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党课讲稿4篇

时间:2022-11-01 16:30:05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湘江战役党课讲稿4篇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关于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十四篇】 第一篇: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让我们广大党员认识到了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江战役党课讲稿4篇,供大家参考。

湘江战役党课讲稿4篇

篇一: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十四篇】

 第一篇: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让我们广大党员认识到了新事物发展之初的艰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强大生命力。习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哭鬼神的壮丽史诗,体现在完成和推进三大事件上。首先,我们党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贫困和弱势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 5000 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焕然一新,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党发展史上的艰难时期。

  黑暗统治下应运而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先进分子逐渐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自 1920 年初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从各个方面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始于地方组织的建立。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早酝酿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0 年 2 月,为了摆脱反动当局的迫害,陈独秀决定离开北京去上海。在护送他去天津乘船的路上,他们交换了建党的意见,并在北京和上海分

 别开始了建党的准备工作。4 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中国名叫吴廷康来华,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去上海会见陈独秀,讨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经过几个月的酝酿,1920 年 8 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邵力子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从同年秋至1921 年上半年。

  张国焘、邓中夏等在北京;

  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

  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湖北;

  谭平山、陈公博等在广东;

  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

  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法国;

  施存统、周佛海在日本,也都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或开始建党活动。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 3 号秘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

  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代表陈公博;

  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 7 个地方,代表着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地党组织的报告,起草了党的纲领和决议。7 月 30 日

 晚,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中共一大在代表少、局势乱的背景下召开,但它的成功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政党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二)关乎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1934 年 11 月,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由从江西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多人。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 2、红 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 1 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 月 7 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 4 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1935 年 1 月 15 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会上,毛泽东

 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三)抗日战争中反清剿斗争。1941 年和 1942 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是中国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期,也是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由上升转入下降的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局面。日本为了把中国作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基地,妄图在短期内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于是集中主力部队,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进攻,对沦陷区残酷地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在华北,日军把 1938 年底在华北推行的“治安肃正运动”扩展为凶狠毒辣的“治安强化运动”,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从 1941 年春到1942 年底,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以“反共”与“建立东亚新秩序”为中心口号的“治安强化运动”,把整个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淮治安区”

 即敌我双方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即敌后抗日根据地。然后对这三种不同的地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在敌占区,日军以“清乡”为主,普遍建立汉奸政权,强化保甲制度,镇压人民的反日运动,进行奴化教育和政治欺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游击区,日军推行“蚕食”政策,大量修筑公路网、碉堡群、封锁沟、封锁墙和岗楼,制造“无人区”,以防止人民武装深入游击区和敌占区活动。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扫荡”为主,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

  在人民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处于下降阶段。从 1941年到 1942 年,八路军、新四军兵力由 50 万减少到 40 万,干部损失很多;

  根据地面积缩小了 1/6,人口也从 1 亿降到 5 千万;

  生产遭到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发生极大困难,没有任何外援。这时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没有菜,没有纸,战士没有鞋袜,伤病员没有医药,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境地。当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宣称华北的共产党军队败局已定。

  针对敌人进攻的新形势,1941 年 11 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确定了敌后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长期的、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与敌人周旋,节省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有利时机。终于在1945 年迎来了战略反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1965 年 11 月 10 日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由姚文元署名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此后,全国上下进行了红卫兵运动和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支持青年学生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大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

 1967 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社论根据毛泽东 1986 年 12 月 25 日在一次会议上的谈话内容,提出 1987 年“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号召“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从此,“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1967 年 1 月 4 日,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身份从北京回到上海,紧急策划夺权。4 日、5 日,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先后被造反派夺权。这就是当时所谓的“一月革命”。毛泽东支持了这一夺权事件,肯定了上海的“一月革命”,把它看作贯彻“文化大革命”方针,彻底改组各级领导的有效方式,认为“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

