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5篇

时间:2022-11-10 11:00:03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5篇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我市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今年以来,XX市切实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制定下发了《XX市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明确了强化宏观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5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5篇

篇一: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今年以来, XX 市切实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制定下发了《XX 市 2013 年人才工作要点》,明确了强化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 创新工作内容和活动载体、 开展好重点工程和常规工作、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力度、 全面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6 个方面的 23 项具体工作任务。

 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对 XX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人才工作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强势推进人才兴昭战略进程上狠下功夫, 为 XX 科学发展、 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但是, 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来衡量,与发达地区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一、 主要存在问题

 (一)

 人才引进结构有待优化, 存在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制约, XX 人才引进环境相对较差, 直接影响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

 自 2007 年 5 月市委、市政府成立设置申报 XX 学院领导组和进行现场办公专题研究 XX 师专 “专升本”工作以来,XX 师专全面实施“研究生工程”和“教授工程”,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引进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以上教学、 科研人员 100 多名。

 教授、 博士研究生与学校签订服务协议的, 给予优惠待遇并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 从而确保了 2012 年 3 月 XX 师专升格为 XX 学院。

 可是,

 不少高端人才由于对 XX 的初步印象不好, 主观认为 XX 给不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生活待遇, 基本不考虑到 XX 工作, 导致多年来我市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的各类人才中, 除 XX 学院外基本没有高端人才。

 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成了我市人才工作的“短板”, 以致人才引进中高端人才比重失衡, 形成了我市人才结构不太合理的局面。

  (二)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存在本土人才培养“疲软”的问题。

 由于地方财力、 机制的限制, 用于人才培养上的资金相对较少, 制约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 让本土人才培养陷入“疲软”的境地, 造成本土人才与其他先进州市相比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

  (三)

 人才使用机制有待健全, 存在人才岗位匹配不强的问题。

 由于身份、 资历等因素的限制, 一些人才从事着与自己特长不相匹配的工作, 导致一些专业、 行业技术很强的人才,没用武之地, 出不了成绩, 也产生不了较大经济效益。

 为此, 在人才的使用上, 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性尤为重要。

 如何建立人才与岗位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这既是我市、 也是全省乃至全国人才工作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

  二、 初步解决措施

 (一)

 整体推进,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有机结合。

  1、 体制机制建立上要同步配套。

 通过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兴昭“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和即将出台的《关于培养引进产业建设人才的意见》 等政策的同步深入实施,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对接。

  2、 引进与培养工作要同步推进。

 在实施过程中, 两项工作要齐头并进, 不能有所偏废。只有抓实抓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才能提高人才整体质量。

 引进与培养,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而不能顾此失彼。

  (二)

 以用为本, 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

  1、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本土人才是我市人才的主体,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利于我市人才创新创业水平的提高。

 一是积极实施 2013 年至 2015 年免费订单定向培养招生计划。

 XX 学院作为我省第一个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 每年获准招录学制四年的 200 名免费定向本科师范生。

 实施“3+1”培养模式, 即前 3 年在校学习, 最后 1 年在定向就业的县区高中顶岗实习支教。

 每年所需培训经费 200 万元, 分别由 XX 市政府、 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所在县区政府和 XX 学院按 4:4:2 比例分摊。

 另外, 委托 XX 中医学院或昆明医科大学每年为我市培养五年制的 60 名订单定向医学类大学生。

 订单定向医学生每人每年所需的 1 万元经费, 分别由市级财政补助 2000 元、 定向就业县区财政补助 8000 元。

 学生毕业后按照录取时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 到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二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通过严格执行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的相关规定,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2、 有效整合本土人才资源。

 结合我市农业、 林业、 水利等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 跨行业想方设法整合人才,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拓展先进技术领域, 开发高科技产品, 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3、 注重人才岗位的匹配性。

 加大用人体制改革力度, 通过实绩选拔、 竞争上岗、 双向选择等竞争性方式, 让各类人才找到适合各自技术专长的岗位, 最大限度让人才与岗位匹配,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特长, 干出成绩,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三)

 多措并举, 突出高层次人才的高端引领作用。

  1、 举办一年一度的 XX 市“名家、 名师、 名医”评选表彰活动。

 7 月份为宣传好首届“名家、名师、 名医”的先进事迹, 弘扬他们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精神, XX 市委组织部和 XX 日报社在《XX 日报》、《红色扎西》、 XX 新闻网、 XX 党建网联袂推出“名人风采”专栏集中宣传, 为即将启动的第二届“名家、 名师、 名医”的评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最大可能地让优秀人才通过评选表彰脱颖而出。

