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8篇

时间:2022-11-17 21:45:02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8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1【党课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人唯贤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任人唯贤,这样的一个主题。我们在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8篇,供大家参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8篇

篇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党课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任人唯贤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任人唯贤,这样的一个主题。我们在说任人唯贤这样的一个主题的时候呢,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中国的几句古话,中国的古语里边其实对贤者是有着非常多的推崇和尊敬的。比如说我们讲到尚贤者,政之本也。这句话就讲到,为政之根本,它其实就在于我们要推崇贤人,贤良之辈。那么我们的古语当中也讲到,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这句话它其实就是强调,我们在为政的过程当中,用人其实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我们共产党执政的今天,我们也有大量的实践事实表明,选好一名好干部,其实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一个作用的,干部选的好,就会造福于民,为我们党的事业树立一面非常正面的旗帜。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全方位的一个保障,使人民的诉求得到满足。然后同时使我们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它的认同感得到加强。那么反之的话,如果我们选择的这名干部并不是一名好干部,那么就会破坏我们党的执政形象,并且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一个损失。所以我们说任人唯贤,其实是一个古往今来,都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部分,来看一下共产党从建党以来,是如何对我们的干部人士制度来进行发展,如何来完善我们选贤任能的这样的一套制度体系的。第二我们也来看一下,我们现在干部选任工作,究竟面临哪方面的一些挑战,就我们现在究竟有哪一方面的一些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在我们的干部选任工作

  2 当中来进行完善。第三部分,任人唯贤,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在这个部分,我们想和大家来一起看一下,我们要做到任人唯贤,应该如何去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就是说,我们要任人唯贤,我们的路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

  那么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我们说1921 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我们新中国成立,在这 28 年间,共产党它其实是对干部制度建设进行了非常认真的一个探索的。干部制度建设,我们可以说,是从起步到逐渐的发展,到建国前,我们也是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而且是能够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这样的一套干部的制度,在这个阶段里边,我们首先是确立了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我们说党的政治路线,是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特别是在我们的革命时代。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人用人,是我们组织路线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内容。在我们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党它其实是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这样一个选择,并且我们是把德放在了一个首要的一个位子。我们说 1935 年在瓦窑堡会议上面,我们党强调了干部的决定作用和枢纽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干部政策,那么在 1938 年,在我们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也提出了要使组织工作中国化的这样一个重要的一个思想。毛泽东他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和党的七大,我们又提出了团结干部爱护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教育干部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毛泽东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里边,他就对我们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进行了一个观点的一个说明,他讲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

  3 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人物的。那么他还讲到,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是什么,干部政策就是以能否坚决的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要以这样的一些标准来作为我们的干部政策,它的这样一个准则,那么它总结了一下,他觉得上面说的左右的这样的一个标准,就是任人唯贤的一个路线。所以任人唯贤的路线其实是在我们新中国建立前,就是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作为我们党的一个干部路线。

  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时负责组织工作的 1940 年的时候,中央组织部的部长陈云同志,他也具体的阐述了德才兼备的标准,他并且强调了德才并重,以德为主。这样的一个原则。在 1943 年,周恩来同志他对这样的一个德才兼备的路线,也进行了一个观点的说明,他说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和工作能力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如果哪个更重要,他讲到,政治上可以信任,是一个先决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建党以来,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就是这样被确立了起来。我们说在这 28 年当中,中国共产党也逐步形成了一套集中统一管理干部的体制。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形式的需要,其实我们中央在 1938 年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各地区来设立党委的组织部,来集中用这样的一个党委组织部,对干部来进行管理考察,升调和分配。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在 1941 年的时候,党中央继续规定,除了军队干部由军委总政治部来管理之外,中央与各地的干部,他其实都是由中央组织部来统一管理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套制度的一个建设里边,我们党它其实是形成了一整套的对干部管理,升调分配方面的这样的一套体系,

  4 并且设立了组织部门这样的一个专职的机构,来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等等的方面,来进行管理。

  我们说在这 28 年中,我们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干部制度,比如说在延安时期,大家就非常清楚,我们党也是逐步建立了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干部的选拔,干部的考核,干部的审查干部的调配和交流等等等等的这样的一些制度,所以其实在我们的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形式的一个需要,适应我们的革命的一个形式的一个需要,其实已经采取了非常多的选人用人的这样的一些机制的一个建设,这样的一些政策方针的一个确定。

  那么我们再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几年当中,党从我们的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取得了合法的一个执政的地位,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对干部制度建设来进行探索,这个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断去进行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几十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有一定的经验的一些积累,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教训,在这一段期间,我们也开始初步形成了与我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的制度。

  比如说我们看到在这一阶段,我们国家开始建立了分布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这一阶段,其实是为了开始适应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所开始制定的。

 在 1953 年 11 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在这样的一个决定里边,就规定了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的一个管理下,我们党来建立一个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一个制度。分部管理,就是说我们要把全体的干部划分为九类,有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各部来分别进行管理,分级管理就是说在中央和各级党委之间,建立一种分工管理各级干部的一个

  5 制度,因为我们刚才讲到,在建党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党对干部的管理全部放到了我们的党中央来进行,但是在 1953 年的这样一个决定里边,我们可以看到,由中央统一管理干部,就变成了中央和各级党委来分工管理各级干部,而且我们确定这样的一个分工管理是做到下管两级,这样一个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的建立,它其实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变化。

  我们说我们现在党和国家干部管理机构,虽然有过若干的一些调整,比如说干部管理的范围,有可能有所增减,干部管理的权限有可能是有所变化的,但是我们说基本上我们的党和国家干部管理的制度,现在还是遵循着分部分级管理的体制来进行的,所以这样的一套制度的建立,对我们现在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

  第二则是注重干部制度的系统与配套的一个建设,那么建国初期,我们也是根据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我们先后建立了干部的录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交流退休等等的一系列的一个制度,所以干部制度它形成了一个系统,也有了它一定的一个配套制度的一个建设,所以它使得我们国家的这样的一个干部制度,是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完善,取得了较之之前更为大的一个进步。

 那么我们说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也是注重干部制度的探索和创新,我们说从八大前夕到 60 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共产党在干部制度的建设上,也是进行了非常多的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的,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点。比如说我们现在仍在提的,党要管党这样的一些思想,其实就是在那个时期所形成的,就说,强调了我们共产党在管干部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当中,它所应该发挥的重要的一个作用,它讲到党要管党就一定要管好干部管好党员,而且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要管好干部。所以党管干部这样的一个思维的确立,它其实是我们党在干部制

  6 度建设上非常重要的一些思想和管理。

  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在干部工作方面,如何去逐步的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使干部能上能下,就是你又能当官同时退而也能当民,这样的一些制度,也是在那个年代我们党进行了非常多的一些探索。还有如何去建立后备干部名单的制度,如何去大力培养新生力量的等等的这样的一些制度,也在那个年代,我们对这样的一些方面的干部制度,去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边,特别是我们说在文革前这段时间里边,它其实是国家的一个,国家规模的这样一个干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它其实这样的一套干部制度的一个发展,它是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形式,和实行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求是相适应的。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党的干部制度,当然,我们刚才看到,这段时间,我们积累下了以上那些经验,同时,我们却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一个教训,比如说我们讲到文革的十年,它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遭到了最严重损害,最严重挫折的这十年。

  在这十年当中,我们说,除了其他领域的一些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党它的干部制度的建设,其实也是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也是得到了畸形的一个发展。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干部制度和我们的干部选任的这样的一些规则,其实给我们现在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一个教训。这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在干部管理当中,一些制度发展的一个情况。

  那么我们再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可以说,我们党它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干部制度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的,并且我们说这样的一些改革和创新,其实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一个进展。我们的一个判断,就是说,

