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风险要点8篇

时间:2022-12-16 12:30:06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ppp项目的风险要点8篇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资本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使私营、民营企业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pp项目的风险要点8篇,供大家参考。

ppp项目的风险要点8篇

篇一: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资本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使私营、民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项目建设间的联系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由于PPP模式运转的周期长、投资规模较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些风险,给企业和政府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就PPP项目投资过程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PPP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改革是确保社会资本正常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泉。PPP项目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推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有效干预与市场资源配置效应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地方债务形势较为紧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流转不畅,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然而,如何动员社会资本参加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PPP模式进一步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1PPP项目模式的投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全称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最早于1982年由英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应用,其核心理念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私营、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共同治理”(见图一)。由于国情、经济体制的不同,实践期间在不同国家出现的阻碍因素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主要还存在以下两点关键风险:

  社会资本

  政府

  契约精神相互信任

  合作关系

  社会利益多赢

  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保障

  图1PPP模式概念1.1风险分担机制原则不明确项目投资风险预测,管理以及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对于PPP项目来说,是能否成功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个PPP项目都可能由于某些影响要素而面临着一系列的系统性和不可知性风险,但我国国情相对特殊,PPP项目的投资风险更加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的不定期调整和变化,产业经济结构内部的优化等问题,加上政府并没有相应的契约合同机制,参与PPP项目的私营企业更难预测将要承担的风险。1.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PPP项目当前在我国的实践情况表明,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无法确保模式长期发展下去的。我国针对PPP项目设计、实施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法律细则。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指导来保证投资收益,则会导致投资者面临承担投资法律责任的风险。同时,法律与政策法规的一致性,中央政府政策法规与各级下属政府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对PPP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产生了制约作用。

  2针对PPP项目风险的对策建议

  2.1健全动态的风险分担、协调机制

  政府是否能够贯彻诚信精神是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是否能顺利投资PPP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合同制度,明确各部门应尽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对于项目审核流程的违规操作制定相关责罚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对于PPP项目的重要经验就是及时建立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正确、有效地规避风险,给项目各方参与者相应的风险预防保证。企业财务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加强沟通的前提下,在PPP项目中引入动态地融资理念,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健全动态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各管理部门工作透明化,保证信息共享,实时跟踪项目进度。

  2.2建立多元化的PPP资本投资市场

  积极引导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资本大户参与PPP项目,将基金、债券等融资形式引入PPP投资市场,形成多元化发展体系,将PPP项目分布在各个发展领域(见图2),从而更加调动社会整体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延长项目生命周期,加快PPP贸易建设。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项目不同阶段创新融资形式,如股权投资、资产证券等方式。除了对PPP项目进行融资之外,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协助等服务。

  图2英国PPP项目分布

  2.3培养PPP项目模式的专业型融资人才

  PPP项目的设计、运营等阶段都涉及到许多专业,如财政、金融、法律等领域,因此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相关领域资质。政府及企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对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制定一系列规范、科学、标准的细则,寻找能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合法金融中介机构,长期下来必然有所回报。

  2.4创建合理的价格核定和财政补贴机制

  PPP项目的价格核定要满足社会资本投资的有效收益,也要相应减轻政府财政预算压力,政府和企业双方应就项目价格问题预先做好备案,确定合适的标准。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定期审核制度和相关流程,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管力度,确保能够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政府部门要对PPP投资项目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对于回报周期长、项目收益效果较差,但社会效益较好的PPP项目及时给予评价,如

  经过各种因素的周全考虑后决定继续投资,则可以合理地提供相应财政补贴,给予支持,并建立动态的资金补贴机制,稳定支出。

  3总结

  总的来说,针对PPP项目优缺点,其衍生出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并决定着PPP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完成。由于PPP模式项目在不同的地区的实践程度具有差异性,并且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企业在后续推进PPP项目的进程中,可以借鉴上述应对措施来确保项目的成功。想要保持政府和社会投资合作的长期稳定联系,双方要围绕项目投资风险分配最优方案,综合健全政府的风险管理机制,考虑项目回报率以及市场整体投资环境等因素,保持PPP项目模式的长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凤亚红,李娜,左帅.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7(06):51-58.