  这样的严重局势,引起了新中国开国元勋们的担心和忧虑。在 1967 年 1、2 月间的中央军委会议上和在 2 月 11、16 日周恩来主持的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上,政治局委员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和国务院主管经济工作的余秋里、谷牧,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同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一伙进行了严正的斗争。毛泽东对于批评“文化大革命”十分不满,于 2 月 18 日夜,严厉批评了这些老同志。从 2 月 25 日至 3 月 18 日,中央召开了 7 次“政治生活会”。江青、康生、陈伯达、谢富治、叶群等以“二月逆流”的罪名,对提意见的老同志进行围攻和批判,周恩来也受到责难。同时,他们借机掀起所谓“反击全国自上而下的复辟逆流”,更大规模地打击迫害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此后,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中央文革完全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被压下去之后,无政府主义的狂潮更加高潮。1967

 年 3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把 1936 年薄一波等人经刘少奇请示中央批准决定出狱一事,错定为“自首叛变”,并说这是一个“长期隐藏在党内,窃据了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要职位”的所谓“叛徒集团”。这样,全国刮起了“揪叛徒”的恶风,矛头直指刘少奇,诬蔑他是“叛徒集团的头子”。

  7 月 18 日在中南海组织召开“批判刘少奇大会”,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夫妇进行批判,并对刘少奇实行抄家和人身迫害。7、8 月间,康生、谢富治、戚本禹等煽动组织“揪刘火线”,围困中南海,冲击国务院。

  从 1967 年 1 月上海夺权起,至 1968 年 9 月初止,经历了 20 个月错综复杂的斗争,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勉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的“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夺权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当时,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夺权斗争”和全面内战,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冤假错案遍及全国,给全国各族人民造成了空前灾难。

  二、我党发展史上的辉煌时刻

  (一)抗战得胜利举国齐欢。1945 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继续向胜利的方向发展,盟军在欧洲取得了彻底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巨大胜利。5 月 2 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 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在中国战场上,坚持在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削弱日伪,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指导方针,从 5 月 12 日开始,向日、伪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1945 年 7 月 26 日,中英美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 月 8 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中国的抗日战争随即进入全面反攻阶

 段。1945 年 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解放区“军民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诚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0 日至 11 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受降及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命令华北、华中和华南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并命令冀热辽边区的人民军队迅速深入东北。在党中央的指挥下,根据地军民纷纷出击,在各战场上向敌伪军举行了全面大反攻。

  在苏联红军及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在解放区军民的全面反攻下,8 月 14 日,日本政府照会苏、美、英、中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 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告无条件投降。16 日,日军大本营在下达“停止战斗行为”的命令同时,又命令日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自卫可以采取战斗行为”。由于日军宣布投降又不放下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反攻作战仍继续进行。9 月 2 日,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华夏同庆。1949 年 4 月 21 日,也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

篇二: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前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中,在众多红军指挥员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民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英勇善战驰骋于战场;率领数千名勇士,向死而生,血战湘江!他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

 目录一铁血师长陈树湘的故事二 学习陈树湘精神 践行对党的忠诚三 湘江战役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四 传承红色基因,学好党史中国史

 铁血师长陈树湘的故事

 1905年,出生在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乡遭遇大旱,他跟随父亲逃难到长沙小吴门外的瓦屋街一带,以种菜为生。在帮父亲挑水送菜过程中,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一家,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短短8年时间,陈树湘从一个武装起义的战士,成长为红军中的高级指挥员。1934年3月,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当时的转移计划是向湘西进发,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必须要渡过湘江。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探明中央主力红军的西进意图,调集了40万大军,分成五路,从左右后三个方向一同进发,企图用四面“围剿”的办法,把中央红军“全歼”在潇水以西,湘水以东这片狭窄的地区。

 1934年11月25号,中央红军开始抢渡湘江。中央红军数万人的后卫掩护任务落在了红34师的身上。掩护中央纵队过江,掩护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入关。12月1号,已经与三面之敌鏖战4天5夜的红34师,处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夜幕降临的时候,师长陈树湘指挥红34师开始突围。红军官兵与迎面扑来的国民党军激战整整3个小时,战斗持续到深夜,红34师的部队被敌人切割成为数块。陈树湘带领的100多名官兵,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敌人的重重围堵。