  7 在这样的一个阶段里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制度,其实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去做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来认识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样的一些干部制度的发展。

  我们说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的一个提出,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取得的一个明显的一个进展,那么在党的十二大前后,新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拉开了序幕,以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基础,通过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那么我们是制定了我国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这四化就是我们经常讲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这样一批方针的一个建立,它其实是给我们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一个方向,指明了一个标准。那么我们说,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方针,其实我们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年轻干部,也就有了机会能够走上了领导的岗位,此外,提出了这四化,我们也开始建立起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它配合这样的一个四化方针,其实对于我们党在实现新老干部合作,和新老干部的交替方面,其实是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步伐的。

  那么我们还可以来看一下,我们也从纵向和横向来改革,我们当时的干部管理体制,我们说纵向和横向它其实覆盖了我们干部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内容。我们说党的十三大前后,为了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的一个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么这阶段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它其实是来配合这样的一项经济改革任务,来进行的。所以在纵向方面,我们就在干部制度的分级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那么我们当时的原则是管少管好管活,按照这样的一个原则,我们由之前的下管两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来改革成了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所以在纵向方

  8 面,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时期开始,干部管理它的这样的一个纵向的管理的机制里边,所向下延伸的链条从两级便了一级,缩短了干部管理的这样的一个半径。那么在横的方面我们也来看,横向的改革,我们说公务员制度的这样的一个建立,它其实是在我们干部管理体制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去管理这一套公务员队伍,管理这套党员干部的队伍,我们在当时也去探索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的体制。那么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这样的一些党员干部,来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那么我们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的一个制度。

  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改革,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这个改革在党的十五大前后,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们说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它其实提出了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这样的要求。这样的一个要求,它就是想要创建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创建这样的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选人用人的一个机制。尤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建设,它尤其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一个进展的,在十五大前后,随着我们的党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

篇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有心细的同志曾作过这样的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30余篇署名文章和50余次重要讲话中,就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就作风建设作出的重要论述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革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领导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教育活动有限期,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何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目录第一篇:明确作风的内涵第二篇:当前加强作风建设的实际意义第三篇:目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01章明确作风的内涵

  所谓作风,就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物质等。明确作风的内涵

 思想作风在思想和意识形态表现中思想风格。比如:实事求是,一厢情愿,崇拜个人,依靠群众,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等等。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做派和风格。比如:大胆泼辣,稳健平实,粗枝大叶,严谨细致,举重若轻等等。生活作风在生活上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做派和风格。比如:浪漫,踏实,热情,冷淡,亲切,孤僻,打扮时尚,衣着朴实等等。

 政党的作风——党风政 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具体体现着党的精神风貌。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有体现其性质的作风,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个政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政治态度不同。

 第02章当前加强作风建设的实际意义

 主要内容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

 作风建设执政之基是是 是民心所向 发展之要

 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八项规定01020304

 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封路,不清场闭馆。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是否报道,压缩报道数量、字数、时长。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做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八项规定05060708

 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进排场、比阔报,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 。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123456六项禁令

 群众对干部有七盼一盼多讲真话,少说空话二盼多挑担子,少撂挑子三盼多干实事,少走过场四盼多解难题,少踢皮球五盼多接地气,少些官气六盼多点公心,少谋私利七盼多些关怀,少点冷漠

 第03章目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2014年3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参加审议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1234思想作风方面工作作风方面生活作风方面领导作风方面

 第04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写好“学”文章,用心工作。写好“担”文章,用情工作。写好“带”文章,用理工作 。写好“践”文章,用力工作。写好“容”文章,用义工作。写好“廉”文章,用廉工作。010203040506

 党的优良传玄参作风,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同时又是共产党员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是党的作风的主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树立起来的。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成好“赶考”、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入思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站在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党的作风则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正如总书记讲的那样,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从参观考察沿途不封路,到北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新会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彰显出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正能量。“懿德茂行,可以励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作风建设破冰向前,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三大作风”,从“两个务必”到“八项规定”,之所以深得人心、威力无穷,无一不是领导坚持带头执行、带头落实的结果。抓作风建设必须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自觉与习近平总书记抓作风建设的恒劲、韧劲、拼劲对标,把以上率下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必须落实省委“双学”要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弘扬“崇尚实干、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各行各业作风建设的领头雁。领导坚持带头执行、带头落实

 管党治党,就要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福建调研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强调各级党组织只有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才能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丢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有多少就处理多少。“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作风建设的症结,强调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并指明了具体道路和方法。“四风”问题积习甚深,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

 抓常,就是经常抓、不停歇、见常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一茬接着干,融入工作,常抓不懈,钉牢钉实,不搞“两张皮”,不搞“一阵风”。我们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线索单列,专门设立台账,分类统计、跟踪督办、及时曝光。对反映正在发生的“四风”问题线索,立即受理立即核查;对反映已经发生的“四风”问题线索,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置。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寸步不让、露头就打,不断强化“不敢”氛围。经常抓、不停歇、见常态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添加标题内容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文本内容 输入文本内容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添加标题内容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添加标题内容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添加标题内容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小标题小标题小标题小标题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备用页34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提出建议对策1 对策2 对策3 对策4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提出建议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提出建议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提出建议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突出问题备用页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备用页

 01 0203 0405 06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备用页

 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一页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一页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一页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一页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文字点击添加标题

 点此添加标题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篇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艰苦奋斗 (党课讲稿)

 前

 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个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成语,是一则我们党内的优良传统,即“艰苦奋斗”。

 说起“艰苦奋斗”这个词,我们比较系统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历史课本上学到这个。早在 1949 年,我们党刚要进城的时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两个务必”的时候特别强调的艰苦奋斗。从那时开始,我们对“艰苦奋斗”这个词的认识逐渐地深刻和清晰起来。那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一个个人层面、政党层面和国家层面都可以使用的词,今天讲的艰苦奋斗是从党的层面上而言的。

 从党的这个层面来讲艰苦奋斗,我们有这样一个定义,说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它是从我们党的层面上来对艰苦奋斗作了一个界定。那如果我们把党的传统放在一个更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我们会发现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它其实也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整个文化的传统里面。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特别勤劳、讲究持家而著称于世。艰苦奋斗是我国劳动人民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非常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到了近代以来,我们党建党以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渐地把传统的优秀文化基因“艰苦奋斗”融入到我们党内,成为我们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既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为什么还说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因为我们相对于其他政党而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相对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本色。

 从 90 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对我们党来说也是一个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历程。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针对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郑重地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工作更是伟大的,但是会更加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思想和思考的起点是从这“两个务必”开始的。这是毛泽东同志讲到的“两个务必”开启我们今天思考的历程。

 到了现代,到了当前,习近平也深刻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的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经过了艰辛的探索,艰苦奋斗而取得的。总书记对艰苦奋斗有过深刻的体会,他本人的经历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经历,他对于我们党的历史认识也是从艰苦奋斗的这个角度来认识的。总书记讲:“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都面临着种种的艰难险阻,都经过了艰辛的探索,这个探索的过程,这个不断地克服问题,攻坚克

 难的过程就是一个监督奋斗的过程。” 总书记不仅对全党有过这样的讲话,对青年人也有这样的讲话,在 2013 年的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 5点希望。第一点是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特别强调的矢志艰苦奋斗。何为失志艰苦奋斗?是一心一意,一直都要艰苦奋斗。最后一点,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的品格。在这里讲的艰苦奋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对青年人而言也是这么一个要求。这是从全党层面和青年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的。

 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这样一个问题。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紧接着开展了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压反腐等一系列的举措、动作,都是要我们党回归到一个艰苦奋斗的轨道上来。我们党从十八大以来,甚至我们再往前追溯,至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以来,我们再往前追溯,自我们党建党以来,一直强调艰苦奋斗,一直强调要勇于吃苦,要创业,要担责,要担当。为什么一直强调这样一个价值观和精神?归结为一点是艰苦奋斗的这样一种精神。