  [2]河南省财政学会课题组,胡兴旺,项勇,李俊杰,金学星,王佳,郭晓丽.PP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6(12):117-133.

  [3]王刚,何利辉.我国PPP项目的融资困境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75-78+85.

  [4]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03):40-46.

  [5]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3

  

  

篇二: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应当关注的14项法律风险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需关注的14项法律风险,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移交为止。

  1、项目立项有关法律风险PPP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需要在招募社会资本之前完成项目立项。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1号《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14]53号《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通知》<目前已更新至20XX本>以及项目所在地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项申请涉及发改委、国土、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项目立项管理分核准和备案两种,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若投资建设核准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社会资本在投资决策之前应查明项目投资立项有关法律政策,确保项目能够依法立项并准确预估立项工作量及投入,以便在项目投资以及与政府权利义务分配上作出相应安排。2、PPP项目识别及退出有关法律风险PPP项目识别确认由政府主导完成,但近来也出现了不少假伪PPP项目,最终使项目陷入PPP项目合规性困境,进而影响政府采购及相关优惠支持政策的落实。因此,社会资本需要核查拟投资的PPP项目识别确认结果。根据现行PPP政策规定,政府应将项目列入本级政府PPP备选项

  1/8

  目并年度开发计划,由本级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筛选确认,具体由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两个论证"后,由本级政府出具PPP项目立项批复。社会资本方应及早核查PPP项目上述识别确认文件及其有效性。

  此外,在PPP项目"能进能出"制度下,对于确已通过PPP项目识别的项目,社会资本方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使项目持续满足PPP项目各项必备特征,以免被主管部门清出PPP项目。

  3、采购价款纳入预算有关法律风险在政府收入支出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下,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本级人大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因此,为确保社会资本获得投资回报,对涉及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需要按《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制作预算方案报本级政府和人大审批,通过审批后再报上级政府备案,并且保证因本项目采购不会导致本级政府负担的PPP项目财政预算支出总额超过本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此外,根据财金[2015]109号文规定,政府应将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采购文件、合同文本等重要资料和数据录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综合信息平台。实务中,社会资本方无法直接查询本级政府参与的其他PPP项目及有关财政预算支

  2/8

  出负担情况,无法确认因所拟投项目的增加是否触碰了本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红线,故应要求政府方进行全面准确的信息披露并在协议中设置有关风险防范条款。

  4、项目采购方式有关法律风险本项风险包括项目采购方式选择的法律风险和项目采购程序法律风险。现行PPP项目采购规则规定了PPP项目可采取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等5种采购方式及其适用条件,项目实施机构应依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采购方式并按采购程序实施采购。若错误选择采购方式或采购程序不当,可能导致社会资本方中标或成交结果无效。社会资本方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若属于依法必须招标范围的项目的,应通过招标选择社会资本,否则PPP合同法律效力无法保证;②采购程序应严格规范操作,否则采购程序可能因其他<潜在>投标人投诉而受阻;③在将投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养一体打包采购的PPP项目中,若社会资本方由投资方和EPC总包方组成联合体投标,应确保项目采购按将社会资本招标和项目EPC总包招标"两标合一标"的模式操作,而非简单的"联合体投标"模式。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在普通联合体招标中,要求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而若真正投资方没有EPC总包资质,则会陷入被动。

  3/8

  ④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招资人若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可不再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物资供应商。但该情形仅限于针对"已通过招标选择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若非经招标程序选择的社会资本方或虽经招标程序但属于非特许经营项目的,相应社会资本方即便本身具有施工承包或物资供应资质条件,但能否直接作为项目施工承包方或物资供应方而不进行招标,法律尚未明确作出规定,存在合法性风险。

