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11-01 10:35: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篇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篇一:生态文明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速增长中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篇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生态文明 建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 态 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 实 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 速 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的 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 略 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 特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 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 一 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 重 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 摆 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 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 发 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 相 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 联 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 。

 。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 然 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 自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 动 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 工 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 需 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 的 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 境 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 ” ”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 中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 的 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 生 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 良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 动 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 经 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 了 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 的 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 指 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 最 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 可 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 善 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 要 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 合 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 生 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 新 新

 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 至 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

 由 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 自 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 长 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 有 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 不 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 改 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 上 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 于 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生 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 生 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 ,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 志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 地 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 ” ”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 出 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 式 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 度 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 大 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 影 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 愿 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 得 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 如 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 区 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 动 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 变 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 地 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 出 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 要 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 度 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 匹 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 强 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 是 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 坏 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 。

 。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 穷 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 态 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 , ,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 任 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 、 、廉价

 使用、粗放使用的局 面 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 阳 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 西 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 业 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 大 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 业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 , ,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 、 、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 业 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 的 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 生 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 生 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 色 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 加 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 源 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 开 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 探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 进 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 种 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 X XX 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 制 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 了 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 对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 效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的 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 技 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 展 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 展 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 据 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 宜 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 关 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 所 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 优 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 基 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清 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 态 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 相 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 念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 ” ”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 济 济与

 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 结 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 要 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 生 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 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 产 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 产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 护 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 地 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 稀 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 要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 源 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 ,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 源 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 展 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 图 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 着 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 时 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 口 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 保 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

 一 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 展 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 方 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 境 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 再 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 位 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 一 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之 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 地 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 些 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 现 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 会 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 模 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 政 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 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 色 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 擎 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

 生 态 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做 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的 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 发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 优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 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 , ,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 生 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 以 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 要 要内容的 6 大生态环境建设 工 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 为 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 6 大 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 水 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 西 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 建 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 三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 溉 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 、 、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 工 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 核 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 作 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亿元 。

 。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 增 增加电量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 ,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 张 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 等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 通 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和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 展 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 现 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 转 转向“地上”、从“黑色” 转 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 现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 , ,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 中 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 率 率提高到%,设区城建区绿 化 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 第 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 , ,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 , ,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 蓬 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 展 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 发 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 了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 索 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 中保

 护”的路径,形成面向 未 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 经 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 业 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 总 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 结 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与 可 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建设 生 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为总 书 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 展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 国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 续 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 论 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 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 把 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 自 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 环 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 共 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 载 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 的 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 费 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 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 源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 历 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 识 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 1972 年 6 6 月 5 日至 16 日联合国在 瑞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 人 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 过 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 “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 代 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 环 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

 。

 第二次飞跃是 1992 年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巴西 里 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 境 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 一 一次把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 结 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 可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 类 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 次 次飞跃是 2002 年 8 月 2 6 6 日至 9 月 4 日在南非约翰 内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 界 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 名 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

 经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 保 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 必 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 确 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 类 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 今 今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 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 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 议 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 贫 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 “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 ” ”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 的 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 “ “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 续 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 在 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 制 制订新的行动”三大目标, 进 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 《 《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 会 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 了 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 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 目 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 发 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 色 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 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 家 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以 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 让 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 展 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 力力。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 府 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 题 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 发 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 表 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 道 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 的 的意愿和决

 心,全面阐述了 我 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 立 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 责 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 环 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 的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 势 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 强 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 0 0XX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 次 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 中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 总 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在 发 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 ,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 、 、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 护 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 学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 出 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 设 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 开 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 七 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十 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 6个 方 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 新 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 , ,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 、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 步 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 , ,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 发 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 环 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 , ,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 作 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 明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就 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 展 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 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 保 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 要 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 福 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 新 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团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 国 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 确 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 中的基础地位,就

 是要充分 发 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

 。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 表 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已 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 上 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 态 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 者 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 物 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 实 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 性 性工作,把结构减排放在更 加 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 减 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 染 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 炭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 污 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 发 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的 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 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 评 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 过 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 步 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 康 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 加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 化 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 责 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 政 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 境 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 人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 境 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 保 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 环 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 ,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 垃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践行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以内心宁静,融合人与落花之美;“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以行色匆匆,调和人与山色之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碧波悠悠,交融人与绿水之美,“天人合一”不止停留在诗句里畅想,美丽城市而要注重在现实中行动。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就是 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构建美丽城市探寻可行之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打开百度 App,看更多图片 减少环境污染,为美丽城市加“ 生态安全” 分。土地荒漠化的背后,是人类无节制的砍伐;水体富营养的原因,是污水的无节制偷排;大气雾霾重的缘由,是废弃的无节制排放。人类以牺牲生态保护为代价的城市建设,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无异于焚林而猎。故此,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可持续的修复与改善,强调政府领导,企业修复,动员群众,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安全,为美丽城市修饰干净容颜。

 倡导低碳环保,为美丽城市加“ 全民参与” 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志同道合的参与,也是倡议低碳的关键。一份蚂蚁森林的种树攻略,在点滴能量的汇集中,我们自觉骑行了共享单车,打开了扫码过闸,使用了线下支付,选择了刷证进站,就是有一群怀着共同的低碳理念,为了共同的环保事业,携手并肩,步调一致的人们,在选择绿色生活的同时,也向周围传递着低碳环保的理念。故此,低碳生活是全民参与的倡导所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所垒,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