 那我们今天从三个方面来回应或解释一下。这是我们今天授课的提纲。第一个方面,我们考察一下艰苦奋斗在我们党的历史

 地位。第一个标题,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第二,艰苦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第一点,我们历史上讲党要艰苦奋斗,因为那时候我们确实面临着种种的艰难险阻,我们确实在那个阶段经历了很多的困难,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经历了种种的艰苦探索,这一段时间可以称作为艰苦奋斗的历史。那从现在开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现在还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吗?这是我们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第三,新时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主要从如何继续保持,怎么样做的这样一个层面上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一)我们党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产生的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一)我们党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产生的 下面是第一个问题,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历史。既然是回顾历史,我们就要看一看我们这样一个艰苦奋斗要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来提出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苦历程。讲艰苦奋斗,从政党的层面来讲,讲我们党要艰苦奋斗,那为什么我们党从一开始到现在都特别强调艰苦奋斗?有这几点重要的原因。

 第一点,我们党所产生的环境,它所产生一个非常艰难困难的环境里面,要求它或塑造它要艰苦奋斗。我们党在 1921 年 7月开始建党,这是建党的纪念日,在更早的时候,在 1920 年左右我们党就已经建立了,1921 年 7 月是我们党建立的纪念日,无论如何,在 20 世纪的 20 年代,我们党已经建成了,建成了一

 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名称的完善的政党,那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这样一个时代,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成立了党之后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 在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间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包括抗日战争在内,总计有5 次比较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每一次大规模的外敌入侵都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加深。

 到了 1911 年,清王朝覆灭以后,建立了民国,中国并没有从而走向一个现代化的道路,也没有走向自由和稳定的道路。相反,中国自 1911 年以后,到我们党成立之前,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近代以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军阀纷战,国家分裂,人民生灵涂炭,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谈不上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这段时间,中国的整个的国情,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回顾这段国情,只能用 4 个字来形容,是“即贫即弱”,那如果再加上两个字是“深度的即贫即弱”,这是我们党成立的当时的国情。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原来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即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国民党经过数次改组,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革命道路。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希望以军阀打军阀的形式来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却失败了。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时候,中国怎么办?往何处去?这时候应该是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要回答的问题。

 那在这样一个艰难困苦,即贫即弱的苦难深重的国度里诞生的一个新党,那它不可能有很好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首先,经济上,我们在 1887 年的时候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到了 1920 年代,工业产值增加到 54.27亿元,所占的比例也仅有原来的 9.1%上升到 23.8%。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不及 20%,并且农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中国在这个时候在经济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在政治上,虽然经过了 1911 年的辛亥革命,中国也尝试了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共和制,但都失败了,政治上的发展仍然是不民主,黑暗专制。文化上更谈不上先进了。虽然经历了 1911年的“五四爱国运动”,那时候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但自觉文化上的独立和文化上的自信,仍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这是我们党刚建立的时候的基本国情。

 那在这样一个国情下建立的政党面临什么样的任务。那近代以来我们党面临的任务,不仅仅是我们党,我们先进的中国人所面临的任务都是这样一个任务,求得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第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个重大的任务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就已经落到我们党的肩上,那这两大任务好解决吗?这两大任务都非常之难。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就面临着巨大的历史任务,我们讲“三座大山”,那是后来的事。从这一个组织来讲,最重要的两大任务,这两个任务哪个都不好解决。第一个,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一个是非常难的。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当时中国分为几大派系的军阀正在争夺中国的主导权。当时欧洲的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经过世界大战期间的摧毁,欧洲正在恢复当中,那逐渐地又将它原来的经济侵略又重新转回来了,在当时东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控制。在这个时候签订了灭亡中国的 21 条,都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历史时期,中国想求得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非常之难的,虽然内部不统一,落实,外部又有强邻环视,所以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是非常难的。第二个问题,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更难了。首先,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个前提是国家要稳定,要统一,那这个统一和稳定的任务没有解决。第二,我们在走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的道路,比西方已经晚了几百年,那这几百年的道路不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就能解决的,这两大任务在这个时期都落到我们党的身上,所以我们党要想在中国众多的政党里面脱颖而出,要想走向壮大,要想真正地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就必须把这两大任务解决好和处理好,所以想解决好这两大任务必须艰苦奋斗。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第一点。

 (二)我们党源自次生型的类型 第二点,从我们党自身来讲,从政党类型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党属于次生型模式政党,次生型模式政党在政党的的发展历史上,它和原生型模式政党是相互对应的。原生型模式政党,以西

 欧、北美国家的政党最为典型,那这些国家的政党大致都在体制内产生的,先有国家,后有政党,这样的政党一般是议会民主型的政党,其主要任务是争取选票,而政党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和平、合法的竞争关系。

 那与这种原生型模式政党相对应的政党是次生型模式政党,次生型模式政党是产生了受到外界的政治因素的影响。我们党是怎么产生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有句非常生动的话,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那我们党随即就成立了,其实概括这样一个过程,是讲我们党产生是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是因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引起的变化产生了我们的国情和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产生的条件。被侵略国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仿效西方国家的政党组织方式而组织起来的,那十月革命的俄国,它也属于西方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但也是西方国家,我们也是这个政党的组织模式。兴中会、同盟会从西方学过来,一直到我们党,也是从西方学过来的,主要是从俄国学过来的。我们党属于次生型模式政党。

 那次生型模式政党一般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体制外产生的。依赖于革命领导这些国家的民族运动,推动革命的发展,推翻旧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一般是新建立党,后建立国家,我们党的历史是这样的。但这个历史这么讲很简单,为什么说这样一个历史会产生我们党,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艰苦奋斗?再

 解释一下就很简单了。因为这样一个政党是在旧体制内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旧体制,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新的国家。那它既然要推翻旧制度,那必然旧的当权者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它必然要反扑。所以,我们党作为次生型模式政党,一般建立起来的时候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无论从上海到嘉兴的红船,都是秘密状态下组织开会的。那在这样一个秘密状态下,受到当时既存的政权所排挤和镇压,它要完成建立新国家,建立新体制的这样一个基本的革命道路,完成这条革命道路的任务,完成近代以来时代所赋予它的两大任务,它就必须艰苦奋斗,因为它被既存的体制所排斥,那政党所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它需要一些资源。如人力资源,那它就必须通过秘密的途径来招募,那经费的资源就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这不像西方原生型模式政党一样,通过社会募捐的方式,通过资助的方式,通过收取党费的方式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生存的经费问题。所以,次生型模式政党在产生的过程中,它各方面的人员、经费、活动的地点等一系列活动都受到当时既存政权的排挤与挤压。所以,它在这个过程中生存的条件是非常恶劣的,那它面临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它要怎样解决历史赋予它的任务以达到它所设计的目标,那就必须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达成,它和原生型模式政党,想通过和平的方式的选举来取得政权,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所面临的环境的苛刻程度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所以我们从政党类型的角度来讲,我们党作为一个次生型模式政党,它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艰难地

 获取政权,然后在利用国家政权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来解决时代赋予它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从政党类型学上这么讲。

 (三)我们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经历的塑造 第三个方面,我们从我们党的路线路径来讲。我们党刚开始建立之后,大革命时期,主要和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做的工作也是合作性质的,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也是在工厂、农村这两个地方来进行的。城市虽然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中心,但它所起的作用没有农村大。我们...

