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4篇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篇一:生态文明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速增长中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生态文明 建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 态 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 实 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 速 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的 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 略 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 特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 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 一 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 重 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 摆 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 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 发 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 相 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 联 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 。
。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 然 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 自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 动 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 工 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 需 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 的 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 境 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 ” ”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 中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 的 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 生 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 良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 动 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 经 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 了 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 的 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 指 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 最 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 可 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 善 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 要 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 合 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 生 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 新 新
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 至 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
由 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 自 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 长 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 有 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 不 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 改 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 上 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 于 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生 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 生 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 ,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 志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 地 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 ” ”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 出 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 式 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 度 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 大 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 影 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 愿 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 得 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 如 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 区 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 动 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 变 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 地 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 出 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 要 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 度 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 匹 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 强 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 是 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 坏 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 。
。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 穷 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 态 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 , ,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 任 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 、 、廉价
使用、粗放使用的局 面 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 阳 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 西 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 业 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 大 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 业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 , ,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 、 、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 业 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 的 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 生 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 生 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 色 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 加 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 源 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 开 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 探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 进 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 种 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 X XX 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 制 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 了 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 对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 效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的 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 技 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 展 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 展 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 据 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 宜 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 关 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 所 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 优 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 基 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清 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 态 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 相 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 念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 ” ”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 济 济与
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 结 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 要 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 生 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 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 产 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 产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 护 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 地 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 稀 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 要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 源 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 ,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 源 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 展 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 图 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 着 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 时 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 口 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 保 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
一 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 展 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 方 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 境 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 再 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 位 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 一 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之 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 地 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 些 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 现 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 会 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 模 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 政 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 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 色 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 擎 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
生 态 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做 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的 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 发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 优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 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 , ,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 生 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 以 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 要 要内容的 6 大生态环境建设 工 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 为 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 6 大 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 水 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 西 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 建 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 三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 溉 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 、 、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 工 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 核 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 作 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亿元 。
。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 增 增加电量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 ,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 张 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 等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 通 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和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 展 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 现 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 转 转向“地上”、从“黑色” 转 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 现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 , ,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 中 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 率 率提高到%,设区城建区绿 化 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 第 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 , ,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 , ,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 蓬 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 展 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 发 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 了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 索 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 中保
护”的路径,形成面向 未 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 经 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 业 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 总 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 结 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与 可 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建设 生 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为总 书 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 展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 国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 续 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 论 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 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 把 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 自 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 环 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 共 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 载 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 的 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 费 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 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 源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 历 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 识 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 1972 年 6 6 月 5 日至 16 日联合国在 瑞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 人 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 过 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 “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 代 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 环 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
。
第二次飞跃是 1992 年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巴西 里 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 境 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 一 一次把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 结 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 可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 类 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 次 次飞跃是 2002 年 8 月 2 6 6 日至 9 月 4 日在南非约翰 内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 界 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 名 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
经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 保 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 必 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 确 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 类 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 今 今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 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 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 议 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 贫 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 “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 ” ”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 的 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 “ “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 续 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 在 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 制 制订新的行动”三大目标, 进 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 《 《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 会 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 了 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 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 目 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 发 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 色 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 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 家 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以 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 让 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 展 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 力力。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 府 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 题 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 发 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 表 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 道 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 的 的意愿和决
心,全面阐述了 我 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 立 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 责 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 环 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 的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 势 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 强 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 0 0XX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 次 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 中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 总 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在 发 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 ,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 、 、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 护 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 学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 出 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 设 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 开 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 七 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十 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 6个 方 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 新 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 , ,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 、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 步 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 , ,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 发 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 环 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 , ,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 作 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 明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就 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 展 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 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 保 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 要 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 福 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 新 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团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 国 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 确 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 中的基础地位,就