  2、 加大产业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以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引进产业建设人才的意见》 等相关文件为依据, 大力培养引进产业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 引领带动其他各类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向前发展。

  3、 组织市委联系专家开展“我为 XX 发展献一策”有奖征文活动。

 通过凝聚市委联系专家的智慧, 为 XX 发展建言献策, 真正发挥专家在 XX 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参谋助手作用。

  (四)

 选点突破, 筹建 XX 市首个人才孵化实验示范基地。

 在因地制宜、 多方借鉴的基础上, 草拟出《XX 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孵化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下一步,将在尽快和昊龙公司商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快人才孵化实验示范基地建设进程, 确保年前挂牌。

 目的就是把人才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以企业发展为依托、 以基地建设为抓手, 达到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把基地建成企业

 引进人才、 培养人才、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就业与企业发展互惠双赢的平台。

 就是要通过基地建设探索积累好的经验与运行机制, 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让各县区学有榜样、 看有基地、 赶有目标, 不断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篇二: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近年来,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积极引进人才,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毕业生认为基层单位待遇低、工作繁琐、辛苦,处理微观的具体事务的时间多,参与宏观管理、决策的机会少,到基层就业对自己来说 质 是大材小用,主观上不 朴 愿到基层工作;有的毕 危 业生即便自愿到基层就 故 业,其目的也仅仅是解 听决暂时的生活困难,并 酿 不是真正想到基层有一 滚 番作为,为此不愿意弯 绣 下腰来、沉下心来,脚 氨 踏实地的干工作。针对 诞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 坑 需求,人才引进工作还 页 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 旁 题。

 高层次人才引 茅 进困难。在高层次人才 零 引进方面,由于高新产 雅 业不够发达,致使高层 丫 次人才引进的难度较大 肖 。很多高层次人才很难 鸽 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平 蝎 台,没有形成良好的科 婪 研氛围,科研条也不 蓉 完善,在薪资待遇方面 肋 也不能够完全满足高层 联 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因 掉 此各方面的引才条对 冷 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洪不够,很难在高层次人 且 才的引进上形成规模性 跑 。

 部分用人单位引 匙 才热情不够。与发达地 菊 区相比,一些用人单位 歌 对人才引进重要性的认 骋 识不够到位,人才引进 让 积极性不高。一些单位 爽 认为,引进的人才大多 挽 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工 笋 作经验,有点专业知识 稀 还仅限于书本,实际操 沂 作能力、适应新环境的 窥 能力等饱受质疑,有的 亚 单位甚至认为引进人才 言 只是某些领导为了

 照顾 驭 亲友而采取的一种变相 踌 促进就业的手段,完全 殉 曲解了人才引进的真正 洋 的意图。

 引才渠道 侩 不够宽阔。现如今大部 索 分引才渠道仅限于每年 斯 各省市组织的一些人才 摇 招聘活动,如人博会, 区 校园招聘等,而网上人 置 才市场、高级人才“猎 疮 头”等招聘方式在很多 迄 地区还是空白。究其原 毙 因主要是缺乏对人才引 单 进工作缺乏深层次的调 瘩 研和了解,政策创新力 蚤 度不够,旧的引才机制 吧 已不能适应人才发展的 梧 需求,引才渠道难以拓 胀 宽。

  在科学技术飞 莲 速发展、日新月异、知 姜 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汹 ,人才已成为未来经济 湿 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人 鲁 才引进作用发挥尤为重 也 要。因此亟待解决人才 料 引进工作中的上述问题 凋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 暗 快、更好更快发展,在 蓝 今后人才引进工作中, 要努力改善以上几点,以 跟 提高引进人才质量,切 琉 实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 胜 。

篇三: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高校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群体规模初现。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需要,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支撑。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把牢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政治底线;引领价值观,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培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通过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地落实。

 高校高层次人才指的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承担重要工作,具有较深造诣、创新能力强、在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统领或骨干作用的高级人才。高层次人才具有高职称、

 高学历、高水平的显著特征,高层次人才与其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从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至今,我国越来越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建设。国家层面提出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北京市委市政府自 2008 年起开始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与国家“千人计划”协调推进,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校承担着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任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拥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已经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2017 年,教育部连续发布《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两份政策性文件,鼓励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向高校放权,为人才松绑,创新高层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此背景下,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群体规模初现,准确理解和贯彻党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管人才”原则落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委加强对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的逻辑起点 高校党委对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正

 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是保障 “双一流”建设与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同向同行的关键。