篇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实干兴邦 (党课讲稿)

 前

 言 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这一讲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学习辅导的第一讲,实干兴邦。2012 年 11 月 29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个展览,他们回顾了中华民族从近代历来,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感慨地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空谈误国,实根兴邦,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对全党的作风和全国人民都提出了一个要求和殷切的希望。那我们这一讲是要理解什么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如何做到实干兴邦。

 那这一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实干兴邦的历史脉络,即实干兴邦的概念的具体意思,只有明白了意思才能知道该

 怎么做。第二,实干兴邦的现实意义。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提实干兴邦,要将实干兴邦作为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实干兴邦的具体要求。对于党员而言,我们继续要做到哪些点,才能够实干兴邦的标准。

 一、实干兴邦的历史脉络 (一)中国历史上的“空谈误国” 一、实干兴邦的历史脉络 (一)中国历史上的“空谈误国” 首先,第一点,实干兴邦的概念的历史脉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一组相互对应的概念,那我们谈到空谈误国就会想到实干兴邦,我们想到实干兴邦也就会谈到空谈误国。对于实干兴邦而言,我们要真正理解实干兴邦,就得先理解哪些行为是空谈误国的,这些行为不是实干兴邦。同样我们也避免了空谈误国的行为,我们才能做到实干兴邦。当然,并不是只要避免了空谈误国的行为,我们就能实干兴邦,那也可能是啥事也不干。这是一点。第一个方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它也不是习近平同志在 2012 年 11 月就凭空提出的,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漫长的历史实践当中,特别是在失败的经验教训上提出的一个智慧结晶,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有三个比较典型的失败例子,它可以提炼出三个空谈误国的形式。

 第一个例子,纸上谈兵的赵括。这非常有名,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将军,马服君赵奢的儿子,那赵奢是非常能征善战的,在他的一生中长期北抗匈奴,西击强秦,对秦和匈奴作战,取得了很多的胜利。那赵括是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就非常地聪明,

 他读过很多的兵书,就喜欢与人谈论排兵布阵之道,有一次赵括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排兵布道,结果他父亲赵奢都没谈到他,赵括的名声就变得非常大,但在他父亲赵奢临死的时候,他就对赵括的母亲说:“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和数以万计的将士的生死的事情,而赵括却将它当做儿戏一样,所以将来赵国一定不能让赵括当将军领兵打仗,如果让赵括当将军了,那赵国可能就会灭亡在他的手上。” 那公元 245 年,秦国派大将王起率兵围困的韩国的上党军,那韩国向赵国求援,赵国就派出了老将廉颇领 20 万大军去援助韩国,最终前去援助的赵军和围困韩国的上党军的秦军在赵长平这个地方两军相遇了,开始了对垒。那廉颇采取了一种坚壁清野,死也不出战。为什么这样?因为长平这个地方是在赵国边境上,它离赵国很近,补给线很短,但秦国不一样,它是跨过了黄河,从咸阳这漫漫地方来打韩国和赵国的,它的补给线很长。所以廉颇的想法是长期下来,秦国的补给线肯定跟不上,那赵军就必然会获胜,那事实也是如此,所以秦国对于廉波这样的战术非常地焦急。所以,他们都派出了奸细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步谣言说,秦军不为廉颇,独为赵括,我们不害怕廉波,就怕赵王把赵括派来了,我们就得玩完了,赵王听信这样的(话),当然秦国肯定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然后就决定起用赵括为将,这时候赵括的母亲就来阻止,就把赵奢的话跟赵王说,但赵王不听,但同时赵国的名相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也来劝说,说:“赵括

 虽然精读理论,但他不能实际运用到战争中间。”但赵王也不听,还是固执地派赵括为将。

 最后的结果是赵括一去,就把廉波所有的防守的攻势都废了,然后主动出击,结果被秦将白起,断了粮道,赵括后来不就在突围战中身死,赵国 40 多万大军就这样投降的秦军,并且被白起,几乎全数坑杀,赵国从而国力大衰,秦国在这之后围困邯郸一年多时间,最后幸好是有魏国和楚国的援军才解了邯郸之围,但赵国自此就国力一蹶不振。所以这样一个空谈误国的形式是不联系实际情况,空谈理论,瞎指挥。

 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光看历史,要想想今天,这种情况不是只有赵括犯,我们今天很多人也有犯。如比较典型的是蒋公(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间,他经常喜欢越过自己的战区司令、兵团司令,直接指挥到军事,甚至到团一级,这样发命令。后来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说,如果没有蒋公的瞎指挥,那解放战争还要晚一两年结束,所以蒋公无愧于国民党内最大的共敌的称号。

 今天也有很多人,领导自己不懂却下去瞎指挥,这个应该按这个干,这个应该按这个干,觉得自己很懂,下面的人也喜欢拍马屁,不顾事实。

 那对于普通的党员群众而言也有这个问题,像现在网上很多人就喜欢指点江山,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做,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做,其实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个事情的实际情况,就知道一个骂,骂来骂去,所以现在网上有很多“键盘政治局”、“键盘理论家”等,

 感觉在键盘上无所不知。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的高铁,高铁刚刚推出的时候,所有人都骂说中国政府的角色非常脑残,中国人怎么坐得起高铁,高铁肯定要巨亏,今天有一个新闻说京沪高铁刚刚运转了三年,已经实行了盈利,而且这个盈利还只是高铁本身的运营就盈利了,其实还不算因为建了高铁把更多的线路腾出来运送货运,普速线路运输货运,这里受到了收益。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评论时政,也可以评论很多的事情,但我们评论的前提得是我们要做到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如果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话,我们可以去指挥自己的下级干什么事,但我们第一要尊重下级的权限范围,第二,也要重视在指挥的过程中不要空谈、空指挥,要有具体的依据才能指挥。

 另外,赵括的空谈误国还有一个启示是,赵国的兴盛,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几乎是中原地区唯一可以抗衡秦的国家,但它的强盛是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赵孝成王这样几代人几十年时间的努力才真正强盛起来的,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甚至几百年时间,但灭亡一个国家就需要赵括空谈这么几天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很难,空谈误国很容易。

 第二个例子,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魏晋南北朝非常流行“清谈”,“清谈”是大家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那里谈学术和玄理,但如果我们从纯文化的角度,清谈本身没有过错它有助

 于我们去探寻玄理、人与宇宙的关系、道德修养等,但清谈成风后,魏晋的士大夫阶层纷纷以处理公务为“劳心形役”,以谈玄为清高超然的才能风度。许多名士,如西晋何晏、竹林七贤、像阮籍这些人,非常有名,现在很多小清新都非常喜欢竹林七贤,东晋名相王导等都是清谈的热衷者,不仅仅是他们,士大夫阶层,连很多帝王也卷了进来。

 如南宋武帝,这个南宋不是赵公的南宋,是魏晋南北朝建立的南宋,南宋武帝也是南朝宋的创建者刘裕,他虽然是行武出身,但他也非常热爱清谈。

 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武帝萧衍,他六艺皆精,非常能言善辩,他不仅鼓励士大夫们清谈,他自己经常参与清谈,在皇宫内举办“清谈盛宴”,邀请儒、释、道三教高手辩论高低,有时辩论到激烈之处,梁武帝自己也亲自登上讲坛,高谈阔论一番。皇帝如此,士大夫也崇尚,致使上层社会“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

 这是竹林七贤在清谈,竹林七贤清谈的一个习惯是大量地喝酒,另外再吃五石散(类似现今的大麻),吃完了人就比较亢奋,感觉人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就处于宇宙之中了,之后就开始聊。

 清谈造成的后果是,清谈是一种典型的只务虚不务实,造成的后果是士大夫阶层和皇帝应该是治国理政的,这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但他们都去扯犊子了,那谁来治国理政?结果就造成了魏晋南北朝王权反复的灭亡,西晋灭亡,西晋第一任皇帝晋五

 帝司马炎,他是人尽皆知的司马昭的儿子,他是第一任皇帝。第二任皇帝是晋惠帝,晋惠帝之后,西晋就基本崩溃了,灭亡虽然是到晋怀帝,但到晋惠帝之后的皇帝都是别人立的,西晋在晋惠帝的时候就灭亡。