是要充分 发 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
。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 表 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已 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 上 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 态 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 者 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 物 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 实 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 性 性工作,把结构减排放在更 加 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 减 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 染 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 炭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 污 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 发 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的 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 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 评 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 过 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 步 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 康 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 加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 化 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 责 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 政 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 境 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 人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 境 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 保 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 环 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 ,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 垃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态文明建设读书心得体会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杨 雨
生态文明 是人类为 实现人与 自 然和谐而付出 的努力 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 表征着人与 自 然关系的进步状态。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 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 前我国面临的日 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
必须摆正人类在自 然界中的位置,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 。
人与自 然万物是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的。
人不是大自 然的“主宰者” 或“统治者” , 而是大自 然家庭中的一员 。
为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走出 天人对立的误区, 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 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同样也不能违背自 然规律、 生态规律。
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你对它承认与 否、 认识与否, 违背了 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
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重要性在于, 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 影响一时的, 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
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最
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 然难以为继。
因此, 在建设中,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 建设与 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 依存、 互为 促进的。
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 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只 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 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然, 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 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 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 实现人与自 然的高度和谐, 实现人与自 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经济与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 正确的政绩观。
只有树立全面的、 科学的、 正确的政绩观, 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自 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 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 发展, 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
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绿色农业、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特色农
业、 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 从人、 自 然、 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 突出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 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 有机化、 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 建设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因此, 在发展工业经济上, 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使之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拓展培训中团队合作之领导力发展 1、
分层管理、 明确领导极其重要。
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 各司其职, 有利于明确责任, 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又思考怎样做好。
在做集体拓展项目时, 每个人开始尚能听着队长安排, 仅说些意见, 时间稍长, 便按耐不住, 跳将出来, 指挥一下, 影响了其他同志才智的发挥, 也造成了局面的混乱。
2、 做事要先做计划, 再开展行动。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做《超级过山车》项目时, 不要急于搭建过山车轨道, 要先和各个队计划好机关的链接处, 然后一举完成整个过山车。
3、 应学会遇到问题换位思考。
在工作中, 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 有些印象其实是主观的臆想, 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 通过分析、 判断, 充分了解它的本质, 通过组织、 协调达到目标, 通过沟通交流, 才能建立多赢的局面。
4、 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
在工作中, 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 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就拿诠释拓展的项目《超级过山车》 来说, 一个看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却都能让客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非常的好。
5、 作为领导, 要看到差异, 容纳差异, 协调差异, 利用差异, 在差异中取长补短, 在差异中塑造一个完美的集体、 完美的团队。
6、 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 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
拓展培训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身上, 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运用的力量。
拓展培训的过程中, 我得到的收获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间接经验和总结。
它改变了我这些年来的思维模式, 超越了自 我, 认识了团队的巨大力量, 也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也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 把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篇三: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文明教育心得体会生态文明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
易,是 500 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深化把握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 70 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
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平、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
生态文明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要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主动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三农”发展进和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和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随着我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要求,为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忘初心,就要首先用“同理心”走好家乡振新发展的“路”。从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来看,没有我们家乡这一个地方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立足于我们家乡的实际情况,组好规划,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立志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不忘初心,还要打造家乡人才的“向心力”。着力农村创业创新,走人才强农之路,例如政府出台各类优惠措施,吸引人才回流,鼓励和支持本地人才回乡就业和创业,为家乡建设出力。也可以采取技能培训为主的专业化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小组,带动老百姓,主要是家乡中的中青年,利用所学技能,深挖发展潜力,全民都是“人才”。
不忘初心,以“树立良好家风”为引领,用“责任心”塑清廉家乡。把廉政文化中“家风”建设作为宣传的主要部分,积极培育和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展“廉洁文明家风”签名承诺、“廉洁文明家风”
家访等系列活动,推进文明廉洁家乡,走提升美丽家乡发展内涵之路。
不忘初心,以“赤诚之心”坚守绿水青山,不为盲目发展断未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以前的发展多多少少都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思路,利用自然风光,打造旅游业等等,不能为了发展提前消耗家乡的“青山绿水”,让绿色成为美丽家乡的保护衣。
不忘初心,牢记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从多个“心”出发,为建设美丽家乡“添砖加瓦”,让家乡更加美好,未来的蓝天越来越辽阔。
生态文明教育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
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
篇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小编语: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以下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 态 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 我 我党的生谋远虑、高瞻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 方 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关 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 之 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 。
。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 力 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 ,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 “ “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 造 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 励 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 快 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
低能 耗 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 挥 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 事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
努 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 赖 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 环 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 没 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 防 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 问 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 型 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要健 全 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十 八 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 济 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 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体系 为 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 面 面,继续实施政府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政府在生态文 明 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 , ,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 度 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 位 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 的 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 可 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
我们中华民族能 否 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 也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 应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 没 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
因 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的必然要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 型 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 方 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 。
。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 方 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 资 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 态 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 济 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 明 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 产 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 及 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 的 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我国农村生 态 态环境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是 一 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大国,有 9 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 , ,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全国的绝 大 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60 多万个行政村 绝 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发展 的的中心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环境保 护 护资源,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防止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 治 治理污染,但对广大农村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从城乡的环 境 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 集 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 城 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 乏 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 垃 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 、 、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 部 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 塘 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正是由于法 律 律的空缺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态环境恶 化 化现象愈演愈烈。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是农业生产的 基 基础,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 重 重职能,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 和 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而 断 断绝子孙后路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屡见不鲜。而 且 且,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为了各种基础性建设还 会 会占用或将会占用大量的耕
地;快速的城市化扩张急剧向 周 周边农村拓展占用耕地;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也会不可 避 避免的出现非农单位或设施占用耕地的情况,这些都会使 农 农村的耕地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工 业 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破环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 工业已经不仅仅在城市发展,工业污染逐渐侵入广大的农 村 村地区,城市的扩张也导致大量的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对 农 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给农民生活带来 巨巨大影响。1。城市污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农村扩散, 例 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 飘 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
2 2。破坏性利用耕地。迫于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近几年来 不 不少农村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但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 质 质低下、资金短缺、信息匮乏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不利 因 因素的制约,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大部分是一些环境破坏严 重 重,资源消耗巨大的低附加值企业,比如矿山的开采及其 矿 矿渣就不仅污染周边农村环境,而且占用大量耕地,污染 耕 耕地,破坏生态系统。
政府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 府 府应当采取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推进城 乡 乡之间的环境公平,以此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一方面, 当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和群体事件, 直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 和 和谐和稳定。因此,在加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生 态 态环境和资源的补偿赔偿力度,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显 得 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的 专 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由于过去几十年 中 中的城市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的, 为 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 护 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的 的可持续发展。
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探索农 村 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 径 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 农 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 农 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 教 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 的 的作用。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 建 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 种 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 态 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 环 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 立 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 态 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 与 与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
根据不同地区, 不 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
转变农 村 村经济增长方式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的首要 任 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生 态 态环境概念纳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 保 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过程 具 具有“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的三无标准, 达达到有利于人类、生态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 和 和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长远 目 目标。这就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
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农 业 业产业化经营,推行“生态家园”的复合经营模式,以及 建 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等都取得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 村 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 村 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 态 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 调 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 快 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 发 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 的 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 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00字 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