  5、项目实施机构资格有关法律风险PPP项目实施机构须按PPP政策规定由项目所属县级以上政府明确授权,未经授权,所签PPP合同效力即存在不确定性。实务中,有某开发区管委会或其所属管理办公室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担任PPP项目实施机构的情况,社会资本方核查开发区管委会或其所属管理办公室相关职责权限或授权文件。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可以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但若作为PPP项目实施机构尚不符合财政部有关规定。6、采购价款结算有关法律风险PPP项目采购价款一般由工程造价及运营管养维护成本、投融资财务成本和投资收益几部分组成。对于项目工程造价应在PPP合同中明确约定造价结算标准以及价格调整方式,同时设置传导条款以将项目承包方合理造价款诉求全部顺利导入采购价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一般需要进行政府审计,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政府审计结果并不

  4/8

  当然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若政府与社会资产方没有约定项目工程结算最终以政府审计为准的,可以由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按合同约定的计价计量标准出具的造价结论为准进行结算。

  

篇三: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

  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7期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开展,必须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等问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引导工作,实现PPP项目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有效解决资金浪费问题。这需要进行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优化,降低资金使用的压力,实现项目运营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二、项目风险与PPP项目发展的联系

  在PPP模式应用过程中,项目本身是其融资的主体,实现了项目预期收益、项目资金投入、政府对该项目扶持力度的结合。在这种应用模式下,私人投资者与政府会签订相关的许可协议,双方参与到项目的整体实践过程中,获得该项目的收益,实现债务的偿还。

  这种私人投资与政府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在财务预算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使私人投资者获得相应的利益。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双方共同参与,遵守共担风险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根据自己的实力及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风险。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其考虑了私人投资者与政府的优势,实现了对科学性、合理性风险分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降低PPP项目的整体运作风险。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对PPP项目的应用,实现了私人投资者资金的引进,有效减缓了建设项目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在这个环节中,其实现了私人投资方高效化管理手段及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实现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工作模式的结合。

  三、PPP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及应对

  (一)风险识别

  从可控性角度来看,融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前者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后者包括环境保护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完工风险、信用风险。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PPP项目融资存在一定的运作风险,在成功融资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朝着非理想化的方向发展。整体来看,PPP模式引导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经济风险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存在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难关,从而可能使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适应现阶段PPP项目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完善项目预期工作,做好项目风险的精确识别工作,制定相关风险防御措施,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稳健性发展。

  风险识别即通过大量精准可靠的信息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及分析项目,从而分析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客观上看,其性质及风险识别的方法诸多,比较常见的项目融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

  德尔菲法集中了各个专家的智慧,实现了对其想法的统筹考虑,能够有效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德尔菲法,有利于表达出各个专家意见的分歧之处,集众家之所长;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避免对不常见细微风险的忽视。这种方法对其组成成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其适用范围比较小,比较适应于一些问题简单、目标明确的情况;工作分解结构法比较适合应用于中小项目工程建设过程,能够实现对项目范围、施工建设进度、成本管理等的有效管理,这种方法亦不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二)融资风险的评估

  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项目的简易程度、建设程序的规范性、项目的直观性及可塑性,从而选择科学的风险分析识别方案,并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发生时间等展开定量、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量化研究,实现对融资风险的全面性考虑。

  融资风险的识别需要在风险分担前进行,确定风险量大小、风险性质等风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估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从而实现不同风险相对严重程度的区分,根据其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作出相应的决策。后者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模拟分析、决策树法等。

  (三)融资风险的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融资风险,需要确定PPP融资风险分担的目标。在风险分配环节中,项目参与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由对风险最具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优化PPP融资风险分担模型,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各个参与方满意度的最大化以及风险剩余整体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遵循风险回避原则。当项目潜在风险可能性较大,其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且当前没有什么策略对其进行解决时,需要主动放弃该项目,改变该项目的目标及方案计划。这也需要遵循风险减少的原则,通过对各种措施的使用,降低融资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避免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

  风险应对的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风险回避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项目的潜在损失。风险自留应用了内部控制措施,化解了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指使用积极性、主动性的风险对策进行损失的预防及减少,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预防计划模块、灾难计划模块、应急计划模块。