 同样,东晋当然没有灭亡,但当时整个南方受这样的破坏比较小,实力还是很强的,几年经营下来实力比较强,而北方的五湖十六国,北方有十六个国家,北方的实力当时跟南方没有办法比,而这些游牧民族没有一个长期的人力做支撑,它并不能够长期囤积,所以东晋在中期以后,它统一北方的潜力很大,但因为大家都清谈了,统一国家的事,恢复中原的事,除了祖逖、桓温等少数几个人感兴趣,其他人都不感兴趣,兴趣就在谈上面。

 那同样,像南北朝,南北朝建立的时候,南宋建立的时候,其边界是在黄河的,而当时建立的北魏的都城是在山西大同,大同现在是一个非常靠北的地方,它真正的疆域也就陕西、河北、山东省的一部分和陕西的一部分,就只有这样一点点的疆域,而南朝的实力是非常大的,但结果最后南朝步步退却,到南陈的时候,不仅以长江为界,连四川这一带都属于北朝的疆域了。

 那比较典型的是梁武帝萧衍,梁就亡在他的手上,怎么亡的?他是被北朝的一个叛将侯景给灭亡的,它不是北魏举国之力来攻其致使灭亡的,而是叛将侯景,后进当时带了 800 人,当时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被东魏、西魏打得不行了,就带了 800 人来投奔南朝,他本来想投奔,后来看到南朝这些大臣们整天都不

 干正事,觉得有可趁之机,带了 800 人就把当时南梁的都城建康(现在的南京)给攻了下来,活生生地把萧衍给饿死在了皇城里。所以,这都是非常沉痛的教训。

 那在当时就有人领悟到了这种清谈误国的问题,最早领悟到清谈误国的人是最擅长清谈的西晋人王衍,王衍出生于琅邪王室,世代公卿之后,他本人非常聪明俊秀,据说有西晋“第一美男子”的称号,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倾心于玄虚高远之道”,他位列三公,主要担任的职务是太尉,太尉是主管一国军事的,但他当时担任太尉的时候,当时西晋不仅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八王之乱,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族的入侵,但他不关心政务,专以谈论老庄等玄理为能事。西晋灭亡之后,他被当时的大将,后来创立了前赵的石勒给俘虏了,他临死前就叹息说:“倘若不是这样崇尚浮虚,尽力匡扶天下,也不至有今日!”他说完这句话就被石勒给活埋了,时年 56 岁。还有跟他一同清谈的西晋大臣,按我们今天的话说,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被活埋了。

 第二个评价清谈误国的是桓温,桓温是东晋大将,他曾主导了东晋唯一一次有规模的北伐,他在眺望中原的时候,曾感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谁是王夷甫?即王衍,“夷甫”是他的字。

 还有东晋的名士,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曾经对宰相说: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那什么是当今所宜?励精图治、治国理政、整顿军备、恢复中原。但他说的话没有人听。

 那《晋书》是后世编的,《晋书》讲:“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后来胡三省在读了《资治通鉴》关于晋的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他就注称:“清谈之祸,迄乎永嘉,流及江左,犹未已也。”因为这种只务虚,没有人管正事,所以魏晋南北朝皆亡于此。

 那第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清谈误国的明末。顾炎武曾这样评价,刘、石乱华,刘即匈奴贵族刘渊,他是一手灭亡了西晋,杀了西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他的国家,国号是“汉”,因为刘渊是冒顿单于的后裔,但后来迁入之后,因为跟汉武朝刘邦有姻亲关系,所以就改姓刘。石即石勒,羯族人,曾是刘渊手下的大将,后来自己建立的赵,他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盗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那顾炎武的意思是,明末清谈比魏晋时期更严重,它严重在哪里?魏晋时期的清谈是只务虚不务实,这是形式主义,只务虚不务实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些士大夫都不去管正事,但好歹魏晋还是有一些管正事的人,如一些能臣,总还是有几个的,还有一些武将,总还是认认真真地去打仗的,

 而这些人清谈也不干扰这些人打仗,如檀道济、谢玄、谢石、陈庆之等人,所以才能够把东晋建立起来,才能够慢慢地收复一些领土。

 那明末就不一样了,明末清谈的特点是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他们不仅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空谈,还经常把空谈的事带到朝堂之上,很多时候朝堂之上经常对立起来,是因为在一个见解上不同,在一个经典的解释上不同,像明末著名的抗击名将袁崇焕的死亡,他当时不小心陷入了朝堂上清谈的纷争有关,明末的这些名士为了清谈,他甚至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那这一点就比魏晋更甚了,魏晋这帮家伙知道自己爱聊天,实事不管,不务实,实事让别人去干。那明末不仅自己要扯犊子,还要扯到具体的政务上来。

 最...

篇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党课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清正廉洁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的主题是关于作风建设当中的清正廉洁的这样的一个主题的。说到清正廉洁呢,我想呢最近这几年里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贯彻了大江南北,这个人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杨善洲同志,杨善洲同志大家非常了解,他参加工作几十年,长期也是身居要职,但是却没有什么积蓄,他的妻子一直是农民,从云南的一个地区的地委书记,退休以后,杨善洲同志呢,他仍然利用他剩余的这样的一些退休的时间,用共产党员的身份去为其他的村民去做贡献,并且呢植树造林,改变了一些其他的一些山的这样的一些情况,使光山变成了绿海,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奇迹。并且呢,在他的这样一个事迹里边,有非常多的民谣,也在对他的事迹来进行传颂。在滇西保山市就有这样一首民谣来描述杨善洲他的这样的一个清廉履职的一个形象。讲到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在这样的一个民谣里边,大家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是给了杨善洲同志,非常高的这样的一个

  2 评价。说他当官一场手空空,非常清廉的在履行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的这样的一个职责。

  我们说他主动放弃的晚年,安享晚年的这样的一些机会,扎到农场一干就是几十个春秋,把往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的天地,使当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得到了非常好的一个改善。但是他其实在这样的林场里边的生活大家的一个描述是,也是非常的清贫,非常的俭朴的。当时有人就说,他的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屋能避寒,在林场里边杨善洲他的一个全部的家当,其实也是非常的简陋,在这张图片里边,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林场里边,他也就是这样的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些小的坐凳,然后还有一些非常一般的,农用的这样的一些工具,墙壁还有两张用旧的这样的一洗脸的毛巾。我们从杨善洲的这个身上也可以看到,共产党人他的这样的一个清廉履职的形象,给我们的老百姓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一个印象。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也想来看一看,我们最近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关于反腐败的一个情况,在反腐败的这样的一个进程当中,最近我们出现了一个新的词语叫做塌方式腐败塌方式腐败呢,其实它指的就是在短期内出现的一定范围内的系统性的一个腐败问题,以前我们在说反腐败的时候,有时候可能针对的只是一个官员一个事情,

  3 一个案件,但是在我们近期的反腐败斗争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说这样的一些腐败官员他的出现,并不是单个的,个人的形式来出现的,而是以一个整体,以一窝黑的这样的一个案件的特征来出现的。比如说我们看到山西政坛,在近两年的一个持续的一个腐败现象,在这样的一个情况的出现的情况下呢,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一个政治生态都甚至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一些省部级干部都先后查出的贪腐,而且涉及到干部的层次之高,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其实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我们说这样的塌方式腐败的一个状态,它不仅是破坏了当地的一个政治生态,严重的损害了我们的各位的政府和党委的一个形象,而且他其实也是极大的损害了群众的一个利益,影响了改革发展的这样的一个进程。我们从深层次来看这样的一个塌方式腐败,其实里边可以看到的是有着非常错综复杂的,盘根错节的这样的一个干部之间的一些关系存在,并且我们看到同样的除了官员以外,在他们的身边也出现了商人的一个影子,深层次的有一种官商结盟的这样的一个情况所在,里边也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并且由于这样的一个利益链条的存在,所以它甚至影响了我们正常的,这样的一个基层的政治生态的一个规则,使得我们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这样的一些潜规则来代替了我们正常的干部选拔的规则,