 1.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管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政治原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2012 年,中共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这是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北京市随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管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高层次人才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确保高层次人才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新时期,国家将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管人才”原则既是工作原则也是政治原则,要持续建立健全党委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和体制机制,保证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及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谋划大局、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推动高层次人才建设科学化。

 2. 保障“ 双一流” 建设

 “双一流”建设战略是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方向和实践模式的科学论断。2015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双一流”建设方案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位居五项重点建设任务之首。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带来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学术声誉,从而构成丰满的一流学科与一流高校。“双一流”建设就是要求高校通过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把大学的四大功能做到一流。

 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需要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保障。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迈向“双一流”的根本保证。在“双一流”建设时期,高层次人才工作要突出党的政治引领,将政治标准贯彻到培养引进、考核评价、管理服务全过程,要突出立德树人,将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人才工作主要目标,体现出党在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政治制高点和道德制高点。

 3. 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甚至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诱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重新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取向,重新摆正“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定位,为我国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史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层次人才是高新科技的直接推动力。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相继提出“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双创”计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带动生产力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层次人才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先进生产力有强势的开拓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引领高层次人才的发展,使其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目标、把握主动。

 二、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层次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创新发展、科技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其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准确理解和贯彻“党管人才”战略,从战略高度审视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定位、服务面向、制度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业绩,轻师德,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人才引进方面,重点评价指标为高层次人才的学历、职称等“人才头衔”以及科研业务和教学水平等“业绩能力”,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且考察跨度时间较短。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立场、学术道德、师德师风、从教态度等潜在特质的考察不到位,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在人才激励方面,对高层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承认的需求满足不多,存在“重激励、轻约束,重物质驱动、轻精神激励”的倾向。各高校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大多侧重于薪金、住房补贴、教学科研配套经费等物质方式,高层次人才对个人生活工作状况的比较心理和情绪主动输出倾向明显,这也是导致目前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引得进,用不足,人才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高校非常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人才引进规划中都制定了较高的引才目标任务,但关注点大多集中于高层次人才的输入量和占有量。有的高校迫于人才引进指标压力,只是延揽人才,并未做好人才使用的长期规划,对学校整体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重点领域、优先次序和目标任务规划不足。此外,高层次人才不仅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好的带头作用,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是隐性的。这些隐性的影响力是高层次人才自身具备的软实力,甚至比其本身的业务能力影响更

 广、更深,但是,目前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具有的政治影响力、社会动员力作用发挥不够。

 3. 战略地位不明确,人才工作长期规划不足

 人才强校战略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选择,就是要将人才工作提升到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发挥其在学校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有的高校迫于发展的压力,只限于完成人才引进指标,并未做好人才任用的长远考虑。高层次人才不仅是国内外科学界的旗帜与标杆,而且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份额、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都是他们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担当。在部分高校现行的政策中,未能将高层次人才工作规划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办学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要重新审视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地位,形成更加长远的科学规划。

 4. 政治引领不到位,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不够

 党管人才原则,核心是党领导人才工作,发挥出党的把握大局、引领方向的独特优势。有的高校未能从政治高度认识党管人才原则之于高层次人才建设的重大意义,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未能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过于看重高层次人才的业绩水平,对“政治红线”和“师德红线”的考察流于形式。

 甚至有人认为科学研究、理论创新要摒弃过多的政治介入和干预,政治引领会妨碍科研创新与发展,将“政治底线”与“政治干预”画上了等号。这诸多因素,都显示出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理解不到位,贯彻不彻底。

 三、高校党委加强对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的方式与途径 面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远虑和近忧,高校党委要站在政治高度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对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的途径,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充分探索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

 1. 坚持党管人才,把牢高层次人 才的“政治底线”和“师德红线”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政治优势,也是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政治标准是高层次人才的首要标准,高层次人才之“高”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建立涵盖高层次人才管理全过程、制度化的政治工作要求。

 一是把好遴选引进关,坚持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政治底线”和“政治要求”。高层次人才不仅要业务能力一流,而且也要政治素质一流,遴选高层次人才要坚持政治引领,从师德师风、从教态度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不允许“特事特办”。“德”是

 “才”的前提,是“才”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要做好德才兼备的人才引进的政治审查,把好思想道德关、政治素养关,在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二是把好管理使用关,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科技工作全过程,引导他们与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同向同行,坚持价值引领,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在高层次人才管理使用过程中,对作风和学风也要坚持底线原则,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规范课堂讲授言论,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在学术道德和作风学风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变通和折扣。

