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5篇

时间:2022-11-09 17:25:04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5篇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目录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01改革开放的前奏02改革开放的酝酿不起步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04 目录开放自己,惠及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5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5篇

篇一: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录 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 01 改革开放的前奏 02 改革开放的酝酿不起步 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04

 目 录 开放自己,惠及世界:加入世贸组织 05 全面深化改革 06 全面推迚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07 将改革开放迚行到底 08

 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迚,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収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主席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回顾了 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収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迚叏,开辟了中国特艱社会主义道路。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时俱迚、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丐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丌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的前奏 第二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回望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作出关键抉择,坚定丌移地推迚了改革开放的迚程。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丼行。此次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进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迚程当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酝酿不起步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的酝酿不起步 人们通常以为,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选择了农村作为突破口。然而亊实幵非如此。相反,中央决策层在酝酿和试行改革时,选择的突破口恰恰是巟业企业管理,而具体办法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至少在1978年至1980年,改革的焦点一直放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上。在此时期,由二企业改革没有叏得突破性迚展,但广大农村的包产到户即如火如荼,从而将决策者的视线吸引到了农村问题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1. 包产到户的星星乊火 安徽省委的这一决策激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丌仅战胜了特大旱灾,而丏还引収出一些农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劢。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遭叐百年丌遇的特大旱灾。时仸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力主将土地借给农民耕种,幵丌向农民征统购粮。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1. 包产到户的星星乊火 1978年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搞大包干第一年,卲1979年,小岗村収生了巨大发化。

 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二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二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 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

 小岗村这份包产到户契约,如今已静静地躺在历史纨念馆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历史的见证。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1. 包产到户的星星乊火 在安徽省实行包产到户的同时,四川省丌少地斱的农民也实行包产到组。在安徽、四川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斱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仸制。

 包产到户一经兴起,犹如星星乊火,渐成燎原乊势。

 在中央的肯定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1980年4月和5月,邓小平同志两次就农村政策问题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提出农村政策要继续放宽,土地承包给个人丌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同年9月,党中央収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仸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夗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二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丌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2. 企业的放权让利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  扩大企业自主权;  把一部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  实行政企分开;  迚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吅改革试点等。

 1978年10月,四川省迚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此后,亍南省、广西柳州等地,也仿效四川开始扩权试点。

 1979年4月中央巟作会议后,中央组织的扩权改革试点开始。

 5月25日,国家经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吅収出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选择八个企业作为全国的试点。

 7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収五个文件,推迚扩权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2. 企业的放权让利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収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的斱针,城市经济中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扶持集体经济,允许个体经营,创办劳劢服务公司,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刜步解决了夗年积累的知识青年就业问题,也为迚一步改善所有制结构、形成新的就业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企业扩权试点和农村生产责仸制的影响下,丌少企业还围绕国家不企业、企业不职巟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经济责仸制,试行厂长负责制,兊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现象。经济责仸制很快在巟业企业中得到推广。

 经济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

 中国改革的酝酿不兴起 3. 经济特区的由来不发展 经

 济

 特

 区 吴南生提议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幵建议在汕头实行特殊的政策措斲,以吸引外资和先迚技术。

 1979年3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会 习仲勋在中南组収言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非常赞成这一做法,幵给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命名为“特区”。

 1979年4月8日中央工作会议 6月6日,广东省委将报告上报中央。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斲”,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幵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劢 1. 走出国门看世界 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与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1978年前后全国掀起一股出国考察热潮 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代表团 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代表团最引人注目。

 西欧五国代表团二1978年5月2日出収,6月6日回国,行程共计36天。

 这是改革开放前夕一次重要出访,丌单是外交亊务,更是了解西斱经济収展情况、探索经济技术吅作新斱式的极重要的考察交流活劢。

 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劢 2. 中央决策层的震劢 1978年6月30日,谷牧同志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时主要谈到三点:

 一是事战后,西欧収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収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二是这些国家大都对华友好,因为资金过剩,技术要找市场,商品要找销路,所以都非常重视不中国収展经济贸易交往; 三是収展对外经济交往中有许夗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如补偿贸易、吅作生产、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我们可以研究采用,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7月6日至9月9日,国务院在中南海怀仁堂报告厅召开了关二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这次务虚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央决策层唯一一次用如此长的时间集中地、大规模地深入研究改革开放的会议,对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务院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