  4 使我们的一些监督责任根本无法得到落实,也使我们的廉政建设工作进而的浮于了表面,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想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清正廉洁的一个干部,它能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非常多的一些利益,带来非常多的一些实惠,也能够使老百姓很好的去认同我们的党委政府,很好的去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使我们的执政的这样的一个地位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与之相反的,以山西为例的,这样一些塌方式腐败的,这样一些案例的存在,它其实是损害了我们党的这样的一些执政的基础,使我们这样的一些工作非常的受到了影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产生了下降。

  这样的两个案例的一个对比,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我们说反腐败斗争呢,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清正廉洁也是共产党员应该去保留的这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想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两个方面的一个内容。第一个方面我们来看一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路上。第二呢,我们想来看一下,在现在的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如果去加强制度反腐,把我们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我们下面先来看第一节的内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毛泽东同志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他对我们共产党人预防糖衣炮弹的这样的一个情况呢,他有着一个非常形象的有名的一段话,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他这样讲到,他说可能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这些人他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说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这样的一句话呢,一段话大家其实非常熟悉了,所以我们经常讲到在革命战争的时期,其实有非常多的党员干部,他并没有被腐蚀,他坚定了他的信念,为我们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非常多的卓越的一些贡献,他们的意志也是非常的坚定的。但反而在和平时期,我们的这样的一些利益的输送,利益的诱惑,它就好比是裹了糖衣的炮弹一样,他比我们革命时期真正的这样的一个炮弹,他所能给一些党员干部带来的冲击是更为严重,更为厉害的,所以他讲到如果你受到了这样的一些糖衣炮弹的侵袭,有可能你就会打败仗,有可能会走向腐败的这样的一条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他在很多的思想里边也反映了这样的一些观点,而且他在最近的十八届中纪委的五次全会里

  6 边,他给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是下了一个,大概的一个判断。他就讲到,从这两年我们查处的案件和我们巡视发现的问题,我们来看呢,我们现在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而且他觉得我们现在样一个严峻复杂的形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主要是在实现不能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看起来减少了,但是并没有绝迹。关键是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驻牢。那么我们减少腐败的存量,遏制腐败的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基于以上的,对我们现实情况的一个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他做出来一个判断,他认为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是永远在路上的。我们说,说到这样的一个判断的时候,我们就想来回顾一下,我们近些年来,我们的所面临的一些腐败的现象,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它究竟面临着哪些具体的现实环境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在这方面我想我们近些年来,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为我们非常关心的腐败问题,都至少能归纳为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就发生在群众的身边,所以也是引起的群众的一个高度的重视,由于这些腐败问题的存在,我们也说我们如今的,这样的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其实也是非常

  7 严峻的,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这样的一个判断。也是有现实的依据所在的。

  第一,征地拆迁中的腐败问题。

  那我们来看,比如说征地拆迁当中的腐败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其实是有所增多的,我们看到经常见诸新闻媒体报端的,这样的一些报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暴力征地拆迁造成了人员伤亡等恶性的一些事件,这样的一些事件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其实我们的中纪委也是下发了一系列的一些文件,规定来对这样的一个征地拆迁行为来进行规范。所以我看到是一些征地拆迁里边,其实我们的一些工作人员采用了一些暴力威胁断水断电等等的非法的手段来强制进行拆迁工作,并且有可能在国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和标准里边实施了一些,个人的一些手段,比如说贪污、截留、挪用征地拆迁的补偿资金等等这样的一些情况,也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

  而且我们所认识到的在这样的一个征地拆迁的过程当中,由于有着巨大的利益因素存在在里边,也就有了一些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这样的一些可能性。在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的一些建设分配运营管理等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比如说骗购骗租等等的一些现象,

  8 我们说这样的一些现象,我们可以都把它归结为是征地拆迁中的一些腐败问题,这样的一些腐败问题呢,它是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一个进程,其实也是在人民群众的身边发生了无数次的,也是引起了大家的高度的一个重视,为人民群众所反感。

  第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腐败问题。

  此外我们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也是存在一些腐败问题的,我们之前讲大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大家说到山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就是它是一个资源大省,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的一个特色,我们说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的一个不断的增加,矿产资源开发它其实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同时,它也成为了各类的资本竞相进入的一个非常进门的一个领域。以至于我们说这个领域它也是腐败案件高发、易发,也有可能会严重的破坏我们的矿产资源的开发的程序,导致我们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有时候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的一个重大破坏,甚至有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的一个伤亡和财产的一个损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权来跟我们矿产开发的一个交易的,这样的一个矿产开发的权力来进行交易,使矿产资源开发当中,去整合牟取非法利益这样的一个情

  9 况,其实是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所存在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些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背后,有可能都有一些腐败案件的一个影子,所以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它所存在的一个腐败问题,也是发生在我们群众身边的,而且我们可以说它可能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一旦一不小心,可能酿成的就是群众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一个后果。所以这方面的一个腐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第三,各类学校办学中乱收费问题。

  第三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各类学校办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乱收费的一个问题,它也构成了群众身边所常见的一种腐败,我们说近些年来,其实我们的一个相关部门,他对我们教育乱收费的一个情况也进行了清理规范也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一些进展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地方和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屡禁不止,而且现在的手段可能是更加的隐蔽,形式也是不断的在翻新的,这样它给学校家长带来了沉重的一个负担,也影响了作为我们这样的一个公众的形象的这样的一些,比如说地方的政府或者说是学校,它的一个形象和声誉。比如说我们知道学校有可能在招生的录取,在基建的招投标的一些环节,在我们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教辅,资料采购等等的环节,后期服务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以权谋私,

  10 收受贿赂等案件。并且我们可以看到中央财政其实每年都拨款非常多的钱,来用于农村学生的这样的一个,改善工作,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其实都是给予了高度的一个重视的。而且他们关注的是这笔钱你到底能不能管好用好,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教育其实受到我们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的这样的一个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里边,如果我们发生了一些腐败案件,它直接就能为我们的这样的一些广大的学生家长所知晓,并且大家也是非常关注这里边的财政经费的一些使用情况,如何过细的工作,严格的监督,真正把党和政府的这样的一些教育性的财政拨款的这样的一些关爱的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用在孩子的身上,还是它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一个形象的树立,也是有着非常关键的一个作用的。所以这一类的一个腐败问题也是我们觉得现在应该非常重视的。

  第四,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腐败问题。

  第四我们也看到在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当中,也存在着腐败的一个问题,我们近些年来的时候,近些年来,大家在就医的时候,经常在谈论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问题,开大处方的问题,吃回扣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社会公众热议的热门的一些问题。我们说医院它作为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最后一道守护线,发生在医务

  11 人员身上的这样的一些腐败问题,它不仅是败坏了医德医风和医院的声誉,而且它造成的是一个,医患关系的一个紧张,医患关系的紧张呢,进而可能诱发的就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的情绪的一个发酵,有可能致使我们的群众,他对党和政府也连接着产生不满,产生监督不利的这样的一些质疑。所以我们说医患关系这样的一个关系里边这样的一些腐败问题,它其实是对于我们切实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维护我们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合法的这样的一个利益,它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的,一旦处理不好,它直接影响的也是我们这样的一些医德医风这样的一些声誉的一些影响,影响的是我们群众对我们公权力部门的,他的信任的一个打击。

  第五,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腐败问题。

  我们再来看在食品药品制假售...