  为了实现对风险损失的有效分散,必须遵循风险集合原则。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小,在发生数量较多的同类风险背景下,投资者需要联合起来,实现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散化处理。风险嫁接即风险转移,其实现了一些经济方法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将融资风险转嫁给信托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为了强化对融资风险的管理,必须做好相关的后备措施,在项目开始前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如准备好应急费用、备用资金贷款等。为了切实解决融资风险问题,必须结合各类风险防范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应对措施的积极作用。在应对风险事件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手段,实现融资风险的有效规避。

  四、结语

  为了实现PPP项目投资风险的有效性识别及量化管理,需要根据实际运作场景,制定相关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不同的风险防范方案,实现对融资风险的精确性识别及控制,满足现阶段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

  (作者单位为中铁三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02).

  姜军,唐琳.PPP模式下的股权融资模式创新[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

  [2]

  杨莉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PPP融资模式研究——基于杭州地铁一号线调查分

  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3]

  李晓琳.推广PPP要回归理性和逻辑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

  

篇四: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风险控制难点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常态PPP项目也实现了进一步发展,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融资难的问题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PPP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新常态下PPP项目风险控制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详细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问题;对策

  目前,在新常态下,PPP项目的发展与银行信贷标准存在着一定矛盾,导致很多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银行贷款给这些新常态下PPP项目机构,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银行普遍对新常态下的PPP项目不信任,很难向其贷款,进而对信贷风险实现规避。为解决新常态下PPP项目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从新常态下PPP项目机构着手,还应该通过对社会相关领域进行整体上的完善和协调。

  一、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融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促使消费金融得以迅速发展,创新型新常态下PPP项目通过对消费模式不断创新,成功地扩展出新的市场空间,并且对传统的经济市场环境产生了一定冲击和挑战。以新常态下PPP项目为主题的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基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社会的就业压力,确保社会得以平稳运行,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大型企业发展、活跃市场和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新常态下PPP项目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内外部经营环境及融资环境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为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新常态下PPP项目金融融资支持的社会互助系统,需要重视发展服务新常态下PPP项目的中小金融机构。1.银行贷款难。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实现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实现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国家和相关金融机构通过政策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以新常态下PPP项目信贷为主要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与新常态下PPP项目存在平等地位

  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大和改善对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融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的认识存在定位上的偏差,导致其对新常态下PPP项目的产品服务同质化较为严重,对风险的防范不成熟,并且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融资程序不够系统和简化,配套的服务设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与信贷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考核机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在目前阶段,城市银行的信贷增幅以及新常态下PPP项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有的比例相对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2.担保体系不够完善。对新常态下PPP项目来说,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待完善。因此,能够为新常态下PPP项目进行信用担保的机构相对较少,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也远远不够,导致很难真正地满足新常态下PPP项目在信用担保方面的需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由于政府对信用担保体系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很难有效地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来满足新常态下PPP项目相应的信用担保需求。3.融资需求与信贷服务不匹配。现阶段,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新常态下PPP项目多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的乡镇等地区。近些年,商业银行收缩力度进一步增强,很难覆盖到相对落后地方的PPP项目,致使商业银行的覆盖范围受到限制,其信贷服务多以农行为主。而农行也很难依靠自身的实力撑起新常态下PPP项目整体发展的大局,致使新形态下PPP项目的融资需求和信贷服务不相匹配。另外,我国银行现阶段的贷款业务多是以一年内为期限的短期贷款,然而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贷款需求与现阶段银行的贷款机制不相符,同时,新常态下PPP项目的融资目的是获取长期的

  资金支持,对银行来说这是属于较高风险的贷款项目,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贷款的积极性相对匮乏。

  二、新常态下PPP项目的项目风险解决对策

  通过凯恩斯理论可以了解到,通过对财政及金融等手段来加强政府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有效调控及干预,对反垄断法进行深入地完善和实施,对促进市场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的活跃性,建立准确科学的新常态下PPP项目的发展观,确保新常态下PPP项目对社会所起到的创造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调节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在结合限制垄断、确保市场健康竞争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进行扶持和鼓励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下,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中新常态下PPP项目的稳定发展,对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的缓解和调控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1.创新融资模式。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新常态下PPP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新常态下PPP项目的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和普及对金融业务服务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现阶段新常态下PPP项目的发展现状,在对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律