 12月12号早晨,在湖南江华县牯子江渡口,陈树湘指挥部队渡江,遭到对面敌人的袭击,陈树湘腹部中弹。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师长向道县驷马桥方向退去。不久,陈树湘和警卫员被敌人抓获。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陈树湘与指挥员带领余部拼死冲杀,这才突出重围。但是,整个红34师仅剩200多人。12月2日

 学习陈树湘精神践行对党的忠诚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忠诚更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的时候,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思想上坚定信仰,在政治上扎根人民,在行动上践行理念就是对党的忠诚的最好诠释。

 01 从思想上忠诚于党要做到对党忠诚,首先要坚定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党员,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立志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党员。思想上忠诚于党,我们需要学习党的历史,从历史上汲取先辈们的初心使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中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力量;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02 从政治上忠诚于党要做到对党忠诚,必须要坚定立场,站位有立场,前进有方向。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在今天的具体体现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立场就是党员的立场,从政治上忠诚于党,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03 从行动上忠诚于党要做到对党忠诚,必须进一步践行理念,理论最终还是要落在实践上。铁人王进喜,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乐于助人雷锋,这些前辈们都是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忠诚,不是只停留在嘴上的,要以这些前辈们为榜样,把一生都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上去,这样,在我们死去时,就可以说自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去了下面也有脸见那些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献出了生命的先烈。

 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每一个党员、每一个中华人民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思想上、从政治上、从行动上认真践行“三个忠诚”,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三个忠诚

 湘江战役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经过湘江流域广西灌阳、全州和兴安境内时,再次遭到国民党数十万军队重兵围追堵截。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最终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1934年11月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在灌阳新圩、全州觉山铺和兴安光华铺等地,分别依托阵地对敌人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新圩 光华铺 觉山铺构成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三大阻击战场

 这三场战斗为红军强渡湘江争取了时间。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中央红军先后从全州县的大坪、屏山、凤凰嘴和兴安县的界首等四大渡口渡过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新圩阻击战中红五师及红十八团以巨大的代价,确保了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安全。该团1000多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光华铺阻击战中红三军团挡住了桂军4个团的进攻,以牺牲近1000人的代价,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桂军北上会合湘军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觉山铺阻击战中以2000余名红军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成功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成为了湘江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惨重的一场血战。

 在湘江战役中,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湘江战役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是数万红军战士中的几个代表。他们在那场生死之战中的悲壮故事被桂林人所铭记和传诵——易荡平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1934年11月30日,为掩护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红一军团在觉山铺开始了对湘军三个师的阻击战。敌军在10多架飞机掩护下,攻势越来越猛。红一军团的前沿阵地相继失守。作为政委的易荡平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当敌人逼近时,他毅然命令警卫员向自己开枪。警卫员不忍心,易荡平却一把夺过警卫员手中的枪,射穿了自己的头颅,时年26岁。

 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一支由6000多闽西子弟组建和改编的队伍,从长征开始就是全军的总后卫。湘江战役期间,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最终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陈树湘腹部中弹,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年仅29岁的陈树湘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据史料记载,在湘江战役结束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数万名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了清澈的湘江水。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在灌阳革命烈士陵园里,一块无字石碑静静地立在江边,石碑的基座上刻着这句话让人感慨万千。

 红军长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人奋进。湘江战役伟大意义是什么?长征精神又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在天然的地形和人为的困难的条件下面,七八万人的行军,从敌人重重封锁、重重配置的火网中从容不迫地走过来,又一次证明了红军无坚不摧和其本身之牢不可破....我们在战略上是完全胜利了。

 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曾担任中央军委常委、 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大将,在《最后一道封锁线》一文中,湘江战役,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湘江以东围歼的金图,但也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湘江战役的严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包括一些曾经支持“左”倾错误的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的《湘江突围: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一文中这样的表述

 桂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周述忠认为湘江战役的另一个伟大意义在于制定和执行了民族政策,启发动员了桂林的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可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一次伟大觉醒。由此,伟大的长征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青山慰忠魂 · 阔步新时代在87年后的今天,湘江战役的重大意义和伟大精神,早已镌刻进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并激励人们前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