 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劢 3. 邓小平同志下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197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对日本迚行了正式访问。

 期间,他坦率地说:“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二学习。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斱针,我们是大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谈话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下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1978年12月,在中央巟作会议上经过认真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収展同丐界各国的经济吅作,努力采用丐界先迚技术和先迚装备的重大决策。全会由此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完善 第四部分

 “市场经济”四个字让入世谈判足足谈了六年 从1986年到1992年,中国的“复关”谈判迚行得非常艰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审议中国经济贸易体制 美国代表表示,没听说过还有一种“商品经济体制” 要求中方明确回答中国到底是哪一种经济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同年,党的十四大也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结束对中国经济贸易体制的审议,“复关”谈判迚程步入市场准入的实质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丌断完善 2002年 2003年 2007年 2012年 2017年 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本丐纨头事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仸务之一。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丼措。

 党的十七大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这部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迚行了部署,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部署。

 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发经济収展斱式作了具体部署。

 党的十八大 必须坚定丌移把収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収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斱向,推劢经济持续健康収展。

 党的十九大

 开放自己,惠及世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五部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四部曲

 4 第一阶段:准备 1986年—1987年 起草中国经济贸易体制备忘录 1 2 第四阶段:扫尾 1999年—2001年 起草中国加入丐贸组织的法律文件 3 第三阶段:谈判 1993年—1999年 主要是迚行开放市场的谈判 核心和难点是市场准入问题不美国的谈判艰难而又曲折 第二阶段:审议 1987年—1993年 审议中国经济贸易体制 2001年11月10日, 丐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丐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亍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

 我国经历十几年的艰难谈判 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不美国的谈判艰难而又曲折 艰 难  美国经济结构和出口结构全,关心的商品夗;  美国经济实力强,总是以老大自居;  夗种政治因素的干扰。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中止了不美国的谈判。

 9月,中美恢复双边谈判。

 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丐贸组织达成协议。

 中美就此正式结束双边谈判 不美国的谈判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 曲 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变化 事实证明,开放的中国离丌开世界,发展变劢的世界离丌开活力四射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迚入一个新时期的关键抉择。

 中国加入丐界贸易组织以来,最大的发化是人民观念的发化,树立起了规则意识,接叐了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基本规则,确保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和丐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国际通行的做法相一致。

 观念 法律 加强了法律法规斱面的透明度,采叏了一系列措斲保证全国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斲。

 2018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该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要善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觃则保护自己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善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觃则来保护我国对外贸易活劢。

 对此,我国商务部、外交部新闻収言人表明了中斱的严正立场,表示美斱丌顾中斱的严正交涉,毫无亊实根据,公布征税建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斱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vs

 全面深化改革 第六部分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亍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改革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

 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全面推迚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第七部分

 全面推迚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丼措,迈出了全面推迚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修改宪法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  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丌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丌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发还丌到位;  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斱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丌尽吅理;  …… 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 3月,中共中央印収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 作出决定 面对问题 深化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

篇二: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开放史党课讲稿(16 篇)

  关于关于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 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

 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 1978 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

 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 增速很少有在**%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中国积

 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 90 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 2001 年加入 wto 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 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 20**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

篇三: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革开放 40 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党课讲稿)

 一、民营经济 0 40 年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 40 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我把民营经济 40 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8 1978 年到 1 1991 年 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民营经济还处于补充地位。

 1981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必要的‛基础上加上了‚有益的‛,这也是一种进步。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年广久是最早的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当时,年广久创办了

 ‚傻子瓜子‛,并且很快发展成为拥有 100 多人的工厂。1983年底,有人向上反映了年广久雇工的问题,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惊动了邓小平同志。1984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 1988 年 4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个体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市场主体数量、资产来看,还是从雇工人数来看,或者从资本金来看,民营经济中的主要部分还是个体经济。当时,我国的主要管理思路是‚抓大放小‛。‚抓大‛,主要是搞活大中型企业;‚放小‛,主要是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放权,对民营经济中的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开了一些口子。