  和环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常态下PPP项目金融进行分析,以实现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应该加大对国家或地方重点PPP项目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国家或地方重点PPP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如加大对市政建设、交通工程和大型益民项目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联合传统金融业对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交通隧道管道、物流基地和科技园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将信贷资金优先用来满足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进而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功能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促使城市资源的分享和城市资产的增值收益得以实现。此外,需要重视对地方进行战略转型的支持力度,为地方战略转型提供积极的动力支持,促使其实现创新升级。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高端及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市场经济自主创新的发展进程,支持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发展其优势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其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促使其不断壮大和发展。2.促进城市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信贷防范体系的完善。为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的信贷防范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对目标客户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加大对新常态下PPP项目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和预算服务等相关咨询服务的能力。商业银行应该为新常态下PPP项目定期提供相应的金融政策和利率信息。为实现结算服务和结算速度的有效提高,应该对金融结算所需的工具和硬件进行及时升级和创新,促使新常态下PPP项目资金的流通速度。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新形态下PPP项目

  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协作,以实现对新常态下PPP项目信用形象的改善,进而降低其经营管理的风险。同时,在贷款之前审批阶段,应该对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进行不断地创新,并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新常态下PPP项目信贷部门,提高银行与新常态下PPP项目的信贷效率和成果。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拓展新常态下PPP贷款项目和增值业务。换一种说法,就是商业银行在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进行贷款拨付时,应该结合新常态下PPP项目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发放,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进程和各环节具体的资金用途进行了解,并可以通过其所体现的有效信息对接下来的资金贷款拨付提供参考和依据。在新常态下PPP项目可以履行合同并且进展较为顺利的基础上,银行可以继续发放贷款资金;相反,若新常态下PPP项目没有按照合同进行或项目进展出现重大问题时,银行则可以停止资金拨付,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3.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由于PPP项目的资金投入量较大,所以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便是项目自有资金方面的缺口,这就对融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借助基金、信托等融资工具对股权融资渠道进行拓宽,降低PPP项目资金融资的风险。投资人应该对现行PPP项目融资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取得与项目投资周期期限更加匹配、利率更加优惠、担保要求更加宽松的融资资金。例如,在棚户区改造和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寻求对具有利率优惠的国外贷款支持,以实现对融资成本的降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海外融资成本相对境内的融资成本平均要低50%以上。例如,绿地集团凭借其品牌优

  势和丰富的资本平台优势,已经先后获得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上千亿元的高额授信,可以给予新常态下PPP项目一定的贷款优惠。此外,投资人还应该对各类型创新融资工具的特征和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将不同融资工具进行优化组合,进而有效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PPP项目金融需要结合实体经济来发展,不能对立于实体经济。新常态下PPP项目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从实体经济出发,服务于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现阶段,应该对新常态下PPP项目所存在的项目风险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所产生的现状和成因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以实现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应该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方式进行积极的开拓和创新,进而实现对新常态下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周兰萍.新常态下PPP项目的风控难点及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5(8):122-128.

  [2]胡友冰.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重点及难点解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17):230.

  作者:张鹏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篇五: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作者:陈巧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14期

  一、PPP模式相关理论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我国财政部将PPP定义为公私双方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构建的长期合作关系。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往往是建设和运营周期长,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便利,社会私人部给予资金和先进技术,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PPP项目具有全程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

  PPP模式的经典结构是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共同出资成立特许经营公司(SPV),政府公共部门主要提供特许经营协议和少量的投资,社会私人部门对SPV进行大量的股权投资或次债券投资的直接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SPV提供贷款,由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这种模式的有点如下:可以缓解政府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负担,转换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即从提供者转变成了监管者;因为引入了社会私人部门,社会私人部门拥有先进的项目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项目质量从而提升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由于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了在初始阶段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和融资过程,所以保证了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支出并且提升了资金利用率;PPP模式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用于非营利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PPP模式应用的新领域有公路、地铁、水厂、医院、学校、监狱等。