 桂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桂北绿水青山间,一处处红色遗迹记述着一个个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乙亥正月,时过恩人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刻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矮岭瑶寨一处岩石上的字,讲述了当年红军经过时给当地瑶民所留下的恩情。红军楼 红军岩红军桥 红军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共桂林地市及各县党史部门组织访问了红军长征过桂北时的沿途居民群众,在他们的述说中一点点复原了湘江一战的历史原貌,也一笔笔补缀着密密织就的军民情谊。仅仅就在中共桂林地委编写组编著的《红军长征过广西》一书里,记录下的对龙胜、兴安、灌阳等地31位老人的访谈内容中,“发救济款”、“楼上的包谷一颗都没动”

 1944年日军入侵灌阳,黄家为躲避日军,所有家产都舍弃了,却始终将装有军旗的小木箱带在身边。解放后,黄荣青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盼望红军战士回来取军旗,遗憾的是那位红军战士一直没有出现。1979年初,黄荣青病重,叮嘱后辈把军旗交给灌阳县人民武装部,如今,这面旗子保存在自治区博物馆里。红军向村民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民族政策,向老百姓发放光洋,并在龙舌岩的岩壁上题写了“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两条标语。为纪念这次会见,当地瑶胞把“龙舌岩”改名为“红军岩”,又称“光明岩”。

 传承红色基因学好党史中国史

 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党的重要嘱托和希望。在不久前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到,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学习党的奋斗史和中国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也是我们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本所在。在这次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全力以赴的投入抗击肺炎疫情第一线,一位又一位“人民英雄”,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冲在抗疫第一线,为这次抗疫战斗作出卓越贡献,这就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最生动的体现。牢记党初心和使命,是所有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变质,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奋斗历程、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学党史、新中国史以明党之志,知党之心,牢记党的坚持奋斗和奉献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回顾党史、新中国史,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凝聚全党共识,汇聚全党力量,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回首历史,缅怀先烈,我们看到在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的江山里,一代代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开拓奋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施改革开放,一点一滴地把先烈的理想变为现实。无论时代如何前进、社会如何发展,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始终铭刻在每个党员的心头。通过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传承红色基因,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革命先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好党史和新中国史,传承好红色基因,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弘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感谢聆听XXX 日期:2021.X.XX

篇三: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 6 篇

 弘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 6 篇

  党员教育培训中要解决好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就必须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让教育培训活动热起来,达到效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6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弘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篇 1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 年 10 月 16 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 18 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

 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 60 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

 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弘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篇 2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20XX年 5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时来到当年长征的出发地赣州于都,深刻指出: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这些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长征和长征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联系,对于激励全党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一、红军长征是壮丽的史诗长征是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跨越了 10 多个省份,翻越了40 多座高山险峰,其中包括 20 余座海拔 4000 米以上的皑皑雪山,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长征途中,红军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先后进行了 600 余次重要战斗,平均 3 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天急行军 50 公里以上。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

 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二、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理想信念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凶恶残暴的追兵,能够征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干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胸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始终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往无前、永不后退。三、新时代如何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一是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的学习,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二是在积极投身实践行动中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和事业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转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和实际,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同时不断检验实现理想信念的效果。三是在铭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上下功夫。长征是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的徽章,是信念与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长征是一座精神矿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部百科全书,生动鲜活、历久弥新。军旅作家王树增在其用了 6 年时间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重温一种伟大精神,获得一种现实力量。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书写历史新篇章。

 弘扬长征精神 微党课讲稿篇 3

 按照局机关党委微党课活动的安排,根据个人近期所学、所知、所悟,今天向各位领导汇报讲解长征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长征的整体介绍;二是长征的背景及其原因;三是长征的会师地点为什么选在了陕北?四是长征精神及其重要意义。20XX 年 5 月 20 日,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在 2016 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时代变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一、长征的整体介绍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 余次战斗,攻占700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