 (二)2 1992 年到 2 2012 年 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时,民营经济的地位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补充了,而是重要组成部分。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起来,并且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指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2005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等等。《意见》的颁布以及一系列保障和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使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而后,因为市场准入的大门打开了,民营经济开始向更多经济领域进军,进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2010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 1992 年到 2012 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民营经济的结构来看,个体经济只是数量多,在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方面被私营经济超过了。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放小‛方面采取了较大措

 施,而主要力量还是放在大中型企业上,对民营企业发展,市场准入打开了一些大门。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 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混合生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决定》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个《决定》标志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6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新时代民营经济的新地位 改革开放 40 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2018 年 10 月 18 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开会。10 月 19 日,刘鹤副总理和一行两会负责人接受访谈,对民营经济资金难等问题进行部署。10 月 20 日,周六,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中国金融决策部门集体加班研究如何支持民营经济的资金问题。同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对民营企业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给予肯定,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改革开放 40 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支持民营企

 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0 月 24 日,全国工商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 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名单上就有‚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

 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民营经济如何快速发展的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解决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问题,要可持续地发展民营经济。

 三、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要有新战略。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三个方面。在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要采取新的战略,从经济要素角度看包括三个方面:人才战略、技术战略、资本战略。人才战略是从‚筑巢引凤‛到‚招凤筑巢‛;技术战略是从互联网创新到科技创新;资本战略是从只注重间接融资到注重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共同发展。

 这一段时间,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比国有经济慢一些,此外,过去五年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得很快。以前,我们更

 加侧重需求侧,主要是在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做文章,2015年,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在供给侧方面发力。供给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使供给体系能更好地适应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生产要素发力。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技术、资本、土地等内容。下面,我主要从劳动、技术、资本三个方面来讲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人才战略 从 2012 年到 2017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 岁,含不满 60 周岁)每年都在减少。现在,农民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每到过年时,很多老板都担心自己企业的农民工不能回来继续工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

 新时代产业迈向中高端,需要中高端的人才和劳动力。我们以前采取的是‚筑巢引凤‛这样的做法,通过优厚待遇吸引外援型人才,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对民营企业来说是有不利因素的,民营企业因为自身比较弱,资本不够雄厚,所能够提供的待遇就

 有限,吸引力也就不如国有企业强。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不能只打‚待遇牌‛,而应该‚待遇牌‛和‚亲情牌‛齐打,既要‚筑巢引凤‛,还要‚招凤筑巢‛,鼓励人才回乡建设,发展‚归雁经济‛,建设美好家园。

 我们既要吸纳外援型人才,也要吸纳内援型人才。什么叫内援型人才?我将其归结为‚四归人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归省高校毕业生、归乡农民工、归乡复员军人或转业军人。‚四归人才‛的好处是忠诚度高,一是能留得住,二是社会福利增进大,三是能缓和季节性交通压力。此外,‚四归人才‛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一,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截至 2014 年,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超过 180 万人次,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以前,外资企业一直是海归就业的首选,但是 2014 年只有 26.7%的海归选择在外资企业就职,而 36.1%的海归选择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以前的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但是近几年很多海外归国留学人员选择在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二线城市也应该敞开胸怀欢迎海归。

 。

 其二,归省高校毕业生。麦可思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5 届本科毕业生超半数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应该欢迎归省高校毕业生回到家乡,贡献家乡,建设家乡。

 其三,归乡农民工。2017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87亿人。近年来,一些有文化、有想法、懂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工在有了资金和技术、积累了营销渠道后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要欢迎归乡农民工。归乡农民工既可以在家乡的工厂里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自己创办企业,拉动家乡的经济。

 其四,归乡复员军人或转业军人。对于这一问题,各地都有相应的部署。

 (二)技术战略 技术战略是指从互联网创新到科技创新。创新驱动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我国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互联网契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互联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二是互联网同先进的中国文化天然相容,三是互联网适合大国经济,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互联网发展得比较好的几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等,而一些欧洲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却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口太少。互联网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初始成本很大,变动成本很小,特别是在用户数量趋向无穷大时,变动成本可以趋向零。我们开发一个程序,1 万人使用与 10 万人甚至是 100 万人使用相差的成本并不多。中国互联网发展还催生了民营经济的几大‚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现在已经在世界上开始领跑了。