  二、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治腐败风险是指由于政府官员由于自己欲望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向社会私人部门施加压力来索取不正当的利益,这将直接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负责项目的政府官员由于其腐败行为,将会将会增加其遭受调查处分的可能性,这也为项目施工增加不确定性。政府信用风险是指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拒绝履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直接或间接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政府决策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政府决策程序不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缺乏相关PPP项目的运作经验,缺乏专业建设领域的知识,前期的项目准备工作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决策失误。

  2.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是指在贷款期间由于利率的波动会使项目的资金成本上升从而使项目的收益下降;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项目的施工和运营成本由于物价和工资的上升而提高,项目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资金风险是指投资方不能按照合同及时的补充资金,造成项目的建设工期延迟甚至造成项目的停滞,这样会给项目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汇率风险,如果项目引入和大量外资和在国外进行项目的采购,汇率的变化也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上升增加经济风险。

  3.社会自然风险

  社会自然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参与各方不可预见的并且自身无法解决和避免的事件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风险、地质或气候灾害、重大社会事件等。由于PPP项目建造和运营周期较长,并且许多公路、高铁、地铁等PPP项目是在野外环境下或者在地下进行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会对项目造成重大破坏。

  4.项目建设风险

  项目建设风险主要包括征地拆迁风险,有些PPP项目例如高铁、公路等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经过的省市较多,各地的政策不一致就造成了征地拆迁的难度较大,表现为征地价格高、临时用地难度大等,这些都会给项目造成较大的影响。设计变更风险是指,由于但大多数PPP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外力因素会导致原先的设计方案无法实现,必须变更设计,这样会增加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造成损失。

  5.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PPP项目在建设完工后进入运营阶段会面临的风险,在运营阶段项目会面临市场中出现同类项目的竞争、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收费价格与前期的估算发生调整、运营成本增加以及收益无法满足成本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产品损失以及残值风险。

  三、PPP模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1.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项目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正确的识别风险,合理的分担风险对PPP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都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政治以及法律风险主要有政府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主要由项目公司承担,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在政府和私人部门签订的特需合同中有风险分担的条款,各方应当根据条款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营中产生的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分担条款存在不公平,利益受损的乙方可以通过谈判维护自身的利益。

  2.加强财务分析确保项目的合理性

  项目的有效选择是控制投资风险的主要方式,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当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可以适度的降低或转移风险。通过静态或动态的财务指标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例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如果项目的财务指标大于或者等于可行性数值时,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在参与方在开展的投资建设计划中要能够高效的运用资源,通过将得到的市场调查信息相互整合,为投资计划提供充分的运营条件。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参与各方可以建立风险数据库将各类项目出现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完善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在风险发生的情况的快速的应对风险,避免风险给项目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要建立风险早期预警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风险信息进行等级评价,对于风险等级高的风险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助于项目公司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风险。

  

  

篇六: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风险因素分组风险因素双方共担政府项目公司政府出资代表社会资本设计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融资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融资未及时到位建设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运营运营费用超支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支付补贴移交移交的资产不达标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的新要求政治和政府政策资产征用法律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自然可抗力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强制保险方案建立履约保函体系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现条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

  PPP项目风险与应对

  一、风险分配原则

  按照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

  原则,工程建设、运营维护风险由中标的投资人承担,融资风险由本项目的

  投资人承担,法律、政策风险由市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各方共同承

  担。二、风险分担方案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较多,涉及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和安置房建设等内容,且投资额大,实施周期长,涉及的利益

  相关者较多,社会影响面较大,全面识别和妥善处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

  种风险是实现项目落地、维护公共利益的得要保障。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

  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

  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

  风险因素分组

  风险因素

  双方共担

  设计

  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致使项目功能性要求改变

  设计缺陷

  政府√

  项目公司政府出资

  社会资本人代表

  √

  √

  √

  融资

  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

  通货膨胀率比预期的高

  √

  √

  √

  √

  √

  √

  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

  √

  融资未及时到位

  政府方要求赶工期而导致的项目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项目公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