 发展能源循环,为美丽城市加“ 科学发展” 分。现代工业生态系统能有效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其实是借古人之智慧,开现代之生面。黄河的泛滥淹没庄稼,冲毁村庄,而宋太祖则下诏广植堤岸树,“堤上,疏植桑拓,可以系牛,牛得凉阴而遂性,堤得牛践而坚实,桑得肥水沃,桑多则蚕壮”,如此,既能满足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带来效益的稳步提高,又能实现城市治理的健康持续,这不失为绿色经济的范本。故而,建设美丽城市,就要挖掘产业内在,注重循环利用,仿照自然界生态物质循环的方式,促进现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美丽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做好改善环境、倡导参与和循环能源工作,才能积小成为大成、化量变为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谐相处之道,铺就生态文明的时代新篇。

篇三: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两篇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以主政地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基础,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实践、最新成果、最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集众家之大成、取思想之精髓、汲历史之营养,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独树一帜,彰显了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的政治责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党执政兴国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体现了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

 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的还有不小差距,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越是到这样的关口,越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坚持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不动摇。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加植树活动和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坚定执着的战略思考。我们要及时跟进、持之以恒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论述中汲取营养,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 2035 年和 2050 年战略目标而奋斗努力。

 二、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中肯綮,核心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价值坐标。15 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两山论”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无价或低价的传统认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引领治国理政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新的特定内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提升到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深化和拓展了传统民生概念以及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内涵。

 就是要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党和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提升优美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厘清并回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源头,饱含了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指引我们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厚植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反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和政策取向,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还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影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将不断提升作为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三、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推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要在深学细研上下功夫,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对比中深化理解,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提高站位,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谋划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坚持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心中的“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懈奋斗者。希望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抓好大普及、推动大践行,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到哪里,就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哪里,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努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推动企业依法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汇聚形成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对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大宣示。这些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新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一、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的重要性 2020 年,受疫情冲击,不少地方都动了铺摊子、上项目的心思,有舆论说:“生态环境保护这根‘缰绳’也该松一松了。”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家底”还很薄,没有“松一松”的资本,如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全国上下努力凝聚起来建设生态文明的干劲很可能前功尽弃。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战略视野、深刻的辩证思维、超常的战略定力,坚定了全党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也促使全党同志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再学习、再认识、再深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2020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安吉考察,告诫全党“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回京仅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又参加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仅隔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10 天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切入点,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内涵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生态文明毫无疑问是“国之大者”之一。

 二、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科学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在安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要设定前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好,最终将葬送经济发展前景”。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从这一点出发来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践行“两山”理念,转化是关键。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实践,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跑偏”现象。如何把握方向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探寻畅通有效的路径是“两山”转化的难点。在浙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陕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践行“两山”理念需要战略定力。如何保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青山能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既是久久为功的定力,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新部署新要求,必须从立足新发展阶...

篇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三篇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

 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

 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 ?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 ?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

 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 ?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 ?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 ?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 ?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

 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阐释。(新华网 5 月 17 日) ? ?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领导的批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入脑入心、融入血液;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程序严谨、制度完善、行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锻造执法严格、敢于负责、作风过硬的环保卫士。

 ? ?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部门联合执法监管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环境问题涉及

 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物,要实现可持续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人人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 ?

 首先,要建立追责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其次,要增强环保意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标语、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手段,结合精准扶贫、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开展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法治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最后,要加强联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等要加强联系,逐步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的实时监督,打通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 7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与探索经验,对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

 进理论和制度创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

 理论创新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们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第二,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三,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观照世界未来,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 ?

 制度创新方面。第一,推进生态环保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建生态环境部,突出责任、提高效率。第二,创新领导干部责任机制。建立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和追责机制,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明

 确了 25 种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责情形。。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第四,破除唯 GDP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被纳入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

 ? ?

 牢牢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经验 ? ?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每一阶段取得的任何积极成效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无论是对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判、生态文明相关战略的制定实施,还是生态文明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出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政治保证。

 ? ?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群众切身需求的积极回应。其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再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生态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立足点。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举措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建国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主要以治理水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凸显,因此在 1983 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 ?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 70年的建设历程中,法律法规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也对人的行为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长期以来,虽然政府、企业、市场主体以及民众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环境监督不够严、处罚较轻,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配合等现象。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 ?

篇五: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篇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我们所在的地球正遭到我们的破坏。如还不制止,继续毁灭美丽的家园,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倡导植树造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等都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文明和美好。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子、多多植树、节约用水等等。

  自从我们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这些工厂严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气从而破坏了那清澈的溪水,蓝色的天空,让鱼儿没了自己的家,让鸟儿没有了翱翔的天空。自从我们学会了造纸,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顾后果的砍伐森林,谁知道那些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朋友们还无家可归……

  看看这些!这些就是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回报吗?这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所做作为进行反省呢!是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应该有自己心中明确的选择,应该去改变这个被我们所破坏的环境!去保护这里的生态平衡,把原本属于它的色彩,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当然,我们虽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个,是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发明去节约能源,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种植森林,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种一棵小树,让一只小鸟有了它的家,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让动物们有它的"家,我们可以少开一天的车,减少碳排

 放,让低碳的城市可以还小鸟一片遨游的蓝天!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改变,可是如果每人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这样一来的改变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们自己的力量虽小,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呢!所以我们只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变,只需从我做起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星球!

  生态文明会 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会 心得体会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