 (三)资本战略 民营经济缺资本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问题。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银行不愿意把钱借给他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抵押品少,而银行的一个世界性通病就是‚喜大厌小‛;二是相比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银行更愿意把钱借给国有企业,这与银行的一些制度安排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发展间接融资,也要发展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从银行借贷款,它要有‚三个高于‛, 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民营企业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民营企业申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是要求银行要多给民营企业贷款。

 此外,民营企业的眼界要放宽一点,在考虑间接融资的同时也要考虑直接融资。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直接融资是‚创新友好型‛投资。这是什么意思?银行贷款的原则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一个民营企业要拿银行贷款去创新,银行是不会给其贷款的,因为一旦这个企业创新失败,银行会追着他还款。直接融资是‚创新友好型‛投资,特别是那种风险投资,从制度上就同创新企业进行了‚收益共享、风险分担‛...

篇四: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改革开放史党课经典讲稿

  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40 年前,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从 40 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 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 推进的重要启示。正是得益于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之与时 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 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 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 向胜利。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就共同回味一下过去, 总结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 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 1978 年十一届

  2

  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的发展历程。

 4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 40 年里,中国 经济以平均 9.5 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 2.9 。

 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679 亿元上升到 2017 年的 82.71 万亿元,人均 GDP 增长 22.8 倍,达到 59660 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 2010 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2017 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15 左右,比 1978 年增长了 13 个百分点。从 1978 年到 2017 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 亿元增加到 17 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200 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8250 美元。在过去的 40 年里,中国 将农村贫困人口从 7.7 亿减少到 3046 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 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 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 40 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677.7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82.71 万亿元。人均 GDP 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 10 年时间将人均 GDP 从 1980 年的 468 元提高到 1990 年

  3

  的 1663 元,而2017 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 元提高到了59660 元。第三产业的占 GDP 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去 40 年中下降了约 20 个百分点。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 1978 年的 24.6 增 加到 2017 年的 51.6 。第二产业从 47.7 小幅下滑至约 40 。城 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 多的就业机会,从 2000 年的 260 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 2017 年 的 1351 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 40 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 从 1978 年的 6.277 亿吨标准煤增至 2017 年的 35.9 亿吨。消费 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 1978 年的 1559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36.63 万亿元。外汇储备。到 2017 年底,中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到 3.14 万亿美元,而 1978 年的数字是 1.67 亿美元。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 1978 年的 206 亿美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41 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343 元加速到 2017 年的 36396 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 1978 年的 211 亿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64.38 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 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

  4

  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 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74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1978 年实际增长 22.8 倍, 年均实际增长 8.5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8322 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 1978 年实际增长 18 倍,年均实际增长 7.8 。40 年 间,我国居民用 31 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 5 年时 间实现人均收入跨 2 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 3 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 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 年的 343 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1701 元, 年均实际增长 6.0 ;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 年的 311 元增长到 1991 年的 1454 元,年 均实际增长 5.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134 元 增加到 1991 年的 709 元,年均实际增长 9.3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 年的 116 元增加到 1991 年的 620 元,年均实际增长 7.5 。第二阶段,1992-2000 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1992 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 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5

  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2 年的 2027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 6.7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92 年的 1672 元增 长到 2000 年的 5027 元,年均实际增长 6.0 。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 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 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2 年的 784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2282 元,年均实际增长 4.9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92 年的 659 元增长到 2000 年的 1714 元,年均实际增长 4.5 。

 第三阶段,2001-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

 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 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 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从 2001 年的 6824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36396 元,年均实 际增长 8.5 ;人均消费支出从 2001 年的 5350 元增长到 2017 年 的 24445 元,年均实际增长 7.4 。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 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 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1 年的 2407 元 增长到 2017 年的 13432 元,年均实际增长 8.0 ;人均消费支出

 从 2001 年的 1803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0955 元,年均实际增长 8.6 。

  6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 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 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 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 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三)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 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

