域等多种优势,做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的宣讲员,做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捍卫者。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亮丽xx、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4

  通过培训,本人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6

  通过培训,本人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

  一、必须坚持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确保新时代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70多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必须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将党中央和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二、必须坚持以服务增进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成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做到中央有部署、我们有落实,党委有要求、我们有响应,党委有指示、我们有行动。要聚焦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各项工作,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更多功夫、想更多办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必须要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特别是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兼通干部的培养、选拔、重用,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必须坚持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坚持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扎实有力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贡献力量。必须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行业领域等多种优势,做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的宣讲员,做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捍卫者。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篇8

  通过参加科左后旗政协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络学习培训班。让我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

  一要高举团结旗帜,以心换心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吸纳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界的代表人士,有利于各民族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也有利于兼顾各民族的利益,在做好民族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与各族各界群众以心交心、以心换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吸引和激励各族儿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热潮,坚定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不断推向前进。

  二要发挥智力优势,建言献策助力共同繁荣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政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基础。如何着眼各族群众的所思所盼和切身利益,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协委员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三要彰显界别特色,联情联谊共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政协是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联系着众多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他们是民族界代表人士和宗教界上层人士,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是党和政府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不可替代的依靠力量。通过少数民族、宗教两个界别平台和各级政协委员积极有序的参与,不断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作出贡献,是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优势体现。

推荐访问:共同体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