 三是把好考核评价关,发挥思想政治考核的作用。科学制定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民主集中的原则,对教职工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评定,并将其作为高层次人才综合考核的重要部分。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将思想政治表现考核优秀作为年终考核优秀和各类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在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导师遴选、学科带头人、各类高层次人才评选和表彰奖励时优先考虑。思想政治表现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对职务(职称)评审、评优奖励实行“一票否决”。

 2. 引领价值观,持续做好 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培养

 在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发展周期中,要重视其后续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培训,明确高层次人才的“方向”意识,聚合对党的政治认同,形成政治共识。

 一是健全政治教育,凝聚政治认同和政治情感。现代政治的真正问题是如何让公众认识和接受某种政治信息,政治认同是党团结和组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力量,也是激励和促进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层次人才中绝大多数是海归人才,接触到多元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判断,有研究显示他们高度认同且自豪于中国的发展结果,却对促进发展的制度因素和理论机理产生过程性质疑。要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开设较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和研讨,通过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和共同理想来增进高层次人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自觉遵循政治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发挥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高层次人才在专业领域受到的高度认可,使他们的社会影响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超普通群众,很容易成为社会“公知”和精神领袖,使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都具备强

 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隐性的,是高层次人才的“软实力”。要结合高层次人才有能力、有愿望参政议政的特点,站在信息时代新视角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使他们发挥深度专业研究、广泛海外联系和广阔国际视野的独特优势,使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正向发挥。

 3. 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

 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科研创造力的同时,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发挥他们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党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把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各级党委党组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制度,拓宽党组织服务青年人才成长的渠道,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健全高层次人才决策咨询制度,开展经常化的人才调研,作为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思想动态反馈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专项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听取高层次人才思

 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建立舆情预警、干预机制。要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建立高层次人才日常表现考察反馈机制,客观、全面地把握高层次人才的日常表现,及时引导和把握高层次人才的思想,及时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

篇四: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周强 赵西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人社局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也应该看到,人才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多方合力解决。问题突出 亟待解决农村干部队伍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需要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理解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工作中存在找不到切入点、选不对突破点、拿不准发力点等问题,村“两委”班子素质结构不优,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突出表现为年龄老化、结构不优、素质不高。从年龄结构看,35 岁及以下仅有 8 人,55 岁至 60 岁 212 人,占35%,60 岁以上 85 人,占 14%,年龄最大的 68 岁,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从性别比例看,女性党支部书记仅占6.4%,虽然已实现村村都有女干部,但是女性党支部书记占比仍较低,培养力度明显不够;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学历 87 人,占 16.39% ,大专及以上学历 292 人,占 48.6% ;从工作经历上看,返乡创业人才、优秀退伍军人仅有 192 人,仅占 31.7% 。总体看,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部分人员思想保守、观念守旧、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 一是基层农业技术队伍薄弱。镇街农技推广机构在岗人员少,年龄偏大,队伍老化,在承担惠农项目实施、农业政策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工作时,疲于应付,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人才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偏低,受限于个人能力素质,示范作用不明显;三是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四是乡镇民营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虽然深知单位发展创新靠的是人才技能技术,但考虑到眼前利益,往往不重视技能人才培训。科技特派员选派需求不精准、工作实施不到位 一是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科技特派员在选派分户过程中,与农民实际需求对接不足,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专业技能和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不能精准对接,特派员授课积极性不高,农村技能人才队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管理措施不完善。由于科技特派员在思想认知、授课方式方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一些管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科技特派员项目资金额度较小,项目实施中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就业· CHINA EMPLOYMENT050探 视角VIEW地方参考—— — 以肥城市为例2021.5进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为乡村振兴招才引智DOI:10.16622/j.cnki.11-3709/d.2021.05.022