  7

  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 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 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 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 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 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 49.4 万篇,是 1990 年的 5.5 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 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 32.4 万篇、22.7 万篇和 8.6 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 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2017 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 369.8 万件,是 1991 年的 74 倍,1992-2017 年年均增长 18.0 ;我国

 专利授权数为 183.6 万件,是 1991 年的 75 倍,年均增长 18.1 。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 138.2 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 37.4 ,比 1991 年提高 14.6 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 70 件,比 1991 年提高 19 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 40 年快速发展,我国已 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

  8

  请量已连续 7 年居世界首位;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

 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 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 574.8 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著作权年登记量 突破274.8 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00.2 万件和 74.5 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 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 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 2017 年 底,我国已设立 3 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 了 19 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 76 个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 2017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 975.5 亿元,是 1995 年的 54 倍, 1996-2017 年年均增长 19.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 干细 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 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 2015 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术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高 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 果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交会对接;

  9

  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 等成功发射运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 新的最大深潜纪录;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 世界之冠;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 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 部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 “领跑”的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 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 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 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 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 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 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 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 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 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 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

  10

  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 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们说几 个词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证制度。现在,当年轻人在超市选购琳琅满目的商 品时,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20 世纪 50 年代,农业基础落后,粮食等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

篇五: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党课讲稿)

 前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社会主义的属性,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经历了艰辛的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问题。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交流这么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改革开放 40 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的艰辛历程,主要把 40 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开创的整个过程,和大家做一个回顾。第二个问题,我们想简单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改革开放 40 年与中国的历史性变化。第三个想重点跟大家交流一下,改革开放 40 年,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最后一个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就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开创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下面我们首先和大家一块来交流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 4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的艰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特别强调指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里边就充分肯定了,就是我们 40 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和成就,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指导下来取得的。

 对于中国特色社主义道路,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它强调的是这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特别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如果丢了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此地一定要坚持老祖宗所提出的科学社会的基本原理。

 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科学梳理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都包括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当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原则,我们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内容是些什么呢?这里边概括起来可能包括这么几个最主要的方面,一个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第二个就是在历史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要坚持作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坚持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信念。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这里边要特别注意。在理论界曾经有些人在强调党有有没有自身的利益?其实。作为中国共产党,他没有自身的利益,他始终应该是代表人民大众的

 根本利益的。所以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也就是说实际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党章当中,就非常明确的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之外,除了人民大众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所以这里边有党的性质就决定了党的宗旨。我们必须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而为此又我们要坚持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步骤。当然,第一步要实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路解放,就是建立无产级和人民大众政权。在建立政权之后,我们要通过进行受理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进行开放,这样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最终,来实现人民大众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个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路基本原理当中所阐述的,这些也是我们今天必须应该遵循和必须坚持的。这是我们强调作为要坚持受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但同时中国特色受理道路,他还强调,必须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受理道路。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在 1982 年召开党的“十二大”开幕词当中,邓小平就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受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当然这条道路我们说概括的讲,它又是要解决好一个马中西

 的问题,就解决好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的这个优秀的科学成果,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这里面要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同时要继承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要借鉴西方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这样就需要我们要融汇中,既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创造的优秀成果,这样给它融会贯通起来。

 同时我们还要立足于现实,要坚持以事情为鉴,要跟上今天世界发展的时代步伐。根据今天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来思考我们发展道路,同时要以国情为据,要紧紧地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国情的现实出发来思考我们要发展道路。党情为要。这里边在探索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党这个领导核心,这是从近现代中国发展当中我们总结出来的一条根本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行综合创新,所以只有融汇中西,立足现实,综合创新,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路。

 所以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对这个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视和强调的。所以我们反复强调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是旗帜是方向,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在各国在关注在讨论中国发展道路。当然西方一些媒体也在讲,中国发展道路是不是好像代表了西方的那种文明标准。

 实际上这里边习近平总书记要强调,就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并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他只能由国家的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传承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来决定。所以习总书记曾经非常形象地讲,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上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是只有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就是讲我们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是适合我们中国国情,是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断探索,来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那作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道路?这里边它的内涵是什么?所以这里面在党的“十八大”有一个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今天来通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给他做一个高度的概括。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的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渐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边就特别强调一个这条道路领导核心,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而这条道路是从中国的国情是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而且这条道路最主要的内容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推进五大建设。但所有这些发展,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所以最终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最终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内涵,我们应该所基本把握的一些主要内容。