  建设费用超支

  √

  √

  √

  √

  √

  √

  建设

  建设质量不合格过多的合同变更

  √

  √

  √

  √

  分包商/供应商的违约

  √

  √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发现文物

  √

  完工时间延后

  √

  √

  运营费用超支

  √

  √

  运营收入低于预期

  √

  √

  低运营生产能力

  √

  √

  运营

  维护费用高于预期维护要比预期频繁

  √

  √

  √

  √

  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

  √

  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

  支付补贴

  移交的资产不达标

  √

  √

  移交

  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

  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

  √

  的新要求了

  政治和

  资产征用

  √

  政府政策政府决定过程的低效率

  √

  很强的政治反对/不友好

  √

  法律

  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变

  税收政策的变化

  √

  √

  √

  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

  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

  不可抗力

  √

  地质条件

  √

  自然

  气候

  √

  环境

  √

  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

  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

  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强制保险方案

  建立履约保函体系

  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融资风险、运营风险

  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

  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

  法律风险、政策风险

  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

  

  

篇七: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作者:李慧来源:《商讯·公司金融》2018年第5期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被译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PPP项目风险识别

  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1)分阶段识别法是指按照PPP项目操作流程,根据不同阶段风险的成因与特点识别风险的方法,对项目风险从前期、执行、移交三大阶段进行识别。(2)参考类似项目识别法是在以往类似项目的数据资料以及项目参与者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PPP项目进行风险识别。(3)专家咨询法是通过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专家经验和常识,判断该项目存在哪些风险,并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主要风险因素。总结下来,PPP项目常见风险有:法律变更风险;项目审批风险: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移交风险;公众反对风险;政府信用风险;政府监管不足风险;融资风险;项目竞争性风险;金融风险;环境保护风险;不可抗力风险。

  二、PPP项目风险分配

  PPP项目风险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风险分配优化原则、风险对等原则和风险可控原则。PPP项目常见风险分配结果:一般的,法律变更风险、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社会资本选择风险、政府信用风险、政府监管不足风险和项目竞争性风险等由政府承担:建设风险、运营风险中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运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移交风险、融资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由项目公司承担:运营风险中的市场收益不足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收益变更风险、公众反对风险、金融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由双方共担:而项目审批风险则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形而定。

  三、PPP项目风险应对

  PPP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PPP项目常见风险应对措施:(1)规避法律变更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委托正规且具有实力的法律咨询机构,审慎地就该项目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分析意见。(2)项目审批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措施有负责报批审批的一方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审批程序报批,提前准备好报批所需材料。(3)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主要由政府引起,所以项目公司可以通过与政府签订严密的特许经营权协议来规避该风险。(4)社会资本选择风险,政府可以采取公开项目招商信息,与意向投资人进行前期沟通,从类似项目经验和业绩、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对投资人筛选。(5)建设风险,项目公司可以要求承包商签订保证承诺,确保工程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公司负责监督与控制。(6)运营风险可以通过签订合同、选用成熟、适用的技术以及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等措施来规避。(7)针对移交风险,项目公司和政府签订严密的特许经营权协议,明确项目移交范围、产权争议解决办法等条款。(8)应对公众反对风险措施:提高运营项目透明度,公开项目运营环境监测数据,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9)政府信用风险应对方法有增强自身法制意识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10)面对政府监管不足风险,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项目招投标、建设、运营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11)关于融资风险,项目公司需要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选择恰当的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还需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12)项目竞争性风险,对于使用者付费PPP项目,项目公司应尽力获取政府唯

  一性承诺,以避免过度竞争引起项目收益下降。(13)规避金融风险可以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并且设置合适的合同条款。(14)关于环境保护风险,在项目前期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且在合约中明确列出各方应采取的措施。(15)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应在项目进行之前,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综合所有因素选择最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另外还可以通过投保和寻求政府支持。

  四、结语

  总之,PPP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面临的风险因素较一般工程项目多,需要政府和项目公司的共同努力,一起应对诸多风险,最终实现该项目的利益最大化,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篇八: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PPP项目40大风险总结