篇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民主集中 (党课讲稿)

 前

 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话题。

 关于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讲现代化的这样一个前奏。人类发展至今,特别是近代以来,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有几个模式。

 第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个模式成功了,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这个模式成功背后的原因是,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自由和个人主义为基本的理论依托,尤其突出自由竞争,这样一个模式背后的秘密是这个。

 还有一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是莱茵模式。莱茵模式主要是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为代表,它成功的原因是莱茵模式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莱茵模式也很成规,这都是两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又有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模式跃然屹立在世界的面前。这种现代化的模式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最为快速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可以放眼世界看在共产党、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连续 40 年

 以 7%的速度发展的国家只有英国和新加坡。英国我们没法比较,因为它离我们的时间太远,英国的现代化很早就完成了。那新加坡太小了,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只有中国的现代化是独一的,是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现代化的独特性,甚至可以列为第三种现代化的成功模式。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10 年以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很多人都在探索。那学界也给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钥匙”和“密码”,通过研究,海内外很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经济成功的背后有政治原因,探索到政治原因这样一个层面,纷纷地有几种观点出来,纷纷有“国家主导论、“纵向民主论”、“政治集权与经济自由”、“负责任的威权体制”、“有效的一党制”等说法来概括中国制度的特点,来解析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密码。我们都同意,这些观点展现给我们面前的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用这些观点来探索中国现代化成功的政治原因或制度原因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要素和制度。这个制度是被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一个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因为民主集中制在这两部规范性文件中都被规定为中国的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不涉及到这样一个层面,就没有触及到中国现代化成功的最根本的制度因素。再是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谈的制度因素,民主集

 中制。

 我们的观点是,民主集中制才是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核心制度,只有抓住这个制度,才能够真正地探索出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密钥是什么。

 为了解释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准备从三个方面来探析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对于我们党和国家而言,民主集中制从哪儿发展的,怎么发展的。第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它是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的根本因素所在,根本的制度要素,那它根本在何处,它的制度要素能够散发出哪些优势。第三,我们在未来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 下面是第一个问题,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那谈起了民主集中制,就需要明确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我们常常谈起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那这种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这种制度规定了党的领导,以及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保障。这样一个制度是非常优越的制度,但这个制度是个舶来品,为什么说这个制度是个舶来品?这个制度是随着我们党的组织制度引进来的。党最初源于西方,党本身也是一个舶来品,那附随党这样一个新事

 物的东西也是一个舶来品。

 我们是从哪儿舶来的?1977 年 7 月,邓小平的一段讲话告诉我们这个舶来品是从哪儿来的,中国化的东西是从哪儿的。邓小平在《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的发展,强调对列宁的建党学说要作科学的评价。他指出,在党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不多,列宁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正是因为列宁了那么好的一个党,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列宁所建立的党和建立的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那我们从列宁那里学到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都是民主集中制,也有这个因素。来看看列宁来回答民主集中制是怎么回事。说列宁之前还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因为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不多”,但讲的不多,不等于没讲,还讲了一些。

 (一)民主集中制缘起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同盟的时候,曾经对如何实行民主和集中是做给一些探索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1 年主持修订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对制定精神实质作了一个明确的阐释。他说,它既是民主的,不是集中的,更不是碎片化的,更不是片面化的或碎片化的集中。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1 年制定国际公认协会共同章程的时候还

 没有明确民主集中的概念,但他强调这样一个组织章程是民主的,不是集中的。他更强调从民主的角度来讲。这个背景不难解释,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国家和时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已经开始有比较大和深入的发展,民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这个时代对马克思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时更强调通过民主的方式来组织工人协会,以民主的原则来建立章程,强调不是集中的,是通过一种国际工人的联合体、共同体,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来组织的。

 那马克思是不是就没有谈到集中?其实是谈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文集中也谈到,集中权威和纪律,对于阶级对立情况下的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能否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目标至关重要。其意为,在那个时代,虽然资产阶级民主有很大的发展,但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确定的地方,甚至还有很多落后、反动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产阶级来实现自己的民主目标的时候还需要无产阶级把自己的队伍组织起来,运用权威、集中和纪律来打造一个更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队伍来实现自己的民主目标,其实谈到了集中的问题,在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时候谈到了集中的问题,但它更多强调的是民主的方面。

 那我们反过来,到了俄国,俄国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中,当时的西方列强中最为落后的一个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很落后,特别

 是资本主义民主发展也非常滞后,谈不上先进的民主制度建立,个人自由也无从谈起。所以列宁在这个时候根据俄国的形势、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党,就刚刚建党的斗争的实际,当时党内存在很多的派别,如经济派、反火星派等,这些派别使整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很不团结,又加之俄国革命的形势非常严峻,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它的资产阶级民主并不发达,那工人阶级通过选举的方式是很难取得国家政权的,此路基本不通,这是在 1905 年之前。那怎么办?列宁怎么样去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目标?就必须通过一种更加强调纪律和权威的这样一种制度来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种组织原则是作为建党的基础。

 所以列宁在 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列宁提出了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并不是民主集中制,和马克思所讲的民主制更是相去甚远,它是根据俄国的国家实际和政党组织实际提出了集中制这样一个概念。既是集中思想和集中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他有一段话来进一步阐述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的思想,他讲了,集中制要求中央和党的最遥远、最偏远的部分之间没有任何的障碍,中央有直接掌握每一个党员的绝对权力,他同时也强调,在黑暗的专制制度下,在陷阱到处进行追捕的情况下,党组织广泛的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思想,而且有害的儿戏。在俄国实际的情况下,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建党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都是在一种秘密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民主的方式来选取领导人,那必然要通过民主的竞

 选演说等一系列的民主流程,那这样一来,党的领导人其实已经暴露出了沙皇的政治政权,党的领导是无法生存的,那党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列宁讲还是一种毫无意思还是有害的儿戏。当然了,列宁提出这样一个建党的思想,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也遭到了第二国际的一些著名领导人的反对。在整个俄国和西方存在着发展阶段的差异,在西方因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得比较快,水平比较高,资产阶级民主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以相对西方的工人领导人,他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来对列宁的集中建党的思想的不同看法,这也很正常,因为国家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个人的认识水平也不一样。

 当时在 1904 年的时候,卢森堡就对列宁的集中制建党的思想提出了批评意见,这是一个来自第二国际的批评意见,那同时在俄国革命的形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 1904 年,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以后,沙皇俄国也进行了改变,进行了改革之后。

 特别是 1905 年 1 月,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人阶级按照民主制的原则来产生了苏维埃的组织来领导政治罢工等这一系列的革命运动。特别革命运动以后进入了斯特里特和平时期,沙皇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那资产阶级民主的这样一个大门也打开了。

 那这样一来,列宁根据俄国革命新的实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办法,列宁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拟定策略时就提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他针对社会民主发展的一个具体实际,在党内也提出了

 一个,原来提出集中制,现在提出了一个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其实是根据了俄国的实际(提出的)。

 同年 4 月,召开了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为党的组织章程的重要条款给写进来了,这个条款是这么说的,它说:党的一切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从1906 年四次代表大会以后,联共部章程一直保留这样一个条文,党的一切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就已经在俄国党内部扎下根来,作为俄国党一切组织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保留下来了。

 1906 年,俄国党建立起来以后,经过十多年发展,1917 年夺取政权之后,列宁后来又建立了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建立起来之后,那通过第三国际向世界输出革命,即世界革命时期,在输出革命的过程中,那就顺带将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也一并地输出来。这时候我们党的建立正好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接受了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思想。那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思想是随着加入共产国际的要求和条件附带着传入到中国来的。

 再详细地介绍一下。列宁在 1902 年 7 月起草加入共产国际的文件中强调: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目前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共产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像军事纪律那样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全体党员的普遍的人人,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那