 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陕北红军,是指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领导的红十五军团。红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总指挥是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1、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最初,是在 1929 年 1 月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创建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到1931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革命根据地扩展到 35 个县,在 24 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931年 11 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2、长征的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 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 年 10 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3、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1)长征前毛主席在一直赋闲。1932 年 10 月,在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期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召开宁都会议,左倾领导人王明、博古批评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为纯粹防御路线和右倾路线危险,随后毛泽东被解兵权。虽仍然是中央政府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但博古指派张闻天分管政府工作,后来又安排张闻天出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由此,毛泽东只是

 一个徒有虚名的政府首脑了。当时,王明因顾顺章叛变、总书记向忠发被捕感觉危险,已随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兼国际代表米夫去了苏联。苏区党、政、军、民一切事物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组成。政治上博古作主,军事上李德作主,周恩来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实行。三人团开会时,不用翻译。博古精通俄语,李德会将德、英、饿三种语言,周恩来英语最为流利,法语、日语次之。博古原名秦邦宪,无锡人,出身书香家庭,他极具学习天赋。李德掌握军事大权,在军事方面的特长是能言善辩,举例时可以引用凯撒、塔西佗、拿破仑、费雷德里克大帝等一连串名人的话,他决定问题从不犹豫不决,不只知道堑壕战、阵地战。2、湘江战役。蒋介石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他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 300 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欲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于是在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至 3 万余人。由此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3、通道会议。在红军长征的初期,毛泽东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他并没有终日自怨自艾,而是在行军中积极思考着使党和红军

 摆脱当下困境的出路。在 1934 年 12 月 12 日的通道会议时,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避免进入敌人的包围圈,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认可,史称通道转兵。4、黎平会议。1934 年 12 月 15 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周恩来和大多数与会者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12 月 20日,军委纵队到达乌江边一个叫黄平的橘子园地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均因身体有恙而坐着担架行军,每当休息时,三人的担架常常被放在一起,这就让他们有了更多深入交谈的机会。毛泽东向张闻天和王稼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党和红军要想转危为安,必须首先改变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所执行的错误军事路线。他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以及对红军战略方针的分析,逐渐赢得了张闻天、王稼祥的认同。当天晚上,两个人就将商议结果分别致电告知了彭德怀及其他领导同志。这些开会前的个别酝酿及通气吹风,为党之后纠正自身的左倾路线错误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橘子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地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由此,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

篇四: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迸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从瑞金、于都集结出发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红军漫漫征程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明白了红军是西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11月29日,敌人向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红军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战略转移 封锁线 殊死决战

 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经过7天7夜的残酷战斗,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拼死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之战,惨烈空前,红军战士的遗体几乎阻断江流,血水染红了整个江面。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的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战略战术问题 三人团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

 四渡赤水战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不断创造战机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向金沙江挺进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必渡金沙江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任务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战斗开始后,经20多分钟战斗,红军先头部队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巧渡金沙江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巧渡金沙江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飞夺泸定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经过四天的艰难拔涉,在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爬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懋功会师红4方面军的西进部队于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着,以一部前出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红1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4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的部队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

 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甸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若不慎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早上日出晚;中午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冰雹,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找不到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枪支,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1935年9月13日,红军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地势十分险要,蒋介石在在此处布下重兵把守。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载入长征史册腊子口这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早已被当做经典战例载入长征史册。当年攻占腊子口,与其说是用手榴弹打开的,不如说是红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夺取的。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在平锋镇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会面。10月22日、23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保安县召开“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彭德怀、张国焘、贺龙、任弼时等出席会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讲话,指出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对开展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指挥部到达会宁对开展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万里长征路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纯属偶然。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万里长征路,到哪里去?战略方向曾有8次抉择,最终到陕北落脚。由于张国焘闹分裂,坚持北上的只留下不足8000人,不可能在原定的川陕甘大范围落脚。因此,俄界会议决定到中苏边境去占一块地盘。1935年9月18日,长征的红军部队进入甘肃省宕昌县的哈达铺进行了休整,并决定将一、三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正当四处寻找出路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红军在哈达铺一个邮局找到一些旧报纸,上面登有阎锡山进攻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推荐访问:湘江战役党课讲稿 湘江 党课 讲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