  1.新政府不承认原合同政府换届后,因新政府不支持前政府的政治主张,或交接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新政府不承认项目原有合同或其中某些条款具备法律效力。2.中央已批准但地方不支持对某些中央政府通过的政策,地方政府做一些因地制宜的调整,导致某些政策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3.国有化/征用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中央或地方政府在特许经营期没有结束情况下强制收回经营权。4.政府信用政府因合同签订时考虑欠周,发生无法承担过高的履行合同成本、合同条款不符合社会环境利益等情况,导致无法履行签订的合同条款。5.政治决策失误/冗长由于政府决策流程不规范,或工作人员能力不足,或前期准备不足,或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做决策的过程反复冗长或出现失误。6.政局稳定因国内或国际政治局面的不稳定,引起相应政策的变化,或影响经济大环境,从而对项目造成影响。7.政府腐败

  政府体制不透明、监管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招标不公正、与政府沟通成本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不按规矩办事等等情况对项目造成的影响。8.审批获得/延误由于审批流程过于复杂,关卡层层,或工作人员效率不高导致。9.政策变化由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引起。10.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由于PPP项目相关的现有法律条款缺失,或有而不完善,或效力等级太低等原因导致。11.政治/公众反对项目预期收费过高,或项目的环评/可研不合理,导致社会公众或其他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反对。12.法律变更由原法律有不合理的地方或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引起。13.原材料供给由于政府限制或材料缺乏导致的原材料供应不足。14.项目唯一性没有竞争由于准经营性项目收益小于投资的特点,需要政府用政策手段给项目提供一个一定范围内没有竞争的经营环境,如果政府因各种原因没有提供,会导致项目陷入收益不足,回收资本无望的危险境地。15.市场需求变化

  由市场供需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项目收入减少等影响。16.收费变更由于项目产品、服务收费过高,或质量不佳,或不符合市场需求等,导致政府强制规定或项目公司自行调整改变原收费标准的情况。17.收益不足由于收费不合理,项目产品或服务不佳等情况导致运营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并实现合理利润。18.税收调整由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引起。19.利率变化中央政府对利率的宏观调控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20.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对项目建设、运营等造成的影响。21.重大经济事件影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出现变化,发生重大经济事件对项目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例如:金融危机。22.融资风险由私营机构融资能力不高、信用度不高、国家政策原因、项目前景不佳等情况导致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融资的情况。23.外汇风险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使外汇汇率变化或外汇出现不可兑换情况。24.设计不合理

  对项目功能设计是目光短浅,没有考虑得长时间后可以满足需求,或对功能细节考虑不周到,或商业比例设计不合理等导致。25.设计变更设计有欠缺的地方使设计会发生修改,修改的次数越多和修改发生的时间点越靠近项目后期风险越大。26.技术不过关可能因为建设资质有问题,或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成熟等情况导致。27.完工风险项目进度控制失败导致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的情况。28.建造成本超支成本控制没做好,或设计变更太大等原因导致。29.材料费上涨没有预期到物价上涨给项目带来损失。30.维护成本高项目清洁、维修等费用预算做得不合理不仔细。31.运营效率低可能由项目不符合市场需求或经营不善引起。32.移交后项目/设备状况投资者过度使用设备、技术条件等资源,造成移交时,项目或设备状况不佳,损害了公共部门的利益。33.运营成本超支

  运营期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做得不好。34.配套基础设施不到位指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对项目进度等造成的损失。35.特许经营者能力不足招标过程不合理!投资者资质造假等原因导致特许经营者不善经营。36.私营投资者/特许经营者变动由于各项目股东之间发生冲突或其他原因导致投资者变动,如中途退出等,或特许运营方在特许期结束前发生变动从而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37.沟通、组织、协调风险由于PPP项目参与方众多,使信息沟通传递、组织、各方协调等难度加大导致。38.天气/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导致。39.不可抗力一些人力不可预期或者抵抗的因素对项目产生影响40.环保风险由于需要满足环保相关法规的要求而使投入增加的风险。

  

  

推荐访问:ppp项目的风险要点 要点 风险 项目