 这样一个要求和规定,随着共产国际的思想和共产国际对外输出革命,那逐渐输入到中国。

 (二)民主集中制在中国 但输入到中国之后,一开始民主集中制并不叫民主集中制,一开始的概念很混乱,刚开始的中文译文是“民主主义集权制”,还有“民主主义的中央集权”,还有“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权”。包括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称之为中央集权制。

 1922 年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宣布完全承认第三国际的加入条件,即“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这时并不是这样翻译的,因为在此之后,当时翻译的还是中央集权的党。

 在 923 年 5 月 10 日,在施存统发表的文章中才首次提到了“民主的集中制”这样一个中文版的概念。924 年 1 月,刘仁静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以民主集中制来描叙列宁创立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才是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组织原则第一次的连接,或第一次描述党的组织原则。直到 1927 年,在此之后,我们党才把以前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翻译逐渐统一到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概念上。直到 1927 年 6 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的决议案》中规定:我们党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才是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载入章程,并一直地保留下来。这是民主集中制的源起,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来的。

 前述了政党层面,那从政权层面。一开始就讲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那前述的是党的组织原则,因为写入章程,那从国家政权的角度来讲,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讲要加入国家政权,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在 1940 年毛泽东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的组织原则,这在 1940 年就提出来了。在 1945 年的《论联合政府》中又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新中国建立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权建设中得以确立。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政权层面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

篇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强和推进作风建设会议上的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今天我们专题部署召开作风建设大会,目的是要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纪律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在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中树立新形象、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为 XX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下面,围绕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再强调四方面内容:

  一、把握“三个明确”,聚思想认识之魂

  谈到作风建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作风?从外在来看,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以及学习作风、文风、会风等。从内在来看,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忠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能否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政治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X 苏区是党的优良作风重要发源地,毛泽东等中央苏区领导人以身作则,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干活,也正因为党的作风、党的形象深入人心,让老百姓觉得,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有出路、才有希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运动,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战争时期,1947 年开始的整党运动,基本上克服了党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 、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现象,为党取得执政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建立了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0 年在全党开展大规模整风运动,重点是整顿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解决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性党风建设,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就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联系 XX 实际,我们党员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全镇干部都能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求真务实、实干担当,为推动 XX建设发挥了党员的应尽之责和中坚力量作用。但是对标对表查找差距,在作风建设方面也还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表现。有的干部骄傲自满,缺乏竞争意识,总喜欢简单地纵向比,自己比自己,没有或者不愿意争一流,不愿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有的干部回避矛盾,缺乏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破解难题、解决矛盾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啃“硬骨头”、一抓到底的决心,工作多、任务重不是喊喊就说明有责任心,不是发发牢骚就能博得领导同情,不是拍拍马屁就能获得提拔;有的干部相互推诿,缺乏大局意识,一些责任上需要衔接的,需要几家单位共同推进的工作,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互不主动配合,甚至互不买帐,明显影响不少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的干部办事不公、缺乏服务意识,我们说企业的服务要紧,

 公共事业的也要紧,在现在情况下更要强调,对事关民生、事关公益的事业比单家企业的更重要,更要扑下身子干;有的干部工作随意,缺乏效率意识,现在老百姓对我们干部显现的服务态度,所谓门难进,脸难看反映较少,而对我们干部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反映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有所上升。有的干部贪图安逸,缺乏进取意识,个别干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抓工作只求过得去,抓队伍只求不出事,平时议论和热衷于追求“有点权、有点钱、有点闲”的工作格局和状况,倚老卖老,说的难听点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以上举的这些现象,不一定完全准确,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消极面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可低估。其中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倾向性不良影响和后果。一是工作上缺乏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影响了全镇工作的开拓和新局面的形成,影响了工作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导致工作上缺乏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影响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或者落实的程度。为此,镇党委决定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一定要以这个活动为契机,针对突出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要明确作风问题绝不是小枝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

 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作风要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用来表现,党员的作风直接与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联系在一起,与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联系在一起、与人心向背联系在一起。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如何,既是衡量一个地方党委政府是否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群众评判地方党委政府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是党在新时代执政为民必须面对的考验,是提高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生命工程”。

 二是要明确作风问题绝不是小是小非问题,而是重大的是非问题。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除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形象的重要保障,不好的作风往往是走向腐败的助推因素。党员干部一旦在作风上放松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就会接触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最终划入腐败堕落的深渊。警钟长鸣,方能防微杜渐,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坚持照镜子、扫灰尘,牢固树立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刚直清正的节操观、高尚励志的品位观,牢牢守住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党规底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

 三是要明确作风问题绝不是非原则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讲纪律、守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对党忠诚就是一句空话。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要求,也是最大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实践中要突出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党员干部要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言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另一个是自觉做到服从组织。党章把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列为“四个服从”之首,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是组织的一员,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性标准和组织纪律来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原则,决不各行其是;服从组织决定,决不讨价还价;服从组织程序,决不我行我素。特别要始终忠诚老实、襟怀坦荡,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这既是对党、对组织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二、下好“四真功夫”,强踏实干事之责

  作风建设的成效有赖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坚持,只有狠抓作风建设,党风政风建设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党的作风才能持续改善,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会明显提高,在新时代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以抓好党的建设为重要抓手,从四方面下真功夫。

 首先要在提升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上下真功夫。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各项要求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以抓好党的建设推动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以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建和作风建设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固化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好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制度,认认真真“学”、扎扎实实“做”,确保支部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效果、出成效,以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从思想上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把总书记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进一步铸党魂创佳绩强铁军,展现我们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上下真功夫。始终把锤炼机关党员的党性作为作风建设的坚强基石。加强党性修养,是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前提,是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更要

 自觉增强党性修养,不忘入党初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作风建设典范,做改革发展先锋。党员群体都是机关和村干部的主体,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各党组织书记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性开展党性教育,使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切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第三要在加强党员干部的群 众观点上下真功夫。始终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作风建设工作的核心。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胜利之基、执政之基。在新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有半点放松,还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在党员心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映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各级党组织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员干部服务好、联系好、组织好基层群众,既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好工作职责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点,深入开展好服务基层活动,下企业、访群众、走基层,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四要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洁上下真功夫。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强作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性工作,反腐倡廉是党性党风建设的必然延伸和必要保障。为此,我们始终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不碰高压线、不触红线、不破底线,防止不正之风的形成。如果廉政上出了问题,工作干得再好,也一切归零。因此,在作风建设上、在廉政纪律上,千万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不能心存丝毫侥幸心理。要结合“作风建设从我做起”活动,明确党员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端正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新条例、新准则,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时刻在党员干部心目中树立一名党员应该追求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坚决消除不守法纪、以权谋私的现象,坚决消除不讲大局、执行力差的现象,坚决消除不听招呼、我行我素的现象。

  三、大兴“四种风气”,树激情创业之劲

  作风建设涉及到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始终都要落实到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践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目的就是在全镇干部中营造争先创优这个工作氛围,切实提高我们落实工作的执行能力。

 具体说,要大兴改革创新之风、敢抓敢管之风、团结协作之风、争先创优之风。

  一是要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创新不是务虚的概念,它既是一种思想作风和发展策略,也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举措。XX 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效,靠的是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和开拓。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新辉煌,勇占第一方阵位置,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对广大党员干部,主要是以改革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增加压力,增强责任意识,要在传统产业转型上有创新,要在引进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上有创新,要在招引重大项目和平台上有创新,要在优化教育上有创新,要在推进数字政务建设上有创新,要在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上有创新,以改革来创新工作措施,促进工作落实。

  二是要大兴敢抓敢管之风。敢抓敢管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也是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干,广大干部跟着干,敢于担事、敢于任事,每条战线就能形成踏实干事、狠抓落实的正气,我们既定的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顺利推进。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在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基础上,要理出年度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责...

推荐访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党课 党课 作风建设 路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