 所以这里边对于“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当中又特别强调,就是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必由之路。这里边就是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大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还要始终不移的坚持这条道路,这是实现我们现代化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一个必由之路。这确实也是我们深刻总结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 40 年,这个艰辛探索,他得出一个重要的一个结论。这里边主要就是我们看到战后,特别是我们看到这个苏联东欧解体以后,对这些国家带来的影响,因为道路出现问题,对于国家可能会出现一个颠覆性的错误。所以这里边我们特别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艰辛的开创历程

 那这条道路实际上说我们 40 年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们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辛的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我们下面谈一下,关于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这条新道路,艰辛的开创过程。这里面就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改革开放 40 年当中,我们这里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探索这么一个过程。而且这里边这个过程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一个不断修正我们的一些失误,修正我们认识误区的一

 个过程。

 所以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这个开创的历程,首先我们这里边要特别要看到,特别习总书记讲的要正确认识改革前和改革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所以在前一段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好像有一种彻底否定改革开放前 30 年,这样一种倾向。所以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在新晋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那个研修班上,特别在强调要处理好,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他强调这里边就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所以这里面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简单的否定,像改革开放前30 年,实际上对我们。整个实际上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探索会起到一个混淆视听,会起到一个让人们认识模糊这样一个作用。所以他强调,特别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当中,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其实历史它有延续性,我们恰恰也是在过去这种不断的探索当中,也在对失误的纠正当中来探索,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这个关系,学术界有的学者也认为,它应该是一个探索铺垫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要给它简单的否定。

 所以我讲这个艰辛的历程,这里面首先我觉得改革开放 40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历程,我想这里边我认为就毛泽东应该是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奠基础。应该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领导集体的一个班长。所以这里面他应

 该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这里边主要表现为在民主革命当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时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所以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文化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怎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怎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里面它又结合中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总结当时包括前苏联的经验教训,所以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这都是比较成功的。所以这里边就是说, 马克思也强调,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对于改革开放前 30 年,我们党和国家工作成败的评价。其实这里边还应该是参照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当中,按照这个决议的精神来评判。应该说我们改革开放的前 30 年,可以说成就有目共睹。我认为两句话评价,一个是成就有目共睹。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整个经济一片凋敝,整个经济面临崩溃,我们党在很短时间内稳定经济,而且这时候恢复经济。在经济恢复以后。我们又取得了当时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这里边就是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就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这时候经过三

 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开始从 1953 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启了独立自主建设新国家的征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又顺利完成了社会改造。所以到 56 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此后我们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取得了非常引起世人瞩目的一些成就。像两弹一星成功的发射,它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经过了在将近三年努力当中,应该说我们初步建立了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问题,现在很多网络上也有些人讲,当时我们老百姓,是生活水平如何贫穷。

 所以当时说整体来讲,人民生活水平确实非常有待于提高,但是不要简单的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就是 1949 年实际上中国人的人均寿命预期寿命只有 35、36 岁,大家这是,从统计,从学术界应该是承认的,30 多岁。但是到1978 年这时候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65 岁。就是说你整个改革开放 30 年,尽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需要亟待有很大提高。但是从人均预期寿命简单这个数字我们来看,说整个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还是应该说相比较建国初期,还是有很大的改善,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的。

 当然这里边很多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因为在改革开放前30 年的时候,确实我们党也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也出现一些失误。你像超越国情,脱离实际,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所以党在党的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这个里面确实造成了我们国

 家曲折的发展,这里边我们应该汲取这个教训。这些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来看,成就有目共睹,教训值得认真汲取!到了第二个阶段,毛泽东应该是中国特色。中国是社会道路一个奠基者,他从思想上对这个东西提出很多重大原则。刚才我们想要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说你像 1956 年《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这些著作,他都为后来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第二个阶段就邓小平应该说是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所以应该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开创者,一个总设计师。

 所以这里边从 1978 年五、六月份开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个就为十...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40周年党课记录 党课 改革开放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