 存在科研风险,部分项目实施效果不佳,财政资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没有做到专员专用。科技特派员在派出期间,有的不能完全脱离本职工作,只能安排工作的“空闲期”或“间隙期”去基层一线,导致科技特派员工作时效性、连续性大打折扣,造成进村次数不足,驻村工作不实局面。乡村教师编制核定不足,补充难度较大 在教师编制核定中,根据有关规定,在现有核编基础上,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 5%的比例核定部分教师机动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学科教师。肥城市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因受编制资源总量限制,既未按 5%的标准核增教师编制,也未核增 5%农村机动编制,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超编情况,无法补充急需学科教师,严重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方合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突出党建引领,抓好“三支队伍”一是抓实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选准“领头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卫健人员等素质高、懂管理、善经营、村情熟的优势,在政治品质、年龄、学历、遵纪守法等多个方面,科学细化量化资格条件,按照村级摸排—镇级考察—部门联审—市级备案的“四级联动”程序,严把人员“入口关”。分类制定递进培养办法,建立“选拔—培养—使用”全链条、闭环式培养机制;二是抓优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实施“能人回请”,优先从返乡大学生、在外经商人员中选拔培养党员,持续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乡村干部队伍。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千方百计“引凤还巢”,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抓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合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项目,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为引领,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夯实三农基础,做好“三个培训”一是改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培训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遴选一批特聘农技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建立分级分类培训机制,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技能培训;二是建立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制度。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强化统筹协调,注重机制创新、提升培育质量、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构建服务“三农”、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三是贯通整体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等职业培训,加大地方特色技能培训,同时要将易操作、符合年龄且具有地方实用性的职业培训送到家门口,做好就业前职业技能基础培训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打造“一支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科技特派员跟踪管理,指导其制定工作计划,下足“绣花”功夫。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实地考察,对其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积极认真颇有成效的,积极为其争取后期项目申报和工作开展;二是明确项目工作目标,筑造思想“一堵墙”。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培养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理念,学会并善于与贫困群众进行有效沟通,使科技推广服务和技术指导更加顺畅。要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训,引导科技特派员不断提高自身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将农业科技特派员进行按需分配,对相应农户授之以渔,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要坚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提升科技特派员教学和服务成就感,切实让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充实基层力量,提高乡镇人员待遇 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新情况,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总量,向教师队伍倾斜,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学急需。要制定文件明确农村教职工交通补助标准,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和交流轮岗教师在食宿、交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要修订完善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发放政策,鼓励城区优秀干部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交流,实现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均衡发展。ZGJYCHINA EMPLOYMENT ·中国就业0512021.5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篇五: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梯队建设不足原因、表现及建议

 人才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最可增值的要素,是企业十分宝贵的资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谁拥有人才队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来介绍一下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原因、表现及建议。

 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原因、表现及建议

 人才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最可增值的要素,是企业十分宝贵的资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谁拥有人才队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可能存在的原因

 1、数量偏小难成规模。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3、高端人才奇缺。

  4、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年龄较大。

 二、人才梯队建设不足的表现

 1、重点轻面、浪费资源。人才梯队建设本身是以大资源投入为前置代价的,一般人才培养端要比人才需求端多。

 2、交接模型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才梯队交接的理想化状态是平滑性过渡(线性边缘),即:继任者(后备干部)在需要接替被继任者时,其能力和经验水平刚好达到接替该职位所需要知识能力经验等标准。

 实际情况通常两种:第一种,继任者尚未准备充分,其知识能力经验尚未达到接替该职位所需的理想标准,甚至尚不及被继任者时被匆匆安排接替,导致职位功能下降。第二种,继任者的能力经验和学时已达到或超过接替该职位所需的理想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替。

 3、“投入产出比”差。现行人才梯队建设主要解决微观岗位(点)人才继任问题,对人才队伍互补和整体丰满性问题兼顾教少;配比通常是 1:3,导致成本高;培养速度与需求不匹配,导致人员流失。投入

 产出失衡。

 4、“重通才轻专才”倾向。轮岗、导师制以及领导力、执行力和管理技能之类的常规培训,其结果倾向于培养通用人才。

 5、成功标准模糊,考核方法机械。培养人才结果通常以“上岗”为标志,继任者能否上岗通常是由上级领导决定,非标准决定。

 6、培训缺乏系统性。

 三、关于人才梯队建设不足的建议

 1、职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部要求后备人员填写“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并定期后备人才就其“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进行沟通,了解后备人才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支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修正建议。

 2、轮岗。后备人才在晋升到后备岗位前,至少经过一个以上相关岗位的轮岗锻炼。

 3、推行导师制。导师是对后备人员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等方面负有督导、支持帮助责任的高一级管理人员,负责对后

 备人员进行职场辅导。事先辅导双方都要接受符合自身角色的技能培训。后备人员的业绩考核结果对导师的业绩考核有一定比例的影响。

 4、培训。在公司的培训体系和实施计划中,把对后备人才的培训列为专项内容,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人力资源规划和后备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后备人才培训计划,并根据后备人才的发展情况对计划定期进行修正。

 5、考核与约束。企业通过大量的资源支持给予后备人才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后备人才体现更多的价值。一方面,对后备人才的考核有更高的业绩标准,同时为了避免后备人才主动流失对企业造成损失,需要后备人员同企业签订更长期的聘用合约。

 以上就是关于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原因、表现及建议的相关介绍。

推荐访问: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 人才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